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读后感1000字

2021-04-07 03:34: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读后感1000字

  《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是一本由英格丽·多莱尔 / 埃德加·佩林·多莱尔著作,奇想国童书 /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1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读后感(一):关于奥丁和洛基的一点点小讨论

  本学期儿子的必读书目中就有这本,我俩用了三个晚上的睡前故事时间读完了这本150多页的书,最精彩的部分是读完之后和儿子的讨论。 我首先教给他三分法做笔记,记录、问题和感想。他记录了一大堆,问题也有一大堆,但不懂什么是感想。于是我说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奥丁如果不和洛基结拜为兄弟,就不会导致诸神的黄昏了,世界也就不会毁灭了。所以选择朋友一定要慎重,要选品德高尚的人。”没想到七岁的小朋友说“我认为奥丁不应该把洛基的三个孩子分散关起来,也许他不这么做,洛基就不会杀死光明之神,世界也就不会毁灭了”。这个小家伙有如此见解让我吃了一惊,我没有从这个角度想过这个问题。我也没想到,和小朋友已经可以做真正的书友了,彼此交流观点,互相学习。 这就是神话的魅力吧。

  《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读后感(二):北欧神话

  英格丽·多莱尔和埃德加·佩林·多莱尔在他们经历丰富、获奖无数的一生中,为小读者们创作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精彩绝伦的图画书。当时,作为小有名气的版画家和画家,两人在挪威结婚,然后离开欧洲,搬去美国纽约。1930年代早期,这对非凡的夫妻档艺术家开始了童书创作生涯。在多莱尔夫妇看来,图画书如同便携的艺术画廊,可供孩子和家长一起欣赏。他们大多数的艺术作品,都是使用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的石版印刷术制作完成。整个创作过程是这样的:他们将插图画在一块光滑平坦的、大约45公斤重的石版上,这些石版将被着墨,然后在印刷过程中,再将纸整齐地放在石版上,按压下去,便生成了精美的插图。多莱尔夫妇对这种笨重烦琐的艺术创作手法情有独钟,因为无限变化的石版纹理为他们的画作增加了无限丰富的变奏,从而也使这些图画所要讲述的故事更为形象生动、富有变化,展现出超炫的戏剧效果。为了达到这种独特的艺术效果,多莱尔夫妇不惜拖着重重的石版,一级一级爬上台阶,到他们的工作室;然后在画作完成之后,再将这些重重的石版抬下来,装上卡车,送到出版社的办公室。通过这样的认真和努力,多莱尔夫妇毕一生之精力,不遗余力地去实现他们的最高目标,那就是—与孩子们分享他们终生对于文学与艺术的爱和热情。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多莱尔夫妇出版了约30种图画书,每本书都以其独特的个性,闪耀在世界儿童文学之林,而《北欧神话》在这些作品中,更是出类拔萃的翘楚之作。

  这本如珍宝般贵重的《北欧神话》,重述了古老的神话故事,通过那些勇敢无畏、心急口快、高于生活的众神—有些神的形体事实上和山一样高—以及众神总是在经历的史诗般的历险,自诞生之日起,便如磁石般深深吸引与魅惑着广大读者。作者采用井然有序、快速推进的章回式叙事方法,使读者对于整个北欧神话的体系一目了然:宇宙如何产生;第一批众神如何形成;他们如何时而彼此征战,时而陷入爱恋;以及他们如何为自己创造出同伴—比如,用一对树木造出第一个男人和女人。太阳、月亮、星星不过是这些强大(但也同人类一样,极其不完美)的神的玩物。一个鸟类的神祇可以轻松通过扇动翅膀制造一场风暴;一个专门负责杀戮的武士神祇能够有序地重新组合自己的身体部位,并且在第二天继续投入战斗。这些北欧神话故事,除了显见的令人兴奋的故事情节,在更深层次上,是一种道德寓言,反映的是一些宏大而又最基本的主题,比如对于强大力量的正常使用和滥用,忠诚和友谊所具有的持续的价值,战争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等。这些主题正是我们自己—谦卑地集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最应该关心的。

  多莱尔夫妇在本书中轻松挑战了手工制作超大型的插图—其中很多是对开全彩图—每一笔都如同北欧神话故事一样宏伟且富有魔力。他们同时也为这些故事场景加入了大量的幽默元素,这一切的安排都是那么合情合理,因为北欧众神本身也和任何的人类一样会做傻事。而对于儿童读者来说,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怀大笑,就是最好的阅读体验之一。

  (美国著名童书研究专家 伦纳德·S. 马库斯)

  《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读后感(三):老爸脑子里的怪兽

  蔡朝阳/文

  据说李剑敏先生和其子米尼都爱机车。我想象两位机车骑士头戴盔甲,在厦门街道上风驰电掣,迎面而来的,是自远古吹拂的海风。机车,不妨看作现代神话的象征物之一。而现代神话的创造者,是乔治·卢卡斯这样的人物。《星球大战》的电影系列将未来引入了我们当下的生活,其实,其故事的结构原型倒像是过去流传了几千年的神话。在这一类现代神话中,所谓的“神”其实是科技,科技到了极致,便成为至高的神。因而,时代当然在变,时光流逝,不舍昼夜,而神话的奥秘仍然只有一个,我们永远变换着言说方式,谈论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关于北欧神话,对于我来说,远没有希腊罗马神话以及圣经故事来得熟悉。直到读托尔金的《魔戒》,方震惊于托尔金竟然创造了如此宏伟的世界图景,如此完整的英雄谱系。进而深究才发现,原来托尔金的创造并不是凭空而来,因为任何结构都有其来历与传承,北欧神话是托尔金创造的世界的依据之一。北欧神话的壮丽与辽阔,其完整详备的神族谱系,成为托尔金中土世界建构的原型。

  托尔金的创作始于二战。二战正酣,文明失序,世道崩塌,托尔金起意创作这部长篇,要在一个坏掉的现实世界中,去寻找一种恒定的价值。我在想,重述神话成为托尔金的最终选择,也许是因为,神话终将给予当下的人们以深刻的安慰以及坚定的信念。

  从来没有一个黄金时代等着人类去享受。人类总是在一个黑暗与光明纠结的狭长地带里徘徊,就这一意义而言,神话从来都不是虚构的。神话是写实,往往最逼近生活以及生命的本真,而其丰富的象征性,则进而指向更为深远的哲理与寓意。如前言的作者夏邦所言,灾难、暴力和堕落—建构了它的血脉抑或故事的情节,犹如四射的火花,只是为了让光明和色彩所代表的美德那奇妙的闪光更加栩栩如生。

  就我个人而言,与北欧神话最接近的过程,却不是阅读,而是我玩的一款电脑游戏,叫作《魔兽世界》。北欧神话的完整谱系,同样成为了这款电脑游戏基本框架的来源,有巨魔,有侏儒,有精灵……很多人会奇怪,一个成年人何以会迷恋一款电脑游戏?就我的感受而言,正是在游戏中,我亲身进入了一个神话世界,这就像一种仪式,由此及彼,抵达另一个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个体所拥有的全部情绪都可以得到真实的体验。

  你为什么要读北欧神话,那么我就为什么要玩《魔兽世界》。游戏,就是对经典神话在当下的最具创造性的阐释—如果懂得这一点,那么作为一个成年人,就永远不会指责一个少年患了所谓的“网瘾”。

  时代变换,而神话从未改变,只不过不断以不同的样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而已。神话的意义就在于,对我们当下多数人而言,是一种虚构,而对于初民来说,就是对世界的解释本身,是体验本身。而荣格则指出,神话讲述着人类心灵最深处、最幽暗的奥秘。即是说,尽管科技进步显而易见,在工具与器物的应用上,从旧石器时代到信息时代,进步是几何量级的,但是从心灵深处的层面而言,千万年来,我们是相似的,改变何其之少:恐惧仍是恐惧,爱情仍是爱情,而热望,依然炽烈。

  所以《奥特曼》是个很有趣的象征。有一段时间,孩子们特别喜欢奥特曼,原因何在呢?我以为,奥特曼就是现代科技怪兽。我们会发现,奥特曼造型怪异,但能量超群,这是恐惧与科技相结合的产物,象征了我们对黑暗之中不可预知之物的失控感。北欧神话中专做坏事的洛基差近似之。巨人往往象征着巨大的破坏性力量,是对人力不可掌控的未知的恐惧的投射。

  正因如此,无论童年还是成年,我们的普遍恐惧来自于对失控的担忧。而当一切都在掌控之中时,恐惧并不存在。当然,恐惧并不是一种单纯的负面情绪,一则,恐惧得以让我们自我保护;一则,只有在战胜自我的恐惧之后,我们才能在理智上更进一层。

  这样,我们就有可能明白,为什么要给孩子们读神话。孩子们的脑子里有怪兽,这个怪兽并非来自虚构,而是对未知世界真实的担忧。读神话,便使得我们在心灵层面去经历这一过程。因为这些创世神话里,包含着人类最原初的想象力,也包含着最初的生命力,以及从混沌向理性的努力,在混乱中重建秩序的冲动。

  我们将人类的初始阶段,比作人类的童蒙时期,与个人的生命历程相呼应,正对应着个人成长的童年时期。创世神话正是给孩子们的一种最好的解释。就像坎贝尔说的,神话是诗,它是隐喻的……以神话奥秘及你自己奥秘的经验与知识来生活,是很重要的,这便给了生活一道新的光芒,新的和谐,新的光辉。

  老爸脑子里也有怪兽,这个黑暗中的怪兽和孩子们脑子里的怪兽有什么区别呢?人性总是相似的,我们需要从很远的路程去迂回,才能看到我们来时的路,从而得到对于未来的启明。而神话就是神示,以象征的手法,在孩子的心灵里留下从混乱中去重建秩序的种子。通过对神话的追溯,这一怪兽正在被慢慢释放,我们只有用谈论恐惧的方式才能稀释恐惧。神话,正是带领我们再度经历这一切的最好读物。如夏邦所言,是如此可爱、离奇而又残酷的精致—始于黑暗,止于黑暗。

  《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读后感(四):神话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神话故事是民间文学的一种,从远古流传下来,是古代人民对于自然力的斗争和理想的追求,是一种精神寄托。远古人类由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于是就有了想像。总的说来,神话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它带给后世深远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变迁,神话也不会一成不变,有变形有消亡,如果没有书籍的保存,仅仅凭着口口相传,很容易落入时光的深渊。而北欧神话就是遭遇了如此命运,它原本属于英勇的日耳曼民族,但由于基督教的同化再加上天灾人祸,以致彻底坠入遗忘的深渊,反倒是满布火山与冰河的冰岛保存了下来。

  读到的这本精美的《北欧神话》来自美国的多莱尔夫妇,夫妻二人从1930年早期就开始创作版画,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出版了30多种图画书,更令人赞叹的,他们大多数的作品都是有数百年历史的古老的石版印刷术制作完成,这种笨重烦琐的艺术创作手法倾注了夫妻俩对于文学与艺术的热情,这种精神在任何时代看来都是值得赞美与学习的。

  《北欧神话》经过夫妻二人的文字与图画的艺术再加工,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北欧诸神的从出生到“黄昏”的辉煌历程,脉络清晰,人物鲜明,再加上幽默的文笔,都使本书具有强烈的可读性。

  神话故事在全世界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总体来说,一开始总离不开创世。在我国神话传说中,人类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一直这么延续下来了,在希腊神话中,人类被大水淹没,靠了挪亚方舟重新延续,而北欧神话中,不要说是人,就是神都会遭到末世的批判,因为神与人一样,也有灾难、暴力、堕落等等恶行,如果说你对北欧神话不太熟悉的话,那么一说到“诸神的黄昏”,你大概就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了。

  本书中所包含的内容实在是过于庞大,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解读,恐怕都会有所遗漏。但每个人对一本书都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我也姑且读之。

  在北欧神话中,除了诸神还有巨人、凡人、恶魔、精灵、侏儒以及其他神族,不过主神还是住在阿斯加德的埃西尔神族,而奥丁则是众神之王,神族故事中的主角还有他儿子雷神索尔和他的结拜兄弟洛基。

  奥丁比较智慧,但也经常为了得到更强的神力而经常使用一些狡猾或者卑劣的手段,但总体来说,他还算是个比较讲道理的神。但这个神和希望的神一样都好色,经常在外面拈花惹草,风流韵事一大堆。

  雷神托尔头脑简单,动不动就扔锤子,也容易被狡猾的洛基利用。但他很正义,对老婆很好。

  洛基的身份和电影中的不太一样,在传统神话中,洛基是奥丁结拜的一个巨人兄弟,这个角色在故事中惹出了不少事端。不过故事如果没有反面角色就没办法讲了,所以洛基很重要,就跟上帝身边那个犹大差不多,没有邪,体现不出正的光辉。

  这书里有几个故事非常有哲理。比如奥丁偷蜜酒之后,封看守蜜酒的巨人之女的孩子为诗歌之神,诗人需要青春,但他的脸上又长了一副圣人的胡子。地上有天赋的人品尝到蜜酒成了真正的诗人,蜜酒有几滴落在了地球上,抢到失去魔力的酒的人只会胡诌几句打油诗。这个故事真是特别美好又有深意。

  还有托尔和巨人比力气,可是这个巨人却非常聪明地戏耍了他。其中一次比赛谁跑得快,巨人说,我派出的是“念头,所谓一念之间,试问谁能跑得过它”,这样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虽然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清晰,却也有了朦胧而准确的智慧来看待世间的态度。

  还有很多关于自然的解释,比如雷神脑袋里有了碎片,他一疼天上就会电闪雷鸣。因为爱情,丰饶之神弗雷又令大地充满阳光和雨水。这些都是古人对于自然万物的一种敬畏的想像,神话是他们渴望理解大自然的一种手段。

  而故事中出现的恶魔、巨人、侏儒、地下世界、恶狼、世界之蟒等等,也都是人们对于未知世界的恐惧,人类认识世界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时光,有黑暗才迎来曙光。

  本书的趣味性也是极强的,比如经常捣乱的洛基不得不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对修石墙的巨人的言而无信,使得他不得不做了一匹母马应该做的事,生下了一匹八条腿的小灰马。

  有时候我们读自己的神话时也会产生一些困惑,为什么这个神有这种神器那种神有那种神力?在北欧神话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答案,雷神的锤子,奥西的长矛与臂环等等。

  而本书最重要的地方自然少不了“诸神的黄昏”。洛基迟早会成为祸害,不用说也知道。诸神逃不过死亡的命运,因为一开始故事里就说了,谁也逃不掉命运三女神的安排。礼崩乐坏的神界要么毁灭要么战胜,但是全世界的妖魔鬼怪都出来了,世界沉沦,复归虚空。

  但幸好新的一天终于开始了,新的太阳月亮星星都出现了,新的彩虹又架起来了,新的地球又出现了。这个词应该叫做希望。希望就像是希腊神话里的潘多拉魔盒中最后的一件物品,幸好希望还在。

  读神话,是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仿佛内心深处又随着神迹经历了一场生与死的厮杀。读神话,是了解人类最初最原始的世界一条最近的路,它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生命曾经历了怎样曲折的历程。读神话,让我们看到人类最初的想像曾经多么辉煌,而神话,又是怎样深深地影响了人类无边的想像力的空间,它是美,是壮丽,是光

  《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读后感(五):《北欧神话》,不止于北欧,不止于神话

  11亿8329万,这是《雷神》系列3部电影迄今为止在中国市场交出的票房答卷(数据来源:“中国票房网”统计)。托福漫威,大家在观影之余,顺便对片中许多典故有了兴趣和讨论,比如女武神,比如诸神的黄昏,比如雷神之锤从哪里来?当然,这一切都绕不过造就这一切的源头——“北欧神话”。

  世上没有一部神话可以被轻易叫作史诗,《北欧神话》例外;

  世上没有一对儿童小说作家和插画家,可以轻易的为家长和孩子们还原《北欧神话》的精彩,多莱尔夫妇例外;

  杜尚说:“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同理,没有绝对完美的《北欧神话》演绎,只有多莱尔夫妇独树一帜的故事新编。从1930年代开始,这对非凡的夫妻档艺术家就开始了他们的艺术创作,《北欧神话》作为其代表作,也因为插图风格鲜明简洁、内容详尽写实,畅销全球数十年,经久不衰。

  然而,这还不是多莱尔夫妇这本《北欧神话》的全部价值所在。

  事实上,除却以上种种,多莱尔夫妇还给予了我们一笔很重要的宝藏,即——“想象力”的神话示范。

  “想象力”的神话示范,何解?

  回顾人类历史,促进人类发展的,可以说是知识,可以说是科技,也可以说是好奇心,但这一切归根结底,如果没有“想象力”去驱动,都会是枉然。

  因为对“温暖”的想象,人类实现了“钻木取火”;

  因为对“人能像鸟一样飞翔”的想象,人类发明了飞机;

  因为对“多、快、好、省”的想象,人类创造了电子商务的神话;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想象力是人类财富和文明的基础,也是人类这个物种区别于所有其他物种的根本。

  所以,我们需要担心的,不是下一代会不会“输在起跑线”,也不应该是还只停留在逻辑运算层面的“人工智能”会不会夺走我们的机会,而是如果“想象力”匮乏,我们怎么办?

  是的,想象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以孩子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培养,比如“讲神话故事”。正因为此,我们才更应多和孩子一起阅读像多莱尔夫妇的《北欧神话》这样作品——

  作为“想象力”的神话示范,它春秋笔法,微言大意,字里行间,留给我们充分的想象空间;

  作为“想象力”的神话示范,它妙笔丹青,疏密有致,片段留白,给予我们充分的想象画面;

  作为“想象力”的神话示范,它为我们塑造了快意恩仇的索尔、阴险狡诈的洛奇等鲜活的形象,让涉世未深的孩子们迅速丰富了对大千世界的多元认知;

  作为“想象力”的神话示范,它是别致的,它是恰到好处的,它是非常适合家长和和孩子用来一起实践“STEM教育法”,一起讨论、一起观察故事走向、一起提出问题、一起假设前提,一起发挥想象力续写“神话”、一起利用工具查询相关知识、一起用想象构建共同“真善美”信念的。

  当STEM教育不仅在美国本土如火如荼,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学习和借鉴;当越来越多人开始意识到“想象力”对于人类而言的重要性,多莱尔夫妇这个版本的《北欧神话》便已经不止于北欧,不止于神话,而是作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份共同“‘想象力‘的神话示范”的宝藏存在了。

  这份宝藏,也许并不是那么的醒目,却每个人都能从中目睹到光辉,也注定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披上奇异的色泽,永不褪去。我们拥有它,我们阅读它,我们因为它而变得幸运。

  《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读后感(六):想培养一个睿智并有思辨能力的孩子,让他读神话吧

  神话学心理学大师坎贝尔所言:“为了协助个人成长,神话系统不需要是合理的,不必然是理性的,也不用是真实的;它该是能让人舒适自在的,就像个育儿袋一样。你的各种情绪可以在里头发展。”

  著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作家、三五锄幼儿园园长粲然在介绍三五锄开设的古神话历史课时引用道。

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读神话

  在上个世纪,也就是咱们小的时候,神话故事还只是零零散散、不成体系的小典故,尤其以中国神话为主。而我们对古中国神话整个构架的最大了解,莫过于《西游记》的熏陶了。

  彼时看神话故事主要就是因为猎奇,哪里还能从神话故事里得到什么头脑的开悟、情商的启蒙呢。

  可是时代不同了,更多的父母开始为孩子读神话故事,尤其是体系完整、有自己世界观的西方神话。

  就像先行者粲然在幼儿园开设神话历史课一样,他们相信,神话自远古以来,口口相传,世代演变,必有它不同于其他儿童读物的别样光芒。

北欧神话里的彩虹桥

孩子的第一本神话故事

  如果从未读过神话故事的孩子,我们给他看的一本应该是哪个神话呢?

  其实中国神话,是不建议刚开始就读的。因为中国神话里,神祗非常多,他们的故事更多,独立成篇。相互之间有的有联系、有的有冲突,并未形成完整世界观。

  而西方神话,大部分自成体系,有完整世界观。更适合孩子初次阅读。

  其中,希腊神话,传播得最为广泛。除此之外,最受欢迎的应该是体量更小、人物更集中、故事却同样精彩的北欧神话。

  北欧神话更适合作为训练孩子阅读能力、理解能力、逻辑能力的入门读物。

《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

《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

  在浩如烟海的北欧神话版本中,由美国著名的儿童小说作家和插画家多莱尔夫妇合著的版本,因为是专为孩子订制,所以最适合儿童阅读。

  作者

  凯迪克金奖的获得者多莱尔夫妇,画风朴实,用自己的理解和画笔,还原了北欧神话里那些充满想象张力的画面,时而写实,时而抽象。

  他们还用色彩来表现故事情节的“情绪”,有些插图色彩明快,有些则只用纯色、甚至黑白。

  另外,除了多莱尔夫妇,这本书的译者应该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

  李剑敏,其实我真不认识,但是他老婆我知道啊,就是粲然啊。

  想起粲然调侃专业英语的爸爸纠正儿子米尼的发音那个场景,如此有爱的爸爸,应该会很懂孩子的内心吧?

  多莱尔夫妇和米尼爸爸,经过合力,把神话故事里那些晦涩难懂的语言都“转码”成为孩子能听懂,还喜欢听的语句。就算是家长与孩子共读,都能很容易地读出声情并茂、趣味十足。

  比如这一段,来自章节《创世纪》:

首先出现的是金陵,一群轻盈、耀眼的生灵,像阳光一样明亮,像树叶一样飘忽。他们温柔善良,扑扇着一对薄如轻纱的翅膀,飞来飞去。……最后,他们让鱼在海里扑腾,鸟在天上翱翔,野兽在田地间、森林里奔跑觅食。埃西尔诸神环顾四周,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满意。这些创造出来的动物足够他们捕鱼狩猎。唯一欠缺的是,没人敬拜他们。于是,他们决定创造人类。北欧神话的九大国度

  结构

  北欧神话虽然比希腊神话体量要小很多,但是还是有很多旁枝末节太过冗杂。

  这本书既然是给孩子看的,多莱尔夫妇就免不了要对全书的结构进行二次创作。

  从全书最后的名词索引里就能看出,多莱尔夫妇并没有严格按照章回体或者纪传体来讲述这个宏大的故事。而是,每个名词或者人物,都在很多篇章里出现过。

  根据故事推进的需要,有些章节是以介绍人物为主,有些章节以故事叙述为主。

  这样安排的好处在于,全书就好像艾宾浩斯记忆曲线一样,总能在你快要忘记某个人物时,后面某个故事章节,TA又出现了。

  如果孩子还是忘记了TA是谁,可以翻看“名词索引”。它的顺序是严谨地按照英文原词的字母而不是中文译名的顺序排列的。

巴尔德,光面之神

如何引导孩子读神话故事?

  8090后这代父母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看电影,

  所以现在的电影院里能见到的孩子年龄是越来越小。

  迪士尼的真人童话、DC的“英雄联盟”和漫威的“复仇者联盟”系列,

  都已经成了陪伴他们童年的好朋友,10后00后的小孩儿们聊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就算不知何为北欧神话的孩子们,也必定知道雷神索尔和他的弟弟洛基。

  《雷神》里,当索尔带着洛基穿过海姆达尔守护的彩虹桥出口,离开阿斯加德神域,去寻找“冰巨人”一族复仇时,关于北欧神话的爱恨情仇大幕,就此拉开。

  如果在还没感受过神话故事的魅力时,就直接丢给孩子一本北欧神话。书中从创世纪之后展开的九大国度和各种族群,确实新名词甚多,令人难以下咽。

  但是我们可以以《雷神》作为契机,从孩子在电影里已经认识的几个人物的相关章节开始读起。“奥丁,众神之王”、“索尔,雷神”、“洛基,来自巨人族的神祗”、“海姆达尔,阿斯加德的守望者”,直接翻到这几章,用这几个关键人物,对应着《雷神》相关情节,跟孩子一起共读、讨论、用批判性思维去看电影、去阅读。

  用这样的方式串起整个《北欧神话》,带着主动性和探索欲,其乐无穷。

巴尔德之死

到底读神话有什么意义?

  神话故事具有悠久的历史,虽然故事可能久远到根本找不到源头,却可以历久弥新。

  因为,那些经典故事的每个桥段,都蕴含了智慧、哲理,值得思考,令人回味。

  在跟孩子共读的时候,我们可以多问几个问题,启发孩子的思维,或者一起讨论里面有争议的地方。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光明之神巴尔德之死的这个章节。

  有预言说巴尔德会死去,埃西尔众神刚开始是认命的。

  ——看不到出路的命运,该不该认命?

  只有巴尔德的母亲弗丽嘉想要扭转命运,她让全世界的所有东西都承诺不伤害巴尔德,却偏偏“没有把又小又软的榭寄生放在心上”,还告诉了洛基假扮的丑老太婆。

  ——不认命就要想尽办法改命。但是事关重大的事情,容不得骄傲自大、百密一疏、轻信他人。再小的力量也不该被忽视。

  然后,洛基利用了巴尔德的盲兄弟霍德,借刀杀人,害死了巴尔德。最后霍德因为埃西尔的律法“一命抵一命”,被送入地狱。

  ——坏人总会想到办法遮掩自己的真正目的,并逃避惩罚。而好人因为轻信他人做错事,该不该承担后果?

  弗丽嘉又让人去地狱,哀求赫尔让巴尔德复活。

  ——想做的事情,如果失败了还要不要继续坚持?

  掌管地狱的赫尔,承诺只要世间万物都为巴尔德哭泣,就让他死而复生。最后因为洛基假扮的丑老太婆坚持不哭,巴尔德被永远留在地狱。

  ——一个人可能得到所有人的喜欢吗?那我们应该怎么做?人死之后,他留在世间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这个章节还有一些句子颇有深意,比如:

(洛基)过去他只是喜欢引人注目,现在如果他的鬼主意没有得到称赞,就会变得暴跳如雷。黄金对死人毫无用处。若是世间万物——不论死活——真的都如此喜欢巴尔德,为他哭泣。我就让他死而复生。

  好了,打开书,让我们跟孩子一起读读这些耐人寻味的句子,一起打开北欧神话的大门吧。

  最后,希望中国的童书作家、出版人们,也赶紧行动起来,把悠悠五千年历史的中华大地上的神话故事串联起一个更庞大、更适合儿童阅读的版本。期待那一天。

  《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读后感(七):阅读,照亮的还是自己

  如果这本书给孩子读……

  亲爱的小朋友,你读过外国神话吗?你被外国神话中长长的人名吓到过吗?我读外国神话的时候,如果人名太长,就会被分散注意,忘记故事。

  可是,读《北欧神话》,就没有这样的苦恼,因为里面的人名地名都不怎么长,特别是主要人物的名字。你看:奥丁、洛基、索尔,好读又好记。我们可以把全部的心思都沉浸到故事中去。

  还有,你读翻译的外国神话,会不会觉得有些句子超长,有些句子读起来怪怪的?这些就是“翻译腔”。它们会害你在读故事的时候“出戏”。

  不过,读《北欧神话》,你就完全不用担心。它的句子总是那么好读,像水一样清澈明亮,轻轻地滑过我们的舌尖,流进我们的心田。而且,这水还有点甜——具有韵律性。比如这一段:

  艾吉尔,暴躁的老巨人,风暴之海的领主,跟他的妻子和九个女儿住在遥远的海里。白色的海水泡沫围住他的府邸,阵阵尖叫的海鸟遮蔽了他的屋顶。兰,他的妻子,一个邪恶的女巨人,喜欢兴风作浪,摧毁船只,让水手葬身海底。(《索尔和巨人艾吉尔》)

  这一段虽然是散文的排列形式,但是我们却能读出诗歌的顺滑爽口。只要稍加断句和分节,它就可以变成一首诗:

  艾吉尔,

  暴躁的老巨人,

  风暴之海的领主,

  跟他的妻子和九个女儿

  住在遥远的海里。

  白色的海水泡沫围住他的府邸,

  阵阵尖叫的海鸟遮蔽了他的屋顶。

  兰,他的妻子,

  一个邪恶的女巨人,

  喜欢兴风作浪,

  摧毁船只,

  让水手葬身海底。

  并不是押点儿韵,把句子分行,就可以被称为诗歌。我们可以把这段话再改一改,改成我们常见的讲故事的语调:

  在白色的海水泡沫包围的海边,阵阵尖叫的海鸟盘旋的屋顶,下面住着一个暴躁的老巨人。他叫艾吉尔,是风暴之海的领主,他跟他的妻子和九个女儿住在这里。他的妻子叫兰,是个邪恶的女巨人。她喜欢兴风作浪,摧毁船只,让水手葬身海底。

  你看,如果按我们的常规理解,把环境描写放到段落前面,再换上讲故事的语调,诗意已经跑光光了。这样一对比,你是不是更能品味出原文的好了呢?

  如果你留心,会在书中发现好些这样的段落和句子。这是因为这本《北欧神话》的来源之一就是一本诗歌集,而且这些故事是从口耳相传了几个世纪的民间神话和传说中整理出来的,所以,它的语言才有千锤百炼之后的简洁和顺溜。

  同时,这也和翻译者的用心分不开。因为把外文翻译成中文,还能保持诗歌的韵律感,是非常不简单的。

  《北欧神话》的语言除了顺滑爽口,也非常耐得住咀嚼,这也得益于翻译者的功力。为了配合神话的古老特性,翻译者在很多地方的用词都古色古香,你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留心找一找。不过不用担心,古色古香并不等于涩口难读,相反,它们读起来既新鲜又朗朗上口。

  还有,小朋友,你读神话的时候,人物、故事一定会从书本中蹦到你的脑海里吧?它们会从文字变成图画,在你的脑海中动起来。可是,你会不会也有想象吃力的时候呢?

  那么,读《北欧神话》时,你的想象就会轻松很多。因为,作者多莱尔夫妇已经为你的想象准备好了助跑的跑道和飞翔的翅膀。

  埃西尔神族的神祇们长什么样,世界怎么分布,世界之树有多高多大,他们都已经用细腻的画笔给我们画出来了。啊!你会不会马上说:“他们画出来了,我还想象什么呢。”别着急,他们的画仅仅只是一个个小片段,还有大段大段的空白等着你用想象力去填充。

  有了这些插画的帮助,你脑海里那部叫做《北欧神话》的电影,播放起来会更加清晰、流畅。

  另外呢,你完全不必被这本又大又厚的书吓到,觉得他它是难啃的长篇故事。

  当然,它是长篇故事。但是,这个长篇被分成了一个一个的短篇,每一个短篇都可以单独拈出来读。

  这让我想到《史记》运用的“纪传体”方法。“纪传体”就是不按照时间顺序把所有人的故事放在一起讲,而是专门开辟一篇,集中火力讲一个人的全部故事。这个人的故事讲完,再开辟另一篇,讲另一个人的故事。这样,一个人一篇故事,每篇故事都有单独阅读的价值,所有的故事又相互依靠,成为了历史的大篇章。

  《北欧神话》的故事几乎也是这样讲的,巧合的是,它的篇章也大部分以人名作为标题。一个个小故事读起来顺畅有趣,读完之后,你的脑海里自然也建造出了整个埃西尔神族的发展历史。

  有人说,神话是人类童年的精神产物。那请正处于童年的你打开书,和童年时期的人类拉拉手,感受一下他们的世界吧。

  如果这本书是大人读……

  你可能会被神话的瑰丽想象所折服;你的脑海中大概会浮现以前读过的神话故事,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你肯定会被书中鲜活的人物形象所吸引。

  我们的阅读体验不一定相同,但是肯定有一些共鸣。

  说一说我的阅读体验吧。

  一、感受到童年的力量

  “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句话几乎成了我们的常识。

  可是,不对!知识并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这是《北欧神话》给我的第一个启示。

  在《创世记》中,埃西尔诸神用巨人尤弥尔的尸体为材料,创造了地球。诸神把尤弥尔的肉体变成了土壤,骨头变成了山脉,牙齿变成了顽石。尤弥尔的大头颅成了天空的穹顶,胡须变成绿草,头发长成了茂密的森林。

  咦,怎么这么眼熟?这不就是我们的盘古神话吗?

  清代学者马骕在其史学著作《绎史》的第一卷“开辟原始”中,引用三国时徐整的《五运历年记》,记载了盘古化为万物的故事:

  ……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天地初开,只生了盘古,盘古死后,身体变成了山川大地、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这和《北欧神话》的《创世记》何其相似呢。最为有趣的是,《北欧神话》中,巨人尤弥尔的血管深入地下,蛆虫以此为生,于是埃西尔诸神就将这些蛆虫变成了侏儒,为他们打造工具,供应金银。而盘古身体里的虫子,迎风长大,变成了人——人类真是受到了一万点伤害。

  《创世记》中关于日月的运转,是这样解释的:

  他们(埃西尔诸神)抓住一些火花,固定在穹顶上,变成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只是这时候仍然昼夜不分,因为太阳和月亮一动不动——牢牢地被固定在原地。于是奥丁、海尼尔和洛德做了两队马匹,分别把太阳和月亮放在马匹上,让马儿拉着马车沿着天际奔跑。

  又因巨人和巨魔化身为狼,追着要吃掉太阳和月亮,所以马儿拼命跑,狼拼命追,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正午、黄昏、夜晚和黎明。

  而关于太阳和时间的关系,我们的神话也有相似的记载。

  据说东方天帝的妻子羲和生了十个儿子,即十个太阳,住在东方海外的汤谷。汤谷里的海水滚热,却从中长出了一棵叫“扶桑”的树。扶桑有几千丈高,一千多围粗。九个太阳住在扶桑之下,一个太阳住在扶桑之上,他们轮流出现在天空,一个太阳回来了,另一个才去值班。他们出发和回家都是由母亲羲和驾车伴送,自太阳从扶桑出发,到最后进入蒙谷,这一路上,每经过一个重要的地方,都有一个代表时间的特别名目,比如“晨明”、“朏明”、“旦明”、“悬车”等等[ 以上关于太阳的内容来自袁珂《中国神话》]。

  《北欧神话》后面的篇章中,还有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比如地震、雷声的来历等,在我们的文化中也能找到相应的传说。

  做比较,并不是为了品评优劣或者辨析异同。这种种相似之处,在我心里激荡起的是一声又一声的感叹。

  古今中外,过去现在,人类从未停止对万物及自身起源的追问。于是有了哲学,不停询问和解释人从何处来、到何处去;有了科学,无尽探求万物的诞生和发展。

  素来不以严谨科学著称的中国古人,也寻根究底,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解释。《周易·系辞下》就一口气列数了从八卦到文字,种种东西的来历,虽然简单,却颇具神话的玄妙性。从晋代开始,出现专门探究事物起源的书籍《古今注》,之后南北朝及隋唐,不断有类似书籍出现,要么更细分,要么更综合。到了宋代,出现了定型并集前代大成的探源之作:《事物纪原》。

  这些书籍在现代人读来,是冰与火的极端体验。书中对典章制度来源的记录资料翔实、理性满满,可读起来枯燥无味,让现代人摸不着头脑。而生活器具、食物、庙宇、天地动植物等部分,往往说着说着就奔神话传说而去,因此被严谨的学者批判为怪力乱神。但正是这一部分,读来引人入胜,让人欲罢不能。

  这样的探源就是一则则小小的神话故事,经不起考证和推敲,但是却不应该被否定。同样翻开文学史,神话也往往会被说成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是原始先民对自然现象的浪漫解释,甚至会被说成是愚昧和迷信。

  但是正是这份迷信的、神怪的童年色彩,构成了神话的魅力。

  我们都从童年而来,又会一定程度地参与到孩子的童年中去。童年的我们和童年的他们都有很多问题:为什么有白天和黑夜?什么天是蓝的,草是绿的?为什么冬天会下雪,夏天又好热?这些在大人看来理所当然,孩子的问题也就让人不胜烦扰。可是,如果大人不着急用知识来为孩子解答疑惑,而是陪着孩子想一想,他们就会给出自己的解释。这些解释可能会让大人发笑,但是也让大人惊叹,因为它们和我们读到的神话,会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误解而产生趣味,因为好奇驱使而展开马力十足的想象,因为无知而带来浓浓的神秘色彩。

  随着知识的增加,孩子们当然知道自己曾经的理解很荒谬,但是求知欲、探索欲还有思考力,都在这荒谬的土壤中萌芽、成长。

  一个“为什么”后面,紧跟着的并不应该是正确、合理的知识性解释,而是适度的留白和等待,以及由此带来的那些稚拙但属于孩子自己的答案,还有答案后面蕴藏的学习之力。它们就是通往知识的阿斯加德的彩虹桥,让孩子有动力和能力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所以,知识不一定会使人进步,探索才会。

  这是《北欧神话》带给我——一个大人——的启示。它提醒我童年童年的力量有多么巨大。

  如果你有孩子,请不要用过多“合理正确”的知识阻挡了孩子的探索和想象;如果你没有孩子,请给忙碌的自己一点留白,用来发呆发痴,发现一些只属于自己的答案吧。

  二、体会到人欲的鲜活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因为仙境微茫难求,所以说到神仙,我们会条件反射想象这样的场景:云雾缭绕的仙境中,御风而行的清癯老者,或者白衣飘飘的祥和仙子。

  反正,我们的神仙都是缥缈的,远离人世,还要绝情弃欲,否则就是“美则美矣,了则未了”,成不了气候。

  或者保留一点说,我们的神仙可以有情,却必须把欲望连根拔起。

  所以,天蓬元帅会因为对嫦娥起了色欲之心,而被贬下凡间做了猪八戒。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在天宫长长久久地做了一对神仙眷侣,可咱们就是没听说他们在天宫有生儿育女。

  我们的神仙,很远!

  埃西尔神祇,很近!

  他们崇尚力量和阳刚,欲望是他们的动力和爆点。

  诸神之王的奥丁,只在一开始变成一个睿智的老流浪汉行走人间,撒播一些并不高明的“醒世恒言”。此后,他呈现给我们的就是一个欲望之王。

  奥丁妻子众多,且来自不同的族群。

  神族一向瞧不起巨人和巨魔族,可奥丁和他的两个兄弟却是“抢了许多漂亮的巨魔少女为妻”。奥丁有九个儿子,其中有一个叫海姆达尔,为埃西尔神族的领地阿斯加德守门,他居然“是由九个可爱的巨人少女姐妹所生”。抛开孕育过程的难度系数,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奥丁的妻子数量之可观。

  除了正牌的妻子之外,辅佐奥丁的,还有24位女神。陪着奥丁驰骋疆场,决定人类战争胜负的,是一队高挑、漂亮的女武神。奥丁最爱的妻子弗丽嘉身边有两位女神,“不论相貌还是举止都很像弗丽嘉,而且时常被人看见跟奥丁在一起”。

  哦,一切都让人止不住浮想联翩,眼冒粉红泡泡。

  只要有机会,奥丁就不吝于展示一下他的男性魅力。比如为了把诗仙蜜酒搞到手,奥丁变成了一条蛇,溜进了藏着蜜酒的密室。可是,等他看到守卫居然是一位漂亮甜美的巨人少女后,马上变成一个帅小伙,甜言蜜语地奉承起美女来,并最终打动了伊人芳心,偷回了蜜酒,让自己出口成章。最后,奥丁为了弥补过失,把这位巨人美女的儿子布拉吉带到了阿斯加德,认为义子,让他喝了蜜酒,成为诗歌之神。布拉吉还入了奥丁的族谱,因为本书前面说奥丁有九个儿子,其中就有布拉吉,却没有说布拉吉是义子。这是为什么呢?猜想又开始翩翩飞舞。

  不过,奥丁并不孤单。整个埃西尔神族的男神们,基本都难以抵挡美色的诱惑。

  除了《诸神的黄昏》中那场世纪之战外,自创世以来,埃西尔神族打过的最大战争,就是和尼瓦尔精灵族的战争了。这场战争引发了很多事情,改变了很多人。而引发这场战争的,是一位来自尼瓦尔的精灵美女。

  一天,精灵美女打扮得精光闪闪,踏着彩虹桥来到了阿斯加德的门口。看守阿斯加德的海姆达尔当场魂飞魄散,忘记吹响号角通知诸神有外人进入了神族领地。但是埃西尔诸神也没有将这位美女驱逐出境,因为他们都围在美女身边赞美她。为了在美女面前挣表现,这些神,当然是男神,争先恐后把黄金捧到美女面前,并且为此争吵不休。奥丁一怒之下,才宣布这位美女实际上是女巫(一开始为什么不说?),于是美女就被烧死了。

  由此,一场大战拉开序幕。原来,“冲冠一怒为红颜”,并不仅仅是人类的专利。

  再说回奥丁,当然,他的欲望不仅仅用于男女关系上。能当诸神之王,他也是用尽了“洪荒之力”。比如他把自己当祭品,吊在世界之树伊格德拉修的枝条上九天九夜,发现了如尼文的奥秘,并与诸神和人类分享。为了喝一口巨人米密尔的智慧之泉,他居然挖出自己的左眼作为交换,让自己成为了智者中的智者。奥丁能如此对自己下狠手,崇尚力量与阳刚的埃西尔诸神,怎能不对他推崇备至呢?

  除了奥丁,出场率最高的埃西尔男神,就是雷神索尔了。

  索尔有三大爱好:

  1、打巨人和巨魔。

  2、大口吃肉、大桶喝酒。

  3、陪儿子和妻子。

  索尔的居家好男人形象,书中着墨不多,强调比较多的是索尔对巨人和巨魔的厌恶,提起他们,索尔就会变成暴脾气,一言不合就动手。他力量惊人,武器又好,动不动就把巨人的石头脑袋打个粉碎。

  而对于索尔的贪吃,书里更是随时都有形象生动的描述。

  “就着几桶美酒,吞下一整头烤牛和几条大麻哈鱼,对他而言压根儿算不了什么。”他去找人比武,输得颜面扫地,可是敌人摆上美酒佳肴,他居然还是吃了一大块肉。他和兄弟去找巨人希米尔借大锅,主人烤了三大头牛,五个人吃,索尔一人吃了俩,还喝了成桶的啤酒和蜜酒。

  要说吃货,天上地下,也就唯索尔独尊了。

  索尔并不完美,不论是长相还是性格,但是却最鲜活。正是因为如此,索尔才成了埃西尔诸神中形象最闪亮的一位,他的光芒盖过了他的兄弟、光明之神巴尔德,满足了读者贪婪的阅读口味。

  不管是奥丁还是索尔,都活得不压抑,人欲或者说人性,在他们身上自由舒展。所以读《北欧神话》,总觉得津津有味,因为我读到的不是餐风饮露、抛妻弃子的神仙传说,而是充满了烟火气的人的故事。

  因为亲切,所以喜欢。

  三、窥见人性的复杂

  如果说索尔代表了人欲的恣意与可爱,洛基代表的就是人性的多变和复杂。

  洛基是整本书中跟索尔一样占有篇幅多,形象又特别突出的一个神。

  不对,他并不是神,他是一位巨人。

  巨人在书里都是粗野丑陋的,但是洛基英俊潇洒。巨人们会变化,但是变成的多是狼或者雕,不惹人喜欢。但是洛基想变成什么就变成什么,“连女性也不在话下”。巨人们大多比较蠢笨,但是洛基却满脑子闪烁着一团团耀眼的鬼主意。

  因此,甫一认识,奥丁就要和他结拜。两人交换血液,宣誓成为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的兄弟。洛基也就此搬到了天上的阿斯加德居住。

  可没过多久,埃西尔神族就发现洛基喜欢不择手段地捉弄人,四处惹麻烦。不过可笑的是,洛基的每一次自作聪明,似乎都会把自己陷入困境,但最终又能靠聪明逃避惩罚。

  比如他给埃西尔诸神出主意,通过打赌来骗一个大个子男人为阿斯加德建造石墙。没想到大个子男人却很快就要赢了,埃西尔诸神对着洛基抱怨不休。洛基就变成了一头毛发光滑的小母马,拐走了大个子男人用来拉石头的黑色大公马。就这样,洛基帮着埃西尔诸神赢得了赌约,自己却躲在树林里生下了一匹八条腿的帅气小马驹,并把他带回阿斯加德给奥丁当了坐骑。

  小马驹成了洛基的一个污点,以至于奥丁后来毫无风度地拿这件事来讽刺他。但是洛基并没有隐藏自己的这个污点,或者动坏心把小马驹消灭掉,反而尽到了母亲的责任,生下他,照顾他,并且安排他的前程。

  洛基对自己的子女确实充满了温情。除了小马驹,他还有三个孩子,是他的原配妻子,食人女妖生的。这三个孩子分别是一条大蟒蛇,一匹饿狼和一个半身黑半身白的怪物。可是洛基并不嫌弃他们,他虽然和妻子的关系并不好,却把孩子带在身边,和他们嬉戏玩耍。反而是他的结拜兄弟奥丁看不下去,把他的孩子给流放了。

  洛基也有自己的坚持。他变成猎鹰被巨人捉住,硬是不吃不喝扛了三个月——虽然三个月后他被驯服了还帮着干坏事。

  在洛基身上,人性的复杂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他受人喜欢也遭人讨厌,他温情却又自私,他有原则可并不能坚持到底。

  他又如一面镜子一样,照出了别人灵魂中的善与恶。埃西尔神族讨厌他却又依赖他,依赖他是要用他聪明的脑袋为他们想办法,讨厌他是因为他会伤害他们的利益。洛基最后落得个众神攻击的下场,很大的原因还是在于他揭开了诸神的疮疤,打了他们的脸。

  洛基的个性发展曲线,和埃西尔神族从昌盛到衰落的路径共振,又和人类从单纯到征伐不休的历史相呼应。

  人类只有极少数的人能成为力量和智慧的代表,成为像奥丁那样的佼佼者。我们羡慕索尔的酣畅淋漓,但是我们很难活得那么单纯、洒脱。很多时候,充斥我们周围的,占领我们灵魂的,就是洛基那样矛盾复杂的人性:好和坏并存,软弱和坚强同在,骄傲和自卑同行。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洛基又爱又恨,却始终被他吸引的原因吧。

  因为阅读,最终照亮的还是自己。

  《多莱尔作品 北欧神话》读后感(八):神话,文化和哲思

一、让人着迷的神话

  翻起《北欧神话》的时候,我脑海里一直徘徊着这样一个问题,单不说多莱尔夫妇复古的石板印刷术作画的风格,不说夫妻二人合作的默契。“为什么我会如此喜欢神话而且为它着迷不已?”

  这种着迷给了我多大的力量呢?我这脸盲人名盲的人,为了弄清楚故事脉络,人物关系,将好玩的线索,细细碎碎随手一画,居然就轻松列了十一页。想想一路陪孩子看书的过程,对照自己,我大致梳理了以下的几个我以为吸引人的原因:

  1.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谁?

  曾经在参加绘本故事会时,尤记得一本让孩子们笑到东倒西歪的绘本《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

  在玩一口气到底能说多少个“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笑到停不下来之后,孩子总还是忍不住问我“妈妈,到底第一个人是谁?”

  可能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孩子,除却科学的进化论的推断,除却冰冷冷的遗址和化石的诉说,这种口口相传留下来的充满神秘的传奇色彩浓重的神话故事,可能更能够满足我们对不曾见到的过往的好奇吧。

  不知将来也就罢了,不知来处该给人带来多强的“无根”感啊!亦或许,因知来处,就可以预猜归途也未可知。

(北欧神话)目录

  2.诸多神话中关于鸿蒙之初的描述为什么会如此相似呢?

  古往今来,世界各国流传了各种神话版本来诉说人类的起源,无论古老的北欧神话还是基督教的创世纪,亦或中国最早的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一说,无不从混沌开始。让我想到道德经里面经典却值得人咀嚼一生的一句话“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虽不同种族,不同地域,人类关于起源的故事却有着如此惊人的巧合。北欧神话讲述最早的巨人和诸神出现时如此描述的:

(雾之国与火之国的冰火世界)

  “混沌初开的时候,没有沙石,没有草木,也没有涟漪泛起的海浪”……“不知道过了多久,穆斯贝尔海姆噼啪作响的灰烬和尼福尔海姆晶莹剔透的冰晶在黑暗凄凉的鸿沟里废物盘旋起来。”……“火焰点燃了冰晶里的生命之花,一个庞大、丑陋的形体从金伦加鸿沟咆哮而起”。

  是不是读出了“一生二,二生三”的感觉呢?还有上帝造人说。

  鱼的回游,鸟的建巢似乎都是神奇的记忆密码,那么,各地的神话中如此相似的最初,是否也是基因中被深深隐藏起来的一段密码的原因呢?是否在这玄幻的神话中隐藏着事实真相呢?这比单纯地接纳进化论,需要动用“天马行空”的脑细胞要多得多得多得多了。

  或许越是玄之又玄,越是让我们迷醉吧。

  3.哲思闪烁着让人欲罢不能的沉静而迷离光芒。

  整本神话故事看下来,不时会被哲思所深深牵绊。

  比如,

  阴阳相生相克:例举最早的生命是由火焰点燃冰晶里的生革之花;

(冰雪巨人尤弥尔和奶牛的诞生)

  好与坏的共生转化:例举故事中巨人之中有美女,而智慧之泉又生长与神族为敌的巨人的领地中;

  善良与邪恶的同行:例举神族的主宰奥丁因了来自巨人族的神祇洛基的有趣,而与他血液相融,结为兄弟。

  甚至文字的产生,都不忘打包一个哲思——如尼字母也是一把“双刃剑”。

二、神话故事是神的传说?还是人类的写照?

  虽《北欧神话》整本书中充满了许多玄幻色彩,但是总体看下来,故事中又隐隐看到了人类世界的轮廓。

  1.建筑于荣誉之上的不仅仅是埃西尔的世界。

  人类历史延续至今,可圈可点的人物满打满算实在只能说沧海一粟,大部分人曾经存在过,有过自己的轨迹,但最终湮灭在了芸芸众生之中,但是谁又能说芸芸众生的轨迹是平庸的呢?

(奥丁和雷神索尔的死亡)

  每一个生命想来都是闪着光芒。“凡事存在皆有价值”,又有谁敢说离开平凡众人,世界历史会依然精彩呢?

  在那个没有文字,语言也没有出现的时代,即使第一个生命的出现是见证神奇的时刻,又如何记载,怎样流传呢?

  人类的基因密码里面一定藏着这样的神奇和自豪,于是,在口口相传之中,最早出现的生命成为了神。

  我相信,在最初人类的认知中一定对生命的起源充满了敬畏和惊叹,以至于神话中的生命可以自冷与热中孕育;自巨人的腋下、脚边孕育;被奶牛舔出来;奥丁和九个可爱的巨人少女共同孕育得来;瞬息之间孕育得来(比如,葛冯一昼夜的时间内寻得巨人,生了四个孩子,并将他们变为公牛还完成了西兰岛——也就是哥本哈根的建成工作,这四个孩子的孕育、出生、长大到底有多快呢?还有众神战败后,太阳被狼吞食之前,迅速地生了孩子,并很快长大变得明亮耀眼);甚至由男性生出(比如,洛基变为母马去诱惑修石墙的巨人的公马时,生了八足战马斯雷普尼尔);由神们咀嚼过的浆果汁液生成(即知识之神克瓦希尔的诞生)……

(知识之神克瓦希尔的诞生)

  虽然北欧神话故事中鲜有提到人类,不过由如此神奇的神族创造的与他们类似的人类,又怎么会不神圣呢?

  2.生命的脆弱让人警醒

  生命总是充满着各种矛盾,一方面,生命的诞生是划时代的出现,而另一方面,生命又是如此的脆弱。

  巨人尤弥尔是混沌初开的第一个生命,他的腋下和脚边都能孕育生命,但终是敌不过长江后浪的拍打,被后来者奥丁、海尼尔和洛德所杀。即使他的躯体可以为山、为林、为河、为沟,但也终是被后来者所取代,只留下躯壳为芸芸众生提供生存的资源。

(尤弥尔身体为基础创作的世界——多莱尔夫妇的画作让人着迷)

  众神又是何等的威严,但也因惧怕,而搭建藩篱,修筑城墙,甚至美如彩虹的桥,也暗藏着火焰杀机;他们因恐惧将尘世巨蟒扔到海里;用欺骗的手段、甚至牺牲了提尔的一只手,用魔法镣铐锁住洛基的狼孩子芬里斯;把女巫赫尔放逐到地下,掌管冥界。

(埃西尔众神骗锁芬里斯,提尔失去了一只手臂)

  当然这些恐惧远不及虚荣、嫉妒、好斗、贪婪、两面等来的可怕。这些,深藏于骨子里,难被发现,又难于抵御。即使如埃西尔世界的主宰奥丁都是如此。他对待结拜兄弟洛基的三个孩子时表现出了两面、觊觎智慧之泉的水、利用欺骗的手段搞到苏图恩蜜酒,默许埃西尔众神欺骗芬里斯、严惩洛基。

  埃西尔众神越走越远,最终走向了毁灭。

  3.救赎——向善的心。

  虽然《北欧神话》记述的是埃西尔神族的诞生、发展和灭亡,但在整个故事中却又会时不时给人看到希望。

  即使他们为了争夺土地、黄金和战争的刺激等等原因征战,但是却依然记得守诺,即使违背了,也是设法补偿,比如奥丁在偷苏图恩蜜酒得手后,会内疚,并对苏图恩的女儿做出补偿;当众神欺骗洛基的狼子芬里斯时,众人惩罚洛基时他也会为诺言的打破而不安。

  而埃西尔神族中,神族遇到困惑都会向光明之神巴尔德求助;在得知巴尔德即将死亡时而恐慌;除却妒火中烧的洛基,每个人又都会为了唤回光明而为巴尔德流泪。

  这些至少让我们读来欣慰,即使是被各种贪嗔痴念驱动着,走向毁灭的路上,光明依然没有被忘记过。

三、闪闪发光的不一定是珠宝,智慧也会照亮来路

  《北欧神话》中处处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万物有灵的感慨。

  1、对自然的敬畏

  埃西尔的世界永世长存的基础是伊格德拉修——世界之树,一棵从地球中间拔地而起的大梣(读qín或chén )树;奥丁成为埃西尔神族主神的最重要的一次献祭,也是在这棵大梣树的见证下完成的。而具有双刃剑般能量的如尼文也是在奥丁献祭的第九个晚上,由大梣树落下的树枝组合而成。

  自然界的万物又有着化作生命的神奇力量,比如蛆虫变为侏儒,虽然侏儒脾气暴躁,但却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锻造术;

  在《北欧神话》中,埃西尔的神看中了梣树和桤(读qī)树的坚韧,赋予了它们生命,又得奥丁给予的灵魂、海尼尔给予的思考和运动的意志以及洛德给予的知觉和温暖而鲜红的血液,慢慢变成地球上第一个男人和女人;

  即使埃西尔的世界里,用以维持青春永驻的,也是一种植物——青春苹果。

(《北欧神话》中所描述的九个国度)

  神话中对自然现象的解读也充满了敬畏,比如,恶劣冰雪天气是巨人和巨魔的杰作;雷电则是雷神索尔驾着他那由公羊拉着的战车飞奔时制造的声威和气势。

  草木器物也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世界之树伊格德拉修、爱管闲事的松鼠拉塔托斯克、奥丁的长矛岗格尼尔、索尔的锤妙尔尼尔、绿地艾达、臂环德罗普尔尼、幽灵船纳吉尔法……我一直在想,它们是因为有了名字才有了灵性?亦或有了灵性便得了名字?谁又知道呢。

  2、平衡的智慧。

  埃西尔世界出现的时候,还有三位不知道哪里来的神明,也就是掌管命运的诺恩三神。于是在读这本神话的时候,就有了“即使是神,也有说了不算的时候”的感慨,连神都如此,更何况人类的世界呢?类似的情况还有瓦尼尔神族的存在。体现了制约、平衡的智慧。

  另外,奥丁与洛基结为兄弟,血液合二为一。自此,人性的光明与阴暗共存,埃西尔世界发展的希望与毁灭的危险比肩。只有兼顾平衡,世界才得以存在和发展,一旦天平倾向于邪恶和不公,危险也就随之而来。

  3、进化的智慧。

  奥丁、海尼尔和洛德在创造世界之前必须做的,是除掉冰霜巨人尤弥尔,而按照故事的发展脉络,这三个最早的埃西尔诸神其实还算是尤弥尔的后代。为什么要杀死他呢?因为“老迈的巨人”“他一向脾气暴躁,而且越老脾气越坏。”

(最早的埃西尔诸神与尤弥尔的战争)

  关于对巴尔德的描述中,虽然“埃西尔主神有困惑,都向巴尔德求助”“所有人都爱他,就连恶毒的侏儒和野蛮的巨人也不例外。”但“很少会遵从他的意见。因为他实在过于宽宏大量、和风细雨了。”所以他的儿子福尔采蒂“和他的父亲一样公正”,但“他冷静地研习全世界各地的律法,据此作出裁决,而且总是让人心悦诚服。后来他成为埃西尔神族的首席大法官”。

(光明之神巴尔德一家)

  埃西尔世界毁灭之时,有如此叙述“埃西尔的世界建筑于荣誉之上,现在礼崩乐坏,埃西尔神族也就不再高尚圣洁。他们的世界正在分崩离析。”埃西尔世界毁灭之后,温柔的巴尔德带着霍德又从地狱里出来;太阳生下了一个女儿重新照耀世界;一道新的彩虹连接起荒寂之海和远高于艾达绿地的天堂。

  在这些叙述之中,进化的智慧可见一斑。

  四、其他

  看《北欧神话》的时候,我对一些小细节有些自己的解读,没有什么权威的依据,在此列出,以期与各位探讨。

  1、关于献祭。

(伊格德拉修——世界之树,奥丁献祭的见证者)

  奥丁在成为主神的时候,自己在伊格德拉修倒吊着给自己献祭。我所解读的象征意义是:要成为世界的主宰,做一个更有能力裁决世界大事的人,就需要放下小我。所以献祭的是奥丁本人,成就的是奥丁主神。当他开始以个人喜恶与洛基结为兄弟并血脉相连时,他就已经走上了一条由神坛迈向毁灭的路。

  2、关于九。

  九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应用很多。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的极数,即单数最大的数,于是多用九这一数字来附会帝王,与帝王有关的事物也多与九有关。帝王之位称“九五”。帝王称“九五之尊’”。

  在表示极致时,可以在如下词汇中体会:九幽(极遥远幽深的地方);九曲肠(喻无限忧思);九幽狱(最深的地狱)。

  而在《北欧神话》中也多次出现了九。比如奥丁献祭自己的时候倒挂了九天九夜。奥丁有九个儿子。

  埃西尔的守护者海姆达尔是奥丁与九个巨人美少女之子。

  风暴之海的领主巨人艾吉尔有九个女儿。

  奥丁之子赫尔莫德去地狱请求赫尔让巴尔德复活之路走了九天九夜。

  阿拉伯数字里,9是单数中最大的一个,9之后就变成了两位数10。而在【列子·天瑞篇】里也有“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究也。”九后又复始。

  是否在《北欧神话》里九也代表了终极之意,自此而衰呢?我想这一点结合前面我所说的奥丁献祭之后,逐步又让小我显现,也是说的通的。

(《北欧神话》主要人物集合)

  适龄推荐:8岁以上的儿童阅读可以此书。

  这本书因为凝练而一目了然,适合儿童对北欧神话进行脉络掌握,同时去除了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暂时不适合孩子了解的各种关系。有利于我们看懂西方魔幻的故事和电影,同时,各类西方开发的游戏中多少也会打包一些北欧神话的背景在里面,如果孩子一定要玩游戏,做一个了解文化背景的玩家,总比纯碎打发时间要好一些吧。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者成人,也可以在此书基础上,掌握基本脉络后,再去读其他北欧神话相关的大部头,发掘更深层次的阅读和了解。

  本文作者:晨光微晓,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我是俩娃妈,曾经的教书匠。百家号头部签约作者,朝夕爱读书签约领读人,公众号:琴屿书香,欢迎围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