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南北战争三百年》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南北战争三百年》读后感1000字

2021-03-16 04:47: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南北战争三百年》读后感1000字

  《南北战争三百年》是一本由李硕著作,世纪文景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南北战争三百年》读后感(一):梦里走入

  对中国古代史一直很有兴趣。本书名字是南北朝,实质时间跨度不止。该书让我对中国古代兵种发展历史及原因,南方对北方战争的走势,特别是社会制度对兵种战术的影响有进一步认识。对赵武灵王,李广,卫青,霍去病,李陵,刘裕或有新认识或对其原来的成败原因有了解。书中对多次战争的进攻路线,季节,兵种的运用做了分析。

  《南北战争三百年》读后感(二):有一处错误

  书才看到一半,但发现了一出失误,可能是作者马虎写错了。把高洋写成了高澄

  因为看资治通鉴的这段记载,高澄已死。而且既然文章都说是“北齐军”了,那么高澄肯定不在了。因为代东魏的是高洋。

  至于其他方面,目前来看写的很不错,说明作者很用心。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喷作者。难道研究历史不应该是“我认为”;“我的观点是”这种口吻吗?哪有肯定的断言呢?

  《南北战争三百年》读后感(三):我觉得 这是一部学术专著

  这是一部学术专著。如果你想通过这本书了解这段乱世,可能他有点生涩,有点不够平易近人,有点让你失望了。这本书里没有陈庆之北伐,没有兰陵王入阵曲,也没有描写过多的描写冉闵的暴戾与悲壮。他就是一部学术专著而已,让我们了解到那个时代那三百年到底是怎样的战争史。书中作者大量引用史料而不唯史料,它让你知道我们骑兵战术如何在北方驰骋,而南朝在北方压倒性的军事优势下怎么样生存怎么样抵抗。

  我很敬佩作者的生平。我和他年龄差不多,假装作为一个读书人,我也曾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理想,但是迫于生计,迫于爱好干了些和读书无相干的事。但是作者为了了解这段历史,他真的去了那些古战场,去了长江边,饮了黄河水。就凭这点,我敬佩他,也嫉妒他。

  最后,这本书我读了一周。其实这书想说的内容基本你和作者约个酒他面对面两个多小时就能给你讲清,但是他就是写了本书。

  《南北战争三百年》读后感(四):冷兵器时代的军事与政治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变革大转折的时代。作为一个上承秦汉,下启隋唐的时期,这个时期不仅是分裂与动荡,也有着融合与进化。军事与政治的不停演进,正如这个时代的车之两轮,带动中国历史不断前行。

  中国古代的历史记录者,多为文官出身,由于评价标准的固执及军事专业素养的缺失,有着重政治而轻军事的叙事通病。

  而本书正是从这一问题入手,采撷历史中的细节,力图为读者还原一个从战国时代开始,便不断演化,最终在南北朝三百年战争实践中基本成熟的骑兵战,步兵战加水战中国古典冷兵器战争模式。

  全书在列举史实与史料的背后,探寻王朝政治组织能力对于军事战术变革的影响以及军事集团组织对皇权政治的反作用。

  本书由三个相对独立的章节组成,分别是:

  步,骑兵战术的演变;

  南北朝时期的四个经典战例;

  南北朝的战争与政权。

  《南北战争三百年》读后感(五):《南北战争三百年》

  读完本书的序言,原是很期待本书的内容。李硕的选题很新,方向也颇和我的口味。诚如著者所言,中国史书对战争的记载多是先天不足,再加上社会上的演义和武侠文学的广泛影响,使得社会大众对古代战争的理解严重失真。所以他写本书的目的,是想借分析魏晋南北朝这三百年战争史,来理清中国古代战争的脉络。可以说,李硕的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无情的,全书看似洋洋洒洒分析了从春秋到魏晋时期骑兵、步兵作战系统的发展,并辅之以实例说明,但实际上很多地方分析都是浅尝辄止,阐述都是同义反复。作者看似是想在本书中包罗诸多要素,除了分析战争,还想讨论财政与战争,军人与皇权,但却画蛇添足,最后落得形散神也散。书中对于战争过程的描写,很像是内容枯燥的战争纪实,没有内容的纵深分析,就连坐着屡次强调的政治、经济等深层原因都着笔颇少。全书看下来,除了第一编具有逻辑顺序外,其他的都似乎是为写书而写书。整本书看起来既不像普及读物,也不像学术著作,着实令人尴尬。

  《南北战争三百年》读后感(六):古代战争是如何打的

  我对战争史的兴趣得从小学读三国演义开始说起,书中的描写是我对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的初步印象。可惜后来才发现,三国演义的描写简直堪比儿戏。这本书负责纠偏,帮我将脑子里三国演义赋予我的战争印象逐一清除掉,显然要想了解古代的仗是怎么打的,就需要认真拜读这本书。作者重点挖掘了中国4-6世纪,即两晋南北朝时期,战争是如何进行及如何演变的。比如古代骑兵的演化,马镫出现使骑兵的实力逐渐压过步兵,成为战场冲锋一大杀器;步兵的排兵布阵也有讲究,个人能力和部队列阵之间存在矛盾,需要取舍等等。最后两章,作者从战争史角度探讨更深层次的政治史和制度史,尝试探讨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给出一些还算新颖的观点。这本书的价值不言而喻,一方面在于中国古代史料对战争的记载大体粗糙,除了明清时期,其他朝代的相关史料屈指可数,作者能够从浩如烟海的史书中扒出一本南北朝战争史,实属不易,另一方面在于作者真正做到将学术书写得更接地气,承担一部分大众传播的责任,值得给五星。

  《南北战争三百年》读后感(七):有点文字版《光荣三国志》的感觉

  本书是罗胖推荐的书,由毕业论文扩充而成。读起来有玩初代光荣《三国志》游戏的感觉(现在光荣三国志已经转型成为了网游)。

  兵种的趣事。北方骑兵形成于秋季。草原秋天牲畜肥壮,青壮年劳动力也有时间,所以这是北方游牧民族会开始入侵南方。骑兵里具装的马叫铁马,这是骑兵里勇猛的一种,但是铁马速度一般,遇到机动灵活的快马就被动挨打。步兵战术创造了许多成语:冲锋陷阵的“陷阵”,和捷足先登的“先登”,都是步兵战法的一种,用于计算战功。和“首级”一样,这些军事用语都进入了汉语的常用语之中。

  梁武帝的经济贡献和佛教贡献。“南朝四百八十寺”说的是梁武帝年间佛教兴盛的景象。梁武帝在佛教上的地位,类似于君士坦丁在基督教的地位。据考证,佛教中素食的习惯,就是由梁武帝时代开始的。梁武帝不仅在佛教上有贡献,还率先发行了“铁币”,甚至出家之后还两次由百官用一亿铁钱赎身,无形中推动了铁钱的流通。

  《南北战争三百年》读后感(八):看到了一场惨烈的战争

  十六国战争到底有多残酷?或许可以从书中记载的北魏立国与后燕争夺河北的系列战事中窥得一二真相。这场战役,从公元396年八月一直打到公元398年正月,历时一年半。北魏出兵三十余万人(围城部队二十余万),后燕则集结了步卒十二万,骑兵三万七迎战。后燕错误判断北魏的军事意图,丧失战役前期的主动权,只能倚靠城池死守;而锐气旺盛的北魏刚从草原而来,缺乏攻城能力和经验。一方死守、一方进攻不利,注定了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惨烈的消耗战。

  为保障战事持续,北魏在邺城、中山、鲁口、河间一带征集民间粮草,以供应二十余万围城部队消耗。到公元397年5月,民间搜集粮草已无法满足,不得已北魏允许百姓缴纳桑葚充军粮,到了8月,民间已然无法征集到任何粮草。可以想象,面对暴力此时河北民间百姓必定是饿殍千里,惨绝人寰。史料没有任何记载,只记录了在8月爆发的一场大瘟疫。我想,这无言肆虐的瘟疫或许就是这场战役的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乱世如犬豚的残酷真相。

  《南北战争三百年》读后感(九):长评

  本书有点让人爱恨交加。作者明显是下了苦功夫读书,不少见解的确很硬派。但是受限于全书结构组合的不良,希望讲的私心东西又多,写的越到后面越有点和全文主题感觉离心越远,且中后面有点散。 作者提出不少新锐猜想,其实让广大读者难以接受。但祛魅本身就是个残忍而必要的事。包括蜀汉军事思想落后(真是新锐大胆猜测,但是你给更多证据,包括战役佐证就更好了)。 第一章引用骑马与游牧的观点的来源有点旧了。 第二章虽然举了不少战例,勉强算符合主题(但已经沉醉于细枝末节分析了)。第三章完全不知道写上了是干嘛用的。 但是私以为,作者虽然是个研究者。却可能被研究本身给绕进去了,搞的过来读桓温的两晋南北朝史学读者、过来看军事技术演变的读者、过来看战争的多多少少都能找到自己受启发的点。但绝不会有一任何一个阅读派系 深感自己受到满足。也许作者把这几个写作目的,拆开写,我真的认为会更精彩(私人看法)。 K 历史、地理 K2 中国史 K23 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 K235 三国、晋、南北朝(220~589年)

  《南北战争三百年》读后感(十):南北战争的战略及战术演化

  魏晋三百年,天下分分合合,群雄并起又随之湮灭,与之相伴的是长江、黄河两岸的统一与分裂。

  在此书中,作者研究了战争初期南方政权从步兵战为主、骑兵为辅,后随着马镫的出现,骑兵作为关键冲锋部队在平原上为步兵开路。在南方丛林林立的地方,地形和地貌以及植被因素,限制了骑兵的发展。

  骑兵和步兵有自己的阵型队列和作战方式,且必须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在南北战争中,借着骑兵、步兵、水军的优势转换以及经济、军事实力的对调,南北朝战争由原先的南方防守、、北方主攻变更为后来的南方主攻、北方防守,以长江沿岸的各重要口岸为关键点,通过迂回包抄,或者利用天气黄河结冰或者夏季长江水涨等来互相攻占对方据点。

  与此同时,后方的财政经济也需配套跟上。

  此书算不得有趣,但是作者治学严谨,通篇下来,言之有物,有根有据,从另外一个方面介绍了南北朝的战争,也解释了自古以来,为何长江黄河两岸必须统一,不能划江而治。

  因为南北划江而治后,南方的统治者想着,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地盘,得收回来啊;北方的统治者认定,南方地肥米多,是块大肥羊啊。 不抢白不抢。所以,历朝历代都会追求南北统一。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