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原节子》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节子》读后感摘抄

2021-03-03 00:25:4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原节子》读后感摘抄

  《原节子》是一本由徐辰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4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原节子》精选点评:

  ●不只是银幕上笑盈盈温柔优雅的阿节,她情窦早开却终生未婚,抽烟喝酒酷爱打牌……在节子本人及合作过的伙伴陈述中,在作者考究的字句间,一代贞女就这么丰富多面地从书中走出。

  ●活得很真实的原节子阿姨。

  ●2019读书100-7:60万字。1.资料翔实,历史背景着墨很多,意在说明“她(原节子)的银幕历程,是一个普通人在狂乱年代被裹挟流转的历史”。2.相对比较客观,没有特意写她和小津的“绯闻”,但也是这本传记的缺陷吧,除了战后那一段买米的历史,比较少涉及她的日常——更像是在描绘原节子见证的日本电影史的浮沉。

  ●终于出版了,第一位看过的好友已离世两年,这本书献给他。

  ●完美的人物传记,一部昭和中前期的电影史。
很多事情,既非个人选择而是命运的决定,走走停停,最后的人无非是个可怜而又无奈的存在。
人啊,最后只能在时代的浪潮里随波逐流。

  ●写的很不错,用功胜在对原节子参演电影以及围绕电影圈的人物关系,原节子的形象也生动,可能在大部分时候电影也塑造了原节子本人的性格。可以说人生的大好年华都成长于电影中的原节子,她的性格与形象与电影的形象就是相互呼应的吧。本书也对日本形势也有一定的介绍,适当不啰嗦,挺好。我也好想写一本这样的书。

  ●拾人牙慧的狗皮之作,人名翻译乱七八糟,都怀疑你书中写的是否属实了。

  ●与其说是阿原的传记,不是说是以一代电影人为蓝本的日本电影史。节子女士出道之初,正值日本军国主义横行,年少的她拍过不少“国策”和“助战”电影。甚至,出访德意,为轴心国电影做宣传。当文艺为政治所用,真是很可怕。战后,节子遇见小津,才算发挥出了自己的潜力演技。可惜,小津早逝,节子四十几岁就息影隐居了。日本如今有那么多国际级导演,是一代代电影人(导演,编剧和演员)奋斗来的。书中提到的电影人,有些人真是用命拍电影,都很值得尊敬!

  ●2019042:中规中矩的原节子传记,功在资料的搜集与连缀,但也仅仅止步于罗列翔实,殊为遗憾。“永恒的贞女”原节子一生的浮沉与日本风云激荡的社会史、电影史互为映照,传主的经历很好地印证了小津所说:“根据我长年来对女演员的观察,那些打从出道时便一直十分孤僻的人,往往能成大器”,不合群却无心插柳进入电影圈,进而一炮而红、并最终被影史铭记的原节子,也曾有过长期被外界讥讽演技蹩脚,在充斥男性军人的国策电影中、只能作为“生鱼片的配菜”的早年,而置身其中却游离于外也让她的急流勇退、隐居避世成了情理之中的事。在有些人手中是美玉,在有些人手中却只能做顽石,虽有自我的磨砺与精进,但原节子之所以为原节子,导演的调教功不可没,岛津保次郎、小津安二郎等知人善用的导演造就了她的传奇。

  ●读完了,读得我心戚戚。

  《原节子》读后感(一):我与这本书的缘分

  买这本书是新世相和读库合作,买的福袋中的一本。之所以第一本要读这本书是因为,是因为书名和我的缘分,我也姓原,想看看这本书中这个人物的一声。原节子日本那个时代伟大的女星,原名是会田昌江,跟大众认知不同的是,她走入这个行业并非是因为热爱,而是因为家道中落,贫困所致,为了养家不得已当了演员。这本书的传记写的极其平淡,大约是围绕她青年一开始名声大噪,后来每次选取自己喜欢的本子去拍摄,但是过程中还是隐约感受到她的性格是安静的,是喜欢在家里的,演员并非是她本身的热爱想做的事情,后来因为从业很久了,所以不想要被评论家评价为蹩脚花瓶,才发自内心希望能遇到自己合适的导演和角色。

  有两个体会:1.早期因为拍摄的是符合政符与德国合作的影片,日本为了开拓国际市场,机缘巧合下,原节子有了出演的机会,而这个片子也只是为了达到一些政治目的,所有对于影片的批判之声是一点也听不到的,她听到的几乎都是褒奖的声音,这让她早年出名,但对于演技的磨练是一点帮助都没有的。所以可见一个国家的专制政治的影响是可以遮盖掉一些民主自由之声,不能让人正确认识自我。

  2.对于侵华战争,因为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勿忘国耻,一些影片传递的价值观造成我少年时期的认识比较激进,觉得是日本人都是坏人,都是不好的。但这本书侧面写了在那个时期,日本的国民生活状态和对于侵华战争的态度,普通民众生活也是极其艰难,并且也有很多导演坚持拒绝拍摄政府要求下的宣传战争好的,比如岛津安二郎。

  3.生活有时候就是有许多不得不去折腾一下的时候,不然如何生存呢?就好比如果原节子不选择去进入演员行业,在战后困难时期要如何去养活一大家子人呢?

  《原节子》读后感(二):《原节子》读后感

  未读本书之前,根本不知道原节子这位演员,但是她出演的《东京物语》倒是早有耳闻。

  她也不是那种有着电影梦想的演员。因为家道中落,15岁的她便跟着作为导演的姐夫进入了电影业。这样看来,她的人生也不是自己的选择。亲友的门路,往往也就是自己未来的走向。

  因为美貌,原节子在战前和战后都收获了大量粉丝。但是早年常常背负着“蹩脚演员”的名号,被当作花瓶。直到遇到了大导演黑泽明,才惊醒了演员的自觉,明确了自己作为演员的意义。后来的岛津更是充分发掘了她的潜力。虽说修行还是在个人,但遇不到高明的领路人,可能修行也不会开始。

  女儿、妻子、母亲是她常演得角色,在她最好的作品里,往往也是这些角色。戏路窄,时代一变,原节子也知道自己不会有什么发展了,便明智地在中年就选择了退隐。这也看出,她并没有那种非做演员不可的愿望。

  她终身未婚,对媒体说着自己成家的愿望,却总是孑然一身。晚年更是闭门不出,越发神秘。“贞洁女神”是外界给她的称号,无论是她的荧幕型向,还是她自己的个人生活,竟然都担得起这个称号。

  她的演艺生涯刚好跨越了日本战前、战时、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三个阶段。战前拍摄国策电影,战时拍摄助战电影,战后拍摄民主主义的电影。作为个人,很难摆脱时局的影响。好在,她最好的电影都是战后拍摄的。《东京物语》上映当年,虽然未获桂冠,但直至今日,依然被人常常提起,可见这部电影的独特性、原创性。《东京物语》刚好反映了战后日本进入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传统家庭逐渐破碎,小家庭逐渐成为主流,这一历史进程。虽然是日本的独特年代,但是却能引起众多在现代社会中因各种生计奔波家庭关系不再的人群共鸣。

  本书说是原节子的传记,但很多笔墨放在了日本局势的变换中,读者得以了解日本电影产业的发展。在一切为大局服务的原则下,鲜有传世之作。很多国人并不了解战后日本在占领军指导下变革的那段历史,本书能从中窥见一斑。

  本书缺点也很明显,对原节子心理的剖析,引用的大多是原节子发表在媒体上的文字或者他人的回忆,总觉得缺少鲜活的材料和深度的剖析,也可能是作者有意想避开那些不靠谱的八卦吧。再者,原节子个性孤僻,远离人群,生动、鲜活的材料,难以取得吧。

  《原节子》读后感(三):原节子拍电影的时候,并不幸福

  原节子读后感

  原节子,是日本上世界中期非常著名的女演员,是小津安二郎的最主要几部电影的女主角。最重要的是《东京物语》《晚春》《麦秋》等三部曲。

  后来小津安二郎去世之后,她息影了。直到2015年去世,使用了原来的本名:会田昌江。

  原节子属于家道中落后,不得不出来演电影的演员。所以她受过比较好的家庭熏陶,加上她姐和姐夫,有涉及电影制作的 ,自然而然,原节子走入了电影界。

  原节子最大的优势,就是相貌和气质带来的古典美,正好在小津安二郎的慢节奏电影中,带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回味。

  我是看过东京物语知道这个女主角的,看过秋刀鱼之味知道小津安二郎的。

  正好那次,我看到库布里克做活动,读库的新书,老六会出席,就是原节子。

  当天事情还蛮多,我骑着车从单位出发,到那里已经很多人了。买了书,好贵,书店的右半部分是咖啡馆,买了咖啡坐着看书,也算能够充分注意力的。

  当天老六和作者说了啥没听很清楚,活动刚开始,看到老六,只觉得好年轻,不似印象中的五十来岁。满场,他话不多,大部分是作者讲述日本那时候的电影发展。

  后来,书拿回来,放在床头,睡觉之前看一章,就这么看完了。

  实话说,没有想象中的好,缺少了一些思想性东西的提炼。

  我的感觉,原节子其实并不喜欢拍电影,而不过是不得不去做的是一件事。正好在那个年代,需要这么一个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的女演员,正如那时候需要邓丽君这样的歌唱一样。

  小津安二郎去世后,原节子渐渐息影了。在漫长的后半生,悄无声息。

  哦,想起来,这部书的节奏,是原节子的电影一部一部是如何拿到剧本的,电影的评价如何,影星的评选中,原节子在那个位置。以及选取了好多媒体上的文章。

  原节子还拍了黑泽明的一部电影,可惜票房很差,之后没没在合作过。她不适合黑泽明的,黑泽明的电影里并不需要一个古典美的女人。

  原节子一辈子未结婚,我想,电影成就了她,也害了她。

  前半生,糊里糊涂,拍了电影,声名大噪。

  后半生,已经无法再去选择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孤独终老,不过,应该比前半生要幸福吧。

  《原节子》读后感(四):原节子拍电影的时候,并不幸福

  原节子读后感

  原节子,是日本上世界中期非常著名的女演员,是小津安二郎的最主要几部电影的女主角。最重要的是《东京物语》《晚春》《麦秋》等三部曲。

  后来小津安二郎去世之后,她息影了。直到2015年去世,使用了原来的本名:会田昌江。

  原节子属于家道中落后,不得不出来演电影的演员。所以她受过比较好的家庭熏陶,加上她姐和姐夫,有涉及电影制作的 ,自然而然,原节子走入了电影界。

  原节子最大的优势,就是相貌和气质带来的古典美,正好在小津安二郎的慢节奏电影中,带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回味。

  我是看过东京物语知道这个女主角的,看过秋刀鱼之味知道小津安二郎的。

  正好那次,我看到库布里克做活动,读库的新书,老六会出席,就是原节子。

  当天事情还蛮多,我骑着车从单位出发,到那里已经很多人了。买了书,好贵,书店的右半部分是咖啡馆,买了咖啡坐着看书,也算能够充分注意力的。

  当天老六和作者说了啥没听很清楚,活动刚开始,看到老六,只觉得好年轻,不似印象中的五十来岁。满场,他话不多,大部分是作者讲述日本那时候的电影发展。

  后来,书拿回来,放在床头,睡觉之前看一章,就这么看完了。

  实话说,没有想象中的好,缺少了一些思想性东西的提炼。

  我的感觉,原节子其实并不喜欢拍电影,而不过是不得不去做的是一件事。正好在那个年代,需要这么一个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的女演员,正如那时候需要邓丽君这样的歌唱一样。

  小津安二郎去世后,原节子渐渐息影了。在漫长的后半生,悄无声息。

  哦,想起来,这部书的节奏,是原节子的电影一部一部是如何拿到剧本的,电影的评价如何,影星的评选中,原节子在那个位置。以及选取了好多媒体上的文章。

  原节子还拍了黑泽明的一部电影,可惜票房很差,之后没没在合作过。她不适合黑泽明的,黑泽明的电影里并不需要一个古典美的女人。

  原节子一辈子未结婚,我想,电影成就了她,也害了她。

  前半生,糊里糊涂,拍了电影,声名大噪。

  后半生,已经无法再去选择一个正常人的生活,孤独终老,不过,应该比前半生要幸福吧。

  %&

  《原节子》读后感(五):周日下午,库布里克书店的原节子

  https://www.douban.com/note/697940206/

  印象中,

  2013年夏,库布里克,组织观影 小津《秋刀鱼之味》(遗作为何无原节子?)

  2013年冬,尤伦西斯,举办小津安二郎电影展

  2016年春,北京电影节,大屏幕《麦秋》

  2017年底,九区小津,我基本全部收全,另外,还有几个剧本、书。。。

  最近,发现小津的御用编剧 野田高梧 出版了,但是台版,大陆何为?。。。

  于是,带着这样的期待,一个暖洋洋的周日下午,

  我来到库布里克书店,见到“原节子”。。。

  (好奇和疑惑:原节子和小津,田中和沟口。。。)

  接下来,是不是应该期待:

  高峰秀子、田中娟代、若尾文子、冈田茉莉子。。。

  (前二者,国内已出,期待华丽再版!尤其田中那本,更是精彩,关于日本电影黄金年代、沟口、小津,以及晚年生活,独家爆料,丰富难忘;

  当然,或者,以上如果能出画册、亲笔文章更好!

  一手珍贵资料远大于二手过度阐释!)

  ----------------------------

  1.原节子电影,保存最好的是松竹(已4K修复,三部曲,众筹);东宝放映成本贵,一场5000美元;明年夏,电影资料馆拟原节子影展

  2.年轻时爱读俄罗斯长小说、赫定等游记,对电影和艺术,倒未必“上心”,更多是被人“推着走”。。。

  3.爱哭鼻子(喜欢悲剧作品)

  4.啤酒(还爱赌,打牌……)

  5.喜欢懒散,一人静,没人打扰(人生终究是孤独的……)

  6.1963,小津逝,1964,搬入镰仓,退影,隐居

  7.……直到2015.9.5,长达半个多世纪,细节不知

  (最后十年,几乎足不出户,生活有规律,爱读书看报,还关心政治。。。但这方面的资料比较少,也是本书的最大遗憾和不足;其实这隐居的半个多世纪,浮华后的平静,喧闹后的平淡,其实一直是我最感兴趣的,譬如晚年张爱玲、凌叔华、郁达夫、民国大总统徐世昌、曹锟下台后的天津寓公文艺生活等)……

  8.看引用的原节子讲话或文章,明显说话饶有风趣,自嘲自讽,真真假假,飘飘荡荡……

  9.参考文献,多而珍贵,值得译介(尤其是原节子、 笠智众、 仲代达矢 等人的亲笔记录)……

  10.感谢译者,翻译流畅,入口即化。。。

  11.本评论,将不断更新、调整、补充。。。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