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读后感100字

2021-03-16 01:24:5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读后感100字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是一本由希阿荣博堪布著作,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精选点评:

  ●上师私人修心笔记公开出版!

  ●这本著作非常接地气 很有诚意 推荐官方正式版的听书

  ●上师慈悲字字温柔,但当知句句棒喝。印象很深的一句话的大意是教我:历经累生累世轮回得这暇满人身,哪还敢心无敬畏口无遮拦随意妄为,起心动念无不是业,要持戒要审视要观修,这一生这么短暂,要抓紧时间把这既生将生之因缘果报了却。愿我再来时,必脚踏莲花乘愿而来。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南无阿弥陀佛。

  ●这本书句句切中要害,很久之后再去回味那些简单朴实的文字之后,都能发现里面有很醇厚的况味。他让我能够对生命意义的问题交出答案,同时,尽可能平静安详充满信心地走向死亡。

  ●只是看是不够用的,背下来可能才能不辜负这本书吧。

  ●捧到它时候,真可以庆祝了

  ●#2019年手边书34#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我们的心就像杂草丛生的坚硬荒地无法长出像样的庄稼,只有细细耕耘,方能成为良田。”希阿荣博堪布的文字犹如甘露,看完这本,我又找出七年前读过的《次第花开》,庆幸自己在年轻时值遇诸多善知识,有缘亲近佛法,让这颗心不那么坚硬。

  ●书到手 慢慢悟

  ●很好的一本书,是学佛人必修的一本书。

  ●非常非常好,可惜我买的这本中间有错页,业障~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读后感(一):字字温柔 句句棒喝

  拿到书的时候,就被封面的照片吸引了。

  这次使用的作者照片和以往的风格很不一样。开始还有些不“习惯”,因为这不是我习惯的那双静静望着你的慈悲双眼,不是那个喜乐自在化解你一切烦恼的笑容,但是读了几页,才忽然有些明白,也许堪布是在用这张照片提醒我们:不要再向外驰求,在这样浮躁的时代,更要加倍撰著的反观自心。

  继续读下去,震撼一个接一个。至每一个字,都饱含着作者对我们心灵上的关照,这份关照来自他对现代生活中种种苦乐的感同很受;而每一句话又都仿佛棒喝,总是直接戳中我们的痛处,那些早该被击穿治愈的痛处,让它们暴露在阳光里,并教给我们自我疗愈的方法。

  感谢堪布花7年时间为我们带来这样一本醒世经典。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读后感(二):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中“诸行无常”一章,堪布将以往书籍中鲜少提及的死亡真相倾心而付,具体到死前的身心感受和死亡后的场景和境遇,这不是神话基本上所有人都必然会经历的,是所有人都会死。

  以自己的一生为纵贯线,上面很多事记,是以死亡为标识的,最后的端点是自己的告别。

  也只有了解到堪布在书中解释的死亡前后经历,才能对曾经亲友的离世从心底释然,才会有方法帮别人以及自己安然度过这条必经之路。

  在阅读这本书时,总是有种无处安放的思念。那些还未曾见过堪布的人,会想象是怎样温暖的一位智者,能从相隔时空的文字中流露出如此这般无所不包的智慧和博爱。

  已经与堪布相逢的人,更是无时不刻温习着他的殷重叮咛和极具感染力、驱散一切烦忧的笑容,如同书中在描述一位你愿意随之修道的善知识应具足何等品质时,写道:“像一道静静的大河滋润、涵养流域内所有生命”。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读后感(三):都将万事,付与前行

  自从几年前在网上读了这本书的开头部分,就一直在期待完整的版本。

  整本书里流淌着堪布的清凉智慧和对这个人间世的精微观察,包括堪布在前言里解释为什么写一本要用七年时间。读第二遍的时候才突然醒悟,堪布或许正是要留给我们自己寻找答案的时间,栽几个跟头、吃一点苦,觉知才会更加深刻,也才会更加懂得珍惜。

  虽然堪布谦虚地说这只是一本《普贤上师言教》的辅助读物,我自己读下来的感觉,其实本身就是一本现代版的大圆满前行引导文。这时再回想堪布在前言里提到,普贤上师言教的作者华智仁波切生活的时代,距今有两百多年,“一个生活在现代尤其是城市里的人,他在修学佛法时遇到的问题,他对很多事情的感受,他的困惑和诉求,与生活在十九世纪的藏族人会有不同。 ”我想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所在了——详细深入地探讨了在现代社会中修持佛法所面临的挑战。

  这个挑战在书中被随时列举、剖解着,从佛弟子如何与家人相处到米拉日巴尊者如何“以上师为修持之道”,堪布的学养与智慧,深藏在朴素的字里行间,顺读下来,时时有惊喜,常常被击中。读到有些段落,甚至会觉得堪布就站在身前,微笑地注视着,洞穿我所有的怯懦和混乱——被惊醒,起码是未来觉悟的一个契机,一个缘起。因此,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对作者的感激之情常常油然而生。

  希阿荣博堪布的著作,和堪布一样,朴实圆融,精微直指。阅读的过程,本身成了一个自我清洗的过程,或者说一个接受灌顶的过程:智慧之流从字里行间溢出,和风细雨却“打击精准”。另一个层面上,这本书又像一个全科药方,堪布像一位贴心高妙的医生,帮我发现身上所有的明疾暗病以及可能带来疾病的种种身心行为,捧着这份诊断单,我心悦诚服。接下来要做的,或许仅仅是遵医嘱服药,或者说,像堪布那样生活,那样前行。

  最后一章似乎是全书的精华所在,这是我读过的讲述“上师与弟子”最全面、最亲切的文字。米拉日巴尊者的故事,关注心灵修持的人们可以说无人不知,但像这样结合经典故事与现代人的思维惯性,不着痕迹地把密法里最最关要的内容讲解得如此透彻生动,震撼心灵的,这本书或许是第一次。

  堪布在整本书中,始终饱含深情地忆念着自己的根本上师法王如意宝,忆念着佛陀的恩德,或是观想佛陀住世时在晨光薄雾中带领僧团走过林间的场景,或是回忆法王初建喇荣五明佛学院时的种种往事,从中不难感受到一位修行人对佛陀、对上师的坚贞追随。这些故事、这种情感上的律动,就像书里所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听说很多读者准备背诵全书,我不确定自己有没有这样的心力,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会把这本如意宝一般的著作当做自己一生的友伴,随时阅读、顶戴。因为,它能始终给我点拨,还有前行的勇气。

  20181116发布于豆瓣读书

  《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读后感(四):将佛法应用于每一个烦恼、痛苦的当下——读《前行笔记之耕耘心田》有感

  

在这本书中,希阿荣博堪布用最平实的话语谆谆教诲,分享他的实修心得。他时常告诫我们,学佛要下真功夫,多次强调随时实修的重要性。他的讲解系统、细致,先讲生起出离心,然后引导我们认识暇满难得、无常遍在、知苦离苦、因果不虚。 这本书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学佛法不是为了研究一门学问、理论,而是为了换个角度看待我们遇到的问题,并将学到的佛法应用到每一个烦恼、痛苦的当下,觉察内心、减轻烦恼、放下执著,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以下摘录一些最希望自己能记住、并应用到生活中的句子: 一、关于佛法与自身的结合: 1. 修行并不玄奥,很多时候只是耐心地坚持一遍遍观修,让自己的心逐渐熟悉某一见地或“知识”,慢慢地不需要特别提醒便自然而然会那样去看待、认识和感受。这也就是佛法里讲的“见、修、行”。 2. 佛法里面有许多看来是知识性的东西,但我们不要让自己迷失在纯粹的知识积累或理论研究中,修行才是佛法的核心,是所有内在转化的基础。 3. 烦恼去除了便是悟,是做减法,不是做加法,不是在现有的满心烦恼之外再去实现一个“开悟”的境界。所以不要忽视对治烦恼、清净业障的修法,也不要把对文字的理解误认作修行的觉受,把觉受误认为是证悟。从理解到觉受到证悟的递进,唯有通过实修才能实现,而实修在哪里修?就是当下的身语意,除此以外没有别的着手之处。 4. 正念,便是在自己的见闻、情绪、感受当中看到佛法的见地,在每一个当下觉察真相。 5. 如果观察自心的话,我们会发现一般是修行比较好、贪嗔痴慢疑的情绪比较弱的时候,内心会感到快乐安宁;而修行懈怠时,心里总是焦躁不安。安乐不是硬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立情绪,它只是贪嗔痴慢疑等负面情绪的减弱,因此不对治五毒烦恼而想另修出一份喜乐宁静来是很难有效果的。我们常常羡慕真正修行人的自在安乐,要知道,不是他们的快乐比我们多,而是你我的贪执、嗔恚、愚痴、傲慢、狐疑比他们重。我们若以佛陀教授的方法切切实实去对治烦恼、转化内心,也会逐渐喜乐开阔起来。 二、关于换个角度看问题: 1. 学习改变立场看问题,也是一种“对治”痛苦的方法。其实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痛苦,像靶心一样立在那里,等着你找一只箭来把它射落。痛苦是我们对某件事或某些事的感受和认知,而对治,只是改变自己的感受和认知,看到事物的不同面向。 眼界一宽,眼前的一事一物就不再那么大,就知道凡事有得有失,而不停歇如逝水的不仅是年华,也是年华所承载的一切,面对如此的事实,人生最根本的感受该是无奈,活着活着便明白了如此人生没有完美。 2. 与其祈祷上师加持你破镜重圆,不如祈祷上师加持你不要忘记无常,加持你有勇气和耐心去学习接受缺憾,学习在困境中宽以待人和发现快乐。 3. 与其祈祷上师保佑自己想什么得什么,不如祈祷上师加持自己在需要之时能够提起正念,把平时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当下来对治烦恼。 三、关于出离心的培养: 1. 佛法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出世间的一面。出世间,不是说一定要在形式上从社会中抽离出去,关键是内心放下对得失、苦乐、称讥、赞毁的希望和恐惧,厌离这生死疲劳无尽循环的游戏,为此而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舍弃这一面而谈佛法、学佛法,怕是只能触及到佛法的皮毛而已。 2. 出离心的培养是从学习知足开始的。只有对现在拥有的一切感到满足,心存感激,我们才会停止盲目的追逐。 3. 除了解脱自己内心的痛苦、烦恼,还有什么别的解脱。 4. 法王如意宝曾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完全舍弃现世的追求,但至少要做到不沉迷于欲求,生活上少欲知足,把主要的精力用于修行。 四、关于无常: 1. 我们大多数人对生活的态度:顺利的时候,沉浸在一厢情愿的假想中,相信一切都会如己所愿永远好下去,任何变故,都是意料之外、难以接受的。然而,这种态度既不能留住美好的时刻,也不能阻止变故的到来,只是让我们脆弱而固执己见。 2. “世事无常”说起来容易,但当你喜爱的某个人或物或某种状态不再在那里的时候,你会想到其实这是必然的结果吗?你会告诉自己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将失去,都正在失去,凡得来的会失去,凡聚集的会消散吗? 3. 你想长聚不散,能办到吗?太多的原因造成生离,哪怕终生厮守,亦有死别。仔细想想,人与人的相遇,结果都是别离。而我们有多少痛苦是源自于不想别离?别离之外,我们总觉得还有另一种选择。 4. 观修无常不只是为了获得有关无常的知识,也是并主要是为了减少痛苦和迷惑。 5. 有些人闻思修的过程中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打退堂鼓,说:“我福报浅薄,恐怕不堪修道。”实际上,没有哪个修行人不曾遭遇过违缘。你看往昔的高僧大德无不是千锤百炼、百转千回,难道他们都是些无德无福之辈?磨难、逆境是修道的助缘,它使我们得以清净业障,更是修出离心、慈悲心乃至引发空性智慧的有效途径。 五、关于苦: 1. 求不得苦,因为得不到想要的东西,而感到失望、沮丧、焦虑、不知所措,诸如此类的感受,我们熟悉吗?当然,恐怕现在比以往更熟悉。想要的东西越多,求不得苦越盛,这个基本上可以肯定是成正比的。 2. 求不得苦说到底还是贪心作怪,什么好的都想要,都要为我所有。 3. 期待的另一面是恐惧,二者是一体的,所以期待也是一种“苦”。 书中触动我的句子还有很多,但关键还是将其应用于每一个当下,去改变心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