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的读后感大全
《祖父的园子》是一本由萧红/著 / 龚燕翎/绘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8,页数: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一):用美丽的画演绎经典,处处透露着美好和温馨
之前读过萧红的《呼兰河传》被其中人们生活的艰难深深震撼,也被其中的某些温情所感动。印象最深的就是其中两处很有温情的片段,一个是关于火烧云的讲述,一个就是关于祖父园子的回忆,这两处也被吸收进了小学课本。
特别是对于《祖父的园子》这篇,很有情感共鸣。那用文字描述出来的靓丽色彩和充满童趣的意境,让我这个从小跟爷爷奶奶一起长大的人,也想起了自己的小时候。当看到那个场景被用温馨动感的画面表现出来时,还是引起了一阵激动。
可以说这本绘本是一本有情、有趣又有中国风格的原创绘本佳作。
一、祖父的园子是有情的花园,那里有祖父的爱和宠溺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
祖父是萧红凄苦一生里最温暖的人,祖父给了小时候的萧红浓浓的爱。祖父教她识字背诗,带她在园子里种植玩耍。祖父的园子是个温馨美好且自由的地方,在那里避开了世俗一切阴暗和愚昧。
在那个大花园里,“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在那里,植物和昆虫都是生机勃勃的。人也是。祖父的园子,是难得的乐园,也是萧红一生最美好的回忆。
二、祖父的园子是有趣的游乐场
活泼的小萧红,看满身带着金粉的大红蝴蝶飞舞,听着蜜蜂嗡嗡地飞着,跟在祖父后面铲地、拔草、栽花、吃黄瓜,瞎闹着“帮忙”。分不清是谷子还是狗尾草的萧红,引得祖父哈哈大笑。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的光芒四射。”“凡是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文字是那么的洒脱,这本绘本结合了文字的内容,用鲜艳的大自然的色彩,活泼的造型,明亮的色调,将美丽的花园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让我们想象到,也看到那个具有热气腾腾生气的世外桃源,让看后的我们心情也跟着明亮起来。
三、祖父的园子是自由的避难所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看《呼兰河传》的曾把这一段划线抄录,看完全篇你会发现,这是在极其悲哀的时代大背景下,一抹让人感动的光,更是值得珍惜和铭记的自由时刻。
花儿鸟儿虫儿都是自由自在的,好似人间所有的疾苦悲情,它们都不管不顾,没有人计较它们是否开花,是否结果,它们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安然地享受着岁月。
看着动植物的一切,作为有很多压力的人类是真的很羡慕。所以,人们也学着它们去接受自己的生存环境,学着它们接受生活,感受当下。
四、《祖父的园子》是图文结合贴切又有中国风味道的画
从画面的构图我们可以看出,绘者充分理解到了萧红在祖父园子的放松和愉悦,那种不拘一格的肆意快乐。
绘者没有安排刻意的院墙,也没有把植物规整地“种植”,我们可以看到漫天“飞舞”的鸟儿、昆虫,甚至花朵和人物,满地散落花朵蔬菜。它们在整个页面上是自由着、灵动着。整个充满魅力的园子,好似没有没有框住它们的边界,惬意的快乐溢出纸面,感染着读者。
这本绘本的绘者是绘本作家,知名插画家龚燕翎。《祖父的园子》插图还入选了2021年博洛尼亚插画展。她已出版绘本作品除了《祖父的园子》,还有《一条大鱼向东游》《天衣无缝针》《八仙过海》《小鲤鱼跳龙门》等等。其中结合水墨和刺绣工艺的《天衣无缝针》入围了第五届丰子恺图画书奖。
在这本《祖父的园子》中,绘者采用水墨绘画加拼贴的形式,再加上宣纸的特殊质感,给我们一种质朴的国风感觉。一幅幅画面用色绚丽,搭配和谐,人物动物的形象也是形象可爱,适合小朋友阅读或者亲子共读。
这本绘本尤其适合热爱动植物和绘画的小读者,那就打开封面,一起走进《祖父的园子》,感受那份生机勃勃的美好和自由吧。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二):暂时抛开现代化的生活,去十足的感受那些充满绿色生机的快乐
对于现在居住在城市中的孩子来说,哪怕是跟祖父(爷爷)住在一起,但是面对着现代化的住宅小区、发达的城市交通、智能的生活环境,他们永远无法体会到乡野山村的那种淳朴的、浓浓的乡土风情。更何况,现代的孩子们玩耍的玩具,奔跑的游乐场以及高科技的电动游戏,都吸引了他们足足的目光。但其实,孩子们更应该多多的接触大自然的一切,他们需要欣欣向荣的绿色环境,呼吸充满绿色生机的新鲜空气,这是非常重要的。
被称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原名张廼莹)创作的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其中有一篇文章收录在小学五年级的课文当中,那就是著名的《祖父的园子》,文章以一种温情、快乐的写作手法记叙了作者在小时候(四五岁)与祖父居住在小城呼兰河的所见所闻,诗情画意,下面,我们跟随龚燕翎的插画带领孩子们进入那充满着无限生机的园子。
祖父有一个园子,一个非常美丽的大花园,花园中有各种昆虫小动物,如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等等,据说这个花园原来是个果园,只不过,祖母养的羊把果树都给啃了,所以最后就只剩下一颗樱桃树、一颗李子树和一颗大榆树。
在这里,作者度过了难得的童年时光,她跟随祖父在花园中栽花、拔草、种小白菜、铲地,只有四五岁的她当然不能像祖父那样会干能干,她只是跟着胡闹罢了。她根本分不清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做野草一起割掉,而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当祖父正确教导她的时候,她才明白,但转瞬间,她又跑去摘了个黄瓜吃起来。这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给作者以自由快乐的感觉,花园是百般容纳,祖父是慈爱温和的,在这种整体包容的前提下,作者感受到了真正的幸福和自由。孩子们看到这里也肯定会被绘本中的内容所感染,无拘无束的快乐玩耍是哪个孩子不向往的呢?
追蜻蜓、捉蚂蚱、采倭瓜花,然后帮着祖父浇菜园,你看还真是够忙活的!花园里感觉是那么的大,充满着各种乐趣和童趣,在花园中感觉到太阳都是特别的大,而在太阳下面,那些花草树木都在健康漂亮的成长着。
玉米想长多高都没问题,蝴蝶想怎么飞都可以,而孩子们在园子中,想怎么畅玩都没问题,玩累了,就直接在园子中休憩一下。在这一刻,所有的一切都充满了绿色生命的气息,欣欣向然。
在当年那个时代,拥有着如此轻松、惬意的童年是非常来之不易的。毕竟作家萧红(1911~1942)生活的历史时期正是中国较为黑暗的时代,有这种充满童趣和关爱的童年生活实属难得,更何况文中所想要表达的意义就是向往自由、快乐、无拘无束。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需要融入到这种充满绿色童趣的氛围当中,暂时抛开现代化的生活,去十足的感受那些充满绿色生机的快乐。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三):走进祖父的园子,和孩子一起感受童年的美妙与快乐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这样的女作家,她满身才华,一生却命运多舛,飘零一生,她十几岁时离家出走,四处漂泊。她的绯闻被人津津乐道,她的才华也被人赞叹惋惜。因肺结核和恶性气管扩张孤零零地病逝于香港,年仅31岁,留下只有她的作品以及人们的唏嘘与叹惋,她就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同时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萧红。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也是童年的一方乐土,是作者萧红一生的心灵后花园,这篇文也入选进人教部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祖父的园子》的整个调子读出来非常阳光灿烂,虽然辞藻不是很华丽,但是作者用她那颗特有童趣的心注视着这个世界,然后把《祖父的园子》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孩子眼中的“世外桃源”,《祖父的园子》在《呼兰河传》起着衬托的作用,《祖父的园子》有多阳光,《呼兰河传》其他部分的困难回忆就有多悲凉凄苦。
这次绘本版的《祖父的园子》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携手自由插画师龚燕翎再次把这座美好的园子呈现在我们面前,龚燕翎的插画运用水彩拼贴画,色彩上都选用的都是色彩鲜艳的暖色调,读起来让文字和画面仿佛融合在一起,打开绘本就好像被吸入到这座园子中。让我们一起走进祖父的园子,一起去体验那些童年的美妙与快乐!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跟在后边,把那下了种的土窝,用脚一个一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的,西一脚的瞎闹。”据说每个孩童,小时候都有自己的秘密基地。
对于萧红来说,外祖父的园子,就是她儿时的秘密基地,也是她一生中最怀念的时光。
这园子,是明亮的,焕发着生机勃勃,这园子,有花草树木、昆虫和小鸟,充满了生命的气息,它们都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外祖父的园子里,萧红就这样,在外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嘻闹生活。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站在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园子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在太阳的照耀下都显现出美丽的光辉。而且这里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灵气的,萧红在这里尽情享受着自己的童年,在这座有灵气的园子里,她也变得快乐、自由,享受着这幸福的童年时光。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说谷子是有芒针的,狗尾草则没有,只是毛嘟嘟的真像狗尾巴。”萧红幼年丧母,父亲和外婆对她都非常冷淡,只有祖父对她最好了。
所以《祖父的园子》写和祖父一起在园子里一起劳动、玩耍的情景,虽然没有明说自己怀念祖父,但是通过这些场景的描述,处处都展现着她对祖父的眷念和怀念,对于她的一生来说,困顿无所依,却因为童年这段的快乐时光,在她的作品中文字确实随意、灵动的,透着真实与干净,大概正是有这样一段美好的童年的时光,救赎着她的人生。
《祖父的园子》是一本温暖的书,萧红的文字和龚燕翎的画结合在一起,让读者也好像能回到童年,同时语言的简练,作者也使用大量的短句来表达情感,让孩子也能更好的理解以及学到这些词句。
周益民这么说:“这是现代文学史上一座著名的园子,是一个孩子的精神家园。园子里的欢乐笑声从童年一直回荡到成年,从画面一直溢到心间。”,每个人只有一次童年,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沉醉在《祖父的园子》这座童话的园子里,感受童年的美好吧。
《祖父的园子》读后感(四):《祖父的园子》:五年级课文,可是这么大的孩子已经读不懂文章了
今年元旦的时候,我正在外地参加好朋友的婚礼,妈妈打电话告诉我:爷爷去世了,赶紧收拾收拾东西回家吧。
原本准备参加完婚礼之后,好好体验一番陌生城市的别样感。接到噩耗,改变计划,驱车4个小时从好友的城市,回到自己家。回家后简单收拾了一下行李,第二天早上又开车12小时,终于在傍晚时分赶回了老家。
从妈妈家到爷爷家,要穿过一条小路,爷爷平时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在小路两旁种花。
每次回家,我都会被那片鲜花所吸引,当然也吸引了很多蜜蜂和蝴蝶。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花,一年到头,那条小路都被鲜花覆盖着,美极了。
6年前的一张照片,那会我爷爷刚爱上种花但是这次回去,那条鲜花小路在月光的照耀下,却显得格外凄凉。它被鞭炮、泥土、纸箱等杂物覆盖着,周围还踩上了很多脚印。
只有零星的几枝花朵还坚挺地立在那里,在风中摇曳着……
我想,如果我爷爷看到这种情况,一定会气得破口大骂。那是他的心血,也是他的寄托,平时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冬烈日,他都雷打不动地照顾那些花花草草,日复一日。
那条小路曾经是他最得意的作品,我每次回家,他都会指着那片花丛,高兴地和我说:你看,好看吧……眼神里充满了自豪和满足。
但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一个戴着草帽,弓着腰,窝在地里整理花花草草的老人家了。也许那条鲜花小路,也就这样,永远地消失了。
我知道在现代文学史上也有着一座著名的、充满了回忆的园子,它是作家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园子》。那个园子比我爷爷的园子更好看,也更加生机勃勃。
“祖父的园子”是萧红的童年记忆,也是她的精神乐园。萧红是个女孩,从小就被父亲所不喜,母亲去世后,她更加变得无人关心。
祖父的园子就成了她的伊甸园,在祖父的园子里和祖父热热闹闹的日常,应该是萧红最无忧无虑、最幸福快乐的童年回忆。
虽然我爷爷和萧红的祖父一样喜爱种花弄草,但是我却没有萧红那样的温馨回忆。因为我是女孩,从小就被爷爷所不喜,更别说和爷爷一起在园子里种菜、捕蝴蝶了。
后来,我长大了,爷爷的思想渐渐转变了,对我的态度也好了很多。我也能理解他们那一辈人“重男轻女”思想背后的无奈。所以虽然我没有在爷爷的园子里开心地玩闹过,但他的去世,还是时常会令我想起他的那条鲜花小路,以及那个佝偻着背、步履蹒跚的老人。
说实话,以前我读《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是感受不到太多美和意境的,只觉得那样的回忆的确很美好。
但是我今天看了《祖父的园子》绘本版,居然沉默了好久,甚至一度想哭出来。不知道是因为想起了我的爷爷,还是怀念起了自己的童年,亦或是在思索:小勋的童年有这么快乐吗?他以后回忆起的童年也是如此无忧无虑吗?
绘本版的《祖父的园子》,让我不得不又一次感慨绘本的力量。文字是萧红所写,图画是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入围画家龚燕翎所绘。一段文字配一幅充满童趣的画,用宣纸质感的纸张印刷出来,真的会有回到童年、身临其境的感觉。
图画中的祖父和小萧红永远都是笑得眼睛弯弯,嘴角上扬的模样。在祖父的园子里,有蝴蝶、蜜蜂、蜻蜓、蚂蚱、大青虫,还有各种颜色的花。
小萧红想怎么玩就这么玩: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我拿不动锄头,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我就拿着锄头的“头”来铲。当然啦,我经常会把韭菜当成野草一起割掉,把狗尾巴草当谷穗留着;
祖父下种,我就跟在后面,用脚把地踩平,当然,大多时候是瞎胡闹,不仅没有把土覆盖好,反而把菜籽踢飞了。
祖父总是笑眯眯地看着我,还会教我分辨狗尾巴草和稻穗。”
小萧红一会儿在园子里抓蝴蝶;一会儿摘黄瓜吃;一会儿捉蚂蚱;一会儿跑到祖父那里去胡闹,拿着水瓢,拼尽力气,把水往天空中一扬,大喊着:下雨啦,下雨啦!
无论怎么闹,都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孩模样,童真又幼稚。
《祖父的园子》在小学五年级时,才会在教科书中出现,但是那会儿的孩子应该早已被磨得没有了童心吧。每天要面对小升初、家长、学校,以及自己给自己的压力。哪还有心情去欣赏这座园子里的美好。大概只会说:真讨厌,又要多背一篇课文了。
这样美好的画面和文字,用绘本的形式呈现出来,真是低幼小朋友的福音。因为这时候的他们,读得懂文字中的美,也看得懂画面中的简单和纯真。
就像小勋看完后会说:妈妈,我们下次回老家的时候,也在老家种点好看的花吧。等我以后长大了,我们的园子就会变得和书里的一样美,到时候我们就回老家生活,怎么样?
当然很好啊,只要你能保有初心,心怀美好,做什么都很好。
所以,我们要不要像小孩子一样,试着慢下来观察生活呢?小时候的萧红看着祖父园子里的花花草草、蔬菜果树,便会觉得乐趣无穷。
但是现在的我们,却在渐渐失去对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很多时候,我们长着长着,就忘了当年的自己也是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我们的文字也曾灵动又可爱。
就如萧红笔下的玉米和蝴蝶:
·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飞走了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这个。如此慢悠悠的生活,随遇而安的自在,多好!
我好像也明白了,为什么我爷爷身体不好,走路都费劲,却还是每天都要去小路边捣鼓他的小花小草。大概是因为那片花丛,是他年迈之后唯一能掌控的、属于他的精神世界吧。
陪孩子读绘本,把美好讲给孩子听,其实又何尝不是再一次提醒自己:慢下来、慢下来,听听小鸟的叫声,看看蝴蝶蜜蜂的飞舞,那么,我们便不会再觉得孤单和落寞,也不会对生活充满了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