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们·逆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们·逆行读后感10篇

2018-02-08 20: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们·逆行读后感10篇

  《我们·逆行》是一本由谈笑静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1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逆行》读后感(一):我们~~(5.16)

  杂志像书,书一样的杂志?

  嘿嘿,认为很神奇与这本书有种渐行渐近的缘:买它只是出于凑单,买回翻了几页就生了想二手转卖掉的想法,而后几日无人问津的转卖,趁着工作心情乱糟糟拿它来消遣,竟看入了心里,解了心忧,遣了闷怀,在这种不好状态下,反而读出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和它特别好的地方

  当时大概是有点明白,为什么会起名字叫《我们》了,这些故事里面是有你有我的——这种同路人,这种同伴感觉:我可以从你的身上汲取到力量和看到一种方向,或者你能从这些人的身上寻到自己的过去,比如不断重复的内心的纠结跟冲突,包括相似迷惘、一些相像的梦想。虽不清楚确定那些梦是不是自己的,但那种感觉就是会让我的心平静下来,然后再次因为相信重新变得更有能量心脏热烈跳动起来。

  某晚听着百种情绪的老歌,不打扰地读着这本书,心生感激,觉得这次是如何得一种小福气,买了这本书,恰好是我目前心所需要灵丹妙药

  我一直很喜欢跟探讨关爱内心、讨论心灵成长有关文字,也许那一直是我试图去想想明白的。而后,看得多了,有时也会厌倦。这本书里,有我爱看的那种心智对话表达不落窠臼,拍手称赞都不为表达我的那种欣赏感谢之情。

  我起初读时,会觉得他们这些文章都在絮絮叨叨、着力铺垫着描述着一些东西,让我容易耐心、难以投入。然后读到阿鹏叔写的《迷恋着无比澎湃的旅行》中的某一句,突然碰到心里的某个开关。嗯,我有时候在想看电影也好、看书也好、听歌也好,那种共鸣是不是想从中找到了自己似曾相识经历,才会感动、才会喜欢的呢。

  他说“我的铁路工作和我的桃源岛,有着某种近乎暗和的气质等待任务、等待劳累、等待下班、等待日落,甚至等待等待是唯一的必修课,如肖申克一般的铁路工厂,用三年的时间教会了一个19岁的人如何直面寂寞,令人绝望的寂寞。”这种懂得的心情,会让人想哭的。

  “在你顺流而下或逆风而行的时候,总会人生的新命题出现,像是不可拒绝的任务,接受、执行,毫无余地,不等人回神。”

  “当你抛弃一切,抛弃别人的趋之若鹜,一切也就抛弃了你,日子开始变得安静起来。…只有这个时候一切听才会显现出来,像是退潮后的沙滩,不再拥有海浪的声讨和庇护。这是了解自己的最好时刻,手捧着自己,你就知道了,用何种方式面对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勇敢离开如果心中没有绝望,没有人可以独自上路如果没有心怀恐惧,没有人可以在深夜奔跑如果没有心魔握手言合,没有人可以真正快乐如果没有自己赤诚相见。”

  想再有不疾不徐的这份安静时,写写对“我们”“逆行”的一些随想,写写对其中每篇文章的所思所感,那份心与情。Ps,有的文章文字太美,清丽的那种,让心好舒服,有些段落共鸣得、直击心底得想落泪。

  《我们·逆行》读后感(二):到达天堂之前,你要做的事情

  《我们》第一期的主题是逆行,一听到这个主题,投稿热情被燃得红火。其实,主要是“逆行”二字,让我有找到知音人的感觉。一来,终于有一本杂志愿意倾听我们的行者的心声,也给行者多一个呼喊的平台;二来,《我们》的杂志名称,更意味着是集结号的吹响。行者在路上,是寂寞的,只有自己一个人的世界,多么希望有人能闯进来,哪怕只是片刻。这场集结号的吹响,让行者们听到一种希望,在路上的不止自己一个人,是我们。犹如我们是马航M370的乘客,被坠落在一座孤岛上,身边全是碎片尸体,那是多么的孤独彷徨。而一声哨声,把散落遭孤岛上的我们都吸引住了。

  被收录的故事,都是很平实的故事,或者是在行者世界中是平实的。但却实实在在地代表了我们平淡的心声,如许巍说:“我没有那么孤单,只是觉得在世间生活有点寂寞。”

  被颠倒的世界在快速转动,而我们是神的孩子,被派送到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需要我们逆行,为这世界的莫名发展减速。

  曾在一本地方杂志上看到的一则寓言,百度不出来。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一位神来到世间敲响每家每户的门,第一户人家A君开了门,神说:“您好,我是神,您愿意成为我的门生,将来成为家喻户晓、万人追随的名人吗?” A君很开心,爽快地回应:“我愿意!”神说:“但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例如成为万人追随的名人之前,你会被人间存在丑恶折磨,那些人会想尽办法言语唾弃你,用利器刺伤你……”啪!A君未等神说完,无礼地关门了。神只好去敲下一家,B君开了门,

  神说:“您好,我是神,您愿意成为我的门生,将来成为家喻户晓、万人追随的名人吗?”B君不像A君那样爽快,存着半疑而有点小激动地说:“我可以吗?你真的是神?”“是的先生,我是上天的神,成为万人追随的名人之前你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例如,你会被人间存在的丑恶所折磨,那些人会想尽办法用言语唾弃你,用利器刺伤你,有那么一段时间没有人愿意帮你……”B君说:“不!不是万人追随吗?怎么要遭受这种伤痛?”B君说完,请神离开了。神也只好继续敲响下一家,C君打开门,神说:“您好,我是神,您愿意成为我的门生,将来成为家喻户晓、万人追随的名人吗?”“我很想,但我没有这个能力,谢谢。”C君回绝了神,神只好再去敲响下一家……神敲过了千万家的门,各种回答都听过,周而复始。神还没有选到符合自己要求的门生,神站在一家门前,想着这应该是最后一家了,Y君开了门,神还是一样的开场白: “您好,我是神,您愿意成为我的门生,将来成为家喻户晓、万人追随的名人吗?”Y君竖起了耳朵,“需要付出代价吗?”“是的,先生,你真聪明,成为万人追随的名人之前你需要付出一些代价的,例如,你会被人间存在的丑恶所折磨,那些人会想尽办法用言语唾弃你,用利器刺伤你,有那么一段时间没有人愿意帮你……”神一边说,一边观察着Y君,Y君是越听,脸色越是涨红,快要脑充血的样子,“只要你熬过了这些,你就能成为成为家喻户晓、万人追随的名人”。Y君激动地说:“我愿意!我愿意为子民们受尽世间的一切苦难,带领他们找到天堂!”

  Y君就是耶稣。

  我们是耶稣的门生,逆行在一条万人阻挡的人生路上,需要冲破这层万劫,才能到达天堂彼岸

  《我们·逆行》读后感(三):你站在光芒里,于是你变成了光芒

  说来也巧,当年读书买的人生中第一版的正版磁带就是许巍的,已经不记得具体是哪张专辑了。但那12首陪伴我度过了整整三年的高中岁月,各种辛酸苦辣,五味杂陈,自不必说。拿到书的第二天刚好是休息日,天气晴朗蓝天微风,很是适合宅在家窝着看这本书,翻着书,电脑音响放着他现在的歌,想起那时候冬天的中午,不想在教室午睡,就躺在草地上拿书盖着头 静静享受他的世界。 而此时此刻,也好像慢慢沉浸在那个再也回不去的时光

  这本书的定位介于杂志与书籍之间,比杂志多一些内容,多一些深度,但相比较书籍,又少了些死板,多了一些色彩,跳跃。A4纸张的大小,翻阅起来格外舒心。整本书由不同访谈,影像记录,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各种散文而组成,内容比较多样性,因为生活背景,习性,以及各种经历的影响,所以比较会对书中前半部分内容有感触

  对许巍采访部分的文字,让我脱离了原本对许巍的想象,以前他给别人一种淡淡“游子”的感觉,现在则越发简单,自我,真实,有一种活出了自己的味道。有人说世界上的烦恼大多都是庸人自扰,自己跟自己较劲。看了访谈的文字,伴随着他现在的音乐,好像看着他走过了这一个阶段,达到了一种更为豁达,了解自己,认识并全盘接纳自己的本心的阶段。而这并不为大多数人所能做到。而我们此刻又像是见证了写什么。

  书中韩松落的部分让我惊喜的是,文中有提到超喜欢的水木丁的一段话,她说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两种灵魂,一种是做加法的灵魂,要让别人看到自己,要和世界发生千丝万缕关系,而另一种,是做减法的灵魂,他们希望自己和这个世界保持一种简淡的关系希望自己不被察觉,不被打扰,安静地过完一生,因此永远在从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挣脱出来。这两种状态,也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存在,人之所以做加法,常常是因为不得不做加法。做加法,为的是谋取做减法的资格,所以人在人群中做加法,在独处时做减法,或者在前半生做加法,在后半生做减法。回想到生活,在“做自己”与“取悦他人”踽踽而行。只希望未来能够越来越从容、加减适宜。

  这本书的出品人是陈坤,可能也与他的兴趣有关,书中大多内容都是关于佛法,心灵上的碰撞,如果对这部分内容本身就很有兴趣的话,那这本书就不容错过哟。

  《我们·逆行》读后感(四):在逆行的道路上,我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这一期的话题是《逆行》,但我们却没有预设‘顺行’的标准。”南下的列车上,我缩在其中一节嘈杂车厢狭窄床铺上,同我作伴的只有车轮滚滚和这本刚刚到手的MOOK。他没有精致的装帧和细腻的纸张,甚至显得有些粗糙,连工作人员的名单都只有短短几行,可刚刚读到开篇的那句话,我就知道他会成为我读过以及做过的所有MOOK中最合胃口的那一本。

  一本以“逆行”为主题的MOOK,看上去质朴,读起来却能给人以不断向前的勇气。一个个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作者,却像是跟主编默契十足似的全部采用了娓娓到来的语言,讲述那些在外人看来颇动荡、需要下足十二分的决心才能做出改变的事情,透漏着内心的坚定和灵魂的张扬。而我们也能在其中渐渐体会到,无论是一直在剧烈变动着的歌者、不断改变人生模式节奏的电台DJ还是敢于浪费时间离开观众妈妈,用陈坤的话说,“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我们都是在人生旅途中勇于逆行且并肩作战伙伴

  如主编谈笑静所说,我们只是愿意上路的孩子,行李只有两件:一件是好奇,一件是勇气。 我们都是在漫漫旅途中不断找寻自己的赤子,我们一无所有,我们两手空空,唯有好奇和勇气是与生俱来的两份礼物,他们伴我们度过庸庸碌碌却也彩色斑斓的一生。很多年之后,也许我们早已成为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又或许我们仍在不断探索回家的路,而这一切,都只需要我们“不要深想,不要多想!像过去那样,捧起你的经卷,奋起你的心香,他娘的勇敢向前进吧!”

  《我们·逆行》读后感(五):期待与《我们》的下一次美好相遇

  第一次是在ONE上看到《我们》杂志的,那是宁远写的《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篇文章很长,我反复读了很多遍,虽然说的是她自己的故事,但觉得每一句都写进了我的心里。

  从那以后,关注了我们MOOK的微博,随时关注动态,在第一期“逆行”上市的第一天,我就在亚马逊上下单了,一天后,我终于拿到了那本期待已久的书。

  封面设计简单、朴素大方、有意境,让人很舒服。随手翻开,书中文字、图片交相呼应,让我爱不释手,想要马上进入《我们》的“逆行”。接下来的几日里,天天捧着书看,那种心情更是从未有过的。

  “逆行”这个主题,很适合当下这个快节奏、浮躁社会群体,让这个时代中的我,寻找到了一种不一样的安静感、踏实感。

  作为大学生的我,经常有些迷茫的时候,总是纠结于自己的人生之路,读完《我们·逆行》,不能说为我指明了未来的道路,但真的让内心纠结、不自信的我产生了从未有过的坚定。

  太多人都在各行各业中游走,太多人都在不同城市中游荡,太多人都在为着心中的理想奔走,太多太多......原本都只是因为生在这个世界上为生活而“顺行”,但都在经历了太多之后,无法违背自己的内心而选择“逆行”。虽然一开始看似有些坎坷,但心中的坚定最终还是占了上风。

  “这里还有我们”,在自己内心挣扎,无法坚定时,《我们》会给我希望。

  自己还真的只是太年轻,需要经历的还有许多,“逆行”中形形色色人们,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经历,在我看来,他们和常人不一样,但又是相似的。不一样之处就在于他们在有限生命里不断转换着自己的角色,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渐接近那个内心最真实的自己。相似的即是“我们都是一样的人”。

  看完《我们》后,我更加热爱生命,渴求预见未来的自己,努力使自己也来一次”逆行“。

  是《我们》使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内心宁静

  是《我们》使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

  是《我们》使我不再畏惧地前行。

  期待与《我们》的下一次美好相遇......

  《我们·逆行》读后感(六):我们可能 小众 但这就是我们

  看到 这本书 是被 它的标题 吸引 我们逆行

  可能骨子里 也像它一样倔强 因此随手买下一本

  仔细翻阅 竟发现里面 有一位 我一直以来的偶像 许巍老师

  从漫不经心的年代 喜欢他的 曾经的你 蓝莲花 到如今已经由少年 步入那个 叫做青年的 房子 喜欢 他的 那一年 故乡 空谷幽兰

  岁月把那个叫做少年的 东西 磨平 成为一件 青年 也慢慢体会到 老师所经历的

  再看看其余几位 先生也好 大师也罢 或是一起在艺术 行为之路上寻找的人 各有各的味 人生五味 深在其中

  待时间凝固 我们一起升华

  我们看着别人的精彩 曾经的苦痛 其实这一切都在你我身上上演

  愿我们终究是我们

  《我们·逆行》读后感(七):看山还是山

  2012年8月,央视《开讲啦》开播,第一期嘉宾是陈坤。演讲完后一个女生现场提问,大意是,“行走”算什么公益项目呢?

  陈坤在回应中说了不少,我能记住的大意是,如今提供物质捐助的人很多,却少有人关心他人内心贫瘠。

  再看后面他参与过的两本mook,封面都是宽阔道路。

  他对行走这件事,是真爱。

  我已经很多年没看过杂志了,因为每当想到念初中那会儿一月生活费200我能拿一半来买杂志,就痛心疾首。现在我觉得还是应该买名著,哪怕一时不看呢,总会去看的,“名著”二字也不是随便戴的啊。

  所以翻看《我们》,我有点不适应,刚好喜欢过许巍,就把许巍那篇看了,然后看了那些重点提出来的字句,又去翻最后,接着才是翻中间,不知不觉的,居然就看完了。

  喜欢许巍是高中的事情了,听《两天》什么的,还是磁带。后来出了《蓝莲花》,我跟盆友说,这货恋爱了,不好听。

  可蔡康永有本书就叫《再错也要谈恋爱》。

  那时专职愤青或怨妇,看问题喜欢尽快下定论,之后再也没好好听过他唱歌。

  看谈笑静的访谈时,想起以前自己,心里忽明忽暗的。

  一个人喜欢另一个人,无论这对象是许巍这样的歌手,或者其它所谓偶像,还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老师爱人,最高理想也无非如此吧,磕磕绊绊合久必分后,再回头,你忽然就理解了这一切,当初的嬉笑怒骂都有由来,所以也都能作长篇大论。

  只不过成长最显著的标志也许是,我们学会了一笑而过,并且内心踏实。

  整本书里偏向这么一个观点:“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中,时间被大大压缩,把我们的想象空间都给挤没了。如果我们紧赶慢赶地去顺从外面世界的时间和速度,可能就是顺行的姿态,但如果我们尊重内心的时间和感受,我们就是逆行。”

  但我对逆行的理解,类似于“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

  偶尔的顺势而为,只要清楚自己方向还在那儿,那也非是走个迂回路线,在大包大揽前,先刷个信誉、亏本积攒个好评而已。

  还有时候,我们并不清楚自己的时间该浪费在哪儿,更不清楚什么是自己的感受。

  来这世上,大把时间就是用来试错的,恰好青春期够长,足够去撞得头破血流——“出发,只为旧路还家”。

  最后,来句名人名言吧,无论如何,他在各方面都有成为超级大偶像的潜质啊(本来就是吧):

  我们必须准备走大路、小路、直路和弯路。走上坡路、下坡路、岔路和斜路,还要准备走绝路,走完绝路再赶路。(毛泽东,1935年《行军告示》)

  《我们·逆行》读后感(八):《我们.逆行》 读后感

  我很喜欢这本书,正像陈坤所写的“我们都是一样的人,只是经历不一样。”我看到了很多人用文字诉说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经历。

  这本书的开篇是许巍的访谈录,他谈了自己得抑郁症那段时期的经历,我很喜欢许巍的歌,他的歌总有一种纯净感在里面,听他的歌会油然而生的升起一种美好向往。但我不知道他也有过那么抑郁的一段时期,他谈了那段时期他的抗争,之后走了出来,他仍旧觉得摇滚是积极的向上的,仍旧信仰音乐,而他之后的歌仍旧纯净美好,并且还多了一份佛性,我想,那是被救赎过后的感恩和对当下生活的平静的热爱。我虽然看着别人的故事和经历,但却被那些经历过后的有感而发撞开了自己的心,从中找到了一种认同。我是一个力量弱的人,但我想法却很多,在旁人看来甚至是不务正业,我也生出很多苦恼,对于自己的人生该怎么走,是我一直在想的问题,我不知道按照自己的想法走是错或对,我没有人可以问,也是因为答案是自己可以预知的。但我又害怕自己走倒一半还是放弃,所以总是不停反复彷徨又不停坚定。而当我看到许巍的经历,看到他的话“一次次地发愿,愿力是不可思议的,我相信。用愿力去一次次坚定自己,不然我不知道自己现在会是什么样子。”我看到这些话时,突然得到了鼓励和安慰。

  这是一本可以给人力量的书,我喜欢那些句子 “和时间相比一切简直太小了”,“当你走上这条路,有些规划就会不由自主”,“ 有时候,在你往上攀登之前,你需要先跌入低谷”,“这世界总有人做着不被人理解的事”,“如果你知道了自己要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书的最后一篇写到,“逆行,遇到生命。生命中最大的幸福,就是不停地看见原来看不见的,然后自由的成为一个人。”当我正在对自己的人生感到迷茫,被那种进无可进,退又不甘的矛盾情绪困扰的时候,这些作者用他们的经历让我看到了某些坚持的力量。有时候,顺和逆,也不一定就是顺和逆,你正经历的逆,可能也是顺了你向往的人生姿态,你羡慕的顺,也可能是你走不来的路,哪条路更顺应了自己的心,个中滋味待回过头看看时,应该不会觉得后悔才对。

  有温度的文字可以给人正面的力量。很好的书,值得静下来读一读。

  《我们·逆行》读后感(九):直言面对那滚滚红尘

  你永远都在面临新的挑战,永远都要在无数路口前面徘徊,到底哪条路才是对的,每天都要面临选择。或许很多人都是这样的,我们的前辈也是一次次这样走过来的。所以我只有祈祷,我没别的。我现在越来越多的时候会觉得人的力量很渺小,年轻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青春无敌,有血性有力量,比如说我还当过兵,我还是个比较叛逆的孩子,但是面临巨大的生活挑战,很多时候我就真的只有祈祷了。我念佛,一次次地发愿,愿力是不可思议的,我相信。用愿力去一次次坚定自己,不然我不知道自己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的确如此,滚滚红尘、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里,每个渺小的个人都要直言面对,更需要智慧的定力与愿力(^o^)/~

  《我们·逆行》读后感(十):逆行,也是前进

  这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是《迷恋着无比澎湃的旅行》。起初读时,不太理解文中的含义,甚至没搞清人物关系,但是越往后读,越是被吸引注,甚至找到某种共鸣。文字平凡朴实,却字字铿锵有力。在作者的世界里,一次一次的努力,一次一次的失败,失败之后的努力,努力之后的成功,成功之后的稳定,稳定之后的叛逆,叛逆之后的挑战,挑战之后改变,上演了一幕幕直击心灵的故事。对我来说,这些故事就是励志,就是鼓励。或许这世上有许多像作者一样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人,但是如作者一样,在拼搏实现梦想后,又舍弃一些东西,去寻找另外的世界,却是少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舍弃的勇气,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在为自己的心而活,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经得起一次又一次的考验。作为一个将要进入社会的大学生,我在为自己的未来担忧,同时也迷茫于这个世界。我找自己的位置,为自己定位,渴望外面的世界,一如作者的渴望。我有做好吃苦的准备,却没有能够坚持很久的自信。一个人在这个世上,渺小的像一粒沙,偶尔遇到风暴,还会迷失在空间里。从我有自己的想法开始,就一直想着什么样的生活是我想要的,什么样的选择做了不会后悔,我追寻自己的内心,我为自己打气,却也品尝着对自己失望的滋味,对生活的气馁。我觉着生活的不易,却又对生活充满了无限希望。喜欢作者的故事和经历,但我深知我的路还需要我自己走。这个世界本就是体制,要看自己如何不被体制限制住。我坚持自己的一些东西,但时间久了,自己坚持的需要做出改变,输入一些新的东西,然后再去坚持,坚持久了再去改变。因为我要进步,去遇见那个我想看到的自己。一如作者一样。逆行,也是前进。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