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郭大夫的诊室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2021-03-30 01:06:2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的读后感大全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是一本由郭启煜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5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读后感(一):郭大夫的诊所故事

  郭大夫的诊所故事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读后感(二):医者仁心

  这是一本暖心的医生与患者的故事集,这是一个个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故事......

  作者:郭启煜。医学博士、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海军总医院原内分泌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现兼任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副院长。

  我的爷爷在早年便患上了糖尿病,那应该是在九年之前,渐渐地糖尿病也越来越严重并发症也越来越 多,白内障、腿部急剧瘦下来,感觉便是皮包骨。去年的一天爷爷糖尿病的一项并发症如同洪水一般的爆发了,更让我感到讽刺,那正好是爷爷生日的前七天,更甚爷爷的生日都是在医院度过的......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读后感(三):诊室故事

  郭大夫写的这些故事, 其实在平时我们周围的人也有遇见过的。 对比文中郭大夫提到的从内蒙过来的看病的人, 有的医生在开药的时候确实是考虑到的是适合的药, 但是对于患者而言可能这个药的价钱贵了, 不舍得去买, 多少的是有些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所以看到这位上了些年纪的患者拿出几份处方的时候, 郭大夫给开出来的方子相对价钱低一些, 疗效是一样的。

  其实真的为患者着想, 患者在心里也是很感激的。

  也有像开头的那个大姐一样, 拿着化验单, 心里存有偏见,觉得你们医生就会吓唬人, 你看我身体倍儿棒, 我还周末跟着朋友去登山呢, 怎么可能的有问题的呢? 恐怕也就是看病的时候跟医生接触的那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的时间, 看病的人多, 大夫不可能一下给大家讲解这么多的内容, 不管是精力还是等待看病的病人太多, 都没有太多的机会跟每个患者深入的交流关于糖尿病的内容, 所以当大夫诊断一个看起来特别健康只是血糖偏高的人患有糖尿病需要治疗的时候, 估计患者也是不会相信的。

  真的像文中提到的为了来看病,特意去看过关于糖尿病文献和专业书的人估计是少数的, 即便是这样, 能跟大夫沟通病情的机会也不是很多。 最近这几年看过关于医生出的书也有的, 比如张羽的《只有医生知道》 比如烧伤达人阿宝的《八卦医学史》 不得不说, 平时我们对医生的了解也不多, 对于这些看起来很平常,却不知道的道理也是无从了解。 如果不是之前看过《只有医生知道》 我也不会了解到对于一个简单的剖腹产手术, 对于产妇要承担怎样的风险。 关于爱护自己我们可能会提到很多, 但是如何做是正确的, 似乎我们也是一知半解。

  郭大夫从一个医生的角度, 从不同的患者的经历给大家展现了一个医生面对不同的患者的时候所做的一切。 我们总希望了解的更多, 有时候我们也很困惑, 但是更多的时候是希望医生能尽可能多的能跟患者沟通。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读后感(四):情景再现,科学就医

  郭大夫,郭启煜,医学博士,多个职称,现在是北京某糖尿病医院的副院长。他的专长一定是糖尿病症的诊断治疗。他的这本《郭大夫的诊室故事》讲的就是关于糖尿病诊室的故事,故事里的患者当然就是糖尿病患者或疑似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在现世纪被称为“富贵病”,很多人说糖尿病是因饮食而吃,但是随着人年龄的增长引起胰岛素作用不足。糖尿病产生的因素很多,有遗传因素,有环境因素,也有后天生理机能变化引起的。郭大夫在这本书里给读者分析了关于糖尿病的各种困惑。

  该书中再现了郭大夫诊室里的37个糖尿病患诊疗情景。在这些故事里,我们发现糖尿病患者普遍体型偏胖,不过也有瘦型的,后者往往是容易被自己和家人疏忽了的。患者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教授这样的学者型患者、有忙碌的出租车司机、有某军区的领导、有平凡的老太太、来自各行各业的百姓,很多人都在郭大夫的诊室就诊过,有的人一开始怀疑自己患了糖尿病,也有的人却不相信自己会得糖尿病,郭大夫帮助每位患者真正地认识自己的疾病,并通过诊疗建立他们科学的医学常识和正确对待糖尿病的态度,并最终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在身患糖尿病的情况下照顾好自己。

  医患关系、医患问题,一直以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大问题。站在患者的角度来看,总觉得医生常常不把自己的患病情况明明白白说清楚,或者在诊疗的过程中故意让患者做这样那样的(没必要)的检查或是配高价的药或是多开药等等,因为在医患关系中患者往往也是弱者。然而从医生 、医院的角度出发,又想本着对患者负责任的态度,想尽快地治疗好患者,却又招惹来各种猜疑。如此一来,二者的矛盾越来越激化。此次,透过《郭大夫的诊室故事》,我们看到了医患矛盾,医生是人、患者也是人,两者之间,如果能像朋友一样掏心掏肺、真诚沟通,这样的矛盾,就能消除。

  郭大夫把他诊室里的这些故事写成书,我想应该也是想让更多的读者(患者)读到糖尿病诊疗的状况。是人都有可能会生病,或许这些读者或读者身边的家人朋友可能也遭遇到这种病患的折腾,读到了这本书,可以更近距离地了解糖尿病,以科学、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这类病症。患者的喜怒哀乐、医者的酸甜苦辣,我们通过这本书多了解一些,更坦诚地看待医患关系,倘若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就诊,更懂得如何与医者沟通。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读后感(五):懂点医学常识很有必要

  生老病死,是人类生存的自然规律,我们谁也无法改变(当然了,如果说出生可以自己选择的话,生就可以从四大规律排除出去了),尤其是后三者,目前来看衰老和死亡无可避免,那就剩个病了。人类对于疾病的研究可以说是旷日持久,曾几何时我也有过和鲁大爷一样的感慨啊:学医救不了。。。啊呸,我是说有一样的愿望——想学医,当然自高中我被理科打败选择文科之后,现在已经没这愿望了。不过看着父母日益年迈,身体多多少少都有疾病的情况下,我开始打算异想天开地自学医术,多方求证发现这真的是痴人说梦般的不可能实现的,我便转而对日常医学科普方向的资料搜集和阅读,以期能够多多少少学点皮毛,在应急救助方面能有个入门知识,至少争夺在医生抢救之前这段黄金时间的急救和避免犯下致命错误。于是乎我开始各种看什么dk医学百科啊、家庭医生百科啊等等书籍,什么骨折要怎么正确包扎、什么溺水要怎么救。。。对,现在才发现,这根本不是适合老年人急救,于是我开始偏向老年疾病的学习,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这些三高疾病、腰腿什么的疾病的日常护理、用药之类的小常识,再深入就不学了,交给大夫这些专业的人。这不,最近刚刚看了又一本老年疾病的书籍——《郭大夫的诊室故事》。这是一本专门讲糖尿病常识的书,虽然书名咋一看像情景喜剧(比如炊事班的故事,哈哈哈哈哈哈哈),来自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启煜郭医生,为我们讲解他和37个糖尿病病例患者的故事,带我们认识糖尿病的事实和真相。

  从郭大夫的这三十七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真正了解到糖尿病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如何认识糖尿病?当然还有最重要的,如何战胜糖尿病?从糖尿病用药的误区,测血糖的必要性,到要不要打胰岛素,要不要住院,再到特效药的效力,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方面的注意等等,郭大夫通过他的笔写下这三十七个患者、三十七个生动的故事,使我们还有众多糖尿病患者真正了解这个疾病,知晓更多的医学常识,同时帮助我们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健康而幸福地生活。

  多说一句,其实我们很多人日常对于医学还是了解的不够,而网络上的所谓医学科普文章和公众号推文,多多少少存在一些误导,我希望各位能够在有机会有条件的情况下,买点正经的医学入门读物、和医生交流下,提升下自己的医学常识的知识储备,在关键时候,这或许能挽救人命。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读后感(六):病情与意愿相结合

  病情与意愿相结合 评《郭大夫的诊室故事》 眼下对于医院的电视剧很多,主要还是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和医疗纠纷的不断出现,让社会对这块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如同网络打油诗所写:“ 医院人多不讲价,到了医院最听话,让你交钱你交钱,让你干啥你干啥!辛辛苦苦三十天,也就挣个三四千,到了医院才知道,花完也就一两天!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万水千山总是情,没有健康真不行! ” 虽然医疗报销这块日渐完善,但看病吃药的费用还是持高不下,对进口药物的依赖,药物背后的利益关系网,都让看病难依旧突出。 在37个故事中,你会发现,病人在发现病情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已经不止找过一个医生了,在找到郭医生之前,都没有合理地针对病情跟实际的情况结合相治疗,比如经济困难的人,依旧使用不能报销的进口药;没有耐心和精力解答病人对病情的困惑和求知欲;工作繁忙,难以抽出时间的,不得不遵守医嘱,一天打四次胰岛素,实在因为太过忙碌,不得不忽略病情的治疗;也有一味地遵照“指南”行事,忽视其他治疗方案的可选择性,不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做出最合理的治疗方案……或许,正是那么多的不合理,才让病人对自身病情的认识欠缺,对医生缺乏信任。 因为郭大夫在糖尿病方向的专业和临床经验,让我对他诊室里的故事,感兴趣,想了解一下更多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和治疗方案。 家母有着7年的糖尿病患病史,这些年在治疗的过程中,碰到过很多类似书中求医者遇到过的问题。 一开始在做相关的检查,因为是大出血进的医院,后来做常规的血液检查的时候,发现血糖异常,后续的检查都相当明确,不过医生还是提议我们去上海做进一步的确认,拿到专家的认同,才拍板的确是糖尿病。 如同文中告知的情况,糖尿病最怕的就是并发症的出现,然后在各大医院,各个科室之间转转,医生说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不敢多提问,不敢对治疗方案有什么想法,要不马上拉下脸,怕医生在治疗上不上心。 在陪伴家母治疗的过程中,看到过很多类似文中的现象,不得不说,这快成了医疗的本象,病人与医生之间的相互不信任,病人对于病情的了解很少,盲目地接受治疗而接受。 期待医患关系有相对平和的一天,医生可以多一些耐心和对病人对病情不懂的理解,不是什么人都是医学行业出生的,对医学药学都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可以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在求医的道路上更便捷;病人也对自身的病情也努力做一些了解,不要局限于医生的详解,多渠道了解,同时对任何疾病有风险预知,手术风险理解,有医生也是普通人的认识。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读后感(七):与糖共舞的人生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记录了医学博士郭启煜大夫在北京糖尿病医院看诊的各种故事,有与各种病人的交流,也对各种病情的诊断。这些故事是郭大夫这么多年来在专家门诊的坐诊亲历,也是从事医疗工作以来的各种感受见闻的抒发。

  37则小故事,每一则都是一段人生故事,背后都有一个活生生的案例。郭大夫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习以为常的医院故事讲得生动盎然,也让我们读者了解到一名普通医生的工作,了解到病患心中所想,这些对于缓解目前各种因为彼此的不了解而造成的负面医患冲突,非常有帮助。法国巴尔扎克说,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而郭大夫这本书,用37篇文章,全面又具体地阐述了与内分泌与糖尿病相关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饮食、养护等方方面面,有病前预防的,也有病中各种治疗的,还有各种恢复与日常相关的常识。

  这些知识,看起来都很不起想,但生活就是这样,疾病在你没有料想到的时候悄悄光临,而只有每一日每一日地小心注意才不会积累。至于病因,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一个过程,或者说在身体上都有一些先兆,多看看这类具体而微的书,也比那些纯粹食疗食补之书更有针对性。“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欲不生病,只有看到生病后的苦痛难挨,才会有一丝觉醒和痛绝,才会在工作与生活加以防范注意。

  郭大夫说,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与“糖共舞”的智慧也是来自于凡自己有疑惑的地方也多问个为什么。糖尿病是“万恶之源”,会引发冠心病、高血压、肾病。印象中,业界对糖尿病也有“三多一少”的说法,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而体重减少。本质是血糖不正常。方法是控制饮食和加强运动,不要吃含糖太高的东西,控制每日涉取食物的热量。米饭不能吃饱,水果不能吃多,甜品基本不碰。水果也可选择一些含糖量低的,比如,苹果、梨、桃、橙子、荔枝、樱桃、杨梅等。此外,五谷杂粮,如莜麦面、荞麦面、燕麦面、玉米面等富含维生素B、多种微量元素及食物纤维的主食,长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豆类及豆制品、苦瓜、洋葱、香菇、柚子、南瓜可降低血糖;不宜吃含高胆固醇的食物及动物脂肪。

  在阅读中,也很敬佩那些一心为病患,对病患点滴小感谢而感动的医生,继林巧稚、宋鸿钊教授后,第3位当选为院士的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郎景和教授说,“行医是一个过程,医生的一招一式体现的是技术,更是内在品格;就医也是个过程,患者每时每刻不仅关注结果,更关注内心感受”,“没有关爱,医学的价值几乎等于零。”虽然人的生死病死难以避免,但是因为有关爱,让这段必走之路更有人情味一些。

  郭大夫的故事讲得很棒,看着就像是换了一个场景的“深夜食堂”,深夜食堂里从食物中牵引出一段段市井温情人生,而此处则变成“医院”里的关怀人生。人皆不想生病,万一生病,坦然面对,积极治疗,及早恢复。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读后感(八):医患故事

  说起医生这个职业,真的是让人又爱又恨!爱的是最关键的时候总是医生们站出来救死扶伤;恨的是总是有那么一群无德的大夫败坏了医生的声誉!现在的群众们都有害怕去医院的心理,倒不是说讳疾忌医,毕竟谁都想拥有一个键健康康的好身体!为什么?最主要的原因实在与很多医院或者大夫都将医疗事业变成了以利益为主的圈钱游戏;还有甚者有一部分庸医误人!在早几年的时候,只要你生了病,无论严重与否,医院都巴不得你从头到脚来个全方位的大检查甚至一度造成大夫不收病人红包就是不好好看 病的表现,久而久之对与医院医生的声誉造成了极大的不良影响。虽然现在很少有这样的现象出现了,但是这些的的确确是真实发生过的!这就造成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不信任,有时候即使是正常的检查也会引起病人的质疑,这是酒就面临着两难的情况,不检查吧,医生也吃不准,;检查了吧,病人还误解!不得不说,这些都是对于一名医生“医德”的考验。同样的也是对于患者的考验!曾经有一位大夫教训自己的弟子“没有医术,不能当医生;没有医德,不配当医生”,郭启煜大夫就让我看到了一个医术超群同时又身俱医德的好大夫。

  郭启煜大夫从自己经手的所有病例中选择了37例病例,用37个故事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颗。作为一名医生,他不仅医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还将医学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来对待。郭启煜认为“我们这些以救死扶伤为使命的白衣人更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人学’,对生命本体的尊重与体恤理应成为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敬畏生命,才能不辱使命”而从郭大夫接诊的故事中不难看出,他不仅仅是这么说同时也是这么做的!一个医生,光是技术高超还不行,还要处理好医患之间的关系!医生不光治病,还要治心!郭启煜大夫在这方面可以说只做到了极致。

  从郭大夫的诊室故事中不难看出,虽然身为专家,郭大夫是也会受到病人的质疑的!我们都知道很多专家的脾气是很大的,而郭启煜医生并没有一般专家的那种火爆脾气,而是不愠不火的为每一个患者作出详尽的解释,让患者自行选择。并且郭大夫在治疗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条件作出不同的治疗方案,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量体裁衣!当然郭大夫在书中提到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谨遵医嘱,再好的治疗方案如果没有病人的配合,肯定是没有效果的!就像是故事中的几位患者因为不遵医嘱而导致病情反复!所以在我们在要求医生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的同时,身为病人的我们也应该对自己提出要求,就是配合医生的治疗,不然的话有时候后果是很严重的,就像故事中那个位老太太!

  医患关系的不对称性可是是说医患矛盾的主要源头,而这一切的矛盾都可以通过沟通交流来解决!医生尽职,患者少一些偏见与误解,这样哪里还会有什么医患矛盾呢,我想这就是郭启煜大夫想要告诉我们的吧!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读后感(九):看郭大夫如何为大众普及糖尿病知识

  前些日子有同事的丈夫突然心脏不舒服而去医院检查。看起来似乎没啥事的人当场就被告知要求住院,并且还上了24小时监护。医生告知家属,属于突发性心肌梗死,需要绝对的静养,甚至还有随时会猝死的危险。

  消息传回单位,好事之人便开始就此事议论起来。有人说问题应该没有那么大吧?再说都住进医院了,怎么还会突发猝死呢?

  听到这我真的是感觉到哭笑不得。医院又不是保险箱,住进去了就一定没有问题能保命,不可预料的事情多了去了。至于有没有那么严重,归根究底还是得看过检查结果后由医生说了算。再不济好歹人家也是多年科班出身,总比一帮自学成才的百度医生要靠谱的多。

  说到底还是对医生不信任啊!

  网络信息的发展,医疗制度的部分不恰当改革使得如今的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患者变得越来越不信任医生,总觉的医生是为了赚钱而过度消费患者。而有些医生因为每天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懒得向每一位患者做出解释。结果就是彼此之间越来越说不清楚,关系弄得越来越僵。

  其实医生只要耐下心来,多向患者做些解释说明,或许有些事情不会变得那么糟。

  这位名叫郭启煜的大夫还真就这么做了,并且他还不是单单只是用嘴说的。他可是用了一整本书来讲述他多年来与患者打交道的故事,用实际存在的医学案例来向读者,向患者解释如何治疗糖尿病。

  这三十七个具有代表性的医生与糖尿病患者之间的故事,可以帮助普通大众去了解糖尿病知识,认清糖尿病的事实与真相,在平时做好预防以及治疗工作,减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其实不光是普通大众要看这本书,从事医护工作的人员更是应该去看看这本书。看看书中的郭大夫是如何 与他的患者沟通的。

  医患关系的紧张以及医疗纠纷的频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沟通不畅。医生因为疲惫懒得解释,患者因为不安而胡思乱想,结果有时事情就这样闹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多说几句话是累不死人的,该沟通沟通,该畅谈时畅谈,别等到出事了才后悔当初为啥不解释的更明白一些。

  有空学学郭大夫,他的这种做法,还真的是对医患双方都有益处的。

  《郭大夫的诊室故事》读后感(十):诊室故事

  诊室故事

  古人讲“医者父母心”,医生这个职业素来高尚,悬壶济世,救人于病痛中,妙手回春,挽救挣扎在生命线的人。从跨入杏林的那天起,每一个学医的人,都将医德、心术和医术当做毕生的追求。在当下的社会中,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城市里,医患关系看起来颇为紧张。特别是大城市的三甲等医院,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和资源,吸引全国各地的患者前来,造成的挂号难、看病难、医药贵、床位紧张等问题,使得医患关系更加紧张。本书《郭大夫的诊室故事》是一本以诊室医生的视角,接诊病人的所见所闻写成的故事,真实的再现了当下诊室医生的工作日常 。

  作者医学博士、海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郭启煜,现兼任北京瑞京糖尿病医院副院长,在糖尿病医学研究方面颇有成就,其医术在业界被称赞。在本书当中,郭大夫讲述了三十七个发生在其诊室的故事,为读者解答关于糖尿病的诸多困惑,认识糖尿病的事实与真相,让糖尿病患者不再谈“糖”色变。在本书中三十七个有温度的故事,一方面揭示了患者的疑问和医患矛盾的起因,另一方面也揭示了诊室医生的工作日常,让我们了解医生眼中的患者和患者口中的医生,从而懂得一些有效沟通的技巧,减少无知的代价,实现健康的生活。

  医生看病救人和患者遵医嘱治病是一种双向的行为,可能在以往的看病过程中患者受某些医德不佳的医生忽悠着购买其实与普通的药效没有任何差别的高价药或进口药,从而使自己遭受经济损失,变得不相信所有的医生,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去经历原本可以避免的血的教训。在这过程中,医生要反思,增强医德,病人也要反思,不能一棍的打死,该遵医嘱的时候还是要尊重,否则讳疾忌医,伤害的终究是自己的健康。在诊室中,郭大夫碰到过讳疾忌医的患者,也接诊过学者型的患者。当患者方教授一边来看病,一边来谦虚的请教糖尿病的知识时,郭大夫的细致和耐心赢得了尊重,也获得了友谊。医生面对将生命托付给自己的人,那种信任和托付是职业给的敬畏感,更是个人赢得尊重的获得感。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让原本让人紧张恐惧的糖尿病变得不再可怕,让读者学习到更多的医学常识的同时,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我们学到了空腹的血糖值应当小于5.6mmol/ L,餐后的血糖值小于7.8mmol/ L,胰岛素并不是非打不可,要根据身体血糖水平的高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选择口服药或控制饮食习惯等等。减少对医生的误解,减少自己对医学的物质,做一个智慧的人,掌控自己的身体,幸福的生活。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