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旅程结束时》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锦集

2021-03-10 01:17: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锦集

  《旅程结束时》是一本由张其鑫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 元,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一):写作旅途,一路写一路学

  我会读这本书是因为哥哥的推荐,我会想读这本书是因为推荐序,这是一个很努力很可爱的作者。我也喜欢写点东西,天然的喜欢爱写作的人,想从他们那里汲取到一点经验和鼓励。 抱着学习的态度,我阅读了这本书,故事情节比较简单,几个人物小故事串联在一起。我在想作者在构思这本小说的时候,一定提前写好了框架,列好了提纲,选好了人物,然后填充的内容。 不去探究作品的深度,这是一本很完整的小说,有爆点(郭忠仁去世),有爱情故事(夏天和方文杰,林振兴和大洛),有节外生枝(林振兴的出现),有出人意料的结局,这都能带给人阅读的快感。 如果让我写一部公路小说,我会怎么写呢?我的人物设定很可能就是编辑是男的,写手是女的,然后选择我熟悉的行业人物进行采访,写出自己的感悟吧,也许会落入俗套。

  能写出一本完整的小说就是一种成长,一路写一路学习吧!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二):读后感:《旅程结束时》

  昨天看了这本书,大意是:作家郭忠仁因为书的销量不佳打算另辟蹊径打造出一条路线,采访不同的朋友以完成下一本书,过程中不幸遇车祸身亡。编辑刘德伟和小作家方文杰两人继续上路帮忙完成郭忠仁的遗愿,开始了这一次的旅程,并在旅程中重新感悟了关于亲情、友情及爱情的定义……原本以为郭忠仁只是怀才不遇,到最后才知道他不仅在外有小三,还是传销集团的头儿……读完我的感悟是:如果现在你有任何的迷茫和不满、委屈、困惑、不得志,就出发吧,在路上,你会发现,人生的旅程不到最后,你永远估计不到结局。

  我觉得我的人生可能太浅薄了,读完只有这么点感悟。对于文学上的,题材上的,公路小说的,我却是一句都说不清楚。但我却觉得这本书我能读下去,这便是一本好书。一本书,别人说它再好再优秀,我读不下去,我就不会觉得它是一本好书。

  我在图书馆读这本书的时候,四处安静,工作日下班后,还真是图书馆比较清静的时候,好庆幸自己来对了时间,我就瘫在沙发上,先选了一本书,翻了两页看不下去,才看到的这本《旅程结束时》。我以为讲的是旅行的事情。

  永远不知道下一站的际遇,是公路小说的魔力吧,也是人生的无奈与惊喜。我看前面的时候,没想到贯穿全文的郭忠仁突然死了,也没想到编辑刘德伟会想着替他完成遗愿,踏上旅程,更没想到方文杰也会同意一起行动。现在的社会,人都太功利了,没有人会愿意花自己的时间为你做没有回报的事情。

  没有想到夏天是小三,文中对她用的词都那么美好……难道是说每个表面看起来波澜不惊平静美好的人背后都有你想象不到的辛酸和不堪。

  那个去丽江找别人口中是妓女的女儿的父亲,是全文最让我感动的人物。

  希望更多人看这部小说,是一本看下去就会让人有期待的书,没有特意煽情,但是每个故事,每一站,都会让你觉得感动,都会让你有新的感悟和收获。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三):旅程结束,我们又该如何

  人生漫长,总是有太多岔口,我们迷茫着,如有不得不去有这样或那样的选择,很多时候身不由己,我们讨厌安于现状却又害怕改变,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很少看类似的公路电影和小说,我觉得一个故事用一场旅程来讲述似乎是太短暂,太单薄,那么长的人生怎么会一场旅程就可以讲完呢,后来我知道,会讲故事的人,他们总是能点到人们的痛处,揭露你隐藏的伤疤,让你有所感悟。一段旅程一个故事,一段旅程,一份人生。

  《旅程结束时》是青年作家张琪鑫所著,对于他的名字,我是陌生的,首页上的介绍说曾获得过新概念作文一等奖,要知道,新概念作文早期的影响力可以说是青年文学的梦工厂,那里出现过大批青年文学作家,至今还活跃在文字圈,比如韩寒,比如张悦然,比如郭敬明。然而多年后,新概念不再被那么活跃,但那里出来的作者,文字功底是值得肯定的。这本书据说是张琪鑫出的第一本书,是一部公路小说,作者成熟的文笔下讲述着一个沉重的故事,或许我们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起我们觉得要认真审视自己,认真对待人生。

  《旅程结束时》作者通过郭仁忠的车祸身亡开始的故事。方文杰和刘德伟因为郭仁忠的遗书开始了结伴同行的旅程,这一路上他们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他们或悲或喜,身上是生活的烙印。人生是什么样子的能,或许在一开始,两人的同行都有着各自的目的,他们有着短暂的共同目标,在这漫长的旅程中,所遇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是对我们的启示,可是,人生呢?林振兴那段故事里有着这样的一段话“希望就是用来破灭的,命运就是用来戏弄的。”或许这是人生常态,在命运多舛的人生中。

  这本书也写尽了人生的无奈,读着它,我们看到了人生各种各样的事情,旅程结束后,人生回到最初点,对于我们又有怎样的感悟呢?首页上写着“我们一路奋战前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这段话是韩国电影《熔炉》里最为经典的一句话,我想或许一路奋战的我们只是想保持着初衷而已。

  《旅程结束时》是一部很用心的书,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初心,没有随波逐流的写着仙侠故事,也没有悲春伤秋的爱情文字,作者写的是真正的文学小说,这样的小说,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夸张的文字,没有放大的故事背景,只是一部作者用心写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着自己内心深处的故事,这是作者的,也是某些人的,一段旅程,一份人生,在旅程结束时,我们各奔东西,也好聚好散。

  短暂的旅程,各色的人,我们终究在相遇与分离中左右。愿你能遇到改变你一生的人。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四):奇妙的旅程

  《旅程结束时》作者是当代独树一帜的新锐青年作张其鑫。图书中讲述了一个在路上旅程的故事。小说中塑造了不同的人物,陆续登场。由于青年作家郭忠仁在采访的路上,不幸遭遇车祸离世,刘德伟正是郭忠仁之前作品的编辑,也是刘德伟建议郭忠仁开辟采访的方式,为新作品铺路。然,郭忠仁的离世让其心理过意不去,在郭忠仁母亲的邀请下,奔赴葬礼。小作家方文杰跟刘德伟同样,与郭忠仁有文学创作方面的些许联系,也被邀请参加葬礼,故事由此展开。

  作家郭忠仁生前因为自己图书《无声》的销量不佳,于是规划了一条路线打算采访不同城市的朋友们完成下一本书的创作。编辑刘德伟和小作家方文杰在参见郭忠仁葬礼后,自愿帮忙郭忠仁的遗愿。先前《无声》的落寞无闻,在作者郭忠仁死后,居然一度跃上图书销售排行榜,书籍很快被销售一空,作者郭忠仁在死后写作能力和创造力也受到赞誉。刘德伟和方文杰在借来的车辆上喷涂上郭忠仁的遗像和《无声》的封面,使得旅程变得更有仪式感。带着一条老家的狗,准备沿着郭忠仁未完成的采访路线和联系方式,完成最后的旅程。

  这次旅程中的出发点,刘德伟和方文杰可能不一样,一个期望自己的编辑之路变得顺畅一些,一颗可能想要真正的下定决心写出一点什么,每个人都有梦想,不行动不作为,就永远只是一个梦想。在旅程中他们遇见形形色色的被采访者,一直想要赢的自由博击手李国祯,纵然屡战屡败仍不放弃,只想获得更真实一点;当出租车司机的李文豪,不懈的寻找离家出走的女儿,也在回忆中不断的寻求救赎;为了梦想跟父亲抗争的摇滚歌手林振兴,服气离家追逐梦想,但最牵挂的还是家人,永远割舍不断的父母的亲情,在护送林振兴归家后见证的亲情的无私和爱情的美好,深受感动;在采访大学生夏天中,并不美好的郭忠仁一点点暴露出来,单纯的夏天甘愿当郭忠仁的第三者,仅仅是想要一份真爱和安全感;沉迷于“古惑仔”中义气的中二青年董宝忠,原来深陷传销组织,而组织的老大就是郭忠仁,被成功被郭忠仁洗脑,并处于义气顶替了所有的罪名。

  旅程中,刘德伟和方文杰在形形色色人物的采访中,也突破了各自的困境,从回忆到现实,从理想到困境,在情感上找回了自己所丢失或是所逃避的一面。在旅程结束时,对是否将真实的郭忠仁公布于众还是仅仅将采访的故事客观的整理成册,俩人有不同的选择。当然不论对于哪一种决定,都有其选择的理由。每个人的人生需要自我的选择,都有自我的价值追求不可置否,旅程结束时或各奔东西,或相视一笑。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五):人生旅途永远在路上

  人生旅途没有尽头,但是会有许多不一样的短途。作者描写了几个人的短途生活,生活中有艰辛、有快乐,有获得感也有失落感。

  《旅途结束时》描写刘德伟和小作家方文杰两人继续上路帮忙完成郭忠仁的遗愿,于是开始了这一次的旅程。在这次旅程中,他们遇见形形色色的被采访者;一 直想要赢的自由博击手李国祯,当出租车司机是为了寻找女儿的李文豪,为了梦想跟父亲抗争的摇滚歌手林振兴,一直想要寻求真爱却无果的夏天,以及沉迷于“古惑仔”中义气的中二青年董宝忠。他们以各自的视角还原了那些人的处境和生活,他们大都是为了亲情,爱情,还有对于梦想和信仰的追寻。

  《旅途结束时》中的旅途描述,看似平淡,或许夹杂别人的奋斗、梦想。没有生活的阅历,不会写出有深度的文章。没有大量的付出,不会有好的收获。看来作者也是经历过一些影响深远的事情,文章有一定深度。余秋雨,一直专研写作,不上微博,不玩手机,一天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写书。像这样的大作家,每一天都在写书,都没有现在个别青年写的快。有些人太浮躁了,追求的不是文学,追求的是金钱。不一样的追求,当然收获也是不一样的。

  《旅途结束时》中有一段描写的很是感人,这就是出租司机是为了寻找女儿的李文豪。让我们看到了伟大的父爱,而且让我梦看到他的坚定的信念。现在的人,更应该学习他的坚定信念,为了一件事、一个信念、一个梦想,坚定自己的方向,信念是远方的灯塔,指引人们前行。没有信念的人,社会安排你干什么,你会随遇而安,但是可能会抱怨社会的不公?不是社会的不公,是我们没有追求,我们没有努力追求。

  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每个人都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不顺,每个人都会经历生离死别,但是我们要相信自己,不要放弃心中梦想、生活的希望。有的事情值得我们坚持,值得我们去奉献,但是有些事情需要我们放弃,因为只有放下,你才能拿起新 的东西。沉迷于义气的二青年董宝忠,应该放下不正确的价值观,寻找自己正确的信仰。很多人开始很是平凡,但是坚持改变,一次次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是幸运,更是自己的奋斗、努力。

  亲情、爱情、友情,看似平凡的、亲近的,却是最伟大。处理好这些关系,可以算是人生赢家了。人生的旅途不就是在处理这些事情。处理这些事情,需要我们有正确的人生态度。人,为自己活,是第一境界;为了周围的人活,是第二境界,为了国家活,是第三境界。

  旅程没有结束时,旅途是进行时,旅途中的酸甜苦辣,是人生的景色。路途中要有所追求,有所放弃,有所奋斗,有所放松。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六):在路上

  一拿到这本书我就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刚刚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就让我想到了韩寒导演的电影作品《后会无期》,我接触马路风格的作品不多,但是我挺喜欢这种新型作品的。故事读起来也非常愉快,如果有喜欢这种风格的作品 不妨买来这本书读一下,不会让你后悔的!

  作者写作含有丰富的经验,故事读起来简单易懂,从平凡小事入手同时又不防大道理 让人深思的问题出现。一个个故事都围绕着选择。这两人选择一起上路,目的也并不单纯,但却是完完整整的完成了计划,这其实背后也反映了他们对这位朋友的缅怀和感情。他们采访的一个个对象,都是普通人,这些人为自己做出的选择默默坚持,他们每个人都有各自坚定的理由,虽然大多人无法理解,但就像书中说的,人不是靠理解活下来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谁也无权对谁指手画脚。其实有时候人下定决心做一个选择,不需要什么契机和刺激,也许就像那个怎么也赢不了比赛的拳击手,他就只是在稀松平常的某天下班路上突然觉得,必须要改变了,去做自己一直想做的事,去做一个拳击手,于是他就那么做了,真正对自己的内心负责。但有时候有些选择是可能会发生变化的,为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人也会选择改变选择。这无可厚非,毕竟不是所有事情只能走到死路中。及时的变通也是十分必要的,总之人生没有一定正确的道路,对你自己来说 一切尽在生活体验之中。

  我挺喜欢这部作品,不仅仅因为是剧情的架构和故事的内容,也因为作者的文笔(虽然作者在书中的某些巧合有些生啦硬凑的痕迹,有一丢丢的出戏与尴尬,不过这都是有待改进的地方,听说作者是第一次出书的)。作者年龄不大,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种老练,我想他一定能成长为一位优秀作家。这些故事有些心酸或者残酷,却总在最后给人一种温暖柔软的希望。就像那位寻找失踪女儿的教授,甘愿做一个司机在陌生的城市里兜兜转转,那么多年就是为了能见到女儿,最后又在机缘巧合之下碰到了女儿的初恋,两人一起继续着找寻她的路途。即使这一刻一切都悬而未决,但你不知道下一秒会有什么曙光。 书封面的那句“我们一路前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出自电影《熔炉》,当时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这句话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无论世界是怎么样的,无论别人是怎么样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别让任何东西来左右你。

  最后一定是我最喜欢的句子啦。“不是说神圣就一定是真相:唯一绝对的真相是,如何看待事物是你自己的选择。我觉得,这才是真正教育意义上的自由。你来决定什么有意义、什么无意义。你来选择你所尊崇的价值。”

  大家共勉。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七):一段路程的结束是什么?

  这本书是一本真正的公路小说。

  书的封面很简洁,一辆车开着车灯仿佛正在行进中。封面的颜色偏向白色,可是总给我一种明明是夜晚在行走的感觉。这想法很奇怪吧,可我也说不原因,就是这么觉得的。

  故事的内容并不太复杂,很普通,确很真实。

  这本书主要说的是,一个年轻的作家郭仁忠在为他下一本创作做采访时,不幸遭遇意外身故了。他多年的好友方文杰和负责他的编辑刘德伟前去参加他的葬礼,见到他生前留下还未完成创作以及在计划中还没采访完的那些人的资料,觉得很是可惜。与此同时他之前发表的原本不畅销的作品一夜之间居然上了排行榜,出版社为此很看重这个难得的机会。

  一方面方文杰想借此自己这本书然后出名,另一方面刘德伟作为编辑也想借此好好的大卖一番。于是二人呢各有心思,一番商定后,方文杰与刘德伟决定就此出发去完成郭仁忠还没完成的另一半采访。

  在采访的路上他们遇到了半路出家的拳击手,只为赢一次拼尽全力去打。遇到了放弃高薪工作去做一个出租车司机的公务员,只为寻找他离家出走的女儿。还遇到了怀揣摇滚音乐梦想与父母不合的少年,甚至遇到了郭仁忠想借由采访去看望的小三等等……

  其中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音乐少年。总觉得那个叛逆的音乐少年让我看到了曾经的自己,一腔热血,一意孤行,可是最终却发现梦想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在追求这个梦想的过程中,有喜有悲,也让这个叛逆的少年成长了。最终他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他可以说是幸运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追梦人都是这么的幸运,在最后能看清自己的内心,找到真正的梦想。

  而这本书最后的一位采访人,一个黑社会的大哥。他的身份扭转了整个局面,他翻转了我对这个死去的作家郭仁忠所有的定义。非常的讽刺,人们眼中的郭仁忠是一个老实人,一个爱写作却不太火的作家。可是他的真实身份确是一个社会大哥,准确的说是一个传销大哥。

  这个结局真的让我一时之间难以接受,感觉作者跟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可是后来我冷静的想了想,人生不就是如此么。你所看到的真相不一定是全面的,人性也是如此。

  这本书讲述人性的善良,也讲述了社会的黑暗。有喜有悲,有苦有甜。人生也是如此,有正面也有反面,但是只有这样才是一个最真实的人生。

  采访将要结束时,方文杰与刘德伟因要不要曝光郭仁忠的黑暗一面而引起争吵甚至大打出手,最终二人不欢而散。尽管这样,这二人的采访旅程也算是圆满结束了。

  虽然他们的采访旅程已经结束了,可是他们二人的人生旅程因此展开了新的开始。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八):一段旅程的结束,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

  看到《旅程结束时》这几个字,对于字面意思有感而发,对于我来说,我结束了自己不爱看纸质书的旅程,开始了阅读纸质书,并且随手记几句的旅程。我们每个人不是在旅程中,就是在去旅程的路上,也有可能同时进行多个旅程。希望阅读纸质书的这个旅程一直进行下去,不会中止,是能伴随我一生的旅程。 以前不怎么看纸质书,因为看书去写读后感几乎没有,也不怎么上豆瓣,更没有自己的豆瓣账号,不过这几样今年我全占了。不知道怎么回事,许久不看纸质书的我,今年开始看起了纸质书,喜欢上了翻阅纸质书每一页的感觉,纸质书我总会认真到每一个字都看,也会深入的去思考书中的一些情节,一些问题,看电子书的时候就会一目十行,还不愿意去思考,书是神圣的,是承载知识,传递知识的重要载体,如果不认真看书的话,对于书来说是一种亵渎,会让他饿的神圣蒙受尘埃。现在的我看完书也开始写书评了,每次看完纸质书后,总会有些话不吐不快,还想和别人去分享,心里又怕别人不喜欢我的这种分享,所以就发表在了豆瓣上,随缘吧,总会有人看到的。前不久刚注册了豆瓣账号,并且在上面发表了我写的读后感,当然,在豆瓣上读后感不叫读后感,叫书评,就像茴香豆的茴字有许多种写法一样,最后的目的都是一样的。看着我豆瓣里几乎没有什么内容,别人的豆瓣书评一大堆,心里对于自己写读后感的动力更加强劲了,经过慢慢的积累,我的读后感也会越来越多的。 小时候的我想看书,却没有独立的经济去承担,等到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经济来源,有了自己可支配的金钱时,却不愿意去看书了,自己还会给自己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书太贵了,是的,书太贵了,几百块钱去练个摊,几百块钱去买件衣服,从来没有犹豫过,几十块钱的书却让自己用太贵了来当做理由。 《旅程结束时》是作家郭忠仁因为书的销量不佳,于是规划了一条路线打算采访不同城市的朋友们完成下一本书,不料中途遭遇车祸身亡,留下了还没有完成的几个采访地图路线。郭忠仁的旅程结束了,编辑刘德伟和小作家方文杰两人为了完成郭忠仁的遗愿,继续上路,于是开始了这一次的旅程。在这次旅程中,他们遇见形形色色的被采访者,这场旅程虽然没有告别,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场旅程足以改变他们的一生。 我同时开启了许多旅程,随时会开启一些新的旅程,也随时会关闭一些旧的旅程,但总有些旅程一生都不会关闭,我希望读书就是这样的一种旅程,不是不能关闭,而是不会关闭,不去关闭。 多年不写读后感,不知道该怎么写了,所以心中想到什么就随手写下什么,可能与本书无关,可能会因为书中的某句话,某段内容,或者某张图片,写下许许多多的胡言乱语,也可能会摘抄一些书中的我感兴趣的内容,一切皆有可能。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九):旅程结束时共你干杯再举箸

  很奇特的一本书,很好玩的一段经历,看似荒谬,但却是如此的真实!我们一路前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了我们。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小说,这是一段不可思议的旅程,百分之百公里小说。这就是小说《旅程结束时》给我带来的感受。

  小说《旅程结束时》是由作者张其鑫所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作品。《旅程结束时》由荞麦、里则林、曲玮玮几位国内实力作家倾情作序。姬霄、笛安、陈谌、蒋话阅读后鼎力推荐。张其鑫,当代独树一帜的新锐青年作家。曾获得过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人民文学》“星生代文学大赛冠军”。他热爱电影和小说,深受柯恩兄弟和加缪等艺术家的影响。长期为文学杂志《青春》《青年文学》《作品》《文艺风赏》等杂志平台供稿。作品展现出不俗的文学格调,是颇受赞赏的文学新秀。

  作品《旅程结束时》讲述了作家郭忠仁因为书的销量不佳,于是规划了一条路线打算采访不同城市的朋友们完成下一本书,不料中途遭遇车祸身亡,留下了还没有完成的几个采访地图路线。

  编辑刘德伟和小作家方文杰两人继续上路帮忙完成郭忠仁的遗愿,于是开始了这一次的旅程。在这次旅程中,他们遇见形形色色的被采访者;一 直想要赢的自由博击手李国祯,当出租车司机是为了寻找女儿的李文豪,为了梦想跟父亲抗争的摇滚歌手林振兴,一直想要寻求真爱却无果的夏天,以及沉迷于“古惑仔”中义气的中二青年董宝忠。他们以各自的视角还原了那些人的处境和生活,他们大都是为了亲情,爱情,还有对于梦想和信仰的追寻。

  在这场旅程当中,刘德伟和方文杰以各自的视角还原了这些人的处境和生活同时也突破了各自的困境,找回了自己所丢失或是所逃避的一面。这场旅程虽然没有告别,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场旅程足以改变他们的一生。

  在生命中,有些人虽然只是短暂的交集,但在相交的那个点上,他们知道那一刻彼此不是孤独的。我们一直前行,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也许,正确的选择不会出现在前进的路上,但返回绝对不是我们想要的方向。我们都会经历很多的人和事,去遇见,或是被遇见。生命跋山涉水,遇见星辰、大海,心中的百转千回。但这就是人生,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

  《旅程结束时》是一部关于友谊和人生选择的力作,带你检视前方道路的勇气、信仰与爱的作品,作者张其鑫从不同的角度洞悉人性的温情,通过旅程的采访去发现被采访者对亲情,爱情,还有对于梦想和信仰的追求。有趣、生动的情节交织让这部小说别具一格,值得瞩目,值得去阅读。小说中的种种选择,其实我们更可以理解为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对生命的礼赞!好书,我推荐。

  《旅程结束时》读后感(十):结束时,意味着开始

  每个沿路的风景都汇成一个美好的故事,每个地方的驻留,都成为每个最美的回忆,也许在这个地方你有过不愉快,当你出发结束这个行程时,你会觉得生活本该如此。

  旅行是这样开始的:作家郭忠仁因为书的销量不佳,于是规划了一条路线打算采访不同城市的朋友们完成下一本书,不料中途遭遇车祸身亡,留下了还没有完成的几个采访地图路线。

  编辑刘德伟和小作家方文杰两人继续上路帮忙完成郭忠仁的遗愿,于是开始了这一次的旅程。在这次旅程中,他们遇见形形色色的被采访者;一直想要赢的自由博击手李国祯,当出租车司机是为了寻找女儿的李文豪,为了梦想跟父亲抗争的摇滚歌手林振兴,一直想要寻求真爱却无果的夏天,以及沉迷于“古惑仔”中义气的中二青年董宝忠。他们以各自的视角还原了那些人的处境和生活,他们大都是为了亲情,爱情,还有对于梦想和信仰的追寻。旅程中,刘德伟和方文杰也突破了各自的困境,找回了自己所丢失或是所逃避的一面。这场旅程虽然没有告别,但对于他们来说,这场旅程足以改变他们的一生。因为追寻,刘德伟和小作家方文杰都找到各自为之努力的动力,这也许就是旅行所带来的魅力。

  在现代的生活中,总是快文化的消费,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办法去停留,去认真好好的想想生活应该是怎么样子的,也许我们都读过很多书,很多名著,让我们明白自己还有那么一丝丝希望尚存。但是你不亲身经历,你怎么知道那样的美,怎么能深记下来。

  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有梦想,有亲情,有爱情,也许此刻的你在迷茫,当你看到一直想要赢的自由博击手李国祯哪怕那样艰难的情况下,也想要为之努力奋斗,内心的激情又燃烧起来了;也许,此时的你因为孤身奋斗着,你幻想着爱情,幻想着那个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出现,但是你看到林振兴最后也能携手美人归,方文杰的爆发式爱情,谁不知道下个转角等待的是谁?因此,该默默告诉自己,别慌,属于自己的一切都会在不经意间到来的。

  这本书的作者张其鑫,当代独树一帜的新锐青年作家。热爱电影和小说,深受柯恩兄弟和加缪等艺术家的影响。曾获得过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人民文学》“星生代文学大赛冠军”。长期为文学杂志《青春》《青年文学》《作品》《文艺 风赏》等杂志平台供稿。作品展现出不俗的文学格调,是颇受赞赏的文学新秀。在此书中,他的文字细腻,有一种简单朴实的美,写的东西都是很贴切生活,是一本很值的大家阅读的书。

  最后,我们都会经历很多人和事,去遇见,或是被遇见。生命跋山涉水,遇见星辰、大海,心中百转千回。

  真并不是真正的旅行结束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