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权式法治经典读后感有感
《威权式法治》是一本由[新加坡] 约西·拉贾(Jothie Rajah)著作,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43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2019-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威权式法治》精选点评:
●过于沉迷讲故事,但是缺少一个统领合法性建构过程的纲领,这就让内容变得有些凌乱了。讨论合法性的建构,却没能说出怎样算事建成了,让人有些怀疑这本书只是在讲故事而已。值得称赞的是,对于新加坡政府说辞策略的捕捉确实精准。
●作者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分析仅限于法理学,而没有把视野扩展到“为什么新加坡社会会容忍李家政权如此长期的威权式治理存在”,换言之没有从经济学、政治学和历史学等方面剖析新加坡社会的深层问题,仅仅做法制框架和案例分析属实看不过瘾。 新加坡的威权精英主义是新加坡“小国寡民强敌环伺”(?)的结果,人民惧怕李光耀胜过尊敬。李光耀死后新加坡李氏政权开始出现的内斗正是其长期威权式治理的后果:政治精英们不敢诉求于社会,只好进行政权内斗。然而有的多民族国家却试图复制只有在新加坡的才能被实践的成功模型,哪怕这个模型行将倒塌。不过是东施效颦耳,难怪李光耀死前对他们的讽刺胜过维护。(笑)
●这本书在国内寿命怕不长
●这哪里是写新加坡,这是这我们好伐!
●漏 网 之 鱼 #已成功安利tl读书群多人
●书挺好,尺度太小,探讨的东西太浅,翻着玩吧,听说会下架,我到不觉得啊,有比这个尺度大的多的都没下架呢。
●千篇一律
●应该是对于亚洲人、国人,都具有参考性的启发。当然,作者的情感色彩掩饰不住。读到新加坡1966年的“社阵”(左翼)所经历的事情时,还是立马联系到那一年亚洲其他区域发生的事情,当然也包括全球对左翼的态度。 是以,福柯提出的、与新经济自由主义相结合的治理术——“一种教师式的支配地位、一种对领导权的主张……让公民面对现实和市场纪律,教导他们有关经济事务的职分”。
●有兴趣的友邻抓紧买。刚才翻了两眼 ,确信这书能出版应该是审查者间歇性失明。 歌颂这本书的责编。 终于读完。两百五七十多页的正文,却用掉半个月的时间。不是晦涩难懂,而是(至少在我看来)书里的每个字都有着真知灼见 。从此我就是本书作者约西•拉贾的门下走狗。
《威权式法治》读后感(一):如何结构性地述说和评论新加坡法制
这本书能纳入张文显主编的文库是一件颇令人费解的事。望题生义,大概以为它是给新加坡威权主义治理方式唱赞歌。
《威权式法治》最精彩的是第一章,特别是李光耀的用数据说话,以及新加坡在世界银行等指标上的排名。但在进入正文,考虑如何叙说和评论新加坡法制的时候,作者采取的办法是基于福柯的方法论,对五部新加坡法律文本的产生过程(而且大部分是基于媒体报道得来的产生过程)进行分析。
我不能说这种叙述和评论方式不对,也一时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更好的路径去介入对新加坡法制历史与现状的批评,但总觉得,这种写法相较之于第一章拔起的调子,多少有些平庸了。
而且,我读过的所有用福柯方法论进行分析的文献,都远不及福柯本人的东西灵活和彻底。
所以,这本书在研究路径上,还是有一些可以探讨之处。
陈林林翻译的不错,很流畅。
《威权式法治》读后感(二):自由主义已经是上个世纪的西方世界的失败
为了去理解黄铮推崇的新加坡政治而来。之前也读过了李光耀传。
拉贾对新加坡威权主义的描述有失偏颇。
1)西方对东方社会价值观的粗暴干预;
2)对案例分析的福柯式解读流于表面简单粗暴;
3)控诉的一切威权在西方政治中一样有明确的内在化体现,只是更隐蔽而已;
4)对政治这一复杂过程只做白左自由主义的解读。
当然拉贾抓住了李光耀的一些行为上的弊病,比如在1988年和律师公会的冲突中过度膨胀,而且在李光耀自身行为的矛盾性也是值得诟病的地方。
整体来说,东方政治更父权主义,如果西方不能承认这一非普适性的价值观,他们就违背了自身对多样性和个体的尊重。
对东方政治来说,自由主义已经是上个世纪的西方世界的失败,而持身中正、保持正义、不懒政、虚怀若谷的施政,才是真正需要自省自戒的。新加坡的确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政治本身就是不断无限靠近完善的事业。
《威权式法治》读后感(三):威权式法治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9/08/19/%e5%a8%81%e6%9d%83%e5%bc%8f%e6%b3%95%e6%b2%bb/
威权式法治:新加坡的立法、话语与正当性 [新加坡] 约西·拉贾(Jothie Rajah) / 陈林林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2019-7
子扉我 2019年夏 季风异次元空间二世
原载回响编辑部微信2019年8月20日
《威权式法治》读后感(四):给爱思想学人Scholar年度私人书单的推荐语(我特么查重发现抄袭了自己在豆瓣发的书评 :)
先法治还是先民主?
至迟六七年前,这个次序选择一直都能激起中国公共思想界、尤其是自由主义者的关怀与热议。不过,这个选择的背后,预设了二者是一种先来后到、因而是紧密相联的关系。但是,这一预设持续不断地受到某些案例的挑战,其中典型当属新加坡。新加坡独立五十余年来,一直保持着威权体制而没有民主化。但是,新加坡的法治水平却在世界名列前茅。如果说“法治”(rule of law)和“法制”(rule by law)这一法学院入门概念辨析的关键在于政府是否也受法律约束,那么新加坡在这方面交出的答卷似乎也令人满意。事实上,新加坡反贪调查局的独立与权威令其与香港廉政公署一样堪称东亚反腐机构的典范,新加坡政府的清廉与效率亦有目共睹。
那么,新加坡是怎么做到威权式法治而不仅仅是法制,却又没有走向民主呢?或者说,这个“新加坡神话”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本书为关心这一问题的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无论政治观点如何,作者对五部法律文本和司法机关相关判决的分析都揭示了“法治”的另一可能性。其实,威权与极权的相异之处,其中一点即在于极权通过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方式制造不可预期的恐惧,而威权更倾向于以制度化官僚制的方式加强权力。对新加坡的研究,因此有了类型学的意义。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威权式法治》读后感(五):给爱思想年度私人书单的推荐语
先法治还是先民主?大概至迟到六七年前,这个实现次序的选择一直都能激起中国公共思想界、尤其是自由主义者的关怀与热议。不过,这个选择的背后,预设了二者是一种先来后到、因而是紧密相联的关系。但是,这一预设持续不断地被某些案例挑战,其中最典型者当属新加坡。新加坡独立五十余年来,一直保持着威权体制而没有民主化。但是,新加坡的法治水平却在世界范围内排名靠前。如果说“法治”(rule of law)和“法制”(rule by law)这一法学院入门概念辨析的关键点在于政府是否也受法律约束,那么新加坡在这方面交出的答卷似乎也并不令人失望。事实上,新加坡反贪调查局的独立与权威令其与香港廉政公署一样堪称东亚反腐机构的典范,新加坡政府的清廉与效率亦有目共睹。
那么,新加坡是怎么做到威权式法治而不仅仅是法制,却又没有走向民主呢?或者说,这个“新加坡神话”背后的真相是什么?本书为所有关心这一问题的人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无论政治观点如何,作者对四部法律文本和司法机关相关判决的分析都揭示了“法治”的另一可能性。其实,威权与极权的相异之处,其中一点即在于极权通过和尚打伞无法无天的方式制造不可预期的恐惧,而威权更倾向于以制度化官僚制的方式加强权力。对新加坡的研究,因此有了类型学的意义。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如有余力,还是推荐阅读英文原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