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吾手记》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天吾手记》读后感精选

2021-04-21 04:02:1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吾手记》读后感精选

  《天吾手记》是一本由双雪涛著作,花城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6-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吾手记》读后感(一):关于安歌的存档

  如双老师自己所说,“不圆融”,这本《天吾手记》很有村上春树的影子在,非常明显。我觉得整个情节上是有漏洞的,让人觉得并不是很自然。这本不写东北,写台北,所以双老师的写作风格有很大的不同。

  逐渐淡化直至消失的小久,离奇失踪后不见踪影的安歌,温柔善良的天宁。结合后记里双雪涛对妻子的告别,我觉得这本书真的非常像是双老师在用“李天吾最终结束了寻找安歌,回到穆天宁身边”来向妻子告白。

  全书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安歌的那部分存档。

  《天吾手记》读后感(二):所以台北最高的天主教堂是哪个?

  1、写得精彩的部分自然都是满洲残酷物语。复杂的双线结构毫无必要,台北部分统统砍掉又有什么要紧?满洲残酷物语本来就已经很魔幻现实了不需要怪力乱神。

  2、男主都叫天吾了这根本是1Q84同人文了吧?青豆和平家物语在哪里?

  3、虽然我也不喜欢村上春树装神弄鬼但是村上不解释一直云里雾里维持着神秘感。这本结尾写太具体了,水中铁道太千与千寻了,有损逼格。

  4、东北和台北虽然都有个北字,但是强行扯到一起还是给人拉郎配的感觉,难道老板是后藤新平不成?

  5、所以台北最高的天主教堂是哪个?

  《天吾手记》读后感(三):那些值得拼上性命的东西

  ”天宁啊,李天吾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天宁啊,我的使命完成了,我的梦魇,我的命运结束了,我的朋友用她的方式捍卫了我,真希望没有我的时候,你也能想办法把自己修好,在一望无际的海上,你千万要拉紧了帆,无论有多大的风雨,你和你的都不会沉没,最要紧的,是拉紧自己的帆。“

  挺奇怪的,我的青春期好像来的比其他人都晚。

  好像经历了一场和天吾一起的旅行,我记得他说,拼上性命也不会让别人伤害你的,我记得那个以家暴出名的人,时间突然把我拉回了那个,压抑的,很难自强的家庭和中学时代里面去。

  我想到里面说的,在天吾的旅行里,父亲和蒋一凡去世了,他写,父亲一生中最美的时刻,我突然哭出来了,我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我理解了那些东西,但是我仍然不愿意失去自己。

  我很感谢有这样一个人,把一段时光说出来了。

  《天吾手记》读后感(四):最终缺少触动

  双雪涛是朋友倾情推荐的作者,但老实讲这部作品没有给我太大的触动。

  翻了下豆瓣书评,应该还是感动了很多人,

  只能说阅读的体验真的是如鱼饮水。

  以天吾为线索,串起很多人物和一些光怪陆离的事,理应觉得离奇或者感动的点我都能感受到,

  但就是内心毫无波澜_(:3」∠)_对不起我会去看您别的作品的。

  而且相反这本书是戳到了我几个很不喜欢的点,

  天吾的内心体验内心活动可以说是书的主体部分,所以当他作出选择的时候,我觉得很跳戏有些脱节未能感同身受,那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动就很有限了。

  再者我一直认为死而复生,必然要付出相对沉重的代价,我没有感受到这份付出的重量,甚至约等于无付出,也没get到主角被选中复生的必要性。

  最后就是作为小说你可以有很多设定,只要不是太荒诞无厘头的作品,我希望这些设定至少可以自圆其说,而不是随手晾在一边,如果是考验读者的智商那至少设定有足够精彩。

  三星,还是会尝试作者别的作品,因为朋友好像真的很喜欢他。

  《天吾手记》读后感(五):感

  最早接触双老师的小说,是在学校阅览室的《收获》上读完了《平原上的摩西》。立刻折服于其精巧的构思,细腻的描写。后来翻遍学校所有小说杂志,又读了《大师》和《跛子》,其中《跛子》这篇文章我读了不下五遍,给高中躁动逆反的我震撼很大。

  后来便在图书馆看到了这本《天吾手记》,一口气读罢,思绪万千,难以平静。

  办案时候各种装b,黑白通吃,临死前叮嘱与妻子合葬谁在南谁在北的蒋不凡(这段真让我想到了曹丞相);一听说要照相,就跑上楼换一身别扭的棒球服的腼腆的嘉豪;热爱国文,坚持信念,写信鼓励学生的老师黄国城;酗酒失忆,偷东西偏说是人家送的,还要道谢的父亲;想要八十岁爬上不是糖的阿尔卑斯——因为就不用下来了的天宁;高中辍学,痴迷电影的弟弟启荣;为喜爱的女孩而死,留下盆栽漂流瓶的哥哥启恩;说了“再会”就一定要再见面,冒被禁闭的风险也要提醒天吾的摆渡老汉;歌声动人,给自言自语的客人留私人空间的台北司机……这些小说中的人物也许不是很真实,但他们带给我的感动是沉甸甸的。

  在小说中,天吾不愿意陪天宁与作家喝咖啡,因为他觉得这些作家“不相信文学”。什么是相信文学呢?也许是你听到一段圣歌,几句歌词,就可以用生命笃定另一个世界的存在,它可以是执拗的坚守,纯粹的希望,简单的热爱。

  最后再放一些书中我喜欢的段落吧嘿嘿

  《天吾手记》读后感(六):字数太多,只好放在这里。凌晨读后有感

  三星半。比想象中的好太多。这本书几次拿起几次放下,几乎都卡在前十页,台北的故事,真的没什么意思,尤其是开头。但到东北,无论是蒋不凡,安歌还是穆天宁,都极具魅力。他非常喜欢去写这些被伤害过的人们,他们或被家庭,或被社会,或被生活深深蹂躏,可是总能找到出路或坚持,又能保有善良和原则。 我没看过村上春树,不知道他的模仿程度,但是他笔下有太多相似的人物,完全可以说是自己的。最喜欢的还是穆天宁,虽然出场不多,但足见作者对她的情感。他在后记里承认,“我把她的一些微小的细节也写了进去,经过了我的变形和隐匿,几乎无法确认,不过我自己还是知道。”所以接近结尾的时候,天吾一定会选择回到有天宁的时间。他对她的爱,混杂着现实中对妻子的感情,非常真挚。(他的很多小说都有类似天宁的女性,飞行家开篇的跷跷板的刘一朵即是。)

  而安歌,无论是少女的形象,突然的失踪,玩具熊,铅笔盒,铅笔,橡皮,还是最终对主角的守护,都和《大路》(出自平原上的摩西这个集子)惊人一致,不知道这两个故事的写作时间,谁影响谁。但显然,长篇小说不是双雪涛的行车距离。就像他说的,一部小说应该有合适的长度。对于一个作家,也有适合自己的长度。在哀歌的后记,远藤周作承认短篇小说不适合自己,只是当作长篇小说的练笔或过渡。同样,长篇小说也不太适合双雪涛,过长的篇幅中的冗长、乏味(尤其在台北故事中太冗长了,可能是太不熟悉了,不是东北那种骨子里的亲切)以及失控,都挺明显。但是平凡人中的神性,以及残酷生活的浪漫,还是一如的动人。

  《天吾手记》读后感(七):读,读后感

  技术上来说,情节设置前后浑然一体,非常有机;出现的人物,即使是配角也拥有自己的看法和感情,形象非常饱满;交叉的非线性叙事一方面减少阅读疲劳,一方面勾起阅读兴趣;多条故事线皆非常精彩,又合理地互相契合在一起;纵向的每条故事线中,又横向描写了各位出场人物的故事,纵横综合起来形成令人震撼的整体阵容;笔风随着人称转换似也有变化,叙事不拘一格;剧情非常吸引人,文笔很好地展现了这一剧情的精彩之处。

  不能忘怀的初恋,青涩懵懂的互动,互相捍卫的约定,永不忘记的决心,与成年后个人的责任、现实的压力、见到的成熟稳定、精致的女人,从前者到后者的变化或许是一条暗线。即使有主见如李天吾,也终于将激烈奔腾的情感悄悄收到心底,在现实中经营起微小但明确而稳定的幸福。小久的出现让人不知所以然,就像她的消失一样没有合理的解释,小久的故事似乎独立于天吾的故事之外,整个人就像天吾台北之旅的过客,是从天上来有着明确目标的天吾偶尔在地上碰见的向导,尽管有些地方和天吾的追寻联系起来,但还是不知道两个故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从时间顺序上来看,故事在天吾被推入潭底后(大概可以说死后)终于走向了高潮和升华,天吾从平凡、琐碎、苦闷、一直甚至永远寻不到答案的现实中脱离出来,接连接触到一个个神秘奇幻的事情,超时空的摆渡老人和老板,逐渐消失却努力留下痕迹的小久,或许是安歌留下的恰巧辗转落到自己身边的草纸,在这样一系列的神秘体验中找到了答案,安慰了自己的心,又回到现实中。

  作者提供了很精美的体验,虽然我还有很多地方没有看懂,比如存档时失去天宁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见到草纸时明白的答案到底是什么,但它还是非常让我满足!

  《天吾手记》读后感(八):离开东北的双雪涛

  如果不是之前看过了双雪涛大部分的小说,这本《天吾手记》大概翻不过十页我就放下了。

  看的过程中我的心一直悬着,不是因为故事情节,而是想知道,离开的东北的双雪涛还是双雪涛吗?开场部分对台北人和事的讲述真的乏味到极致,哪怕作者拼命想抖机灵,却始终弥漫着一种对不熟悉的领域强作描述的尴尬。后记里双雪涛也说了,他并不熟悉台北,但他为了写这部分也是下了苦功夫的,包括亲自去体验,短暂的体验,以及听台湾朋友讲述,笔记写满了多少个本子。

  然而这些都没有用啊。我是真心地喜欢这个作者,才会一边看一边绝望地哀叹,这些都没有用。曾经在《平原上的摩西》里呈现出的凛冽的力度、《飞行家》里文字的渐趋老辣,甚至是《聋哑时代》里青春的轰鸣,这些东西都无法在那些轻飘浅表的台北叙述中呈现。不过,按时间顺序来看,这本书应该是以上基本之前的,也许我应该换一个角度思考,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尝试和失败,后来的双雪涛才能在自己熟悉和擅长的领域里越写越好。

  直到故事回到李天吾生前,在东北当警察的时候,当学生的时候,甚至在书店里看书的时候,我才松了口气,是的,那个双雪涛又回来了。也许给作家贴标签是不对的,特别是对于双雪涛这样一个年轻又后起之秀的作家,擅长的题材也许会成为创作的局限。但作为一个自私的读者,对不起,我目前只能看到写东北的双雪涛的好。

  整本书的叙事结构清晰,在台北寻找答案的灵魂李天吾、在东北追击罪犯、谈恋爱以及伺候病人的警察李天吾、为神秘少女失魂落魄的少年李天五,三个时空有条不紊的展开,其中还是与罪犯正面交锋的段落最为劲道,同时,少年心性的描摹最为动人。

  无论双雪涛今后会写怎样的题材,衷心希望他能带给我们惊喜,就像他最初带来的一样。

  《天吾手记》读后感(九):见证者

  北方冬日的傍晚的确萧杀的很,灰色天空下光秃枝桠向上的僵硬姿态让人不由自主地陷入一种孤独与庄严的情境。这种环境组成了青年李天吾性格的底色,从他眼里看生活也有着异常的执着与认真。

  在台北,即将消失的小久评价李天吾是“一个幽默的人”。不过在整书看来,李天吾身上所有特质无论如何都与“幽默”二字相去甚远。但就像小久之后解释的那样,李天吾的幽默在于一种态度,他的认真执着并没有流于顽固,而是以一种更加从容、沉默的方式展现。

  《天吾手记》中的各种情节不可谓不离奇,为将一切“非日常”描述所造成的不适感压缩至最低,除了的文字上的诗意描写之外,天吾这一角色的设定也是必不可少的。他在一系列的故事中背负着经历者见证者的双重身份,安歌失踪后,他便恒久地抱着当初的“守护”寻找下去;警校毕业后便跟着蒋不凡查卷宗,办案子;和淡去的少女行走在台北的街头;陪伴嗜酒倒下的父亲。对于命运强加的一切,李天吾所做的是默默接受并以个人之力解决。与此同时,他和现实之间并没有因种种变故变得更加紧密,却仍保留着某种的疏离。

  最终,就如小久怀抱的那坛骨灰,父亲和姑姑头上新长出的黑发,一切环环相扣的故事就如乌洛波洛斯那首尾相衔的图腾,兜兜转转,一切都在前尘找到了答案。大水之上的那座起点也是终点的教堂里,李天吾似乎触摸到某种真谛,而在书外的我也许对此仍只停留在模糊的叙述中。

  《天吾手记》读后感(十):嗯嗯安歌

  我要说安歌

  迷人

  读完安歌的存档,我趴在班级最后一排靠门的座位上,看到布满涂鸦的墙壁上,一个铅笔小人,左手一把剑,下面配着两个字“剑人”,毫无关系又不可笑。我却笑了,有一种想通了一切,又觉得什么都没想通,最后什么都不再想的随便状态。

  对于安歌,我真的认真了。

  这样一个神经兮兮的女生,沉默寡言,双老师把她写成一个所有光亮的缝隙—黑色。我从不觉得安歌可怜,反而觉得她完美的任何人都触及不到。她太自由了。我不是指家庭、环境。而是指心灵。盛夏的暴雨,一时不会停息,冬季的风,直横的吹卷晴雪。心灵的百无禁忌,造就她神秘的孑然一身。也许有些人永远体会不到反复在压抑和放纵中来回摇摆的人,看到“安歌一天到晚老是弯着腰,而且头发留得很长,刘海和耳边垂下的黑色直发遮住了大部分脸庞,所以如果不用心观察,就很难发现她似乎永远睡不醒的表情后面,是一张相当迷人或者说相当性感的脸。这张脸的迷人或者性感之处在于,她并不觉得自己这张脸有多么特别,或者说以一种真挚的自卑感给这张脸孔注入了个性。”有多么着迷。

  神爱世人,但是神永远不开口说话。

  一种美需要不自知,她把生命看得好轻,把世界看得好轻。她把自己谈不上需求的情绪扩大到宇宙,那个宇宙里却还是只有她自己。一种向生向死的“宁静之美”对于所有的一切,发生就发生了,不积极也不消极,任由所有的合理或不合理出现,她用自己的生存法则活得游刃有余。

  双老师把她写成拯救者,她已经在泥潭中,却还是伸出手救出世人:“明天开始,你就向着灯火走,不要回头。”永远朝着光亮走,断得是,过去已经跟现在毫无关系,今天又是明日死亡的最终排演。她好坚强。但是,灯火在哪里?

  在安歌写给天吾的信里,她这样的一个人也有希望,安歌希望自己和天吾都能活在自己最喜欢的时光里。好难啊,好难。就已经是最好了,它不会再有一面平地,让你在上面安居乐业。在最好的那一刻,我们其实应该不能再妄想还会有最最好了,死在那一个最好的时刻。我们在那一刻必须要放弃掉好多。我记得孙燕姿的歌里有这样一句词:“当快乐赔上所有。”我们终要一物换一物。

  嗯嗯安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