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养成记》读后感摘抄
《网红养成记》是一本由吴清缘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2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一):《网红养成记》读后感
首次看到这本书,书名给了我很多想象的空间。
每个人,每件事,每个东西被关注的多了,就成了网红。比如,前几天靠淘宝卖东西的李佳琦,发家致富,一夜之间,就登上了热搜,成为了网红;然而当时我还不知道他是怎样成为网红的;再比如,一些人,一些事,正能量的人和事,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很快就成为了网红;这是因为,只要关注的人够多,就红了,就会成为网红。
看完这本书之后,发现没有事情都是很容易而成功的,比如,李佳琦在成为网红之前,经历了太多太多,千千万万次的推销产品等等,最后才成为网红。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世界上怎么会有那种不用努力的方法就可以坐享其成了。都是要靠艰辛的努力才可以获得成功。这些网红,他们有辛酸,有欲望,有真实,有龌龊,有勤奋。这并不是教科书,而是源于最初的,最原始的,最真实的生活;只有真实的活着,才能获得轻松,才能真正放下心来。
我们在驯化网红,同样,网红也在驯化着我们;可以红,任何人都可以,但是,不可以没有原则,不可以没有底线,不可以虚荣,这也是作者想传达给我们的,尤其是那里“要红还是要脸”。
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应不应该,只有展示,解剖在吴清源,而选择在自己!
2019.12.23
于图书馆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二):《网红养成记》:想红没有那么容易!
你是否在深夜凌晨看过这张脸,她有着粗粗的眉毛,一看就知道在半个月之前进行了纹眉手术,显眼的欧式双眼皮,宽宽高高的鼻子,厚厚的微笑唇,以及满天的胶原蛋白,额,说错了,是满脸的玻尿酸,没错,那就是你深夜刷某音看到的大多数网红。 很多直播平台给很多有明星梦的平凡人带来了机会,网红虽然和明星隔着比较远,但成了很多人的梦想,甚至很多小学生的梦想都是当一名网红,(小学生们,你们变了,你们再也不是那个想当医生当护士当科学家的小学生啦!)当然网红的分类有很多种,比如科普型网红,分享很多新知识,美妆型网红,分享各类好看的妆容和好用的化妆品,以及游戏直播网红,来分析游戏和打怪经验。 一个网红的养成说简单简单,说困难也比较困难,一个普通人需要无数的积累以及转变,以及熟悉观众的喜好之后,才会慢慢变成一个受欢迎的网红,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团队。有些事是有捷径的,当网红也是,比如团队包装。 吴厘作为《网红养成记》里的主角,因为对于网红这个职业过于热爱,于是找了个团队,拿了一些钱,通过一系列操作后,终于成为了一个屏幕网红,所谓屏幕网红就是晒的都是假生活,只展现好的一面,而真实的吴厘没有几个人会关心。 据不完全统计每10个网红里有6个网红是通过团队包装而走入大众视线,也就是60%的网红,以便于早日挣钱买房,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可能会问我数据的由来,很简单,我编的。 在《网红养成记》里除了看了吴厘的狗血生活以外,还会发现网红界和娱乐圈的各种操作秀,无论是炒作还是替身使用率,都能让你瞠目结舌,在这种五颜六色的大染缸里吴厘之所以乐此不疲,只有一个原因:钱,这不是一本言情励志剧,所有人进来都有挣钱这个原因,话说娱乐圈和网红这两条路钱更加不好挣,或者说钱是挣了,作为人一些很重要的东西就没有啦! 在《网红养成记》里帮别人泡妹子的那一段把套路这个词解释的算比较清楚,还好最后男孩和女孩在一起了。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三):“网红时代”的狂欢与无奈
解读《网红养成记》之前,先来聊聊我对网红的看法。网红是跟随网络发展,衍生出来的一个新兴网络群体。根据某网红聚集的平台打卡经验,我发现其实每个网红的背后,都有团队和一条业已成熟的产业链。就像吴清缘在《网红养成记》里面,讲的那些打开滤镜装傻卖萌的网红一样,他们有些时候并不是自己有这么多网红的创意,而是根据网红公司或者网红团队的策划,来开展网红这项工作。
最近因为工作需要,我频频接触到网红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其实,很多网红比较像“个体户”,虽然有平台监管,但有些网红的生活还是属于流动性比较大的。往深层意义上联想,有很多人可能失去网红的这个平台,生活会少了很多乐趣和奋斗的意义。有些网红貌似疯癫的狂欢背后,是特别容易引发常人同情的各类原因。客观来讲,这些人在生活中属于各种团体的边缘人,他们的“特殊性”有时候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一分的照顾,反而因为这种“特殊性”,他们常常被排除在小圈子之外。
但是,就像网红必不可少的滤镜一样,当各色人等出现在网络平台的镜头面前时,当我们在网络平台的这一边,站在一个客观角度欣赏各色人等时。我们也会发现,其实每一个在社会讨生活的人,都是不容易且貌似有点可爱的。
吴清缘笔下的《网红养成记》更多的体现了业内的心酸与无奈,而透过文字看网红的我们,更多的是体会到人性的复杂多变,及网红圈子的狂欢与寂寥。总体来看,吴清缘笔下的网红还是与现实生活中我们在直播间看到的网红有一些距离,并不是网红之间的距离,而是我们与网红这个职业的距离。我们看到的还是太表面了,毕竟人性岂是肉眼能够看透的。
昨天在一个网红的直播间,看到了从事这个行业人员的无奈。其实,我们都是工业化职场的一个链接,这个链接的存在本身,就是我们寻找自我价值的一个平台。大多数人在网红时代都是打酱油的存在,不过也有一些直播间的人性是闪耀着光芒的,就像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个发脾气的人,那种突然迸发出的内心善良的神采。
这毕竟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我们能做的只是在每天不能后退的时间里,在网络时代的直播间里,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简单。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四):相当网红,请看完这本书在做打算!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双城记》 前段时间大火的荞碧萝,以及我很喜欢的papi酱都是比较有名气的网红。网红这个词听起来比较上头,网红顾名思义就是网络上的红人,和明星相比没有那么多奖项和影视角色,但有众多的粉丝,和无数的票子来塞满自己的荷包,当然除了他们俩还有无数的网红。 最近读了《网红养成记》了解了吴厘当网红的过程,普通人认为相当一个比较合格(粉丝多,有钱)的网红,单单一个摄像头和剪辑技术就行,这么想那就too young too simple, 想要成为被人熟知的网红,还需要一个比较齐全的团队。 在《网红养成记》里的吴厘,作为一个比较有钱的在职人员,想要成为一个网红,于是拨通了一个包装网红的联系电话。于是吴厘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造之后,变成了有着双眼皮大眼睛的假脸男,一个大房子,租来的狗,和一辆同样租来的跑车,还有一个想红的,来组CP的女孩做她女朋友,这个女网红由于半路卖货发小广告,被包装的人换成了一个男网红。 在吴厘真的有无数的粉丝以后,包装他的人让他开始准备卖货,没错就是当一名网红微商。原来所有的噱头都是为了挣钱,之后的故事就不在叙述,感兴趣的自行观看,吴厘在经过包装开始怀疑自己生活的时候,这一点看起来确实很难受,哪个生活是真的,哪个是生活是假的,大房子租的,狗狗和女朋友不是自己的,当吴厘开始思考的时候,故事才刚刚开始。 另外在这本《网红养成记》里还有一个关于替身的故事,为了追到妹子的小伙,找了一个好伙伴来辅助自己追妹子,最后虽然追到了,但找伙伴的事情也暴露了,最后一句:这不符合常理呀!还有没有结局的结尾,留给了读者很多的想象空间。 整本《网红养成记》里有很多虚构的内容,也有一些是一些人物的映射,在当今社会太过于浮躁,想红和追求名利都不是错,但不要操之过急,以一些虚浮的噱头和打擦边球以及猎奇的东西来过度获取别人的关注,在当一名合格的网红之前,建议先积累自己的经验,比如自己的观点言行,自己的形象,比如摄影技巧,审美观念,在努力成为一名网红或者合格的带货网红。 这本《网红养成记》里的吴厘虽然没能成为一名很红的网红,但这本书的内容超级有意思,可以去看一下,大体了解一下网红的心酸经历,另外,天下从不掉馅饼,做网红不易,当网红,入行需谨慎。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五):网红的背后,是人心的腐朽
刚看到书名的时候,我下意识以为这是本关于网红的纪实文学,然而,翻开书我才知道,我的段子还是看少了呃。这是一本短篇集,包含了八个故事,我实在没读过比这更轻松的书, 一边读一边憋着笑,被一群同事当成是沙雕。 网红的套路,也不算陌生,只要你不是一无是处,总能给你扬长避短,再加上炒作朝天上吹一番,就算你再平庸也能让你成凤凰。在这本书中,显然更上一层楼:长得不好看,有PS神器帮你P成妖精脸;生活充满屌丝气息,自有高大上的照片掩盖。只要想红,一条龙服务送你上天。只问你:要红,还是要脸?要脸,就只能当个给别人打赏换个么么哒的宅男;要红, 就狠狠抽自己几个巴掌,再趴下来学几声狗叫。 在这个人人都想红的年代,严禁有不想红的思想,要是有哪个沙雕不想红,一经发现,拉出来镜头下示众,让他彻底红一波。而这种不想红的行为竟也能成为行为艺术,最终,大家都不想红了,于是,当初那第一个不想红的沙雕趁机出来大喝一声:“老子要红”。这实在是高,果然是大巧不工,大象无形。 这种全民网红的现象,将社会的虚华与浮躁体现得淋漓尽致。红的背后,是人心的腐朽与堕落。吃饭睡觉打豆豆,经过魔改的日常生活霸屏不下,做实事的人却不为人知。娱乐至死的时代,红才是一切,事情,自有别人去做。 读那篇《校园异能团》的时候,我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兢兢业业的老教授被视如洪水猛兽,睁只眼闭只眼的老师被当成救世主,上大学不是为了学知识,而是为了不挂科,这不是个别学校的乱象,是包括重点高校在内所有大学共有的毛病。不过我真为李教授捏了把冷汗,就不怕这么严打会弄出个所谓的教学事故? 有句话叫存在即合理,网红现象的出现,代表了人们对名利的追捧。追名逐利不是贬义,但这些用浮夸之法得来的名利当为君子所不齿。诚然,网红背后有着诸多心酸,能大红的更是那其中的万里挑一,但如此这般于社会无用的辛劳,我辈实在不屑。这不是赤裸裸的歧视或自命清高,而是,低俗污浊之物,本就如过街老鼠,登不得大雅之堂。 这就像那些所谓的畅销书,畅销是畅销,畅销是因为有人读,但有人读并不代表水平高,更多的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只要摸到了道道,一个模板可以写出N本书,正如《灵魂算法》中,套进几个词,人工智能也能写出比人水平还高的鸡汤。随之而来的,就是一窝跟风,跟风完了,也就过气了。反倒是那些精心雕琢之作,历时逾久,愈发弥新。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区别,大致如此。 人生很久,生活需要调剂和娱乐,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只是,无论选择哪种,都别沉迷其中吧,贵在适可而止。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六):令人疯狂的“网红”时代
在这个自媒体盛行的时代,提起网红这个词,你想到的是不是大眼睛、尖脸蛋、高鼻梁、精致的五官?随着直播、短视频等的普及,成为网红门槛降低,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就连你身边的一条狗也可能是网红。
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书名吸引了《网红养成记》,每个人应该都有“想火”的愿望吧!要是想着靠这本书找到成为网红的方法的话,你可能要失望了。这本书其实是一个围绕“网红”成长的短篇故事集,共收录了八个短篇小说,很快就能读完这几个小故事的。
作者通过几个荒诞的“网红”成长记,用辛辣、幽默、讽刺的语言抨击了当下娱乐至上、流量当道的不良价值取向,揭秘了网络时代娱乐圈的辛酸与规则,在貌似光鲜的外表下也许是不为人知的丑恶。通过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反思今天我们真正应该追寻的是什么?
这几年,信息传播和大众传媒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更多的媒介手段、娱乐新闻、偶像八卦像一场风暴无孔不入地席卷我们的生活。网红产业的巨大利益链条及网红的门槛降低,让无数普通人看到了“一夜暴富”的机会,或者更直接地说让人看到了致富的捷径。“流量当道”“娱乐至死”人们在这个狂热的时代难以保持冷静。快速获利、扭曲的利益链条让人迷失了自我。
为一夜成名,有人不惜对家人下狠手
一越南男孩为了庆祝 YouTube 粉丝达到 2 万人,竟打碎200个鸡蛋,从高处倾倒到亲妈的头上,还发出怪笑……母亲根本来不及躲,被泼倒在地的同时发出了惨叫!
成为网红的代价可能是一条鲜活的生命
今年2月份,一位四川青年拍摄跳河的短视频,结果因河水太浅,不幸头部直接触底死亡,带着“等我将来火了,就不用上班了”的心愿走了。
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真的能安安静静的当个吃瓜群众吗?
最近,一知名博主,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一则“用易拉罐制爆米花”的短视频后,引来两名山东女孩的模仿,结果酒精意外爆燃,造成其中一名女孩烧伤身亡,死者今年不到14岁(13岁零8个月)。
无数人麻木地吸食着“流量”红利,成为娱乐的附庸,变成娱乐至死的物种;在这个网红遍地走的时代,无论是作为这种泛娱乐化的创造者还是传播者,抑或是我们这群被动接受的“吃瓜群众”,都应保持一种理性。我们不反对网红文化,但也应该发掘其背后的内涵,真正反思今天我们真正应该追寻的是什么?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七):驯化好了吗?
回家路上看到一个背着跟我一样logo的包就很想上去认识一下,因为这个包只能通过在英语APP上打卡获得。
我们对跟我们喜好一样的人都多少有些好感,这称之为共情。
我想,现在的快手、抖音的主播就是因为播的东西对很多人的口味,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关注。
像我一开始用快手是因为想在上面学做菜,易做又好吃。近期才下载了抖音,因为以前看大家都在用,褒贬不一,我就想我为什么一定要用?现在就是想看看究竟上面有什么让人趋之若鹜的,嗯,用了之后我喜欢听樊登读书会和幼儿手工折纸画画类。
当我点开了几次我喜欢的内容之后,系统就会自动给我推送相关内容,让我一直沉浸里面,不能自拔。
每件事,每个人,每个物体被关注的人多了,就红了,就成了网红。
网红可以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明星,一座城市,一面墙,一个门店,一条狗,一只猫,一个自拍杆,更甚至一篇小说。只要关注的人够多。
只知道有的人是团队推出来的,不知道具体是怎么红起来的,这本《网红养成记》的小说给了我很多了解和想象的空间。
作者吴清缘 ,男,92年生人,双鱼座人士,小硕士一枚,老派型新锐作家,性格浓眉大眼的大龄少年。
上海作协会员,萌芽超人气作者,知乎大V中的大V,自媒体时代的过气文人。
已出版长篇小说《吴请愿抗占记》,短篇小说集《单挑》。
有编辑评曰:此人荷尔蒙过剩。
《网红养成记》是一本让人了解“网红”的短篇故事集,共收录了八个短篇小说。作者以辛辣、幽默、讽刺的语言抨击了当下娱乐至上、流量当道的不良价值取向,揭秘了网络时代娱乐圈的辛酸与规则,在貌似光鲜的外表下也许是不为人知的丑恶。通过故事的形式,让读者反思今天我们真正应该追寻的是什么,不是所谓的钱与名,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儿努力得来的幸福生活。
看书之前,真的觉得网红生活的容易,看书之后,才发现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最容易,没有什么不是辛苦换来,但是不良价值取向真的不敢苟同。
如何成为超级网红?替身的替身的替身是谁?主播如何获取打赏?在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答案。他们有辛酸、有欲望、有龌龊、有真实。这并不是教科书,而是源于现实的映射。
只有真实的活着,才能获得轻松。
如果觉得作者只是写了几篇关于网红人物的,那就错了,后面的是他写的虚幻类的小说,天马行空,智能,高科技,看的过瘾又烧脑,尤其是最后一篇。
罗振宇说他有个朋友也用抖音,只用来看羽毛球教球技的,推送别的都不看,有人问你还在跟它较劲呢,他说不,我在驯化它。
我们在驯化网红,网红也在驯化我们。
可以红,但是不要盲从,不要没有原则,不要为了取悦就低级,这就是作者想传达的。
神器在手,看取用为何。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八):人人想成网红的时代,如何成为网红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狄更斯
网红有两种,一种是积极向上的,比如李佳琪。 更多的是另一种颇有狗血色彩的,比如乔碧萝。
很多人心目中的美女直播变成了奶奶,第一男粉丝更是直接注销了自己的账号,虽然乔碧萝事后跟大家解释说自己是故意用了变丑软件让自己脸变大,而且这是公司花28万宣传炒作策划,自己要替公司保密,后来就算重新上传了自己的美颜照片,但是粉丝已经不买账了。
我们普通人也许就只是做了一个吃瓜群众,但是作家吴清缘就用新鲜热辣的笔法写下了这些不一样的人群,网红,主播,流量明星,pua教学,鸡汤文作者。《网红养成记》的封面花花绿绿,有些异样的审美,可是这花花绿绿正是当今社会很多人急躁浮夸 的内心。
吴清缘偏执地认为一切冲突起源于负能量,钟爱诡计与杀戮,对人性的善意永远抱有残酷的怀疑。所以这本《网红养成记》一如往昔的语言犀利直接,故事精彩,情节紧凑。
吴清源的《网红养成记》里的吴厘是个想要红的丑男,可是他愿意为了红付钱并且为了红可以不要脸。于是背后的网红公司为他打造了吴厘的网红养成计划,终于吴厘红了,有了几百万粉丝,可是他已经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
是网络上那个有狗,会做菜,有同性伴侣有颜值的无厘欧巴还是现实中那个脸大如盘,鼻梁扁平,嘴唇肥厚的吴厘 , 于是他问自己,我是谁?
后来吴厘戳破了这层虚伪的画皮,可是意外的是他却红了,于是他开始了让别人带笔的作家生活,写下一篇篇貌似真诚的文字的。
就像狄更斯说的,这是最好的时代,人人都可以都成为网红,但这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因为更多的人为了红不择手段,每个人为了红绞尽脑汁,电钻吃玉米,淫秽直播,坟头跳舞,等等。
全民都想红的时候,你不想红,这是不对的,你就是异类,需要拉出来示众的。
红就意谓着有钱赚,赚很多钱!在某些物欲横流的人的心目中,金钱成了恒量一个人的价值尺度,引导着人们的追求!为了钱,有的人是会不顾一切的!
娱乐至死的年代,要守护好自己的本心。
至于流量明星如何找到替身,pua教学如何教别人泡妞,鸡汤文作者如何写鸡汤,那就需要大家自己解锁了,看一下吴清缘如何开脑洞,给大家讲一个个新奇,麻辣的故事。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九):网红是怎样养成的
很开心又一次读到吴清缘先生的作品,之前看过他写的一部《总有鸡汤要毒我》,认识了吴清缘和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很幽默风趣,语言和犀利,针砭时弊,让人哈哈大笑之余又留下深深的思考。这本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网红养成记》依然延续了他的一贯风格,在网红这个问题上以一个小故事的形式表现了出来,让大家认识到真实的网红是怎么来的,让大家认识到网红其实也是普通人,他们虽然表面上很光鲜,其实很多都是包装出来的,很多都是假的,真相是没办法拿出来示人的,他们活的其实比普通人累的多。
网红养成记这是本小册子一样的小书,不厚,但很精彩,封面是一个聚光灯下的时髦女郎,高傲地站在舞台上,台下的粉丝无数,趋之若鹜,不是明星就是网红,非常强烈地刺激人的眼球,看到这本书的封面就忍不住想看这本书的内容。看里面的所谓网红是怎么养成的,包装的,小鲜肉演技不够,替身来凑;想要成为网红,全靠人设。无聊的人们不会去深追网红的来历,怎么回事,他们只会就事论事,随波逐流,网红被包装成什么样,粉丝就认为是什么样。
想要成为网红的这位,他叫吴厘,上班族,长相三分,收入中等,扔在人群都找不到的那种。他找到了一家培养网红的机构,决定花钱让人把自己打造成网红。从培养自己自信,大声喊出我要红开始,按培训公司的小红的指点一步步开始做。他要每天发微博,晒自己的生活点滴,按公司的要求去造型。要抽烟,而且还要抽女烟,然不抽烟的他有点难为情。还要让他对狗过敏的他养条狗,实际上就根本没真的养,只是别人的狗,排些照片做做样子。还有要求他找个女朋友,也是公司安排的,甚至两人都不用见面,每天保持互动就好,比如在微博上秀恩爱,撒狗粮,甚至两人的合照都是P的,只需要两人在约好的某些地方拍好表示亲密的照片剪切合成来的。所谓的女朋友为了赚钱私接广告,公司又把他打造成了一个gay,第一次听说主攻受攻只说,哈哈,想过这个问题,不知道怎么用词。不知真相的粉丝们,也随着他展示给人的样子而褒贬不一,无聊的人们就爱窥探人家的生活。他被折腾的找不到了自己,自己到底是谁,这是自己要的吗,他很痛苦,决定换个活法,过正常人的生活,他开始写一些东西,想要当个作家,他开始过得很真实,有一样不是真的,他写的那些书不是他写的,是那位写《你是更温柔的自己因为总有那么一个人站在十字路口等着被世界深爱》的作者,这么牛逼的书名我真是服了,哈哈,并且这位代笔者真的成了他的男友,他还养了一条纯血金毛狗“卡比兽”。
网红就是这样养成的,网红变成了可以量产的东西,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网红,只要你足够不要脸。凤姐的厚颜无耻,变成了不可争议的网红,你可以怀疑的她的水分,但是她红了,这是事实;还有个犀利哥,他也莫名其妙的成为了网红,被人们传送,尽人皆知,他那屌爆的发型,让人佩服;还有些什么网红大爷,网红大妈,网红狗,网红猫什么的应有尽有。狗狗猫猫开始穿起了衣裳,人却开始了各种暴露,网红少女在小视频中,直播中开始各种露肉,漏沟,让人脸红心跳;可爱的小狗狗穿上的花裙子,打扮得花枝招展,像个可爱的小姑娘,让人忍俊不禁。这些现象都是这么造成的,金钱,网上直播可以赚钱的,无聊,快餐文化,浮躁等等,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无聊的人们是不是更多些正能量,多看看书,多做点运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
《网红养成记》读后感(十):大红大紫的“生活”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翻完手上这本《网红养成记》,让我记得深刻的同样是这三个哲学史上留下的终极问题。而这同样是作者吴清缘在本书中不断解析的问题。
对于“网红”,在如今高度信息化的年代里,已经从最初狭义的“网络红人”进一步延伸至各类事物,他们的走红皆因自身的某种特质在网络作用下被放大,与网名为打发时间而投入自身情感、行为的过程相统一,有意或无意间受到网络世界的追捧,于是除了各大主播平台里的人,现在又有许多网红店、网红宠物、网红打卡点……
就像书中提到的主播、替身、纲要、PUA刺杀等等,全书通过8个小故事,讲述了网络成名的套路、操作以及一路上的细节。虽不见得千真万确,但也给人感觉惟妙惟肖。
## 从《孟子》说起 ##
《孟子.告子下》: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咱们自古以来,就把成功的前置条件设定的非常难,这个高度不是普通人能接受的,“苦、劳、饿、空”这一个个动词,无不让人退避三舍,而书中,也在很多地方描绘出来,比如弄虚作假的晒狗晒友、自甘作孽的网络直播、替身与替身间的错综复杂以及大数据时代的模式交往。
然而这一切,是真的对心智的磨炼吗?是真的对人生的考验吗?我想这点作者吴清缘同样是持否定态度的,从他对每个故事的“悲剧”收场,可以显而易见。
## 从《网红养成记》说起 ##
全书最吸引我的故事,是《vlog 世界历险记》,至此我才第一次认识到vlog=video log,故事全程描述了一个不拍vlog的男主,成为这个所有人拍vlog世界的中心,成为别人眼中的“怪胎、沙雕、奇行种”,所有人的视频都对准了他,甚至是他的父母亲人。他从一开始的满不在乎,到后来的惴惴不安,甚至最后报了110,才能有个吃饭时间。这就是网络的力量,让人或者封神,或者疯魔。一个人的特质,以前一传十、十传百,或许需要一个月,而今,只需要下一秒。
## 从故事回到现实 ##
对于网红本身,我并不十分在意,所以对网红的了解也只是泛泛而已,但是读完本书,让我对网红立刻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认识。那些我看来过激的事,也确实在网络上存在着,比如今年KS等平台封禁的不少帐号,正是当下有些人,为了红而无所不用其极,下限没了,节操丢了,剩下的皮囊,也快烂了。
“网红”同样要有自己的底线,同样要进行正能量的引导,倘若天天宣传各种辍学、炫富、夜店等,同样不影响网红的成功,那在信息极速传递的社会里,每一秒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受到影响,因为价值观是相互影响的。
而最可怕的是年幼的孩子们,越来越早地接触到类些信息,他们看着网络上那些“妖娆”的身姿,听着各种低俗易懂的词语,然后不断去模仿、去尝试,感到快乐吗?快乐的!感到解气吗?解气的!可是未能明辨是非的孩子们,被肆意荼毒,他们的未来,可还会来?
网红们在丰富大众文化的同时,也需要自我警惕,需要大众监督,需要遵守法律法规。书中的8个故事,每个故事最后都黯然收场,简简单单,从刚开始一个迷失了自我的网红,直到最后断了的,就是我们文化的传承(P219他们想写的都已经被写完,以至于无论写什么,都像极了抄袭),正可谓浓缩事实,作出警示。
“网红”的故事还会有很多,也希望那些故事里会有越来越多向上的、向前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