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北方的河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北方的河的读后感大全

2022-03-11 14:54: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北方的河的读后感大全

  《北方的河》是一本由张承志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8.00元,页数:23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北方的河》精选点评:

  ●对我有种莫名的激励

  ●少得可怜的阅读量,让我在面对这本书的时候完全被掌控:在他被黄河牵引得热血贲张的时候极其焦虑,在他被永定河的流水浸没的时候满心苍凉,而在他随黑龙江破冰而下的时候终归安宁,难怪王蒙说至少三十年,他写河流都写不过张承志了

  ●不得不说 我爱上男主角了

  ●很有感染力。

  ●张承志竟然到现在才被我发现,我仿佛感觉到这个人算是中国当代作家中文字最契合我心的了

  ●北方的河,我的性格里狂野和不羁,都和这些脉搏似的河流连接在一起。

  ●只读了书中前一半的《北方的河》,有些没太看懂,莫名其妙。年轻人有如北方的河一般的热血奋斗么(#-.-)

  ●张的作品,我唯一喜欢的就是《黑骏马》。相较而言《北方的河》的意识流串连真的容易使人对结构和故事难以捉摸清楚。张的作品总是充满着强烈的人生信念和理想主义色彩,细腻的文字更能彰显文本价值。我是如此觉得的。

  ●大学时读过,最近又找出来看,此次还去了永定河,你早已被改造的几乎无水的永定河~全无浪漫!

  ●很喜欢

  《北方的河》读后感(一):娇嗔

  张承志在这北方的河里居然设计出男女主角在河边找到一些史前陶罐的碎片,并当场复元拼凑的情节。在黑骏马中俗套无比的故事情节,都是他所经历过那个时代之后,自我迷失的表现。他在这两个中篇或短篇里表达的情感的不自然,典型琼瑶式诗化,都让人吃不消。

  而在这本书后面还有王蒙,对北方的河让人瞠目结舌的文革大字报式吹捧书评,也同样令人恶心。

  他们这代作家注定绝大部分都会在艺术史上被扫进垃圾桶里。

  《北方的河》读后感(二):带着《北方的河》一路北上去看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

  “十几年流逝得像这黄河水。你还没长成人,你的肉体就已经开始要背叛你。可是我的青春别想背叛!我活着就不让你背叛!”---张承志《北方的河》

  《北方的河》是坐公交时看的一本书。看完时心情澎湃,我对自己说,我,愿意追随这样的生命。那时感觉书里的长河大浪也汹涌而至眼前,那些棱角分明的浪头,一下下撞着我的心口,很想很想去看看黄河,看一天,看夕阳点燃长云,红霞撒向河谷,浩莽大川奔涌向南,赤铜色的浪头,沉重地卷起来,又卷起来......

  原本我想是否能从黄河入海口的城市开始走沿黄河入黄土高原而向西行,直至黄河的源头,但沿途查到有独立书店的城市并不多,于是只择了其中一段路。

  但其实我看到的第一条大河是黑龙江。

  我带着这本书一路北上,竟也到了中国最北端——漠河的北极村。其实任何地方,只要你想去,都可以到达。

  在中俄边境,我看见了冰封雪覆的黑龙江,我像个孩子一样为一个愿望的达成而满足地笑,傻傻地在用树枝在雪地里写上“黑龙江”三个字,举着《北方的河》以近乎跪着的姿势在江边拍照留念。这是对一条江的朝圣吗?

  但其实我更渴望看见他解冻的样子,我渴望听到那隆隆的波涛声,这才是真正的北方的河啊。

  《北方的河》读后感(三):培养男子气的小说

  孩子15岁了,逐步进入青春期,但在城市长大的男孩总是有一种脱不了的奶气,让人觉得不爽。买了这本小说作为六一儿童节的礼物送给他,希望他多读读描写男人的书,渐渐成长为一个堂堂的男子汉。

  这是一个写于上世纪80年代上半叶的故事,从人物刻画来说,正如王蒙所评论的,除了对西北的老汉、女人的描写比较生动外,对城里人的描写都很单薄乃至刻板,很难给人深刻的印象,但小说对北方大河的描写可能算得上经典了。以黄河为主线,从西到东,作者虚虚实实写了六条中国的大河,无定河、湟水、永定河、黑龙江和额尔齐斯河,每条河各有各的性格,又都有北方河流的共性。歪打正着——孩子喜欢历史地理,正好这篇小说从侧面描写了河流及其构成的地理知识,如果等他长大,有一天希望自己独行天下的时候,说不定会把这些河流都去走一遍呢!这该是一件多么浪漫的事——只是很遗憾,这一代的年轻人真的是没有了我们那一代人的理想主义的浪漫情怀,年纪轻轻一个个都现实得令人瞠目。我不知道这到底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

  引导90后的孩子读60后(也许是50后)的人写的故事,实际上也是想缩小代沟,希望孩子能够在青春年少的时候多一些梦想和理想,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要在大自然中去感悟生命的律动和意义。

  《北方的河》读后感(四):北方的河的抒情谱系

  小说的内容亦可戏称为“我是如何准备考研的”。我却愿意理解为“我如何准备上战场”。张承志像一个冷静而职业的战士,仔细调整心态、检查准备,期待拂晓的冲锋。嗜血、仇恨、不动声色、冷漠,他是天生的战士,只为摧毁敌人而微笑,也只为胜利而亢奋。

  读张承志的时候,我能感受到他胸中孤独而灼热的力量。我知道他获得和拥有是一种很强大的不可言说之物。人的无意识深处,祭奠着一尊神祇,默默地,是战神的原型。有时候,在清冷的暗夜里,我小声地读着他的句子,心中充满感佩。我想是牺牲。张承志是个牺牲者,这是他的理由、本质和力量。我只因此而低首。

  小说中充溢着雄性荷尔蒙的气味。北方的河的意象绝无仅有,张承志把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震惊化为力量,自然的神秘和浩大明朗而突兀。张承志不是露出胸毛以示剽悍,而是从心底抒发出磨砺后的男性的坚忍和沉着。他以艰苦和虔诚的方式,奔向一条条静静流淌的河流,他苦苦寻找从未见过的父亲,实际上是寻找自己。他不能没有血脉。主人公是不断成长的主体,北方河流的粗犷和大气,化作绵长而雄厚的力道灌注在他的体内,形成睥睨天下的信心。睥睨天下!作品中的研究生一直在寻求一种精灵般的力量,百思而不得其解,终于在梦中不期而遇。北方的河的情感粗粝而不粗糙,奔腾而又有节制,熟透了。

  在北方的河的抒情体系内,同样不乏阴柔,但是,却无法形成与阳刚并存的太极。她为他吸引,却知道无法驾驭他的傲岸。她的犹疑踌躇与他的坚强无情形成对比。他不断迎来人生高潮的洗礼,但是却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留。孤绝而偏执地投入大河的他,只能是浪子。

  我不断为张承志书写到的母亲而惊异。她慌乱地把鸡肉夹给儿子,却打翻了餐具,弄了满桌汁水。她瘦小而多病,但是却得到儿子无比的尊敬。柔情似水。儿子送他去医院路上,可以为任何阻挡而杀人。母亲是他的图腾。我想,张承志是一个有大情感的人。

  张承志是寂寞的,因为他很难被征用。我们的时代不需要一个用自己的脚走路的人,即便濒临绝境,也不需要他来提醒。他对清洁的精神的追求必然是极端个人化的和隐秘的,但是也必然有人在暗夜与他握手。

  《北方的河》读后感(五):年华的巨响

  文/ Bolin

  作于1983年3月的《北方的河》,便是这位奇人一生中种种可能性的缩影。

  故事的情节很简单,主人公“他”,在从插队的新疆回京赶考的路上,途径黄河考察,在车上结识了一位美丽的姑娘。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寄心茫茫大河的他终究并不与之同道,只能眼睁睁看着昔日的好友和她寄来的结婚请柬,独自踏上寻觅大河的梦中。如果只是这样,这篇小说就只不过是一个忧伤的爱情故事,然而,作者笔下流过的却不是似水的柔情,而是迅疾的狂风和张天的烈焰——熊熊燃烧不息的理想之火。

  小说中着墨最多的并非“姑娘”,而是那些形态各异的河流。有他在阿勒泰山区插队时深爱的额尔齐斯河,有那从开天辟地之初就切开了华夏大地的黄河,还有京郊的永定河,以及魂牵梦绕的黑龙江。它们是北方的河,不似南方的潺潺细流,而是从渺远的大西北,一路蜿蜒到苍茫东北大地的铮铮血脉!只有这,才配得上那青年人粗粒、粗野和粗犷的皮肤下自由不羁的魂灵。

  这是他们的80年代。一个激情与理想共同震颤的时代。

  与其说小说写的是河,更不如说写的是张承志自己,那个策马在茫茫草原,纵身于黄河激流,挥着拳头、横冲直撞地追梦的野孩子。作者深爱着这个“孩子”,即使是他为文明的世界所不容,在自私的庸众面前屡屡碰壁,小说最后依然为他安排了一个极富诗意的梦境:

  黑龙江畔,他在呼啸的风雪中读诗,诗句“像一支支烈焰熊熊的火箭镞,猛烈地朝着那冰河射去。”

  整本书中最激昂人心的画面,莫过于此。

  人都会成长。

  然而,如果没有青年时代那些澎湃的激情,如果没有在可以击水千里的年华跋山涉水,如果没有如自然的朝圣者那样无悔地追逐山岳江河的足音,那么成长也将只是笑谈。北方的河,浩浩荡荡地奔向大海,拦不下,也止不住,唯有追随它的脚步,生命才得以自然地生长。

  因为那撼人心魄的滔滔江流,正是我们内心年华的巨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