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级天使》读后感锦集
《战略级天使》是一本由白伯欢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4.00元,页数:2018-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略级天使》读后感(一):书的封面很重要
《战略级天使》只是一本被封面及简介耽误的良心之作。看封面看简介,我一头雾水,更别说有欲望去阅读。马亲王在微博上对此书大力赞扬,同时也对书的封面捶胸顿足,无比惋惜。阅读完毕,我也深有同感。
好书,被耽误了。
主角曹毅
一个不算平凡的人做着不算平凡的工作,跟一群不平凡的人打交道。
故事从曹毅开导一位12岁的进化者开始。
讲述着自己的童年,自己的觉醒,自己的失败,自己的被淘汰
《战略级天使》读后感(二):《战略级天使》终于上市啦,众望所归呀!
沙发沙发,一直在小红花阅读追的电子书,终于出了实体书了。也算是众望所归!刚抢了预售签名版,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期待!要是能获得彩蛋就更好了。
从《天国游戏》到《战略级天使》一路追来,见证了白姥爷惊人的成长。不得不说,写作这件事,需要天赋,而白姥爷就是这样的天赋异禀。正如这本书的推荐语,“二十年来网文转型之作”,我想,这本书经得起这样的赞美,也很可能是网络文学转型的一个里程碑。
最后,衷心祝愿白姥爷新书大卖!
《战略级天使》读后感(三):英雄,确如腰封所说的“忧郁登场”!
媲美《屠龙者》的一部幻想文学都市异能体裁,在最难的能力设定向有新意且不超纲,冲突点很有张力,很喜欢里面对人性,同理心,挣扎和取舍的刻画,也许初期的浓重个人风格描写会丧失一些读者,但阅读而言,从来都是耐心更有收获。
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曹敬的一路成长和处境,完全没给我主角的跳出感,也许有枯燥简单的生活情节,但真实跃然纸上,我喜欢这种平民英雄的设定,有七情六欲,像是在身边,兼具有不普通,但却能在选择时毫不做作。
最喜欢还是大姐大,大概是一开始就给了我御姐向的设定,加上距离增添的神秘感和期待感,尤其是中间暗示的那个小彩蛋。
我给五星,只为多一口安利!
《战略级天使》读后感(四):买到了签名版,开心
很开心买到了签名版,更开心的是,我这边居然是编号001,白姥爷签的第一本啊!感觉还是有很特殊的意义! 一位风格独特且想象力丰富的作者在创作的时候一定是快乐和满足的,他爱着一些事物,这份爱能让他在虚空中万千次描绘直到抓住它们,创造它们,孕育它们,不断浇灌它们,同时作者也一定是痛苦和孤独的,他必须一个人写下每一个字,一个人完成这项艰难的工作,扛着仿佛十指插入瀑布或是对着泥沼挥拳的无力感在文字的宇宙中孤军奋战,为的就是最终能为它们践行,把那些他爱着的事物慷慨地分享出去,目送它们来到作者背后等待着的读者身边,共享这份喜悦。 就突然想起有一次聊天时我对你说,有才能的人是可以一眼看出来的,现在我也还是这么认为,请再自信一些,因为你的确是独一无二的白伯欢。恭喜你第一本小说出版!!!加油加油啊,直到——最后的胜利!
《战略级天使》读后感(五):非常精彩的一本佳作
文笔非常精练,非常优美!很难想象是一个年轻作家写出来的小说。里面的情节天马行空,创造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界有所相同,但是又有一种强烈的疏离感,这一点让人感到迷幻,如同听一曲Pink Floyd的摇滚。
主人公给我一种强烈的真实感,这种感觉不是一般的超级英雄IP能够给予的,当我发现任何超级英雄都有他们的“无奈”,好像我也对自己的平凡,多了一些宽容。
《战略级天使》读后感(六):异能网文主角却一点都不龙傲天
作为中二宅男,早年间我也曾幻想有朝一日被闪电击中或是让有毒的虫子咬一口,这样就可以超过光速或是走壁飞檐,毕竟自己还是个穷人嘛。
但是,当我发现曹敬这号人物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读心术才应该是懒人的标配。
想泡妹子了怎么办?白天给她讲一个变态杀人狂的故事,晚上就可以在梦里跟她一起玩密室逃脱的游戏,分分钟上演英雄救美的桥段,刺不刺激?
被持枪歹徒监控了这么办?拿只粉笔在门上画一只眼睛,顺便题一首唐诗,就算她是跟你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也能从茫茫人海中找到梦里欣赏那份独特粉笔画作的她。
就算带上了抑制超能力项圈又能怎样?谁能挡得住第二人格分裂,一个抗伤害,一个主力输出。事情都已经做完了,找到什么证据了吗?
如果想杀人,自己又没多少战斗力怎么做?找个死人当傀儡,就算他的大脑被震的细碎,一样可以远程操纵。看到了望远镜的闪光,能猜得出身份吗?
假如想用同样的技术侵入大脑,那可就得当心点。思想防御世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森林,还藏着一只叫做卡夫卡的猫。敢进来,想玩猫抓耗子吗?
读心术,理解别人的苦衷,体悟他人的情感。你有故事,我善倾听。
倘若你也想拜会这位大师,在他荣升战略级之前,我还请得动。
《战略级天使》读后感(七):非著名非科幻但非常好看
安利一本非著名非科幻但一直想往科幻边上靠,又觉得不好意思,勉勉强给自己挂了一个都市异能小说牌子的连载小说——《战略级天使》。
孔子都说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不懂就是不懂,不是就是不是。
不是科幻的就一定是好的,就一定能火,现有的分类容不下,就自己在房子外搭个帐篷,真粉觉得就叫《战略级天使》,不用非到房子瞎掺和。
自古以来火的就是另立门户的。你要知道你可是战略级的,虽然平时出境少,但要火就肯定就是爆炸了。作者白姥爷在书中设置了一个模仿者的角色,叫相阳。虽然不怎么待见这个人吧,但这个设定还是很令人喜欢的。战胜不了男主的模仿者绝对是男主成功路上的照妖镜显示镜。相阳很努力,如果没有遇到曹敬和吴晓峰,或许也会自足于自己的能力,过一个平和的生活。但遇上了,就是一生的追逐,至死方休或至死不休。
这类的模仿者实力是很强大的了,但还是不免说他是一个拙劣的模仿者。因为这类人把追逐一个人当成是自己的信仰,狂热的信仰。这样的狂热就意味着在小说里活不到最后了。他失去了自己,丧失了超越性的心境,生活便失去了格局,最后也只能在追逐那一束光的路途中烧灭自己,照亮男主的未来。
所以作为一直在追《战略级天使》的真爱粉,我希望它是曹敬而不是相阳。迎合市场可能会走的很快,但创造格局则会走的更远。对于你,我好像不是先从颜值开始喜欢的,只是喜欢上了才觉得你其实越看越顺眼。
《战略级天使》读后感(八):给成年人的科幻故事
昨日刚拜读完。整体而言,是少有的“给成年人读的”科幻作品。在原本非常中二的异能设定之上,讲述了一个非常成人的故事——过于敏感的主角如何学习与自己的异能,以及与世界的黑暗共处。它所讨论的,所关心的,都是成年人的话题,所保持的,也是一颗历经了磨折却依然对生活和亲人保持热爱的心。
笔法上就不说了。许多技法,包括调动五官的描写方式,包括森林和猫的隐喻,尤其是在精神世界里发生的无声搏斗,都是孩子们会大喊“看不懂”的。但是真舒服啊,好多年没有读到这样,用成年人的技法,写给依旧相信异能的成年人看的故事了。【虽然人物关系的设定上依然残留有中二的痕迹】
我所担心的,是这本书的受众定位问题,正如之前所说,这是一本写给心中依旧相信有异能存在,依旧信仰幻想,却已经在世上经历过风吹雨打的成年人的书。然而这样的成年人,数量上有多少呢?他们能撑得起多少销量?在他们的日常生活里能有多少闲暇时光,了解到这本书的存在,然后又坐下来把它耐心读完?
对主流文学来说,它显得太通俗了,对普通的成年人来说,它又过于沉溺幻想不知所云,对网友来说,某些技法太晦涩难懂,对会对异能设定感兴趣的青春期少年来说,其中属于成年人的思考,踌躇,反复,犹豫,两难,又显得磨磨唧唧太不够爽利。唯有和作者一样敏感,一样被世界碾压过的幸存者,能读懂这书。
然而我依然希望这样的书还能有第二本,第三本的。至少证明,我国也可以有“给成年人读的”科幻。证明我们依然有这样大的成年科幻迷的群体,支撑得起这样的作者和这样的书。
《战略级天使》读后感(九):思考人性的火
作为一个学习文艺学的小伙伴,看小说的时候总会想探索作者想要表达什么?他是否有在认真的思考?机缘巧合之下,我被这名字吸引跑去看了小说,那会还只是电子版。抱着娱乐清闲目的的我,突然觉得这本网络小说的质量堪比实体书,它的形式和内容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网文了。没想到,果然实体出版了,这份曾经的阅读惊喜必须珍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天”下的这盘棋中,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思考。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纵然叱咤风云,成为万物灵长,但终究逃脱不了天的掌控。但当人类拥有了超能力呢?天会怎样?这个世界又会是怎样的一个局面?
在《战略级天使》中,人类处于进化上升阶段,世界第一次同时存在普通人和超能力者。这是一个很有趣,很好玩,同时也问题重重的社会。一切东西都是在别人缺失的情况下才能显示出它的独特之处。超能力也是这样。当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时,这个社会的不公平就会加剧,直至失衡。但天就像一个圆点,它不会让你真的远离它。白老爷就在这样的一个范围里思考了人类,思考了人性,思考了人类社会同时构造了一个普通人和超能力者共存的一个超级社会。
其中,最让我喜欢的是白老爷在主人公曹敬身上设置了一个平衡点,使得这个人物拥有超能力却不会泯灭自己的人性,他对生命及个体情感极其看重,给本来太过冷静的小说注入了一股情感的原始力量,使整个文本有了人的生命气息。但无疑太多的个人情感又会成为超能力升级的障碍,所以曹敬就在这一火一水中不断成长,完成自己的使命。小说人物不断游走于理性与感性之间,并因为自己的“同理心”而陷于纠结。在改变自己还是改变世界的选择中不断犹豫,挣扎,取舍在我看来就是《战略级天使》最吸引人的地方。
《战略级天使》读后感(十):类型小说的一大突破
一场瓢泼大雨开启了这个故事,仿佛也注定了这个故事深沉的基调,这是一本写得很“用力”的故事,上一次看到这样用力的类型小说,应该还是阅读雷蒙德·钱德勒《漫长的告别》。
迷宫、镜子、梦境等意象不断地浮现在这本小说的文本之中,这些元素无一例外地被作者采用并收罗于小说之中:主人公窥视别人梦境的能力、脑海深处的迷宫入口看门大猫、最终敌人构建的意识中的世界与阴谋等等,这些意象让我想起我喜欢的一位作家:博尔赫斯。
相比于在文本上操控时间与空间的博尔赫斯,这位作家选择让笔下人物深入内里,在意识层面构建巨大的迷宫。作者本身是负责构建世界的(比如),而处于这个世界的人也同时在脑海中构建自己的世界。这一idea无疑延展了小说文本的可能性:毕竟脑中虚构的意象具有无限的可能,在意向中的世界里,你甚至可以让时间倒流甚至重新开始。
当我跟随作者的笔触,读者进入一个晦暗的上世纪末的小城,作为观者,窥探着主人公的一举一动,他的起心动念都看在眼里。
开篇你会发现,主人公极其平常,甚至有些平庸。就好像你在初高中的时候,班里的那几个从来不起身回答问题,当别人谈笑风生自己更愿意一个人倾听的同伴同学,你可以一眼看到他们长大后从事一份普通的职业,找另一个这样的人作伴(当然,我们也可能是别人眼中的这样的人)。
主人公在后来纵使拥有能力,也仿佛并不情愿拥有这样一份能力,他并非选择拥有这样的能力,而是被迫如此。如果能成为一个正常人,那么他宁可不去拥有这样必然会受到痛苦的能力的,这几乎就是主人公的悲剧所在——他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这竟存在主义悲剧的影子。
在这个故事中,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层面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仿佛又不是特别容易解决的,但阅读这个故事之后,或许会对文本的人物们有一些共情的感觉,这便让人感到宽慰。
这是一个好故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