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贾想II》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贾想II》读后感锦集

2021-03-20 02:18:4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贾想II》读后感锦集

  《贾想II》是一本由贾樟柯 著 / 万佳欢 编著作,理想国 | 台海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2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贾想II》读后感(一):作家賈樟柯

  賈樟柯的文字很打動我。

  仍舊延續著他的電影王國的時間脈絡,記錄他的思考。關於這個社會,關於電影語言,關於他的生命經驗和那些頑固的堅持。似乎也開始有一些解釋。因為,在這個世界,並非簡單通過電影,或者我們所看到的一切,就能準確讀懂一個人。只有相似的靈魂,才能自然找到彼此。而對於大多數而言,仍舊是隔著千山萬水。

  知道來路,才懂得如何前行。賈樟柯繼續細數2008-2016之間走來的那條路,那些人那些事。結合他的生活環境和成長經歷,給了他的電影更親切的來路可尋。

  《贾想II》读后感(二):狭隘与无垠

  贾樟柯电影作品的好,倒没什么可说的,值得一提的是贾的文学素养,比我料想的高许多。极少看导演的文字作品,在电影世界,我以为作品是作品,人是人,应分开评价,我更关心作品本身。若非朋友相赠,大概不会翻看。《贾想》1、2,大抵看得出贾的创作轨迹,这倒是次要,我看出的重点是贾电影作品的思想深度、诗性部分,源自贾自身的资禀和文学底蕴,所以最终以电影的形式呈现出的是“狭隘”与无垠。另外,在处理创作和处世态度方面,贾是个拎得清的人,就从他谈受到《黄土地》的影响和选择《三峡好人》与《满城尽带黄金甲》同期上映这两件事便看得出,亦看得出贾的格局和态度。

  《贾想II》读后感(三):很高兴认识你

  这可能是我这个阅读的最快的一本书。有的书需要仔仔细细地安排好一天读多少,读罢就像完成任务。

  而这两本书是我忍不住打开电脑或者手机就想看的

  第一部多是对艺术和电影的思考,已经他与电影有关的人生经历,是什么成就的贾樟柯

  第二部读起来更轻松。纯粹的成长经历,贾樟柯是我见过最会以第三者身份审视自己的人,他对自己少年时代的种种观察鞭辟入里,有着超越同龄人的敏锐和洞见。也正是这些对自己生命持之以恒的思考,让他走上了导演之路,让中国多了一个为民间而生的导演。这样我想到一位老师说过的话:“永远不要停止思考” I never did and i never will

  听过贾科长的演讲,相比之下还是更喜欢他的文字。因为他就是一个很真实的人,而演讲需要耗费很多心力、辅以很多技巧,不如文字来的大大方方

  《贾想II》读后感(四):平生勇猛怎会轻就犯

  在家读书期间看的比较快的一本,皮质的绿色封面质感非常柔软,非常刺激着我有读下去的欲望。最爱的一篇是许知远和科长的对谈,双方的对谈很有意思,能够激发读者更多的想法,打破思维常规。而且许知远老师对科长的总结之精准,说出了一直以来我对科长的印象。

  “他有一种罕见的平衡感,在感受力与理性分析之间,在个人命运与时代情绪之间,在知识分子情怀与江湖气之间,在创造力与商业运作之间,在中国社会与世界舞台之间,在故旧与陌生人之间,他似乎都能从容不迫……”

  后来得知科长一直以来的心愿是开设艺术电影院,并且创建了推广独立短片的平台—柯首映。但我今晚关注,才发现柯首映的公众号更新远远停在了2018年。独立电影一直游走于主流之外,而科长不懈的推广令人感动,总有种“做最后的晚餐的厨师”的感觉。今年2020年了,距离山河故人的未来只剩5年,这世界变化太大,却又什么都没变。

  《贾想II》读后感(五):立足自己,放眼世界。

  

《贾想》让我感受到平凡日常的可能性。

贾樟柯始终保持着对自己周遭事物的敏锐洞察力,似乎每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他眼里都值得品尝。

接地气、真诚、细腻而又充满哲学气息,是我看这书最大的感受。我们似乎偏爱关心宏大的、符号化的大事情,对于正发生在身边的具体的琐碎生活熟视无睹。

世界存在各样差异,但同样存在共性的情感。「将自己作为方法」,也许能更好的理解世界。

  《贾想II》读后感(六):平生勇猛怎会轻就范,如今在上虎山

  

平生勇猛怎会轻就范,如今在上虎山

任何的一个时代,都会有独立的人,敢于讲真话,表达真诚的感情,这让我无比的感动。

突然想起我们这一代青年,大抵内心都充满愤怒,他们肯定都很少或者没有再去看贾樟柯这一时代所拍的电影,但是我一直以来都非常喜欢这样的真诚的电影。

大抵是电影中的那些事情,都和我经历过的似乎有着相同的感觉,自小在农村里长大,那些年少顽固无知的情景历历在目,打架,被打整天充斥着那些百无聊赖的日子,若不是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的某一天突然的意识到自己的未来,才去慢慢的性格发生改变,我一直认为这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改变,只是有些人不需要经历的罢了,我开始思考了,为什么又要执意的要走出去,看看更加广阔的世界。

我有时在电影中似乎又能回到那个懵懂无知的年代,一段让我学会认识思考的时间,曾经年少爱追梦,一项只想望前飞。

  《贾想II》读后感(七):保持初心

  

对贾樟柯认识不多,平时看到商业化电影也少有他的名字,只是知道他的《山河故人》,也就是知道而已。

看书过后,也大抵知道了一些。文艺的人总是内心保留着一块静地,不会去玷污。

延续一的感觉和角度,就是再读一遍贾想1。

家乡对贾导演的影响是大,还有发小,发小的想法。贾樟柯是有着理想国的境界,他有他的资本,允许他去追逐,于是我们成为了他眼中那种日复一日为生活的打工族。

书中的对话也是多了点,部分序、前言什么的,还是跟上一部重复,重复一遍,也就知道了,家乡故土、家庭、学校、发小、朋友以及过往的经历种种,对贾樟柯的影响之大,加上文艺气息,便在字里行间体现。

闲暇或者夜深人静之时,童年年少的种种会在脑海中浮现,没有模糊。我想大抵更能体会贾樟柯的想法,在这样个时代,能够保持初心不变着实不易。

  《贾想II》读后感(八):书影相随

  一是好读,有些书好但未必好读,贾科长这本书却不同于他电影的诗意氤氲和意境苍茫,意外的好读。好像记得有句话:电影是镜头言语的文字具象。或者就是这样,贾导作为文字和镜头的跨界着,兼采了二者之长。他的电影总有些散文诗般的深远意境,令人思想,而这本书,反而很有些镜头语言的意味,没什么专业晦涩的名词,也不见云遮雾罩的玄虚,亲切而直白,如家长里短,温和而不端架子,阅读感非常顺畅。二是有趣,而且足够有趣。导演的文字意外的有趣,极具镜头感。特别喜欢关于侯孝贤导演那一篇,让我想起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灵魂相同的人写的彼此当真活灵活现,特别喜欢那句“但两个人都沉默的时候,是天使在飞过。”三是解惑。贾想里面,很多关于电影的道理,贾导轻松说来,却令人茅塞顿开。前段时间有部片子争议不断,我很喜欢,却不知道好在哪里,本身不喜欢也不擅长争辩,面对朋友的吐槽,心里颇有些愤懑,但也不明白该如何反驳,直到读到了贾导这句“”,对啊,简直说到心坎上去了,就是这样的喜欢嘛。还有一句,“”,今年来偏好读历史小说,写靖康时期的宋朝的《金瓯缺》,写中世纪欧洲黑死病的《无尽世界》,是啊,历史和现实总有阳光无法普照之处,但黑暗仍有着黑暗的意义。真是开卷有益。

  《贾想II》读后感(九):贾樟柯是属于可爱那一类人

  在往还北京的高铁上读完了17万字的《贾想II》,贾导属于那种愈了解愈让人喜欢的人。我记得好几年前因为什么事,还取关过贾导的微博。当然现在早已重新关注。

  后来,随着看了他越多的电影,以及一些采访(特别是去年看过“十三邀”里的贾导谈话后),导致我又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又去搜相关内容作进一步了解。写贾导的文字有很多,这是第一次读贾导自己写自己的文字,故事写得很好,可能因为是导演的缘故,他的文字很有画面感,并且让人很容易就进入他制造的情绪。同时,我对他的成长过程也很感兴趣。通过他的书,你会知道贾导是如何成为贾导的。

  贾导是属于为数不多可爱的那一类人,即使人到中年也依然如此,这不容易。从文字来看,虽然《贾想II》中那些年他在行业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大,蜚声内外,但他有很多东西一直没变。比如对这个世界保持敏感(控制自己不膨胀本就不易),以及对国内一些问题的“正视”。他让这个世界又多了这样一个例子:即使年龄增长智慧丰盛心性依然可以保持少年状态。至少《贾想II》中横跨10年的长度下,翻开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是他是他还是那个他。

  我把贾导看做自己的朋友,虽然他不认识我。这并不影响。

  

  《贾想II》读后感(十):无

  贾和侯孝贤小时候都打架,混过,调皮的才是做大事的料。日本人团结报团,投资导演不注重短期盈利,而是共同成长。不赔本就行。

  导演把词穷的部分拍成影像,评论把影像美感还原成文字

  。

  有些电影不用老人智慧,靠时间久远洞悉一切的智慧来拍。需要的是生活当下的直感和情绪。(比如年轻时拍年轻角色不要硬去拍深沉的,青春纯白少年感是演技也演不出的)

  光读书不够,要多看世界。

  长期平穷会带来金钱可以解决所有,敏感不反思不愧疚的狭隘惯性思维。

  理论知识技巧和创造力

  保持好奇心,接触中获得经验和判断,在认知上不要建立壁垒。

  年轻导演要储备哲学历史方面的知识,接触电影时有专业知识和美学知识,但没有理解社会的方法。就是要懂人性懂社会。电影光美是不够的。

  把每一部作品当成最后一部作品毫无保留来对待。

  对宿命的反抗。对自由渴望。走出去。

  贾的成功不是深思熟虑,而是源于他的敏锐和穿透力。艺术家的敏感和知识分子的分析高度融合。

  很强的平衡力,感受力与理性分析之间,个人命运与时代情绪之间,创作力与商业运作之间, 知识分子情怀与江湖 气之间,中国社会与世界舞台之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