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精选

2021-04-20 03:45:2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精选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是一本由【日】岩濑大辅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19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一):努力做到十件,就会开心起来了~

  自从看过 松浦弥太郎的人生信条《100个基本》后就一直觉得日本人写这种东西很有说服力。已工作五年的我,常常被磨的没了激情,工作状态就像坐过山车,顶峰和谷底只在一念之间,这非常不好,更主要的是宝宝不!开!心!==书里第三章看完就瞬间打鸡血,原来很多时候是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不开心。人遇到过不去的砍儿,说白了就是智商不够,读读书就觉得没那么心虚了。哈哈哈哈~自我安利技能一百分有木有!!人贵在自我催眠,当然选对书很重要~爱中信么么哒~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二):做不好这些事,资历再深也难是精英

  为什么工作换来换去,还只是一个基层员工?为什么年龄差不多甚至比你还小的人,反而成了你的上司?为什么你的工作,看起来很容易被替代?

  达沃斯全球未来领袖之一、贝克学者奖得主岩濑大辅,无论在麦肯锡打工,还是回日本自己创业,进入职场20年来一直都是佼佼者,他在新书《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中分享了自己总结的职场三原则和55个具体指南,涵盖工作状态、工作方法、业绩提升等内容,分享了行之有效的职场进步方法。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三):抱怨,是因为不懂

  iPad3刚出的时候,替远方的长辈代购了一台。没过多久,经常接到他的电话说,坏了。第一次接到类似的电话时,我确实是蛮惊吓的,渐渐的我就习惯了这种“客服指导”。表姐也会电话告知我:“别理你姨爹,机子没坏,是他不会用而已。”在IT产品面前,长辈们向来如此可爱。

  令我意外的是,在职场上年轻一代的朋友也会做这么可爱的事。譬如说:电脑坏了、打印机又坏了、网络崩溃了......东西会坏很正常,可是如果没坏的情况下,维修人员被你三番五次请上门那会怎样呢?画风应该是,你每天每天都在抱怨公司的设备不好使,维修人员恨不得把你的电话拉入黑名单。其实,不单单是设备,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亦然。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四):编辑赠书

  人生就是由很多自己无法控制的因素构成的,但最重要的是为了解自己的人生而做出努力。回顾前半生,自己从何而来,好好思考为什么会有现在的自己。很多人疏忽了这项”作业“吧。(P121)

  因为喜欢看书,所以想当然得选了这个专业。然后一心想去做图书发行,结果因为感冒错过了一场行业招聘会。因为贪婪跟羡慕,没去找工作而直接去做了金融,一心想着一夜暴富,却没有掂量自己的能力。运气不好,又不知进退,贪图享乐,混了一年半,空欢喜一场。

  下定决心重回老本行,因为微博,进入了一家民营图书公司。因为想要快点重新开始工作,所以两千五的薪水也干了。开始很舒服,也有收获。慢慢发现公司很多问题,老员工一个个离开。工作强度也越来越大,做了一年多。觉得没钱途,加上生病便离开了。因为是裸辞,所以会很着急。原来还是想继续做出版的,但投了好多,真正有合适的可能就两个。一个通过了一面等二面,一个出版社负责人刚好出差没等到一面……

  因为家里的压力,所以投了杂志广告销售,很幸运地通过面试,很快上班,却也同时错过了另两个工作机会。一个礼拜搞定工作,重新出发,重头学起,老板有做过销售培训,所以还是有学到一些销售技巧的。然后就是下市场,凭着运气加实力,留了下来一做就是四年多。13赛季算是初窥门径,14赛季算大丰收,15赛季开始想走,16赛季开始放羊,17赛季孤军奋战……

  170616上1306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五):职场中需要走心的55件事,你做到了吗?

  职场提升类的书籍大致分三种,一种是职场小说型,如《圈子圈套》、《杜拉拉升职记》、《浮沉》,让你在精彩的职场故事中学习职场技能提升和处事之道。故事当然精彩,但是这类书,要靠自己去悟,你能看出多少学到多少真的要看悟性,别只是看完故事呵呵一笑,啥也没学到。第二类就是心灵鸡汤类,这个不多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职场受阻痛苦忧伤时,如《欢乐颂》的邱莹莹一般拿着这类书籍安抚自己也是不错的选择。安抚过后呢,我们还是要在职场中,不忘初心,继续前行,那么就看看第三类——实用型职场书籍。岩濑大辅的《99%的员工,没有用心做足的55件事》就是这类书籍。

  日本作家岩濑大辅是日本生命网络公司董事长兼副社长,在本书中,岩濑将自己和周围人将近20年的职场生涯进行了回顾,主要从沟通、能力、动力、职业规划、私人生活、挑战这6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归纳,高度提炼出了55件有利于工作却很少有员工做到的事情,譬如 “不能完成的事情要借力而行”中提到最好带着上司一起去拜见重要客户,岩濑说这不仅向客户表示了诚意,上司在你后面掌控局面,会让客户有安全感,更相信你说的话。读到这里,我想到了《圈子圈套》中菲比自己去见客户和带着老板洪钧去见客户这2种情况,确实后者产生了更好的沟通结果。可见,这种方法确实有效。

  这本书内容简短,一会儿就能翻完,却非常实用,有空的时候翻翻,也会有所感悟和收获。岩濑在跟我们讲工作,却又更像是在与我们谈人生。正如他在书中一直倡导的,没有有趣的工作,最好的选择是以乐观的心态对待工作,在工作中寻找乐趣,让工作成为人生乐事。还有很多观点,比如要知足常乐,不要比较等,都既是职场箴言,也是人生顿悟,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和体会。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六):评论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

  看过本书后,本人觉得55件事真的是太多了,对于一个员工来讲,真正专注于几件事,并且坚持做这几件事情就好了。细看过本书后,也很赞同作者的一些理念和想法。以作者的亲身经历来看,也算是自带光环的学霸了。从名校毕业,进入名企工作。虽然说后来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但是也是越做越大,也是越来越好,并且从中总结了一个规律和经验。可以说作者并未从中经历很大的挫败或者失误。一直以来都是很会从学习和工作当中总结经验的精英。

  首先,在第23件是当中,我是很赞同的,也是我本人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失意泰然,得意淡然。对于我这个职场上面的初级菜鸟来说,遇到的最大的事件也就是,提报给高层领导的文件出现问题,而被领导责罚这样的事情了。人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动物。一旦遇到挫败的事情,下次再做同样的事情的同时就会各位的紧张和注意。无论成功或者是失败,大将之风都是要有的。我有一位朋友,不过30岁的年纪通过炒股赚了一大笔钱,买了一辆一百多万的跑车,意气风发,可谓是难免的得意之色在脸上。不免让人感觉是小人得志的样子。这么说看起,我也是有中吃不到葡萄偏说葡萄酸的味道。有的东西,确实是只有时间能给予的东西,急是急不来的。

  还有就是第二十七章,调整出最好的精神状态。这个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点。之前有过一个同事,因为自己的压力大和私人原因,到处和公司里的其他同事发脾气。搞的大家都非常讨厌她。久而久之,没有人愿意理她,自己也受不了这样一个工作状态,于是选择离职。并且离职时还选择了一种极为极端的方法,离职前她删除了公司里她使用电脑里面所有的文件,简单交接工作,第二天就拒绝来公司,后来听说公司要告她,过了几周后,勉强回来半天交代事情。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没有人会喜欢无端的接受你的坏脾气。

  可以说书里面的每一条都是一个职业白领需要具备的素质,但是人无完人,每个人也都是有情绪的,不可能每一天,每一秒都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但是为了更好的自己,也是需要控制,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有的时候就是,多考虑他人,也是在做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更不要因为事情不重要,或者项目太小,就做事不认真。

  加油吧,奋斗的人们!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七):工作与私人生活没有界限——评《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

  最初选择这本书首先是因为觉得此书对作为职人的我非常具有帮助,通过阅读发现,不仅在工作上对我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以及在处世态度、对人生思考这些问题上都具有很大启发性。

  作者岩濑大辅先生通过平易近人的言语,为我们讲述了我们需要去用心做好的55件事。双色印刷是本书的一大特点,通过这种方式,便于读者更快的抓住重点,即便是匆匆瞥过,也能迅速抓住要点所在。这尤其对于时间紧凑的繁忙人士来说,是非常便于阅读的设定。

  虽然这是一本写给入职10年的职人看的书,但其意义远不止于如何做好职场的工作,通过阅读可以发现,实际上这是一本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的手册。

  就算是成为了职人,也不能只做个眼里只有工作的人,因为事实上“工作与私人生活没有界限”(这也是本书第五章的标题)。

  书中第一章里这一条“以喜欢的人为重点来扩展人脉 ”,可谓深得我心,现在社会上很多人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都抱有很强的目的性,这让我觉得很厌烦,难道我们就真的不得不去讨好那些自己讨厌的人来扩展自己的人脉吗?所以当我看到这条的时候,仿佛眼前一亮!是啊,我们为什么不能以喜欢的人为重点来扩展“人脉”呢,实际上在书中说到的“扩展人脉”,其实也更多的是一种近似成为朋友的交往方式,不必在一开始就抱有强烈目的性去接近一个人,自然的成为朋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作者说到中田加入他们公司就是因为一开始把他当做朋友,所以对他投以信任,才营造了中田加入他们公司的契机。与人交往尚且如此,对待别的事物也应当抱有同样的心态,这便上升为对人生的指导意义了。

  而第五章“工作与私人生活没有界限”这一整章看起来都是与工作“无关”内容,但是实际上又都是与工作息息相关的内容,就以“保持充足的睡眠”举例来说,身为九零后的我一开始也很难做到这点,但是睡眠不足,就很难顺利进行第二天的工作,如果因此将工作带回家,再熬夜工作的话,又会造成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很难在工作与生活划分出一条明确的界线,毕竟生活与工作总是相互影响的。

  书中很多是这种看似浅显易懂的道理,我们也许很多都懂,但是就欠缺在“没有用心做足”上。如果我们能意识到这一点,也许就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八):半老鸟也能有收获

  带着这本书上了飞机,漫长的5个小时里,硬是把它看了两遍。

  自从过了职场新手期,我已经很久没有再特意读过职场法则的书。

  始终觉得,在人和人的世界里,你复杂,就总会遇上更复杂的事,套路只会让周围环境更恶劣。

  这小本书,最开始随手翻开无意中看到了一个小标题,就马上被吸引了:

  『内容比发音更重要』

  最近因为一些项目合作原因,我也迫不得已要操着自己都很崩溃的匮乏英语词汇量和外籍合作者交流,好在双方都没有英语母语国度的人,因此大家都操着傻屌样发音和嗯嗯啊啊忘记单词的着急样子 ,也没啥可羞涩的。正是对这点有深刻认同的时候。

  朋友圈里,在华尔街混了十年的高中同学还在感慨自己英语不够好。我只想说拜托,那我这种考完试就丢掉一切开始全汉语写作作为工作的家伙怎么活?

  够词够发音,连比划带屋里哇啦能让对方明白自己意思就行了。

  毕竟离了会谈阶段,回到纸面邮件往返,谁的英文读写水平都不差。

  能说出内容最重要。

  当然,也得考虑到本书作者是日本人的关系。2333

  然后再翻下去,『不要期待公平公正的评价』

  ong!

  一个我可能要用一万字都说不明白的理儿,这里几个字都说清楚了。

  道理就是我们都明白的那个道理,但是平淡轻松地就这么摆出来讲,我只想要立刻爆炸。

  我特么曾经自己多少次觉得我忍辱负重,觉得这不公平,觉得他凭什么,觉得这样那样,最后做心理建设做深呼吸念经了inner peace了,才用这道理说通自己的……

  反正绝对的公平是根本不存在的,让事情符合自己的期待就行了,如果不行,就想办法掰事情,或者掰自己。

  『对话进行不下去,并非因为不健谈』我这话唠最常遇到的麻烦……

  『亮出自己的观点』观点太多的人也有收获。

  『why join navy if you can be a pirate』……乔布斯的话。这尼玛不是我的豆瓣签名栏么?!

  ……

  ongbongbong

  小小薄薄一本,很快就能看完,也没什么晦涩难解的文字,都是最平实的道理。

  从事保险工作的作者拥有非常丰富的待人接物经验,这种分享,也是蛮难得的。

  唯一缺憾,是文中有提及图表展现的内容,却未配图,缺少直观的展现。

  可以作为轻松读物读的一本内容并非轻松就过的小书。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九):由“想做什么事”转念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最近感觉一直提不来劲,特别是对于工作上的问题,都快以自暴自弃来形容了,一踏进办公室就整个心情都很烦躁,每次说话都掺杂着火药味,时时刻刻准备爆发。每当兴致勃勃打算有所改动时,就会被小事所干扰与打击。久而久之也就麻木了。想找找励志文,来给自己打打鸡血,却发现翻来翻去都触碰不到我那根懒筋。

  直到拿到这本书——《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阅读的第一天晚上就觉得整个心情很澎湃,犹如醍醐灌顶,好像形容得有点夸张?但是这是确确实实的感触,如果是作者之前的一本书籍:没有做好的55件事,那估计不足以形容我现在状态。

  是的,没用心做足,对于工作上的事情,我大概只投入了30%—50%的精力,总会认为即使再使力,把自己整得疲惫不堪,当精力用完时,可能在某一方面的一点小错误就让会全盘皆输。卖力而不讨好,所以何必白费力气呢?

  但是接触了本书后,我这消极的心态有所调整。

  本书分为6章,讲述55件事。

  这些事情或许只是我们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小事,但却容易被忽略。

  新奇的一件是:不要把工作和私人生活分开

  经常看到的是不要让私人生活影响到工作,这样的说法还是第一次看见,总算有人提私人声明立场了。

  确实,这都是混合在一起的,在私人生活上避不开被工作上影响,那有什么理由要求别影响到工作。每天吃饭睡觉都会惦记着工作上的事情,又如何能避免工作空余之时关注下私人信息呢。

  作者从不同的角度申明了一些奇特想法。

  在一个人们拼了命往大城市钻的时代,作者却在第52件事中说:跳槽去小城市工作吧。

  大城市机遇多,可竞争大。小城市尽管工资不高,但相对物价低。对于普通人来说,在小城市创业的成功率会更高一些。岩濑(作者)建议在人数少的地方工作,主要原因是人少的时候,我们需要做得事情更多,也更有灵活性,当企业规模太大时,人员分配会很详细,所做的事情每天都在重复,容易丧失斗志。而如果公司就只有两个人,每件事都需要亲力亲为,即使辛苦,但是每天都会很充实。

  我们的人生无法重来,试着下一盘险而有趣的棋。

  书中的许多观点都很容易让读者所吸收,例如:第43件,保持充足的睡眠。

  每天总会嚷嚷着没精神,到了快睡觉的时间又变得生龙活虎,反而振振有辞地说什么:因为每天都在工作,只有这么点下班的自由时间,拿来睡觉真是太浪费了!

  曾在某报道说:一个人心情欠佳的因素,睡眠不足占60%。

  相信每个人都体验过因为睡眠时间不够而导致整天的心情都郁郁寡欢,有时还暴躁如雷。

  既然睡眠的作用如此之大,甚至可以美容,我们为什么要抵抗它?

  第54件,人生如同旅行,并不以早日到达为目的

  小时候出门旅行会期待、幻想目的地一切好玩的事物,去时的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回程时的沾椅即睡。

  长大后,我喜欢自由行,心里有一个目标,但会以各种不同的道路行走,一路上欣赏美妙的风景,或偶遇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或碰出奇妙的火花,许多不确定当有趣的事情就在路上。

  就像创业时,不以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为目标,只是不停地挑战,不断的努力,你会发现,曾经想要的东西已经慢慢拥有,甚至收获了无数的意外。没有所谓的成功,而只要过程开心就不算失败。

  这是一本适合刚刚踏入职场或在职场上有不如意的小伙伴,换一个角度看待工作这回事,或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噢。

  曼笔。

  2016.08.12

  《99%的员工,没用心做足的55件事》读后感(十):找到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

  前几天,我非常荣幸的参加了北京十点读书会八月的线下活动,活动主题是由新精英的职业生涯规划师——冯小雪老师给大家分享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

  活动的核心是冯老师带领着大家一起玩一个叫做“英雄之旅”的游戏。这个游戏需要大家画出自己做过最自豪的8件事,并且和小组成员进行分享,以此加强对自我的认知。

  不过,此次课程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冯老师所提到的竞争力金字塔模型。这个模型共分五层,从下到上依次是:体力;知识;技能;资源;系统。

  依靠体力为竞争力的人,是最底层的劳动者,所以薪水最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普遍拥有知识这一竞争力。在高考扩招,人人都是本科生的今天,我们大部分人所PK的竞争力就是技能。

  所谓技能,就是用一个动词来描述的能力,比如:写作,演讲等。如果你能拥有2-3项超过大部分同龄人的核心技能,那么,你在职场将变得不可替代。换句话说,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能,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

  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日本Lifenet保险公司董事兼副社长——岩濑大辅在其书《99%的新人,没用心做好的50件事》中所提出的职场三原则:

  1. 比起做什么,找对人更重要。

  2. 找到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

  3. 用工作留下你的印记。

  对于第二条原则,我深有同感。他说,无论世界怎么变,有特殊技能的人都是很吃得开的。如果能够做一件事不输给任何人,能够轻轻松松做好,就是适合自己的工作。这种能够发挥特长的工作,做起来也一定会很快乐。

  他所说的“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就是冯老师所说的技能竞争力。要想拥有这一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我们需要在自己的众多技能中,挑出2-3项,进行刻意练习。

  【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技能】

  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自己的核心技能呢?

  首先,通过前面所提到的“英雄之旅”的游戏,就可以抽丝剥茧的分析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能力。

  其次,可以和家人、朋友、同事等进行沟通,以此获得一个对自己技能的比较全面客观的反馈。

  最后,还可以上网做一些心理测试,以加强对自己的认知。

  在明确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能力之后,就可以挑出2-3项进行刻意练习了。

  【什么是刻意练习】

  所谓“刻意练习”,其实是心理学上的一个概念。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即离开“舒适区”,只在“学习区”练习。刻意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

  【如何进行刻意练习】

  在进行刻意练习的过程中,拼的就是勤奋和毅力。很多人都会觉得开始容易,但是坚持下来很难。其实这很正常,人天生就是容易受即时满足感诱惑的动物,而忽略了进行长期付出之后的回报。为此,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

  一、 准备一个玻璃瓶,找一些球体,在球体上面画上钱数;

  二、 核算你努力拥有这项技能之后,将会得到多少报酬;

  三、 核算后,估算现阶段努力的回报钱数;

  四、 每努力一个阶段后,就将代表金钱的球体放到瓶子里。

  这种在球体上画上钱数的方法虽然看起来有点功利,但是确实可以起到将自己的努力可视化的作用。这样,每往瓶子里投进一个球体,就知道自己在一步步地往目标前进。

  网上有一位在腾讯工作五年的员工,他总结出了在腾讯的自我修炼六式。其中,第四招就是要树立自己的标签,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让别人记得住你。通过刻意练习,拥有自己的核心技能之后,就能拥有自己的能力标签,从而成为职场精英。

  那么,什么是只有你才能做好的事呢?你找到了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