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摘抄
《一个医生的故事》是一本由郎景和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一):协和妇产科主任文艺散文集
作者是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从医之外,还喜欢文学和哲学。这本书主要是讲在协和医院工作的故事与感悟,但是总体来说感觉还是文学的比重高于医学。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类:临床诊疗的小故事,从医经验与医学科普,对协和老一辈医生的回忆与敬仰,对医学的一些哲学思考。
有一个细节以前没听说过:1984年作者在挪威奥斯陆,赶上国王五世的82岁诞辰,在广场的庆祝方队中,最后一小队是海豹胎畸形儿,没有上肢,在家人陪同下蹒跚而行。这些海豹胎畸形儿是医学史上著名的”反应停“事件导致的灾难。
总体感觉可能适合医生尤其是协和医院的医生阅读,另外适合对医学知识感兴趣的文艺青年。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二):医生也可以喜欢文字
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给我的感觉总是很严肃而神圣的。因为他们能救人的!看着一位医生写下的自己的故事,忽然间很感动。在这些故事中,他一点点地成长起来,在他的身边有那么多名医,像林巧雅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怎么能不快速成为名医呢?
医生是很忙碌的,他说有一天晚上,他接待了15个急诊。他要进行自己的研究,他要做手术,他要带学生,他要查房,他要会诊……一个医生就是这样,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医学界立足。在这样的情况下,郎景和能坚持写作,就太让人佩服了!
林巧雅是妇科医生,经林巧雅手中出世的孩子有几千个,她自己都记不住了。郎景和也是妇科医生,他是林巧雅的学生。他在学医、从医的过程中,用文字记录下自己的生活,就是一个个生活的镜头,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了。简直和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什么区别,但为什么他能取得那么多的成绩呢?因为他在平实的生活中,做出了很多不平凡的事。坚持,医者,仁心仁术,这是必不可少的。
他做过奥运会的火炬手,他讲自己如何进行奔跑训练。他做科主任,讲述自己如何更公正。给熟人开刀,去理发,为了节省时间,都是老婆帮忙,自己在家理。在事业上取得成就的人,是不舍得浪费时间的。去理发要排多长时间队啊!他喜欢读书,他工作的时候,虽然辛苦,但他是快乐的。他是真正懂得医学的人,所以他能取得那么多的成就。
从医五十年,这其中会有多少故事啊,《一个医生的故事》就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书名,却让读者倍感亲切。真希望天下所有的医生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成为真正的医者。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三):人要暖心的人,风景要暖心的风景
我去年生孩子,我爸爸又做肿瘤手术,公公婆婆又出现血栓接触了很多医生,我个人总结好医生从第一次接触的感觉就不一样。看郎大夫写的轻松小文,有时会心一笑,有时越想越逗,昨晚看了一篇《见闻趣事二则》越想约逗,早上上班路上不停的笑,被过路人当神经病了。
久闻郎大夫在医学界的大名,我的主治大夫曾经给一个高龄产妇推荐过郎大夫,不过没想到郎大夫还是“文艺大夫”写的书也这么好看。其实早在我开始备孕的时候,我就跟主治医生讨论过备孕及怀孕妇女应该看什么书,当时流行各种妇科医生的书,备孕的准妈妈们更是狂买,我的主治大夫却建议大家少看。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后来我怀孕以后,遇到过一个看书里宫外孕案例,自己怀疑自己宫外孕,一周来医院查三次的准妈妈,才明白大夫说的有道理。孕妇的情绪本身比较脆弱,尤其是大龄好不容易有孩子的,会很容易焦虑,这种书的心理暗示,让她们更焦虑,这对孩子,对孕妇自己都不好。昨天看完了这本书,今天有孕期朋友让我推荐书籍,我就推荐了《一个医生的故事》,轻松幽默适合孕期的妈妈们看。
年轻时在乡下给牛接生的奇特经历,帮助产妇分娩时突逢地震的惊险场面,主治的小女孩面临死亡却只怕家人伤心的感伤故事……都能看出他虽然是个男的,但是却很温情,很温柔。
看报纸上对郎大夫的采访“郎大夫的办公室特别明亮舒适,每个角落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铃铛。我们聊着聊着,他就笑着站起来,在办公室走一圈,一边伸手弯腰把铃铛撩得叮咚响。”怪不得郎大夫能写出的故事都是对生活的热爱的趣事,原来他自己就这么爱生活。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四):刻板成见的颠覆
我們傳統眼光下的醫生,或嚴肅冷漠,或莊重寡言,在病人前維持著職業的權威,高高在上。影視劇里得道高醫的和藹可親和苦口婆心似乎只是虛構,難以在現代社會里覓得。這是現代醫患關係頻出問題的社會里,大部份人對醫生所保留的刻板成見。而醫生作為默默工作著的一個群體,我們也沒有更多心眼要去瞭解他們的生活和想法。
在郎大夫的這本書里,看像是他流水帳似的記錄他工作中經歷的有趣的出差考察、對現代醫德和醫學的科學人文性思考、記錄跟病人談話交流的溫暖點滴、和同事的相處之道、對自己作為一名醫生應有的素養反思以及自身生活中的小樂趣記錄,恰恰是這些事無巨細的記錄和思考,顛覆了我傳統眼光中的醫生形象。
從前我覺得醫生是個很了不起的職業是停留在對醫生專業性的敬佩,對他們啃了那麼厚重的專業書以及問診了海量的病人累積下的豐厚經驗心生敬畏。而在郎大夫的書中,我看到了醫生工作時間的不同,他們有可能徹夜值班做手術,一天有好幾台手術要接。而在手術臺邊的,是需要高度集中的高壓工作。除此之外,他們還需要應付不同性格和訴求的患者,也有身邊的同事和領導關係需要經營。在這些高壓和繁瑣之外,郎大夫還能保留自己生活的中小情趣,收藏鈴鐺,寫詞作詩,實屬不易。
我想這本書不僅僅是給患者們提供了一個好機會去瞭解高高在上的醫生們的生活和想法,也是給眾多醫務工作人員一個很好的機會去看到一個好榜樣,將醫患關係經營調和的良好,且又能將業餘生活過的充滿趣味的例子。這對醫務工作人員高壓的生活是一個良好的啟示。
我想是郎大夫的好心態讓他能經營好與患者和同事的關係,能讓他在生活中充滿能量。一個善於讓自己活得充實快樂的人,跟周遭一切的關係不會差。郎大夫就是這樣的人。
或許是學歷史人類學出生的緣故,看完郎大夫的這本書忍不住會聯想,若要研究醫生這個群體或者醫患關係範疇,此書非常有價值,不容錯過。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五):一个好医生的自白
医生在临床工作中有三条基线:心地善良,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心路清晰,从繁杂的现象中清理出诊治方案;心灵平静,会遇到各种难治的疾病,也会有些难相处的病人。 医生和病人都应有四个敬畏之情:敬畏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而已。敬畏病人,敬畏医生,病人把健康和生命交给医生、病人是医生最好的老师;医生负责病人的健康和生命,为此不遗余力。敬畏医学,医学是未知最多的瀚海,是庄严、神圣的事业。敬畏自然,自然不是神灵,是规律和法则。 一个医生要做到四个敬畏:敬畏生命、敬畏病人、敬畏医学、敬畏自然。 读郎大夫的文章是舒服的,在他的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一个尽职尽责却不乏责任感的医生的形象。
这本书似乎是对病人的告白,告诉病人不要担心,所有美好的品质都是医生的基础要求。里面有各种各样与病人之间的小故事,遇到理解的病人郎大夫这样行医数年的也不免撒热泪;若是在医院外遇到粗鲁无礼的病人家属也就低头尴尬一笑,居然害怕他第二天再见尴尬,这些小故事也是蛮有趣的。
又更像是对所有医生的一个叮咛,作为医生,永远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面对病人、面对学科进步、面对技术更新的心态,甚至是在一个单位中的人际关系、职业生涯发展的建议,郎大夫和所有帮助过他的前辈同僚都是一样的心态:倾囊相授。
越是深沉厚重的人,越是谦卑、越是愿意分享。以后有机会还是可以再多读读郎大夫的妇科科普书。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六):血肉丰满的名医故事
这辈子最害怕的就是去医院就是见医生,最不懂的就是医生的字体医生的话语,看的最青春靓丽的最干练迅捷的就是以医院为核心的电视剧,如今,《一个医生的故事》让我看到了烟火中的医生、烟火中的医院,觉得医生原来也是平凡的人。
从郎景和的笔下我们看到了身为医生的心路历程,体会到他时如何从一个普通人成为一代名医的。医德医德,若没有医德自然是写不出这样的书或者是不敢去写这样的书的!因为郎景和从医几十年,所经手的病人数以千记,若是他不是一个医德高尚的人,那么任何一个病人都有可能对其进行反驳,后果也自然可想而知!但是,很庆幸地是,显然郎景和不是这样一个让病人质疑、反驳的医生!由此,他书中所叙述的一切,就成为病人理解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的渠道,也成为其他医生学习的典范!
显然郎景和是一个医者,所以他的文字质朴生动,无任何的华丽辞藻。所叙述的事情也是一件又一件,之间似乎毫无关系。然而,若是细读,你会发现,这才是一个人真实的一生,虽琐碎但却贯彻着一个主题,为美好的生活而努力、为别人的美好尽自己医者的责任。
在这个医患纠纷越来越多的时代,作为患者,可以从这本书中了解医生,了解医生也是一个社会的人一个真实的人;作为医者,可以从这本书学会如何对待病人,如何真正地做到医者父母心。互相理解,在追求利益的基础上对患者付出那么一点真心,患者在看病的基础上对医者在信任之外付出一点理解,或许,医患的关系就不会僵化,整个医院的气氛也会和谐温暖。
郎景和在书中对人性的关怀、对医生境界的描述,何尝不是对其他行业或者说是对活着的人的一种启发。丰子恺先生说过人有三重境界,我们固然到不了第三重境界,甚至连第二层都到不了,那我们就在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处着,让这一生至少也曾思考过、为梦想努力过!
没有医生,我们在面临任何疾病时有可能都过不去;当然没有患者,医生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这两者是共存的。所以正如郎景和所说医学是科学而人文的!而现在很多医生只是追求科学,忽视了人文!希望郎景和的《一个医生的故事》能够给予我们反思!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七):医生的人文情怀
到哪里的医院,尤其是级别比较高的医院,总是人满为患,一方面是医疗资源的匮乏,另一方面是病人太多,去省里的医院直接感觉是“下饺子”,更何况鼎鼎有名的协和医院呢。《一个医生的故事》作者郎景和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大院医生的人文情怀。
遇到一个好医生真是病人的福音,一般辗转到协和医院的往往是“急难险重”的病,况且本书的作者也算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本以为在书中会讲述一些疑难杂症是如何治疗的,结果翻开书来看,趣味盎然,像平凡普通的人在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且故事都蛮有趣的,在作者笔下流淌着美好的记忆、自我调侃的幽默,比如《我的理发》、《友人》、《老孙其人》……写的事情不尽相同,但作者的举重若轻、轻松幽默的心态跃然纸上,甚至曾经《地震之夜》、《给熟人开刀》这样的题目,也让作者写得很欢乐,一改我们对医生“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形象认知。
在第二部分,作者着重写了他辛苦而快乐的工作,也写得幽默可爱,比如《我的是狼(郎)大夫,不是熊大夫》、《答应病人的事要按时办》等,辛苦的工作在作者笔下也变得有滋有味。我们都知道妇产科医生尤其是男妇产科医生,有很多被人误解或者异化的形象,但在作者笔下,男妇产科医生形象也美好起来。第三部分这位有着烟火气息的男医生,和我们叹气了“科学与人文的医学”。我们的传统中医一直就坚决的人文关怀,即便是西医,在国外也还是很崇尚这一点,私家医生更是如此,但鉴于中国的这个现状,医患比例差太多,一些医生就像流水线生产一样,见的多了也见怪不怪了,在病人看来很要命的病在他们眼睛里已司空见惯,不以为然,看病人也是毫无表情,流水线的开方下药,而缺少必要的“人文关怀”。不过医院总是有着这样人文关怀的医生,作者在书中披露了自己的人文情怀,说医生要善于交流,要会画图、要会写,还要修生养性,甚至把哲学当成思维训练,更是把医生当成“长者”,也讲到了医德的问题,医患关系的“结”与“解”……这些都是除了技术之外,一个优秀的医生应该具备的人文情怀。希望有更多的这样有着人文关怀技术高超的好医生。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八):一个医生的故事 | 一个医生的日记精选
这是加入 Kindle Unlimited借阅的第一本书,或许是从业的关系,不到一周的时间利用地铁午休的琐碎时间读了,没有特别的感触,或者身份不同;没有特别的共鸣,或许阅历不同。
“我们似乎生活在一个功利、浮躁和情绪化的社会里,我们或许已经忘却、无视或不屑古今中外经典中的高贵自持、信念坚守和真诚友善。在科技如此发展的当下,尤其需要一种人文的再教育。”其实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对于人文的再教育,也有着自己一份最原始的认识,当了本专业之外,对于医学的历史,药物的发展历程,通过文献也好,通过科普书籍抑或医学周边的书籍都可以,我们要了解,要深入,而不是在自己所在的学科做一只井底之蛙。“江森教授(我们愿称之为江公)是山东大学医学院的教授,我没有直接聆听过他的授课,但在各种学术会议上,他的讲演颇富特色。江公学贯中西,融汇古今,有深厚的中国文字之底蕴,所以常常咬文嚼字,用词十分缜密。”这也就是最能诠释的鲜活例子吧。
“协和三宝:教授、病案、图书馆”,这也是曾经被主任追问过的一个问题。
“医院是块圣地,人命关天。少一些功利,少一些商业,也少一些消费观念,包括理性的服务观念,诸如表扬信、锦旗之类,甚至红包、馈赠等,都不是医生的追求。忠于职守,关爱病人,不求闻达于诸侯。唯有如此,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杰出的医学绘图艺术家奈特博士(Dr. F. H. Netter, 1906—1991),他研究绘图艺术,又学医科,获医学博士,做外科医生。有13卷的《奈特医学图集》,内含达20000余幅画图。我们也许只能望其项背,但应谨记他的名言:阐明主体是绘图的根本目的和最高标准,作为医学艺术作品,不管绘制过程多么美好、多么有技巧,如果不能阐明其医学观点,就将失去价值。”书中对于我的偶像也有着这般的描述,欣慰!
“所谓江湖泛指领域四方,大至天下,小至州府。为生计、为功名,去漂游、去闯荡。所谓江湖亦有观念寓意其中,江湖讲义气,江湖重恩怨。 江湖有医生,医学非江湖。”
只是希望在江湖里,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有自己安身立命造福社会的一块小小的根据地。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九):对从医者致敬
一个资深的前辈在我们聚餐的时候聊到,世上他最心服拿高薪的岗位就三种——农民,教师,医生。当时很多朋友不以为然,就好像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高薪人士应该是金融,娱乐产业等等,从心到表的满足。
但,三年过去了,这句话我一直是肯定的。首先农民,靠自己的劳动,面朝黄土背朝天去辛勤耕种。其实一辈子都拿不到高薪,但是劳动精神却能让人叹服。教师,三尺讲台,两袖清风,传授知识经验,教书育人,可真正做到呕心沥血的绝对是良心教学。但不高薪,可若真高薪,是会叹服。医生,日复一日的接待生离死别、人生悲痛,需要真材实料跟经验才能帮患者缓解治疗。
我是一个三年多医疗文案从业者,我知道医学院本科至少五年到七年,而一个主治医生需要学至少硕士毕业三年从医资格后才能申请认证,同时很多医院只要博士。而医生都是月薪一千五起薪,甚至工作前五年都不超过五千,五年后才能调高工资,真正能挣钱就是到四十岁以后,试想有这个时间,精力,耐心,智力,做别的行业都是可以拿高薪的,如果不是因为心怀理想谁干医生?对,我最近就是在看一本书《一个医生的故事》。郎景和先生五十年从医经历的随笔,用各种真实的故事体现着医学科学观,自我医道等等表达。
郎景和先生从一个医生角度写下《得病真好》,卧病在床时,有儿子的个人担当瞬间长大的关怀,让他有了依靠和寄托的满足感;公司同事的探视有份关心、情谊的感动;同学之间探望回忆过去美好,调侃生活趣事。要是患者都有这种心态,那么疾病的治疗也是非常促进。郎景和先生在谈到医德这块,强调医生更该看重于自己的责任,以及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结果。医德和名誉在于营造,也是维系。更是保护自己。在医学求知上,他告诉我们平时逛书店的习惯与爱好的经历,鼓励年轻人去阅读经典原著,从本质上去理解知识,领悟先哲们的思想。作为老前辈写下的这本书不仅是品味近五十年妇产医学的发展,一个从医者不同时期的经历感悟,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向郎景和先生学习这种宽宏善良高学知精神。
医生这个职业,对于郎景和先生来说,满怀理想的决定从医是一个漫长良好的开端,五十年的从医经历则是一种学术的良知和社会责任。向他致敬,向中国好医生致敬。
《一个医生的故事》读后感(十):可爱又可敬的医生
印象中医生的工作都是严谨专业一丝不苟。一尘不染的白大褂,带着浓浓酒精味道的医疗机械,严肃而又专注的眼神。但是在郎景和医生的笔下,这一切显得俏皮生动了许多。除了救死扶伤之外还有很多很温馨活波动人的瞬间!
第一部分 平凡而难忘的经历 作者从医五十载发生的工作中生活里平凡的小事情,文笔简练朴实易打动人。在《滚动的睡眠》作者用入睡快、睡得“死”、睡中动来描述自己的睡觉的特点。于是乎有了半夜滚到帐篷外的水沟,棉被浸湿而不自知的安谧睡眠。呵呵!可爱的医生。
在腹腔里面找丁点大的零件,肚子里面上腹下腹左侧右侧,找了几个来回,只是因为一句“必须找到呀”。工作中的严谨让人竖然起敬,眼眶有点微湿。嗯!这不是打了一场大战后的胜利这是一个信念和决心的实现。
第二部分辛苦而快乐的工作 《不要等医生吃饭》简短轻松的文字足以勾勒出医生从业者们默默无私付出,为了一场手术为了生命,舍弃多少与家人朋友吃饭的时间,文字背后蕴藏的辛酸更是让人为之动容。
如果你仅仅是个好医生就还不是一个好医生。这句话让医生的灵魂得到了升华,救死扶伤药到病除这是一方面,还有另外一方面如何能让大家在平时生活中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郎景和医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得到完美体现,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心系百姓造福于大家的大无畏。
第三部分科学而人文的医学 医生是一份崇高的职业,要有完备的知识基础优秀的思想品质有效的工作办法健康的身心状态。医生给病人开出的第一张处方是关爱,这让冰冷的医疗机械有了一丝温度,让紧张的医患关系有一丝缓和。
郎景和医生直言避讳的谈到医患关系,最核心的就是双方都能了解理解谅解所以问题都会引刃而解。
整本书读下来就像是喝了一杯浓香的茶,缓缓地、倾入心脾。不会跌汤起伏但是润物细无声。
医生是一个个的故事,有给牛接生,有切除肿瘤,还有子宫保卫战等等这些满是专业词语的手术在作者笔下却活波起来,妙笔生花。
总是有一种害怕进医院的感觉,进去之后像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这本书让我有了新的感知,医生是一个很可爱是默默奉献的排忧解身体患难的群体。是在为大家服务。感谢这本书,让我再一次体会了灵魂在路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