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度外》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度外》读后感锦集

2021-03-01 03:30:4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度外》读后感锦集

  《度外》是一本由黄国峻著作,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度外》精选点评:

  ●感觉像伍尔夫,朋友说是因为我没读过法国当代小说,总之不是我的菜。

  ●上周末,我去聽了一場音樂會,其中有一首德國當代作曲家Jörg Widmann的作品。我對於現代音樂並不熟悉,散場後與朋友談起這曲子,才發現自己方才只顧上關注創作人如何將貝多芬式的澎湃樂句穿插入旋律中,忘記留心作品的豐富層次。那是一種極其精妙且複雜的模式,層層壘疊,小心搭建,稍不留心便會整個地垮塌。我想,黃國峻在《度外》中呈現的,也是這樣一種既精妙又無比脆弱的樣態。

  ●读这本书的过程比较艰辛,这类小说不是我的菜。文字不算好读,又有点意识流,所以是一字一句慢慢看下去的。也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看不懂的地方,很多自以为了解的地方。喜欢《私守》、《触景》、《小子把风》,可能是因为这几篇稍微简单点。《度外》有点理解无能,也许以后再看会更有感触。国峻的确是有才华的人,能从文字里感觉到他的纤细和敏感

  ●只是《归宁》这一篇就值得五星推荐了

  ●他宽恕了无法避免的瑕疵

  ●短促不代表简略,黄的语言密度极大,那些看似俭省的词语和短句后面是巨大量的筛选,这筛选不是智识、时间、工作量上的,而是借助极佳的敏感(对外物、语言和情绪的敏感)而如台风一样倾倒出的。黄的小说里看似仿如摄影机镜头的细确捕捉实际上比摄影机更加升格:“风把一扇房间重重甩上,砰!”(《失措》),小说不仅给出画面和声音,还为这取景直接命名(一扇房间),这是电影无法做到的。以《失措》为例,小说看上去神似法国新小说,但完全是中文的和现在的(也因此是未来的),因为小说的“视线/角”诚然重要,更重要的却是它在所属的语言里是否是内在的,黄是少数敢于并善于“造词”的作家。我之前做写作分享时的用题“感觉的细路”在黄的文本上算一半的贴切,另一半我想可以称作“语言的密径”,这密径的作用(连接)在《失措》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黄春明和黄国峻这对父子,站在了台湾文学的两条路上,交叉口在80年代末,解严之后,文字也可以飞了。 黄国峻笔下的人物都有一种不自觉的危机感,而内里则反斥出一种抵抗的态度,这让角色有了潮汐效应,也像是一艘太平洋上晃荡的船。 不晓得他是不是读过哈罗德-品特,或更喜欢伍尔夫和易卜生。 我最喜欢《私守》这一篇,文字好,视角的切换与身份的转移也自然。不像《失措》里台风下波浪状的叙述轮跳,有来回牵引制衡的力,《私守》更像是来回推搡,但力道又不足以将彼此推开,因而更为感人。 “我的一生全在这看她下车的那一瞬间” 这句话像是一个预言,至少黄国峻创造了一个文学的瞬间,在这个瞬间里,每个人每个故事都像高更笔下的静物。 那些静物默然陈列在那里,左右眼切换,身为变动,它们就开始自顾自说了起来。

  ●留给尤利西斯爱好者读去吧,什么玩意儿。。。

  ●觉得骆以军这篇序言影响了不少短评……个人觉得没有袁哲生的那种悲悯和无意识的迷人,有几篇挺有意思的,印象深刻的是《失措》《面壁》和《归宁》。但是有时候这种现代派看起来就是特么让人搓火,感觉你越想听他说什么他就越低声低语的自我呢喃,冷不丁冒出一句提神醒脑的,之后又是漫无边际的呢喃。这种东西是私人化的,作者能在多大程度上让读者点点头完全看缘分吧。还有更喜欢袁哲生的一点是,他的书写是连接着本土的,黄国峻的这些完全就是内心世界的投影,玛丽腓力什么的,换成汤姆约翰也是一个样。261页有个小错,“经济人”应该是“经纪人”。

  ●这本里的大部分小说,文本质地都有无限的延展,以及无尽的深入,黄国峻做到了小说同时的内化与外化:他可以把感官拆得散散的,像雨一样抛洒出去,然后他像蛛丝一样银亮地捕捉回它们;同时他又把意识跟词语化作刀刃,沿着世界无数细小的切口纵深而下,使得那些阴影跟棱角更加迷人。在《触景》这篇里作者有特别直观的体现……总之是非常好的非常奇妙的小说啊。

  《度外》读后感(一):未来的小说,不属于当下

  作者已往生,以下不针对作者,仅表述阅读感受。 若干个短篇小说组成。大量的文字定格在细节的铺砌,仿若素描课上对某一静物的定格白描。这种白描的用力过猛,好比盖房子只在努力把南面的墙一直往上砌。然而,房子仍然见不到成型的一天。 阅读的过程非常辛苦,是那种引起了身体不适反应的辛苦,甚至数次无法持续看下去。作序者称之为类似法国新小说,也有作家评其为未来的小说家。 小说的文字功底深厚,但思维及描述太跳脱。可能是只有未来的读者才能欣然接受的小说吧。

  《度外》读后感(二):何为度外

  

或许是周期拖得有点长了,故事与故事之间的界限模糊,只能理解到是一个个的故事,它们并没有一条清晰明了的线连接。

题名“度外”到底是什么意思?时间之外吗,还是实体之外?以我目前的认知可能是理解不了。

或许是故事情节性不强,那些抽象隐喻暗含的部分,我没有体会到,所以感受不到《度外》的价值与带给读者的共鸣,这个题材或许不适合我,欣赏不了。

  《度外》读后感(三):摘录几处有意思的地方,如下

  1.海保护着鱼。他钓着鱼,海也钓着他。 —《失措》 当我们怀着目标去钓鱼的时候,殊不知自己也成了海的猎物,换个角度,瞬间觉得很是巧妙

  2.路过市场附近,安妮想买一些水果。市场的菜贩还是那几个妇人,还是那几句话在说。光阴对这些人而言,只是一座太阳和月亮共乘的跷跷板。—《归宁》 整本书中最喜欢的一篇,怀孕的女儿回一趟家,从自己的角度去描写老公、父母和她自己,简短的内心活动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反应的淋漓尽致,作者不去写某个人是怎怎么样的,而是通过描写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很清晰的反映出这个人是这样的,那个人是那样的

  我是我内心的吸血鬼……

  《度外》读后感(四):主要内容

  时间如此真实,真实如此短暂。

  与袁哲生并称,被期待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的作家

  黄国峻惊艳华文文坛代表作

  将一切担忧、恐慌、丧失感引爆的“时间痉挛”

  ◎编辑推荐

  ★ 黄国峻在台湾新锐作家中可谓备受期待,张大春说要靠他“撑起21世纪小说江山”,杨牧则表示“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 《度外》于2000年在台湾首次出版。其中《留白》一篇,获第十一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得到张大春、施叔青、钟阿城三位文坛前辈肯定。这次《度外》《水门的洞口》的出版,是在他辞世十五年后,作品首次引进大陆。

  ★ 黄锦树曾提出台湾文学“内向世代”的概念:“从那些样品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关于写作自身的危机形态,脆弱的、濒临分裂的‘自我’成为写作的真正主体,世界和语言都是问题。内向,向内崩塌,甚至对死亡有一种异乎寻常的迷恋。”黄国峻即此“内向世代”代表人物之一。

  《度外》读后感(五):散读散想

  读黄国俊《度外》这部小说集,从我最喜爱的《三个想象的故事》说起是最合适的,一则上帝创造世界与人类的故事,一则父亲面临美丽的女儿将用生命祭春神的故事,一则神医二世在虐待与友善的两个极端赎“爱”的故事。故事精简,分别凝结着三个核心的思想,虽短,读至结尾却只觉应是如此。意犹未尽,那便一次次重读。 这三个故事像是整本书的一点调味剂,它在想象中精准捕捉与描写内在,内在的欲望、邪念、痛苦、难以言喻的爱。之所以感到它们短而完整,是因为小说家所描述的内在,在波动中始终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出走的、被压抑和迫害的,终会回归。 人与人之间只存在着微乎其微的关系,这一点牵绊让他们衍生出千丝万缕的思绪。面向外界的人、物与环境,小说家创造出五感丰盛的空间,让思想和情感随着自然的变化来推进、顿挫,一篇小说的时间跨度却常常没有太久。台风吹得一家人四处躲藏,这是各自喘息的绝好机会,尽管穿插着每个人现在与过去的所做所想,到最后,也不过是台风结束后半日的琐碎光影。 小说家极为敏感、多思,在创作上因太细腻而显得无情,才让深感无奈的人,几度怅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