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博物馆窜行记》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博物馆窜行记》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02 04:21: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博物馆窜行记》的读后感大全

  《博物馆窜行记》是一本由顺手牵猴著作,甲骨文·香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物馆窜行记》精选点评:

  ●这本真的不好看,故作诙谐幽默的语气看着很反感。 艺术类的书我还是喜欢一本正经、娓娓道来,再加一点严肃批评的。 但是由于卖二手还能赚十块,原谅它了。

  ●正在阅读,简短概述博物馆的前世今生。对于曾经去过的人,是一个知识巩固,对于没去过的人呢,也是一个了解。谈不上好与不好。看看吧。最后想说已经看过几本国内作家的甲骨文系列了,说真的好好做国外的译本吧。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小姐妹赠书。给2星

  ●不好! 更推荐 傅雷先生的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 傅雷先生的这本书 每一讲都会配插图 文字与图片双管齐下 这才是理想解读

  ●还行

  ●语言通俗 随笔类随感 又穿插普及艺术史知识点 只能算:so so

  ●很一般,博物馆还是不能用这种轻飘飘的写法啊

  ●这本书对于我的要求太高了,关于艺术的发展、博物馆功能的流变以及对于艺术的思考,28篇有大概的逻辑,但是例子太多,实在是懒的一一查到,难免最后囫囵吞枣。

  ●看到很多艺术史知识,也有作者的思考。只不过学识和思考,非想用戏谑的语言表达出来,就会有点难读,有时觉得自己在看译本。

  ●欧洲求学8年,去过无数的博物馆,从希腊到罗马,从巴黎到伦敦。回想起来,当年的自己就和现在去网红店打卡的年轻人一样,我到过我看过

  《博物馆窜行记》读后感(一):重言、卮言、寓言

  为凑单我买了这本书,因为想卖掉这本书,我选择了看。为什么要看呢?总不能花时间凑单、花血汗钱买,占了书房宝贵空间几个月,然后连塑封都没拆就挂孔网上卖吧?不过看完之后我发现卖书之前还是很有必要拆塑封读一读的,不读,你就错过了一本好书。

  作者的文风亦庄亦谐,借用庄子的名词,就是类似于在重言和卮言之间摇摆。“这不倒不是因为崇尚水德”,看到这句我会心一笑,就像读诗时看到了典故不需要去查注释;而读到“肉食者狸膏金距学斗鸡”,我挠头了,虽然头发并没有多少。就算联系上下文还是费解,只能借助除敏感信息外万能的度娘,原来这是李白的诗,仔细一读,作者用的非常熨帖。“像用竖起的中指向前面的博物馆区敬礼”这种使用中指的比喻出现在书甲骨文丛书中,借用太祖的话说,也是一大发明。“轮胎就放炮了”除了通俗我还能用什么词汇来评论?虽然有些文字很通俗甚至有点恶俗,但这本书是通俗作品而不是学术作品,对博物馆的介绍足以让人满意,前提是对于某些词句你可能需要百度,而对于另外一些你得忽视。下面那两句话,让我对这本书的评价加了一星。

  第一句:“人不能光靠面包活着,光靠意识形态亦然”。第二句:“每当自由市场陷入危机,总有很多知识分子跑到集权体制那里,以为追求到了真理”。 寓言,藉外论之。

  《博物馆窜行记》读后感(二):做好预习,再来上一节“3小时的西方艺术史”

  综合评价:3.5-4星

  其实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以为它是一个普通人(稍有博物馆看馆经验的人)写的游记随笔。后来被人提醒,才发现这是一本甲骨文的书,所以注定了它不会那么简单。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由知名博物馆及其珍贵藏品发散出的一部艺术史。阅读过程中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感受,仿佛这是一门大学的通识课,我跟着教授去博物馆,看到一样展品后,教授随手抛出各种梗,如果我对这件展品比较熟悉,能接的上,这学期的成绩感觉就妥了。问题来了,教授一心想打破教室的格局,通过实地考察的形式,走亲民普及路线。可是他只有3个课时,还要讲那么多的美术馆,所以只能片面带过,没法深入讲解。每到一件展品,教授倾其所有,把和它有关的知识介绍一下,顺带还讲点历史文化。作为来自各个系的学生,艺术史专业的吧,觉得听得不过瘾,说的太浅;而其它系的,听到教授抛出来的一个又一个人名,作品名,云里雾里的上了一半课就不想听了。

  所以如果你也是其它系的,最好在读这本书前,先对西方艺术文化有个大概的背景知识,要不你可能连读都读不下去。我是个艺术爱好者,对于印象派以前的艺术史,了解比较肤浅,印象派以后的各大流派还算了解。书里提到的博物馆大概去过几个,有的地方没去过博物馆但到过那个城市。即使是这样,我读了以后感觉这本书很吃西方艺术史/文学/历史/文化方面的知识,而且由于书里的图片不多,我阅读过程中一直在脑补作者提到的画,说到的建筑和人物。不过当作者写到的一个一个的点我全都get的时候,也是幸福感满满。所以如果将来甲骨文的编辑有机会将此书重出,我会建议加入彩色图片,不仅仅是那几副作品,还要加上每一个美术馆/博物馆的内部图片,这样才更直观,也会吸引更多的读者。我个人觉得如果这本和小顾聊绘画相比,这本明显干货更多。但是小顾为何能成为畅销书,也是下次策划这种书要考虑的问题。

  我其实只是一个艺术普通爱好者,所幸爱好旅行,知识不够,腿脚来凑。比如在书中提到的下面这个奥格斯堡的福利区,还找到了莫扎特祖上曾居住过的一间。

现在这个地区仍在使用中,不过参观的时候,总觉得在偷窥别人家,有点局促不安。

  所以教授,我上课之前,真的有预习过哦。

  《博物馆窜行记》读后感(三):旅游时,不要忘了去转转当地的博物馆

  这些年,旅游已经日益成为了一个说走就走的“常规动作”。无论出国游,还是国内游,人们蜂拥而往的旅游热点里,类型有很多,但博物馆却很少能够被列入其中。但游客们所不知道的是,博物馆才称得上是浓缩了一个地方历史与文化等精华的重要场所,不仅仅是值得一去,而是最好能够转一转、看一看。究其根本,很多所谓的旅游热点,却不过仅仅供旅游者有机会“到此一游”而已,看与不看,价值并不大——因为本身就是人造的、新造的,又能有什么真正的价值呢?!

  出国游也是如此。相比较国内游似乎可以随时前往,人们出国一次相对来说不那么容易,时间又非常有限,所以更想节约时间到那些热门景点看一看。假如哪一个有良知、有热情的导游,居然会建议游客去那些博物馆——即使是足够闻名的博物馆,比如巴黎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估计不少中国游客前往的话,也仅仅满足于门口照几张照片,进去以后随人流看看那些知名展品,估计也就很不错了!肯花出专门的时间,认真而细致地转一转的人,恐怕不会有几个。

  但即便就在那些知名的博物馆里边,即便同样是名家名作,游客们估计一时半会儿也看不过来,也就只好随大流冲着那些所谓的代表作看一看就行。但那些代表作,真的就高级到了神乎其神的地步了吗?恐怕也未必就是这样。比如同样都是出自达·芬奇之手的杰作,在游客们的心目中,《蒙娜丽莎》的知名度显然要远远高过《岩间圣母》——甚至可能很多人都根本不知道那个《岩间圣母》长什么样,是谁画的!所以在《博物馆窜行记》一书中,作者不无感慨地写道:“直到临近闭馆,《蒙娜丽莎》仍被一层层自拍杆围得水泄不通;而在不远处,同样出自列奥纳多·达·芬奇之手的杰作《岩间圣母》,跟前则一片冷落。”居然会是这样一幅场景,确实令人意想不到,浑然间隐然一种不胜唏嘘之感。

  《博物馆窜行记》一书收录了28篇作家“顺手牵猴”在欧美各博物馆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以及一些奇闻轶事的记录。从巴黎到纽约,从柏林到阿姆斯特丹,从威尼斯到雅典,无论是凡尔赛宫、法国国家工艺博物馆、法国国立中世纪博物馆,还是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加德纳博物馆,抑或是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德累斯顿军史博物馆,它们是怎么来的,有些什么样的历史,曾经发生过什么事情,都尽在期间。或许作者并没有写全,读来却感觉“分量”十足。当然,跟随《博物馆窜行记》,不仅仅可以有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更是恍惚间,可以和达·芬奇、拉斐尔、梵高、米开朗基罗、伦勃朗、莫奈、杜尚、马蒂斯这些一些历史上的知名画家来一番“面对面”对话。作者在书名中用了一个“窜”字,也真是够传神的,又隐隐约隐透露了些调皮的意味。

  只有在博物馆,只有通过那一件件充满了历史厚重感的展品,才能够让人感觉,出门旅游,要想不“蜻蜓点水”,看什么,都不如尽可能专门到这些博物馆去实地转一转、看一看;到了那些博物馆,也不要满足于门口照照相,而是要尽可能地多看一看其中的展品,多听一些这些展品背后的故事——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收获。

  《博物馆窜行记》读后感(四):一个文青的自我独白

  20201129 买这本书初衷是冲着甲骨文的品牌去的,好奇甲骨文系列的中国人小说应该水平会比较不错,结果一看文风不对,再一查原来是香颂系列,关键我还买了两本,亏了。 看完感觉是公众号文体,一查果然是博客连载的合集,作者行文风格是想到哪就提到哪,主线并不明确,但也都是围绕着艺术家,艺术作品和博物馆后面的历史故事来展开,也不算离题万里。 优点:作者应该对艺术和艺术史比较有了解,字里行间的知识点和知识面都很多,整本书涉及到的八卦野史较多,一定程度上也算扩展了知识。 不足: 1.博物馆方面对英国博物馆缺失了描写,不确定是不是因为作者没有去过英国 2.行文比较散,不适合没有知识背景的人阅读 3.不系统,属于写给自己的文集,出书有点不太厚道,作为公众号连载是比较合适的。 记录的小八卦: 博物馆:原意为缪斯之家,希腊神话中记忆女神和主神宙斯睡了九夜,产下各司其职九个缪斯,天文数学诗歌舞蹈九种技艺。 19世纪70年代,博物馆周日闭馆,是防止只有周日才能休息的劳工进入。 布鲁日,临海所以蛋彩画容易坏,发明油画。 荷兰新教艺术,关注创世的第一天到第五天,关注天地万物,除了圣经启示,还看种自然观察研究。 巴洛克,弃正体取变体,用曲线曲面,不稳定的动态造型,追求戏剧性和高度锐化效果。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方便用于向不识字的民众传播宗教。 普鲁士军服发明,S M L XL四种型号 艺术品转让的3D,divorce debt death 苏黎世,伏尔泰夜总会,德国诗人巴尔提出达达主义,德语-天真幼稚,法语-玩具木马 达芬奇与米开朗琪罗竞争,米开朗基罗赢了所以南下到罗马,达芬奇北上从米兰到法国。 文艺复兴从佛罗伦萨到罗马的传播,也是美第奇家族被袭击后开始重视和罗马教皇关系的体现。 书中提到的各个博物馆,美国的都没去过,欧洲的少数没去过,未来有机会补课: 巴黎工艺博物馆:自由女神像原件,博科摆 巴黎,克吕尼修道院博物馆:仕女壁毯 纽约,大都会修道院艺术博物馆(分馆之一):欧洲中世纪艺术品,《捕猎独角兽》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综合类博物馆 波士顿,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创建者加德纳夫人,纽约千金旅居威尼斯,晚年仿造威尼斯风格。波提切利的《卢克蕾西亚之死》,提香《劫掠欧罗巴》 巴黎卢浮宫,三大画派意大利,北方(尼德兰,德意志,荷兰)和法国。1911年蒙拉丽莎失窃 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威尼斯人作品(提香,拉斐尔)拜占庭圣像风格等,波提切利 布鲁日,圣母院,米开朗基罗云石圣母像;格罗宁格博物馆,早期尼德兰绘画,油画发源地。 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伦勃朗《夜巡》 代尔夫特,莫里茨亲王府美术馆,荷兰黄金时代绘画,代尔夫特画派。《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罗马,博尔盖塞博物馆,贝尔尼尼雕塑 德国,德累斯顿,德国联邦国防军事历史博物馆。经历纳粹和苏联,关于暴力的历史叙事,二战期间的新型武器,动物在军事作用 洛杉矶,保罗 盖蒂博物馆,盖蒂别墅重点是古代罗马和伊特鲁里亚艺术,盖蒂中心是欧洲中世纪到现代。私人收藏家保罗 盖蒂藏品。具有最好的修复实验室。 巴黎植物园,布封伯爵遗产,动物园,植物园,非洲动物的摆放极具特色。 芝加哥,密歇根湖,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霸王龙苏,美国西部山区洛基山脉的恐龙化石,40亿年演化历程展示。 纽约曼哈顿,MOMA-现代艺术博物馆,法国现代艺术(印象派),毕加索《亚维农少女》;波普艺术(POP),平面几何,现代消费品《金宝罐头汤》 纽约,高线公园,切尔西:大型雕塑和现代艺术 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现代建筑经典。最佳参观路线从电梯到顶层再逐层下降观看。展出主要是现代艺术和抽象艺术。 毕尔巴赫,古根海姆博物馆,为振兴经济而建设,体量巨大的展品在户外。 巴黎,奥赛,女艺术作家作品,《摇篮》《麦田中》,库尔贝《画家工作室》 希腊,雅典卫城博物馆,古希腊,展品来自于帕特农神庙与周边 罗马:卡比托利欧博物馆,《垂死的高卢人》《费德里诺又名拔刺的少年》《布鲁图斯》 罗马梵蒂冈博物馆,《西斯庭礼拜堂》《雅典学院》 提到的人物人物: 凡.米格伦:20世纪荷兰人,模仿荷兰黄金年代风格(维米尔),制造赝品,以假乱真。 凡 艾克:油画发明人 贝尔尼尼:巴洛克风格,体现高潮到临前一刻了。 克拉拉:印度犀牛,第一次抵达欧洲让欧洲人看到犀牛 菲利普.约翰逊:在欧洲游历,对建筑影响较大,建筑的现代主义变化。为MOMA设计露天雕塑花园。 马赛尔 杜尚:降低了创作技术门槛,放下画笔用现成品重构。《走下楼梯的裸女》 佩吉.古根海姆:与成百上千艺术家交往,威尼斯旧宅改造为佩吉.古根海姆美术馆。美国艺术进入欧洲的博物馆。 阿特米西亚:女性艺术天才,悲惨的人生遭遇 雅各布.富格尔:奥格斯堡的富豪,搭建商业网络,富可敌国 各章节对应的国家和城市: 巴黎:1,2,3,7,17,23 曼哈顿:5 波士顿:6 佛罗伦萨:9,10,26 阿姆斯特丹:12, 代尔夫特:13 德国:15 加利福尼亚 洛杉矶:16 芝加哥:18 纽约:4,19,20,21 西班牙毕尔巴鄂:22 雅典:24 罗马:14,25 奥格斯堡:27 凡 米格伦:8, 布鲁日&凡 艾克:11 法国卢瓦河谷:28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