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读后感精选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是一本由Scalers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读后感(一):成为更好的自己~
没有花里胡哨的语言,没有天马行空的“故事”,有的只是作者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量告诉大家,立足于当下,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不用与别人比很多,只要自己比过去的自己好就满足了。所以,你愿意做一个比过去自己好的人吗?如果愿意,如果有空,每天抽出一个小时读,十天就可以读完它。只有你自己的行动量来说服自己。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读后感(二):老夫来说一说理儿~
老夫从来不看“类鸡汤文”,老夫只会行动起来,当然,老夫也不会看别人是怎么行动起来的文章。为什么?因为,老夫要拿看别人书的时间自己先行动起来!不能空谈口头,总之行动起来就是了,不要花费太多时间看书,更不花太多时间看这种书。并不是说这书不好,而是不建议浪费时间。是的,时间很宝贵的,当然来,你们想看,那就看呗!管我鸟事~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读后感(三):感觉
给我的感觉是像文章集合,作者以前的文章然后汇合成一本书,具体行动不明确。
逻辑是时间的持续长度,我的感觉其实是随处可停,随处可读,有没有这条时间线都可以。
作者应该是经常写网文,标题和宣传页很吸引人,能抓住你想看的想法。
内容的话以认知为主,如果大家对时间管理,知识管理,目标管理什么的,比较熟悉的话,可以略读。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读后感(四):看完不等于做到,即刻行动吧
我是一个不太冒泡的人,心里笃定跟着S读了多次书,他把一个人成长路径规划的如此清晰,有些时候都觉得自己还想远离真相,然而他是那个搅破幻想泡泡的人,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如果只是读完,随着时间淡化,相信我你的激情过不了多久就会平息,最好是跟着我们一起读书吧。感谢豆瓣,因为我是在4年前一个闷热阴郁的天气从豆瓣看到他写的一篇文章进入成长会,但现在4年后已经出版第二本书了,自己算是买了一个绩优股。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读后感(五):持续行动,战胜自己
Scalers《持续行动》直播共读活动 #1000天持续行动# 大总结 参加完持续一个月的早起直播,我收获最大的感触是: 1、不要为自己的灵活找借口。你是可以早起的。你是可以通过持续行动战胜绝大多数人的。 2、我们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终身学习。我们需要通过。持续行动,不断打开自己的视野和格局。世界很残忍,世界很美好。只有持续行动才能看见暴风雨之后的彩虹。 3、小心生活当中的各种形式的“庞氏骗局。” 4、学会从真实的世界长出自己的想法。不停地反思,记录成长。量化自我。 5、体悟,实践,学习都很重要。很多时候我们是看的太多了,反而行动量跟不上。我们需要一边行动一边学习,不断的平衡调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自己能够阻挡自己的进步。你可以永远地进步上去,只要你永不放弃。 我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 1、努力找工作。 记录人:虞骏豪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读后感(六):一次只做一件事。
「全面开始意味着全面崩溃」 读《持续行动》这部分内容时,我确实深有体会。 2016年上半年开始逐步写作,持续了半年多,每天都有1000字输出,但到2016年10月份的时候,我开始为自己增加目标量。例如每月要读两本或三本书,一年要读50本书。然后还要学习写书评,学习英语语法,朗读新概念2。 通过半年的时间实践。最后结果告诉我,这样行不通。 01先做减法,再做加法。 很多时候知道自己不需要什么,比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重要。 我有一个朋友教给我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单点突破」,本质上跟书中提到的,与其一次做多件事,不如全力以赴只做好一件事「如出一辙。」 最后作者提出将注意力放在三天的理论「今天,明天和后天。」 今天是什么任务能不能完成? 明天要做什么?能不能安排出时间? 后天会不会有突发事件?我能不能成功应对。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持续行动的做一件事很长时间,因为我们有备无患。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读后感(七):和行动力最强的人泡在一起
认识S可能有两年了。
是个神奇的博主,说实话吧,微博微信的数据,其貌不扬,名字起得也很失败,一度是微信公众号培训班上起名字的反面教材。太难记住,太难传播了。
但是就是这么个人,带了6000 人,坚持学习,每日打卡,许许多多的人在他的社群里变得更自律,更上进,更积极,遇到了那个更好的自己。
几千阅读量的号,每年收费人数近千人一起坚持读《资本论》,从这个阅读量看他的粉丝客单价,高的吓人。
他的粉丝,有很多是像我这样的,自认绝不是「韭菜」的「聪明人」。
因为我们认可S的执行力和感染力,只要跟他在一起交流,学习,就会不自觉地变成更好的人。他从来不会去拽一堆奇怪的名词去给人洗脑,他就是简单快上,大刀阔斧地行动给你看,让你看到「哇居然有人这么拼,我也要跟他一样。」
这就够了,这很可贵。
《持续行动》里有这么一句话:忙于找方法,哪有时间做事。我很认同。所以S的优秀并不在教条式地给你一堆方法论去教你如何坚持,而是用硬派的理论出发,就打卡,就要交作业,就要早起,就要……别问,别想,先做了再说。
这本书可能不会改变你的认知,但是他会改变你的行动。像一个信念一样悬在你的工位上空,成为你的持续行动指南,帮助你走向一个更高效,更可控的人生。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读后感(八):《持续行动》书评
calers《持续行动》直播共读活动 #1000天持续行动# 大总结 参加完持续一个月的早起直播,我收获最大的感触是: 1、学习需要温故而知新。 《持续行动》这本书我在去年就读过了,今年作者发起微博直播共读活动,于是有幸跟着作者又重新读了一次。两次读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了明显的差异:第一次读更像是一种泛读,第二次读则是精读。泛泛而读和精准读书效果肯定是不同的,一方面对于很多观点的理解更加深刻了,另一方面也在自己的头脑中生长了很多新的东西。温故,会知新,就是这样。 2、没有什么难题能敌得过时间。 持续行动像是帮我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门。通过持续行动,我们终将会走到自己喜欢的那个自己的面前,而这本书就是我们最好的行动指南。你正要经历的是作者早已经历过的,所以不用害怕,只管继续往前走就好。 3、认清竞争环境,及时调整策略,非常重要。 学校里的竞争是简化版、单一维度的竞争,而社会的竞争是全面的、多维度的竞争,如果不能认清社会多维度竞争的本质,还是沿用学校里的那套,那必定会很辛苦且没有成果。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就是那个认不清现状,时常感到迷茫的人。这本书帮我打开了新的视野,及时地帮我纠正了错误。 我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是: 1、紧跟读书群的步伐,好好读书,升级认知。 2、努力完成自己设定的目标,脚踏实地,慢慢来,比较快。 3、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理论指导实践,好好学习,刻意实践。 4、有机会还是要去工作。 记录人:如花的样子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读后感(九):改变慢慢发生
当人们盼望做好一件事情时,往往会先想到结果。学英语出国交流无压力,减肥立马瘦成纸片人。那些要持续行动做成的事情总是在想象中飞速完成。
calers告诉读者,持续行动首先要行动,不要想太多结果,改变从来不存在瞬间发生,最后一棵稻草压死骆驼的稻草也要靠前边的稻草来支撑。要想真正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只需要想三天:今天、明天和后天。下定决心做好一件事,就从今天开始,考虑到未来三天的时间安排。稳扎稳打的做好这三天,再推进下一个三天,一直做下去就能发现改变。从来没有速成的捷径,所有的改变都是靠缓慢的积累才能发生。
短期做事,长期思考。没有持续行动过不要紧,Scalers向大家讲述了他的n阶持续行动理论。第一阶段, 10天,这是最常见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阶段。第二个阶段,100天,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到小小的改变,比如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领域,从小白一只变成一个有经验的入门者。第三个阶段,1000天,也就是三年的时间,中考、高考都是三年,这个时间区间能够决定一个人的成长方向。对于就业者来说,工作三年就能看到自己对行业的认知以及薪资方面的变化。第四个阶段,10000天,也就是30年的时间,这个时间足以决定一个人的高度,如果你专注的持续一件事情,一定能做到这个领域的顶尖。
尽管有丰富的方法论在前,持续行动的过程中还是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Scalers在他的书中列举了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具体应对方法,其目的就是帮助读者逃离对生活无法把控的“循环怪圈”,并找到持续精进、不断提升自我、逆袭人生的核心操作方法。
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本书和S老师一起踏上改变人生的持续行动之旅,让梦想照亮现实。
《持续行动:从想到到做到》读后感(十):夯实基础,静等花开
花了5个小时,读完了《持续行动》,所有坚持早起,坚持阅读的人都很难不取得远超常人的成绩,比如曾国藩、罗振宇每天早晨的60秒、洛杉矶凌晨四点的科比,再比如早起读书的Scalers。而Scalers尤为打动我的,是那份不急躁,坚持阅读大部头,打好底层知识体系的功力,比如从教材学起,就真的扎扎实实读《社会心理学》教材,比如阅读经典,就真的去读《国富论》、《资本论》、《战争论》,而且现学现卖,每天要求大家做作业,写读书笔记,长期坚持,除了胜利,无路可走。
在《持续行动》里面,一阶10天的坚持,需要的是锁定时间,比如锁定每天1个小时,不纠结,不找方法,干就完了。二阶100天的坚持,需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格局和境界,排除掉外部干扰,用阶段性的刺激提高意志力,在大的格局框架下做正确的事情。三阶1000天的坚持,需要的是做靠谱的事情,建立自己品牌,由一件事情扩展到两件三件事情,挖自己的护城河,在四阶10000天的阶段,Scalers还是有点储备不足,书中重点讲要从人的本性出发做强需求的事情,比如教人赚钱,在这点上,我觉得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讲得更好,我们要建立我们的多学科思维,避免那些让我们掉坑里的事情。
从赚钱上来说,Scalers一直把成长会维持在1000人左右的规模,每个人收5000块,每一年就是500万的收入。生财有术每期10000人左右,每人交2600,每一年就是2600万,在往上走,就是得到APP这种公司的量级了。因此,Scalers成长的空间还很大,还远不如Scalers的我们,成长空间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