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读后感锦集

2021-02-13 02:15: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读后感锦集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是一本由关正文著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243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019-1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读后感(一):让历史说话的最好方式便是书信

  1

  很少有人知道,太平轮是蔡康永祖上的产业。

  1949年1月27日,中联轮船公司的太平轮因超载且夜间航行,在舟山群岛海域的白节山附近与一艘载着2700吨煤炭及木材的建元轮相撞沉没,船上932人遇难。

  蔡康永在《我家的铁达尼号》中写道:钉皮的椅子,我坐一坐,重得要命的望远镜,我望两眼,如此而已。

  而这钉皮的椅子,重的要命的望远镜就是船上唯一剩下来的东西。

  如今我们看到的只是一则时过境迁的消息,就连蔡康永也只是从父亲的述说中知道一星半点。然而当初,轮船沉没之时,那九百多条生命即将消失之时,到底是怎样的绝望与留恋呢?

  今天,我们可以从一本书中看到一封幸存者的书信中看到其中的点滴。

  在《见字如面》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封幸存者留下的书信,在信中,他将船沉沦时的绝望,到在大海中挣扎求生的艰难写得惊心动魄。等到回到码头,看到亲人,她说,我们两只船上那么多人,只有三十八人获救。那种死而复生的喜悦,以及对死难者的惋惜,各种复杂的情愫都体现在这一段简单的书信里。

  我们有多久没有写过一封信,有多久没有读过一封信。想想我们挑灯写好的信,满怀喜悦打开的信,都是那些最亲爱的人寄予我们的爱意。

  在书信中,或许没有华丽辞藻,有的是事无巨细的絮絮叨叨。然而正是这样的絮叨,呈现的才是盔甲之下,我们最柔软的内心。

  2

  你知道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当小年轻的时候给自己的上司张建封写过一封“老子今天不想上班”吗?洋洋洒洒一大篇,具体来说,有这几点:

  1、你看中的不是因为我能准时上下班吧,肯定是我的能力嘛

  2、现在的上司老是喜欢听话的下属,也听不进去意见,比孟子那个时代的上司差老远了。但是您不一样呀。您听得进去话,所以我才敢跟您说出来。

  3、老大,不要在乎准点上下班这样的形式好吧。我保证把你交代的事情都干好。

  4、不规定我啥时候上班还有好处就是:其他有才华的人看到这么宽容大度的上司,肯定都会来投奔您的。

  5、您要是非要让我准点上下班的话,那我就不会管做得对不对哦,你要是给我许多薪水,我当然还是会感谢您,但是我不会承认您是我的知音的。

  试想如果今天谁这样给上司来一封这样的信,会不会被锤死[捂脸][捂脸]

  3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北宋大家张载的名言。当代哲学家冯友兰将其称作“横渠四句”。

  在一代代知识分子心中,这是人生理想也是人生坐标,更是文人风骨。

  然而时代飞速发展,人们对于读书的理解渐渐变成只是找一份工作的无奈。

  我们在时代裹挟下匆匆向前。理想和信仰被丢弃和尘封。

  而在这篇书信中,卢新宁以学长的身份写给北大中文系的学弟学妹,更是写给所有年轻人们,不要忘记初心,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只有如此才能拥有饱满的人生。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读后感(二):纸短情长,信保留了我们爱的痕迹和美好回忆

  文/金鱼茵茵 见字如面:指见到字就当是见到本人。看到这个字的内容,就像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 过去书信是最常用的方式,它保留着感情的质朴。

  见字如面是个节目,每期都会请著名的演员来阅读一些感人的书信。在那些书信中我们感受到了国家大爱之情,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温暖的感人的爱情。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是见字如面第三期当中所选出的一部分书信所编的一本书。主编关正文就是见字如面的这个节目的导演从《见字如面》三季的信件库中,精选出70封真正打动人心的书信。小家和大国,情爱与生死,那些值得让我们知道的真实的、让人落泪的中国故事。 每一封书信都代表着一个故事,虽然那些书信不是写给我们,但是它饱含深情,让你为之动容。 在读到李真写给母亲的信:“对不起,妈!我生病了”。李真,家住湖南省溆浦县双井镇长潭村。他是华南农业大学的一名研究生,跟白血病反复抗争,在生死边缘徘徊三年。 这封信寄托了美好愿望的告母信,也被称之为“最让人泪奔的家书”。

  读了此信,几度眼含热泪。 “这是我第一次给您写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有些话,我只能以这种稍显愚笨的方式来跟你说说。” “对不起,妈!我生病了,还是白血病。都说越努力越幸福,我也以为考大学,上了研究生,就能让您离幸福更近些。可事实证明,我的努力给这个家带来的只有磨难和绝望。” 多么朴素的语言,多么朴素的愿望却再也没有办法实现。带着深深的遗憾和不舍,他想最后用信的方式跟妈妈告别。 农村人很多时候,心里最懂却无法用语言表达,书信让很多一张嘴就会流泪,没有办法说下去的话能有机会说出来。 “情之厚如斯,百世不足还啊!” “妈,我能在这里跟您做些约定吗?无母不成家,为了这个家您得保重好自己。关于我,咱们努力就好,我不会遗憾和抱怨,您也不必自责。生活各有际遇,命运也自有其轨迹。若有一天,真的事不可为,希望您能理解,那也只是一种自然法则而已。愿您能收住眼泪,笑看过往!因为我只是换个方式,守在您身边。” 短短的几句话,是作为一个儿子最后的愿望,也是对母亲和亲人的不舍担忧。没有经历过生死,无法明白他的内心,他只希望妈妈能在他离开之后坚强的活着,不要那么的忧伤。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明白,真正内心有爱的人,才会知道活着的人在面对亲人的离去,其实是更难过的。尤其是面对自己的孩子,他希望妈妈能好好的。 信是把我们内心想表达的话表达出来,那份情就溢于言表。它适合我们每一个人,只要你觉得你想说就可以写出来。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比信更适合的交流方式,它能让我们彼此没有距离,它能让你跨越层层障碍,让对方明白你的意思。 读了徐妙锦写给明永乐帝朱棣的信“娶了我,对陛下您没有一点好处”,皇帝要想娶哪一个女子,那不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偏偏有人不喜欢如此。如果当面拒绝,那肯定是无法拒绝,反而可能激怒皇上,造成没有回旋的余地。 “臣女我虽然生长在豪门之家,但生性喜爱淡泊宁静。我不羡慕,皇家的深宫禁苑、钟鸣鼎食。” 她表示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每个人的志向都各不相同,而且一旦嫁过去,需要受到很多礼节。这封信的诚恳和内心的实在恐怕让陛下读了也是会为对方考虑。但是如果直接拒绝反而不好,书信让感情和情绪有了缓冲。 还有那个昭君出塞的昭君,她在嫁到边关去时,内心有对在宫中生活的不满,无法说出来。 这种想法本是没有办法传达的,但是书信让这一切有了可能。这封《上元帝书》,据传系幽居汉宫多年的王昭君,在自愿远嫁远嫁匈奴途中所作。信中既凝聚了她深深的怨尤,更洋溢着不输须眉的胆识与豪情。 纸短情长,信保留了我们爱的痕迹和美好回忆。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读后感(三):臣妾即将远嫁大漠,才与陛下初次相见,生离死别玉门无期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昭君出塞”的故事流传广泛,家喻户晓。王昭君出身平民之家,汉元帝建昭元年,王昭君年当二八,被选入宫。当时挑选入宫的佳丽数以千计,皇帝无法全部召见,便委派朝廷画师毛延寿为各宫女画像,呈于圣上御览。出身富贵人家的宫女,纷纷贿赂画师,惟独王昭君出身贫寒,既无钱贿赂,又不屑于巴结画师,毛延寿为此十分不满,他把王昭君描绘的十分平庸,甚至有些丑。因此,入宫五年,王昭君一直没有引起汉元帝的重视,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三次来到长安,汉元帝对他礼遇有加,呼韩邪单于提出“欲娶汉女而身为汉家婿”。汉朝对于匈奴已属于宗主国,元帝没有按照以往的规矩,从公主或宗室里挑选和亲之人,只想挑选一个宫女赠与单于,命办事大臣在宫中宣称只要谁愿意和亲,就封号为公主。宫女们听说要离开家乡到匈奴去,虽说在身份上可以飞上枝头变凤凰,但是,谁都都不愿意离乡背井嫁到大漠,那里气候严寒,风霜极其凌冽,因此无人报名。

  就在这时,王昭君出场了,为了民族的安定,她毅然决定报名,自愿与呼韩邪单于和亲。主事的大臣正发愁宫中无人报名,听到有人愿意和亲,大臣急忙上报元帝,元帝命人选一个吉利的日子,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出于汉匈交好的礼节,汉元帝参加了送别仪式,在辞行大会上,汉元帝第一次见到了王昭君,她美丽的样貌和出众的气质,令在场大臣与元帝纷纷惊叹不已,没想到后宫里还有如此惊艳的绝世佳人,当时就想把昭君留下,但碍于帝王的面子,不能失信于匈奴王,只能忍痛割爱,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大殿上耀眼夺目的王昭君,何尝不是悲喜交加,她自愿和亲,在即将启程,远嫁匈奴时,才第一次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丈夫”,从汉元帝的神态眼神中,她何尝不知,元帝对她已动了情,但为了大汉与匈奴的安宁,为了百姓远离战火,她必须放弃小爱,用自己的幸福换取家国太平。

  在前往匈奴途中,对家乡,对元帝思念至极的王昭君给元帝写了一封诀别信,信中凝聚了她深深的怨尤,更洋溢着不输须眉的胆识与豪情。

皇上召唤我的那天,我不顾腰酸背痛急忙站起来,这可是我最特别的一天。那天的我,天下的美人都会嫉妒我的样貌,您身边所有的人都会爱怜我的风采。现在,我在万里为朝廷行事,主持中外大局,已经不再是宫中争宠斗艳之态了,边关的消息还可以不时送达天庭,送到皇上的面前,只是家乡太遥远了。也许是父母生下我的时辰不对,让我的青春浪费在孤寂的宫中,让我的香躯委身在异族的毡帐。也许是臣妾的祖辈承受了太多国家的恩典,幽明难报,所以生下臣妾以奉朝堂,如果将来名留青史,这也真是臣妾不幸之中的万幸啊。臣妾今天就与陛下告别了。我已经身在汉家的边关,像此前汉室的公主远嫁匈奴的故事一样,一拍胡笳,一曲琵琶,乐声献给苍茫的云海,柔情告慰火红的丹霞。关门汉月,以雄妾梦,生离死别,玉门无期,罔叩所陈。

  这封信出自《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这本书,本书由综艺节目《见字如面》三季中挑选出的76封信组成,从古至今的一封封书信,小家和大国,情爱与生死,那些值得让我们知道的、真实的,让人落泪的中国故事。

  一纸书信,承载着厚重的思念与浓密的情感,见信思人,读信忆情,从前车马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如果你惦念一个人,不妨抛下现代通讯工具,拿起纸笔为他(她)写下一封信,见字如面,纸短情长。

  还有十几天就是春节了,不妨带一本《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回家过年,送给父母或朋友,一起重温感动你我的中国故事。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读后感(四):一封书信一段情,一本好书三冬暖

  

01

清代杭州府有一位名叫云仙的尼姑,一天,她偶然得知自己曾经的情郎顾情芬高中状元,思绪万千的云仙提起笔来,给情郎写下一封信,小心翼翼地询问:您已功成名就,将如何发落我呢?

  云仙在信中说:我原本住在云栖寺和烟霞洞之间的小庵里,守着一琴一瓢、一炉一钵,也诵经也吟诗。没想到有你这样一位貌比潘安的男子闲游到此,在湖上抚弄琴弦,让我感受到了人间知遇。帷帐低垂,寒夜漫漫,帐里的孤灯却像春天般温暖。人生有此经历,也算不负青春了。

  分别的日子经岁经年,思念的潮水伤情伤心。李清照那首词“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就是我的真实写照。

  你在京中高中状元的消息传来,我能想象到你志得意满的样子,即便是我是个出世之人,也不由为你喜上眉间。更何况你我还有一段情缘在,情缘一结,要想解开绳索可就太难了。

  我不是大彻大悟之人,这些日子只觉得心猿意马,收束不住。白天在清静的道场中还好,夜晚则长得像无尽的一年,各种梦想颠来倒去,不能自已。

  佛经上说,照见五蕴皆空。要我说,五蕴皆空,就是五蕴皆不空。照这么想,我该漂泊到哪里去呢?我已经堕落在苦厄的业障之中了,你能救救我吗?

  此刻我只想问一句:远在庙堂之上金榜题名的你,将如何发落我呢?

02

  “秦淮八艳”的董小宛在战乱中被清兵抓住,她自知前途悲惨,便给情郎写信说道:“贱妾蒲柳残姿,岂惜葑菲下体。”

  董小宛自幼聪明,七八岁就通晓书翰,及长,织绣缝纫,弹琴唱曲,烹调茶道,样样精通,用现在的说法真得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女子。

  小宛不仅具倾国倾城之貌,又兼备所有女人的优点与美德,更可贵的是喜静不喜闹,虽处身风月场,依旧独标清韵,超凡脱俗,是男人心目中理想的可人儿。她的情郎就是“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辟疆。冒公子在《影梅庵忆语》中道:小宛“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这也是冒辟疆“青睐”与“深爱”小宛的原因。

  从名妓到贤妾,董小宛一路坎坷,一路血泪,完成了这个转变。清兵占领南京后,秦淮八艳风流云散。柳如是自沉未遂,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门出家修行,顾横波随龚鼎孳去了北京,郑妥娘随杨文聪殉难于贵州,陈圆圆被战云裹挟而去,与其他人“红颜薄命”的结局比较而言,董小宛拥有一个红颜知己,并和他享受了八年的幸福爱情生活,总算还是幸运一些了。

03

  在2018年高考中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的河北女孩王心怡,在写给北大的自荐信中写下了“感谢贫穷”这句话。

  高三寒假期间,王心怡在写给北大的自荐信中这样写道:“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茫。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这是什么样的话语,这是对困难和逆境的挑战书,这是在对命运宣战。命运,即使你对待她不公,但是王心怡却将苦难当作了财富。很多人看到王心怡的这段话之后,多少都会感同身受,甚至是心酸落泪。

  是啊,生活在农村底层的孩子太难了,但王心怡如同一朵在寒风中绽放的梅花,傲然盛开,清香扑鼻。最终,在2018年高考中,她以707的高分位居河北省高考理科第38名,顺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圆了她的北大梦。

  王心怡写给北大的这封自荐信,与前文所说的尼姑云仙、秦淮八艳董小宛的书信一同被收录在综艺同名书籍《见字如面》中。在这本书中,还收录了70余封各个时代的名人和普通人的信件,其中有绝症子女写给父母的爱与留恋,有战士奔赴前线前写给亲人的家国大义,还有父母写给子女的谆谆教诲。

04

  为什么古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因为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这也是一种见字如面的情怀。从古至今,书信总是承载着人们不变的情怀,见字如面,一书,一人,一生。总会有人说“一书一生”,那么,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不妨花上一碗面的价钱,买一本《见字如面》,书中记录着70多封深情书信与故事,相信它可以带给你暖暖的春意。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读后感(五):《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书信中的情

  01传统文化的魅力

  李子柒,一个让央视点赞的女子!她究竟是一个怎样女子?又有怎样的魅力?说起当红的美食主播非李子柒莫属了,她在全网粉丝2000万,更是吸引了诸多外国粉丝,广告分成年收入达到1000万。

  深以为李子柒走红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李子柒视频中呈现的是一种传统水墨山水化的意境,在这天然的背景里,砍竹、摘离、做酱、种花、养蚕…..日子悠长而美好、自然纯洁、远离喧嚣、能让人找回内心的平和与安详。

  视频里的一切都与现实的快形成巨大的反差。不知曾何时,我们意味地追求快,在提速的追求里丢掉了自己的心。正如作家木心《从前慢》中所说:“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千山万水距离的阻隔,让人的情感积蓄了巨大的能量,唯有诉诸笔端,表达炙热的感情。当对方的收到信件时,可以泪流满面。这就是中国传统信件的魅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为我们整理了动人的信件,我们一起来感知文字的力量,体会浓厚的亲情、友情、爱情。

  02一封不留情面的诫子家书

  1926年10月一个婚礼轰动了全国。这场婚礼的背后,有人欢喜,有人流泪。这场婚礼能够传得沸沸扬扬是由于事件的主人公太过有名,男主就是富有才情的徐志摩,女主就是交际名媛陆小曼。他们的结合引来很多人的非议,非议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才气,而是因为他们都是离过婚的人。一个抛弃了妻子,一个离开了丈夫。

  这件事让梁启超老先生看不惯,可是徐志摩还偏偏请了梁启超来做证婚人。这位老先生秉性耿直,一番带有训斥意味的证婚词,让这对新人多少有些面上无关。梁启超发表晚这篇证婚词还心中不忿,写了封家书告诫自家子女。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转的证明!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守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时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这样的批评直白严厉。他的家书中寄托着对子女的牵挂以及告诫。梁启超9个子女,全部成才,成为各个领域的专家,想必和严谨的家风家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03一封爱意浓厚的家书

  很多人喜欢沈从文的《边城》,喜欢这种淳朴自然的描写,然而他对妻子张兆和的爱恋却十分的热烈。1929年,在上海公学任教的沈从文认识了他的学生张兆和。从此,陷入极深的爱恋,一发不可收拾,不擅当面表达的他,开始不停地给她写情书。

  信中,他亲切地叫她“三三”。“三三,你是我的月亮”,“三三,我希望这个信不是窘你的信”,“三三,莫生我的气,许我在梦里,用嘴吻你的脚。”三三,成了他对她最亲切的称呼,正如,所有的小情侣愿意把爱人的昵称呼唤千百遍。

  “我不是一个首领,用不着别的女人用奴隶的心来服侍我,却愿意自己做奴隶,献上自己的心,给我所爱的人。”爱到深处,甘愿为对方付出一切,甘愿做对放的奴隶。在爱情来临时,即便大文学家也是如此痴狂。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我应当为自己庆幸。”经历了再多的美好,也不如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

  透过一封封泛黄的书信,我们感受到的是一份浓浓的情。在烛光下,一个独孤的人,写下热忱的文字,历经山水,送到心之所系的那一头。正是距离,积攒了情感,书信这种传统的通信方式更能传递浓郁的情感。《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让我们见证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感受他们的悲欢离合。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读后感(六):“我爱你”越来越不值钱?2个过来人揭开爱情背后的残忍真相

  十年前,你爱我,我逃避不见,十年后,我爱你,你不在身边。人生的错过就是如此。一刹那便是永远,追悔也是纪念。在心的修行途中,决不允许投机,面具必被撕毁,谎言必被揭穿,谁也无法幸免。——《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01 虽是必死之身,我依然要告诉你:我爱你,只是不能和你在一起

抗日英雄张大飞,父亲不幸被日本人杀死后,全家逃亡离散,后被名门齐家照拂长大,张大飞一直视齐家父母兄妹如同家人。

  年幼时,张大飞和齐家兄妹一起攀爬牛首山,因为齐家千金齐邦媛体弱胆小,一时被困在半山腰下不来,其胞兄嫌麻烦未对其提供帮助,而张大飞毫不犹豫的伸出了援手。在张大飞看来或许没有什么,但在一个少女眼里,他就是身上带着光环的英雄。

  随后,张大飞考入空军院校,齐邦媛也升至初中。当时的齐邦媛不知打扮,妆容与男孩无异,张大飞也一直把她当成亲妹妹看待。

  齐邦媛上了高中以后,两人的情谊才慢慢的得到升温,但受到当时环境的影响,张大飞控制着自己的情感,而齐邦媛因为羞涩一时也说不出口。

  直到1943年,张大飞去南开大学看望齐邦媛,看到亭亭玉立的齐邦媛,张大飞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感情,说出了那句“我爱你”。

  事后,张大飞却后悔了,后悔自己的天真、后悔自己错估了当时的形势、后悔自己错误地以为能给齐邦媛所谓的幸福。

  在张大飞写给齐邦媛哥哥齐振一的遗书《请你原谅我对邦媛的感情》中,张大飞提到:

“我只会升空作战,全神贯注天上地下的生死存亡;而她每日在诗书之间,正向着我所祝福的光明之路走去。以我这必死之身,怎么能对她说“我爱你”呢?”

  为了不让这“错误”的爱陷得更深,张大飞刻意疏远齐邦媛,并最终选择了一中学老师匆匆结了婚。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说过:“爱情把我拽向这边,而理智却要把我拉向那边。”张大飞最终选择了理智的一边。

  或许在张大飞看来,离开齐邦媛才是对她最好的爱。

02 我爱你,就算不说出来,时光也会把它熬成最动人的情话

“长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长相知。”——曹禺

  上世纪60年代,27岁的杨建东爱上了比自己大4岁、并且已有6个孩子的母亲张丽卿。因为杨建东是大学生,家庭条件也比较好,自认为配不上杨建东的张丽卿选择了拒绝这份爱。而杨建东却抱着“今生非你不娶”的心,默默的等了30年。

  30年间,杨建东爱的热烈,张丽卿却愈发犹豫,哪怕是杨建东用自己的鲜血谱写爱的誓言,张丽卿仍然没有同意,不是不想,而是不敢,不敢接受这上天的恩赐,因为对自己来说不免太过“虚幻”。

  当步入婚姻的时候,二人已是花甲之年,30年的积淀一发不可收拾,放佛这30年来,两人一直在经历着爱情的长跑,冲过终点的那一刻才终于认定彼此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而当杨建东先一步离去时,张丽卿才认识到曾经拒绝老杨的那30年,是她这一辈子唯一后悔的一件事情。虽然老杨走了,但是张丽卿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曾经的过往,想念着老杨在身边的日子,想念着如果能和老杨在一起直至永生该有多好。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对于爱情,年是什么?既是分钟,又是世纪。说它是分钟是因为在爱情的甜蜜之中,它像闪电一般瞬息即逝;说它是世纪,是因为它在我们身上建筑生命之后的幸福的永生。”

  愿每个单身的朋友不要被现实的“廉价爱情”打败,早日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读后感(七):《见字如面》:让那些陌生的历史人物,当面述说真实的自己给你听

  我们看书的时候,看到书上对人物的描写,我们很难判别作者对这个人的描述到底是真还是假。因为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离我们时间越久远的人,这种偏差就会越大,就会导致我们对这些人物的形象、经历等产生质疑:到底这些人经历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然而我相信,总有一种文字能够记录下真实的他们,我认为这种文字就是书信。

  一个人在给家人及亲朋挚友的信中,一定会展示一个真实的自己,展现真实的想法。就像《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中收录的书信一样,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那些人的真情、真性、真人。

书信见真情。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在电脑和手机普及之前,我们的感情交流,都是通过书信来传达,这就是所谓的鸿雁传情:那一封封的邮件存在着远方的关爱期待,以及家长里短。

  互联网的兴起,给我们搭建起高速的沟通桥梁。我们的倾诉,再也不需要经过逐字逐句的打磨,接着装进一个信封,再跨过千山万水,邮递到另外一个人手中。

  现在的我们只需要手指轻敲,就可以将轻松联系到任何是在角落身边的人。便捷有了,情味淡了,见字如面的感觉,渐渐淡出了我们的世界。

  其实很多人喜欢反复翻看带有情感的文字,比如有我就喜欢翻看手机中的聊天记录。

  然而聊天记录是琐碎的,情感不连贯的,如果你们的情感传递靠的是书信,那么书信是可以帮你们永远珍藏的。

  就如《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中那些饱含深情书信,令所有人都有机会感受写信人的在书写时的情绪。

书信见真性。

  梁启超在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上,训斥二人的婚姻结合是极为不道德的。

  徐志摩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他抛弃发妻,和林徽因陆小曼发生感情纠葛,让他成为一个爱情上的渣男。

  徐志摩和当时已经离婚的陆小曼再婚的时候,徐志摩请梁启超为自己的二婚做证婚人。

  梁启超不愿意,因为他觉得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姻是一种耻辱。

  但是在胡适之和张彭春的苦苦说情下,梁启超还是答应做了证婚人。

  然而梁启超,在二人的婚姻上并没有给徐志摩面子,他在婚礼上将二人狠狠训斥了一番,滨并将训词写信给了梁思成、林徽因等人,并将训词,以书信的形式写给自己的孩子,告诫他们不要学徐志摩和陆小曼,做出违背道德、丧失品性的事情。

  在写给孩子们的信中,梁启超担心陆小曼会将徐志摩累死,没想到一语成谶:生活奢侈,又有鸦片瘾的陆小曼,最终真的将徐志摩气的离家出走,最终要了他的命。

  梁启超写给孩子们的这一封信,收入在《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当中。信的篇幅不长,但是表露出梁启超对徐志摩和陆小曼婚姻的不耻,同时也以此为诫,告诫自己的孩子,不要因一时感情冲动,而没有节制,任意的冲破礼法的罗网。

  梁启超至始至终都是很喜欢徐志摩的才华的,然而他的真性情,同样也对徐志摩的不道德做了极严重的批评,甚至将其立为反面典型,以诫后来者。

书信见真人。

  我们对历史人物的喜好及评价,基本上都是来源于我们所接触到的书籍。

  一本书可以影响我们对某些事或者某些人的,观点或者看法。

  我们会因为一本书厌恶某人,给他打上某些标签,也会因为一本书,而喜欢上某人,给他很高的评价。

  然而事实上,人不是非善即恶,非忠即奸的。善恶忠奸的评价,我们很多人都是直接从书籍中汲取而来,形成自己的固有观念,有时候反而会让我们对某些人某些事,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就比如金庸笔下《鹿鼎记》中的吴三桂,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汉奸,他一怒为红颜,为了陈圆圆引清军入关,导致了明朝的覆灭。《鹿鼎记》对吴三桂的描写,让我真正觉得吴三桂是个十恶不赦,大奸大伪之徒。

  直到我看到《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中,吴三桂写给其父吴襄的信,才发现,我可能是误会吴三桂了。

  李自成在攻破北京之后,活捉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并威胁他写信招降吴三桂。

  吴三桂给他的父亲回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将父亲骂了个狗血淋头,将父亲定为忍辱偷生,不仁不义之人。

  他在信中写道,既然父亲吴襄不能做忠臣,那儿子就不能做孝子,父亲走错了一步,那么就算李自成把他放在油锅旁威胁吴三桂,吴三桂也不会多看父亲一眼。

  从这封信中,吴三桂表现出了对明朝的忠义和民族大义,说他大义灭亲也不为过。

  吴三桂此后引清兵入关,也是无奈之举,却被世人认为是卖国行径。

  吴三桂之所以引清军入关主要是想借助多尔衮的力量去消灭大顺军。青春答应了吴三桂,却作壁上观,在吴三桂和李自成两败俱伤的时候,多尔衮引清军全面出击,并长驱直入杀入山海关。这个时候吴三桂已经没有任何能力去反抗,在生存和毁灭之间他选择了投降求生存。

  吴三桂投降清军时,他才真正成为一个汉奸(果然有其父必有其子,说得再好听也没用),《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中,还收录了多尔衮与史可法的信件,其中也说到了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确实是为了消灭李自成。

  万万没想到,一封书信,居然颠覆了一个人在我心中的形象,让我看到一个真实的吴三桂。

  书信,是一个传达个人真实经历、情感和情绪的载体,它可流传千年不灭,可让后来者揭示某些为人为人为人的真相。

  而如今,书信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快捷的语音、视频、短信,那种“从前书信很慢,车马很远,一生只爱一个人”的味道,再也追寻不到。

  你多久没写过信了?你多久没看过信了?

  这一本《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是否能够唤醒你执笔写家书的念头呢?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读后感(八):20年代的第一个新年,书信为你温暖整个冬天

  

让人心疼的贤妇于凤至

于凤至18岁就奉父母之命与张学良结婚了。可是,婚后没几天张学良就出去风花雪月,从小被教育地很好的于凤至对丈夫的荒唐,并没有放在欣赏,她总觉得,这只是男人之间逢场作戏的应酬,只要自己做家里好好地做个贤惠妻子,总有一天,丈夫会被自己的真心打动的。

  可是于凤至怎么都没想到,她的人生中会出现一个叫赵绮霞的女人。

  赵绮霞是北洋政府交通副部长的第四个女儿,又被人们称为赵四小姐。应酬多年,张学良对赵四小姐是真的动了心。他安排赵四小姐做自己的秘书,朝夕相对,后来赵四小姐还为张学良生了个儿子。

  彼时为了与张学良在一起的赵四小姐已经与父亲决裂,父亲甚至登报与她断绝关系。因为张家的压力,张学良并不能休掉于凤至,于是赵四小姐就只好没名没分地做张学良的秘书。

  未婚生下孩子,孩子要以什么名义去抚养呢?

  贤惠的于凤至在得知赵四小姐生产后,迅速赶去医院,送去婴儿用品和奶粉,并提出把孩子带回大帅府由自己抚养的想法。这种不计前嫌帮情敌养孩子的大度,让赵四小姐也不禁抱着于凤至哭着叫了“大姐”。

  几年后,丈夫和年轻的情敌生了儿子,她还提出帮没名分的情敌养孩子,她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

  可是,无论于凤至多么识大体,都无法代替赵在丈夫心中的地位,有爱,什么都是对的,没爱,做什么都是徒劳。

  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纠葛后,于凤至提出与张学良解除婚约,原因是张学良在受洗时不能拥有两位妻子。为了张学良的信仰,于凤至把自己唯一拥有的名分也送给赵四小姐了。

  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她特意给赵写了封信,她说:“为了尊重你和汉卿多年的感情,我同意与张学良解除婚姻关系,并真诚地祝你们偕老百年”!

  这封信,被收录在文化类综艺同名书籍《见字如面》中。书信拥有让人敞开心扉的力量,也足以让那些没机会说的话,通过时光的长河,被送给懂得人听。

出身风尘却心怀高洁的董小宛

  《见字如面》中,收录了70多封来自各个时代的信件,涉及题材从家国大事到儿女情长,这其中,女性的书信亦占据了不少的篇幅,比如丈夫殉职后独自抚养女儿长大的警嫂,晚年被欺骗后自我反思的李清照,以及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等等,透过这些信件,我们足以看到各个时代女性拒绝向命运低头的可贵品质。

  明时,苏州城“董家绣庄”的老板娶了秀才白氏的独女,白氏过门后,为董家诞下千金,董氏为了表达对妻子的爱,于是为新生的女儿取名为董白。董白从小就出落的极其俊秀,加上父母悉心教授她诗文书画、针线女红,长大后的董白就成了个德才兼备的美丽女子。

  “福兮祸所伏”,13岁时,董白父亲去世;15岁时,绣庄欠下巨额债务,母亲偏又一病不起,为了给母亲治病,董白来到秦淮河畔的画舫卖艺,改名董小宛。

  出挑的容貌,出尘的性格,出众的才气,董小宛迅速成为与陈圆圆、柳如是齐名的的秦淮八艳之一。这艳名,自然也就传到了“晚明四公子”之一——冒辟疆的耳朵里。

  冒辟疆在半塘初见董小宛,就被她的才情打动,董小宛也对爱国主义文人冒辟疆很有好感。几年后,冒辟疆再见董小宛时,董小宛已身患重病、奄奄一息,冒辟疆的到访让董小宛的病好了大半。次日再见面时,董小宛就向冒辟疆提出自己打算嫁给他的意愿。

  接下来,赎身脱籍,嫁入冒家为妾,尽管有些小插曲,但一切也都还算顺利。冒家上下都很喜欢董白,即使是冒辟疆的正妻,也对董白疼爱有佳。董白也并没有恃宠而骄,而是保持着那个年代妾侍该有的恭顺态度。

  与冒辟疆泼墨挥毫、赏花品茗的好日子并没有维持太久,乱世里,没有什么美好可以永恒。成婚一年后,李自成攻占北京,清兵南下,董白一边告诉冒辟疆不要降清,一边随着冒家一路南下逃亡。

  《历代闺秀文编-临入清宫致冒辟疆书》中,为我们记录了后面的故事。

  董白一路逃亡时,与冒家走失,而后不幸遇到了清兵,清兵得知她是当年艳绝秦淮河的名妓后,立即把她带走送入宫中,董白知道自己与冒辟疆可能再无重聚日,于是临进清宫前,给冒辟疆写下了长长的告白信,这封信同样被收入《见字如面》。

  董白在信中说,“贱妾蒲柳残姿,岂惜葑菲下体……公子以妾为已死,妾期公子于来生”;这是说,贱妾我不过是蒲柳残姿,哪儿还敢把自己当回事,公子您就当我已经死了吧,我呢,就只好期待来生与公子再续前缘了。

  书信最终是否送到了冒辟疆手中,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文字的力量足以穿越时光,让人在重新读到这些信件时,重见当年秦淮河畔那些深陷泥淖却依旧心怀国家的薄命红颜。

  对现代人来说,写信成了件奢侈的事情。通讯工具的诞生,让人们不愿意再花费时间写一封长长的书信。生日祝福时,一个在线的大红包,似乎可以抵过千言万语;与恋人求婚时,巨大的钻戒仿佛比情书更能打动新娘;游子回家见父母时,好像包个春节红包也就足以代替大半年的缺席。是书信真的对现代人不再重要了吗?

  并不是。

  任何时代,无论人们多富有,无论通讯方式多便捷,书信都不该退出历史舞台。生日时,一份精心挑选礼物加上认真写下的书信贺卡都会被珍藏;热恋时,一封封的情书更是见证你们爱的航标;新年带给父母的红包会花完,但给他们写的书信,会让老人一遍遍拿出来阅读。这就是书信无可取代的力量。

  20年代的第一个新年,翻看着《见字如面》中别人的信件,你是否也有了对家人、爱人、友人的倾诉欲呢?书信无关长短,也无关文笔,它更是你的一腔热忱和一颗真心。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读后感(九):娓娓道来家国情怀,在字里行间化为直击心灵的温暖

  【原创】文/捷Jesse

  古有鸿雁传书,今在网路相遇,书信虽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浅浅淡去,但依旧是华夏千古文明的重要组成。那些情真意切的书信,传递着话语无法直接表达却更加含蓄深邃的含义。这里有历史选择,家国情怀,挥斥方遒;有缱倦情意,轻言细语,静水流深。如今,我们不仅保留着书信体这一文体,更要回归释放内在张力。

  《见字如面》节目导演关正文在一次采访里曾说过,本来他想做读书节目,因为他觉得诺大的中国没有一档读书节目是非常丢人的事,但很快他就否决了做读书栏目的创意。直到他遇到一本英国书籍,上面满满是全西方世界征集到的私人信件,因此他决定了,读信。是的,近些年的文化创意栏目中,相比《朗读者》《经典咏流传》《中华诗词大会》等来看,读信是非常有特色的。

  《见字如面》栏目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而这本《动人的中国书信》依旧伴着栏目的第三季如期来到我们身边,让我们透过那些原本私密的信件,来感受通信人之间传递的别样家国情怀吧。

  家,是大爱之下的关心

  1938年抗日战争期间,武汉的上空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激战。时任第四航空大队的飞行员陈怀民在身受重伤、油箱着火的情况下,放弃了跳伞机会,选择了驾机撞向从后面扑来的敌机,牺牲时年仅21岁。因为“4·29空战”,陈怀民成为世界空战史上第一次与敌机对撞的英雄。

  他的弟弟陈天乐因此改名陈难。事后,他在敌机飞行员高桥宪一的遗物中发现了一封家书,读罢便给高桥宪一的妻子美惠子写了封信。这封远跨重洋的信件,没有责备,没有怨恨,只有浓浓的大爱,只有深深的哀鸣,只有对和平的呼吁与向往。

  信中写到:“我们的母亲,她只有感伤地仰望着无数的江水和惨淡的月色,让惨痛的回忆敲打着她年老将断的心弦”“青春多情的你,片片的樱花,也会引动相思,你也许能够从悲惨的遭遇中,想想人类的命运吧?”

  换位与共情,跨越地域的比对,不仅道出了牺牲带来的悲怆,道出了家庭的破裂,也道出了对战争残酷的控诉。正如信中所说,“任何国家若不能控制她的疯狂的侵略野心,这些悲剧是永不能休止的”“我们要使这两个国家以及全世界所有的国家,从侵略战争的悲惨命运里解放出来。”

  捐躯赴国难,陈怀民做到了,他舍了小家顾了大家。然而,家的故事并不只有这些。梁启超在给爱等徐志摩证婚后,去信孩子告知“我昨天做了一件极不愿意做的事情”;李叔同在出家前,给日籍妻子诚子写下了“请天下这苦酒”;李清照答谢綦崇礼时,道出了“我用尽一生去追求完美与智慧,却落得难逃万世讥笑的结局”的心酸。如此种种,都在家书中表露无疑。

  国,是宏大胸襟的绽放

  2012年7月1日,时任《人民日报》评论部主任的卢新宁,应邀出席出京大学中文系应届毕业生典礼。面对曾经的老师、旧日同窗和众多年轻的学弟学妹们,她寄语年轻人:“请看护好你曾经的激情和理想,在这个怀疑的时代,我们依然需要信仰。”

  是的,新中国从曾经的一穷二白发展到今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条件变了,时代变了,人的思想也变了。曾经的理想,在今天的年轻人眼中变成空想;曾经的民主、自由被忘却,取代的是“拼爹”“打酱油”;曾经的游历天地间,变成了藏身互联网…年轻一代的意识形态悄然改变。

  改变是岁月带来的,时光给我们这代人带来了更加优越的条件,更加广博的见识,更加高的起点。时光也给我们带去了可以消磨浪漫与绚烂的琐碎,带去了可以消解万丈雄心的平庸世故,带去了令人沉迷浸淫的现实。

  年轻一代,追求真理的人和追求级别的人增量悬殊,讲理想讲奉献的人和讲待遇讲要求的人增量悬殊,想当大官的人和想做大事的人增量悬殊,大官越来越多、大师越来越少。我们人才济济,但精英寥寥。快节奏的生活,给年轻人带去的是浮躁,带走的是坚守。

  我们的国家,中国,曾被称为东方睡狮。今天,我们要醒了,要走向复兴,靠的是青年一代。少年强则中国强,年轻人要有信仰,并坚守自己的初心。不要害怕圆滑者说你不成熟、聪明人说你不明智,也不要试图模仿他人生活,毕竟不一定适合你。

  我们应该常怀“天地之心、生民之命、往圣绝学”安身立命,选择理想,选择坚守,选择初心,才能拥有最饱满的人生。只有把自己做好了,才是家国繁荣的基石;只有把团结做好了,才是家国繁荣的力量;只有把百姓的事做好了,才是家国情最美的绽放。

  情,是深深款款的感念

  爱情是人世间最甜蜜的糖果,却也是最蚀骨的毒药。少年时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的林觉民,有着对妻子的款款深情,两人互相扶持,感情至深。妻子陈意映婚后对林觉民进行革命活动非常支持,并曾言“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1911年4月24日,林觉民在香港江滨楼写下《与妻书》后,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受伤力尽被俘,不久从容就义,时年24岁。林觉民牺牲生,陈意映一度意欲轻生。在生下幼子后,终因悲伤过度于1913年病逝,年仅22岁。

  “我非常爱你。正是因为爱你,才让我有了去面对死亡的勇气。”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列强瓜分中国,战祸夺人性命,遍地血雨腥风,满街豺狼恶犬,为了能让中国的百姓过上称心如意的日子,必须有人选择牺牲。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而死。”是的,陈意映是多愁的、身体是羸弱的,如果觉民先去了,留下悲伤给她,觉民是不忍的。但是到了革命关键的时期,夫人已身怀六甲,觉民为了革命必然选择牺牲。大义面前,这份情依然存在,这份忧心至死不灭,化为文字,变成留在手帕上的绝笔。

  情之所起,一往而深。有时情长在,不一定是相守相伴,更是交待与传承。爱,是深深款款的感念,是为对方的未来考虑。纸短情长,写不尽千言万语;穿越时空,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依然能感受得到。

  怀,是直抵人心的温暖

  理想是什么,是眼前的五光十色,还是脑海中的天马行空。1985年,化名为“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向81岁高龄的巴金先生去信求助,因为他们正为彼时“为金钱工作、为金钱学习”的社会现象所迷惑,希望能找到“打开心灵窗户的钥匙”。

  “向钱看”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社会风气,它不是新生事物,而是由来已久。“有钱能使鬼推磨”“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等俚语常常充斥耳畔,在金钱观前面,许多人变成了“迷途的羔羊”。有些人从追求利益,发展到贩假售假,到以权谋利、见利忘义…但这都是支流。

  我们应该看到,丑恶不是社会的本质,而是局部的畸形。真正的理想信念才是同我们血脉相连的,如同海洋,如同大山,一滴污水、一粒杂质不能撼动自然、不能改变历史的洪流。拜金主义的逆潮不论如何泛滥,如何冲击,始终无法毁灭人类的理想。

  身而为人,立足天地间,我们需要的是理想,需要的是怀揣梦想,需要的是坚持为追求理想而献身。要相信风再大、浪再高,只要站得稳、顶得住,必定不会被黄金潮冲倒。即使是到了现在,这样的观点也不过时。

  所谓“天文地理、风俗人情,皆可入信”,从古至今的一封封书信,小爱和大国,情爱与生死,传递着无数值得让我们知道的真实。那些洋洋洒洒的豪迈之气,字字珠玑,那些催人落泪的中国故事,给人温暖的力量。这些正是我中华大国气派的具象表现,直抵人心深处,经久不衰。

  《见字如面:动人的中国书信》读后感(十):环卫工请餐馆热饭被拒绝,说:热不了,知道真相后,网友纷纷点赞

一、有一种爱叫“刀子嘴,豆腐心”

  前段时间,一环卫阿姨因为打扫卫生耽误了吃饭,带的饭菜都凉了。然后,她就去附近的餐馆,想请老板帮忙热一下。随之老板还没吭声,老板娘就来了句:热不了,这里好忙的,你知道不?

  阿姨一听,不好意思地准备转身出去。没想到。这时老板娘却一声不吭地走到阿姨身边,拿走了阿姨的饭盒。阿姨真纳闷呢,原来老板娘是帮自己热饭去了。

  没过多久,饭就热好了。阿姨接过老板娘手里的饭盒,突然发现自己带的白花花的米饭,变成了金黄色。

  原来,老板娘在里面悄悄加了鸡蛋。这时,阿姨正要开口感谢老板娘。没想到,老板娘却抢先说了句:“随便坐。”然后,就自己忙去了。

  寒冷的冬天,看到这一幕,让人心里顿时暖洋洋的。网友纷纷给老板娘点赞,说:“活该老板娘生意好,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

  原来,不管生活多么艰难,总会有人在偷偷温暖着你。很多感动的事情,总是在不经意的瞬间发生。

  不过,有的网友说:老板娘虽是好心,但说话方式,最好能改一改。因为不懂的人可能会产生误解。但无形中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我们平时都说,爱要靠行动来体现。但往往有时,爱也要大声说出来。只有表达出来,别人才能真正体会。省得乱猜,产生误解。

  不过,我们中国人大都比较含蓄,不善于表达对他人的爱。但是,我们的先辈们却有妙招。他们通过书信来传达感情。

  一句情话,一段表白,一个个你来我往的故事,都浓缩在一封封信件中。

二、天涯路远,见字如面

  正如这本文艺类同名书籍《见字如面》一样,里面的一封封信件,都记载着一段段挥之不去的过往。70多封信,70多个不同的故事。家、国、情、怀,小爱,大爱,都在字里行间洋溢着。

  一封封信件的背后是一个个不为人知的秘密。它们没有绚丽的词藻,没有纷杂的渲染,有的都是人间最真实的情感。

  比如,于凤至写给赵四小姐,要和张学良解除婚约的信。

  于凤至是张学良的原配妻子,赵四小姐是张学良的秘书。于凤至在得知赵四小姐为张学良产下一子后,不但没有流露出一丝怨恨,反而竭尽全力去帮助赵氏小姐。

  因为那个时候,赵四小姐处境特别窘迫。迫于当时公众舆论的压力,她的身份并不被外界所承认。而且,当时她的父亲也对外界宣布和她彻底脱离父女关系。

  这对赵四小姐来说,根本没有能力照顾一个孩子。不管是经济,还是精力。于凤至深知她的难处,提前准备好了奶粉和婴儿的衣物。并且在寒冬腊月天,冒着鹅毛大雪去看望赵四小姐。

  与此同时,她还做出一个惊人的举动,那就是:提出把孩子抱去大帅府,由自己抚养。这个举动让赵四小姐特别感动,她激动的嘴唇都哆嗦起来,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滚落下来。赵四小姐抱着于凤至叫了一声:“大姐。”然后,就失声痛哭起来。

  之后,张学良入狱,而于凤至因为要去美国治疗乳癌。所以,在狱中陪伴张学良20多年的,一直是赵四小姐。虽然,他们一起生活了20多年,但赵四小姐还是一直没有名分,和张学良结不了婚。

  于凤至身在异国他乡,虽然依然深爱着张学良。但是,她还是做出了一个更惊人的举动:主动写信给赵四小姐,告诉她,自己公开解除和张学良的婚姻关系。并且,她还真诚地祝福赵四小姐和张学良。

  爱到深处就放手,这是一种大爱。

  于凤至的这种慷慨与大爱,在字里行间不断渗出,温暖着每一个读信的人。

三、所谓幸福并不是得到多少,而是给予多少

  生活中,我们身边也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

  前段时间,有个孩子的爸爸发现,自己的儿子最近的零花钱都没怎么花。正当他准备探个究竟的时候,有一天意外发生了。他家里突然摆满了一大堆零食,而且还一袋一袋分装的很好。

  他正想问孩子咋回事。孩子就告诉他,这些都是准备分发给流浪汉的。

  网友纷纷说,这个孩子真是帅爆了。

  被别人爱、爱别人,都是一种幸福。

  爱是缘分,爱是感动,爱是习惯,爱是宽容,爱上体谅,爱更是和解。爱是一世的情,是一辈子的承诺。有爱的人,才会更温暖。温暖自己,更温暖他人。

  如《见字如面》这本书里的故事一样。它没有绚丽的词藻,没有喧哗的渲染,有的只是人世间最真实的情感。很多历史的真相,就在这些私人化的描述中,一点一点地展现给世人,让我们备受感动。

“见字如面,如雁带去思念。见字如面,如歌抚慰流年。”

  这情、这景,是否时曾相似?

  在如今这个“我明明在你对面,你却在玩手机” 的尴尬时代,你有多久没有认真陪伴身边的爱人、孩子、父母了?我们与其感叹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不如慢慢打开这本《见字如面》,好好回味人情最真挚的感情,找回曾经温暖的自己,好好爱自己,爱家人,大胆地表达出心中的那份沉甸甸的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