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逻辑》的读后感大全
《写作的逻辑》是一本由[日]仓岛保美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元,页数:2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作的逻辑》读后感(一):写作的逻辑
书封很好看ai,感觉不太像图灵的书,不过内容还是阔以的,方法也比较直接,打算按照书里教的方法修改一下论文。 作为一名文科生学了很多年写作,但基本都是为了应试,没有学过段落写作法,很难写出逻辑清晰、易读易懂的文章。 最近在写论文,想用里面的方法实践一下,希望可以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写作逻辑。
《写作的逻辑》读后感(二):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爆炸,竟是因为一篇报告,背后真相引人深思
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即将升空,这将是它第九次进入太空,而数百万人正坐在电视机前收看直播,等待着历史性的一幕。
然而,谁都没有想到,升空后仅73秒,“挑战者”号就发生了剧烈爆炸,上面承载的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
事后,调查人员得出结论,认为航天飞机右侧助推器底部的O形密封圈失效,是导致“挑战者”号发生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但鲜为人知的是,早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射前几天,就有NASA的工程师提交报告,指出航天飞机内的O型环失效,建议更换新的O型环。
遗憾的是,这份报告的撰写质量不高,因此并未将问题的严重性清晰地传达到高层,失效的O型环最终也没有得到及时更换,最终导致爆炸发生。如果这名工程师的报告写得足够好,也许就能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
这场悲剧也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如果一名写作者不能清晰地在文章中传达出自己的意思,那就会造成很多麻烦,轻则丢掉订单、谈崩合作,或被老板责骂,重则还可能导致“挑战者”号失事这样的严重事故。
但正如日本逻辑技能研究所社长仓岛保美所指出的那样,别说职场新人了,就连很多混迹职场十几二十年的老鸟,也未必能写出一篇表意清晰的文章。
仓岛保美认为,职场需要的逻辑性写作,不同于文学写作,更侧重信息表达的清晰性、有效性、正当性,是职场人士高效思考、沟通的有力工具。但很多人根本不了解逻辑性写作的技巧,更别说写出一篇逻辑清晰且具有说服力的文章了。
为此,仓岛保美在《写作的逻辑》一书中,以“认知科学”和“逻辑学”为基础,从人脑理解信息的“心智模型”出发,结合欧美大学的“技术写作”与“专业交际学”等相关课程,归纳出逻辑性写作的“七大规则”,并通过具体的范例与反例,通俗地向读者讲述了“如何使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达”“怎样构建易读易懂、有说服力的文章结构”等内容。
仓岛保美在书中指出,段落写作法是国际通行的写作方法。这是因为,任何一篇逻辑清晰、易读易懂的文章,都是由段落构成的,正确利用段落写作,可以让写作者快速、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意思,也有助于阅读者快速读懂文章。在欧美学校,如果你不用段落写作法撰写论文,那么你的论文可能很难通过国际学会或期刊的审核。
想要高效地使用段落去写作,需要遵守七大规则:
一、文章开头先写总论
将总论作为文章的开篇,其中应包含结果和结论等重要信息。总论可以让阅读者快速判断是否需要继续阅读这篇文章,也有助于阅读者对具体内容的理解。灵活运用经典模板,可以轻松写出高质量的总论。
二、每段只阐述一个主题
每个段落由阐述同一主题的多句话组成。主题和文章的排版相对应,会有助于清晰传达文章的逻辑。
三、段落开头先写概要句
段首应该留给揭示本段主题的句子,也就是概要句。概要句应写得具体且简洁。这有助于读者快速判断是否需要继续阅读这段内容,也有助于阅读者理解具体内容。
四、补充信息强化主题
在段落中,概要句之后需要借助补充信息对主题进行进一步说明。补充信息的写作诀窍就是具体且详细,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逻辑性。
五、衔接前后段落
文章的逻辑,产生于段落之间的“横向并列”和“纵向连接”的连接关系,这构建起了文章的逻辑结构。明确的纵横关系,可以提升文章的逻辑性,段落的概要句之间的纵向关系称为接续型,横向关系称为展开型。
六、统一段落表达
横向并列的各个段落,要统一段落表达,这能让文章逻辑清晰、易读易懂。统一段落表达的窍门是,先用表格构建出文章的逻辑,再将表格内容填充到文章中。
七、由已知写到未知
段落中的每一句话,都要确保由已知信息开头,由未知信息结尾。由已知写到未知,可以确保所有句子能够衔接上下文,从而完善文章的逻辑,方便阅读者理解文意。
当然,以上只是段落写作法的一个框架,书中还给了大量具体可操作的写作规则和范文实例,让你边学边练、以练促学,从而真正掌握段落写作法的精髓。今后,无论是撰写工作报告、对外文书,还是科研论文、学术专著,你都可以轻松胜任。
总而言之,有了这本科学写作指南,你就能掌握“表意清晰、易读易懂、有说服力”的写作核心技巧,也就有了闯职场生存之技、写论文救命良方!
《写作的逻辑》读后感(三):为什么要学习“逻辑写作”?如何使用本书学习“逻辑写作”?
相关知识储备丰富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本书的讲述过于详细,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大胆地“跳读”本书。
写作的逻辑暂无评分[日]仓岛保美 / 2021 / 人民邮电出版社● 学习国际通用的写作方法
本书旨在介绍国际通用的文章写作法——段落写作法。
段落写作法是针对逻辑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适合构思和撰写报告、论文等逻辑性强的文章(本书稍后将说明段落写作法为何适用于这些文体)。
欧美的大学从大一开始就会开设至少为期一年的写作课,教授以段落写作法为核心的逻辑写作方法。 段落写作法需要系统学习。仅靠在字典上查查什么是段落写作法是学不会这种方法的,所以欧美的大学生至少需要学习一 年。但日本的学校教育并不重视段落写作法,没有几个日本人能用段落写作法写出好文章。可以说没有学过段落写作法的人,很难写出逻辑清晰、易读易懂的文章。
● 写作能力对商业项目的影响文章写得如何,有可能会对商业项目的结果产生影响。
下面举两个例子。
1、我还是上班族时,同事曾拜托我对比我们公司和其他三家公司的提案。
撰写提案的同事自认为写得很用心,但是客户最终采用的却是竞争对手的提案。同事接受不了这个结果,希望我能对比四份提案后找出我们公司提案的问题。 仔细阅读四份提案后,我认为 T 公司的提案写得最好,果不其然,客户最终选择的就是这家公司。当然,事先我并不知道这个结果。T 公司的提案最接近逻辑写作的形式。当然,用逻辑写作的形式去写提案,未必就能合作成功。
但逻辑写作的形式,可以清晰、准确地呈现和传达相关内容,从而帮助客户读懂提案, 提高提案获得客户青睐的可能性。
2、另一个例子有关“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故,这个例子说明,文章写得不好有时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前(1986 年),就有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提交报告,指出航天飞机内的 O 型环失效,建议更换新 的 O 型环。但是由于这份报告的撰写质量不高,并未将问题的严重性清晰地传达到高层,失效的 O 型环没有得到及时更换,最终导致爆炸发生。如果这名工程师的报告写得足够好,也许就能避免这一悲剧的发生。
● 本书的结构和阅读方法
● 本书由三章构成:
第 1 章 意思为何无法被清晰传达?如何改进?第 2 章 用段落去写作第 3 章 商务写作实战· 第 1 章围绕写作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以及段落的重要性展开讲述。
图片来自:《写作的逻辑》本章将首先说明为什么有的文章意思传达不清晰,写作者为何又会误认为自己的意思被清晰传达了;其次,将介绍什么是段落,段落为什么重要;最后讲解为什么有的文章让人觉得清晰简洁、易读易懂。
· 第 2 章将详细介绍段落写作法的七大规则。
图片来自:《写作的逻辑》每条规则分别由“写作要点”“实例”“效果”“写作诀窍”“注意事项”“反例和修改范例”“理解与练习”七部分构成。本章除了介绍写作方法外,还将通过具体例文和写作实战帮助读者理解、掌握对应的方法。
· 第 3 章将介绍段落写作法在商务文章写作实战中的应用范例。
图片来自:《写作的逻辑》本章将以未经整理的原始数据为材料,来实际撰写商务文 章。通过这种实战场景下的训练,能进一步帮助读者加深对段落 写作法的理解。除了实践范例外,本章还将对照第 2 章的七大规 则,具体讲解如何把文章写得更好。
● 本书的阅读方法
本书按照本书所介绍的写作方法撰写 。在这种结构下,读者可以用“跳读”的方式快速浏览本书。
本书按照“第 2 章 ”用段落去写作”中的七大规则撰写(参照下图)。
文章中的每一小节的开头都有一个“总论”,来概括该小节的内容。总论的段落(后文中简称为总论段。另外,分论的段落简称为分论段)之后,每一个主题都分别由一个单独的段落来论述。所有段落的开头都有概要句,概要句之后是具体的补 内容。各个段落,由各段概要句之间的逻辑关系衔接。
因此,若您读完每小节的总论后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就可以继续往下阅读,反之则可以跳过。
本书中的总论都使用了较细的黑体字。部分较简单的小节省略了总论。关于总论,本书会在 “第 2 章用段落去写作”中的“1 文章开头先写总论”(见本书第 42 页)中详细说明。
图片来自:《写作的逻辑》若您想继续阅读某一小节,可以先阅读该小节每段开头的概要句;若想了解更多内容,则可以继续阅读对应段落中的详细内容,反之则可以跳过该段落。
本书中,每段的概要句都使用了 粗的黑体字。关于概要句,本书会在“第 2 章 用段落去写作”中 的“3 段落开头先写概要句”(见本书第 100 页)中详细说明。
本书的各部分内容,读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跳读”。相关知识储备丰富的读者,可能会觉得本书的讲述过于详细。书中的一些重复性说明和表达,也可能会让一些读者觉得啰唆。所以,请根据您的实际情况大胆地“跳读”本书。
《写作的逻辑》读后感(四):明明工作出色,为何错失升职加薪?学会工作报告的逻辑,事半功倍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写工作报告、写项目报告、写方案等情况。明明工作很出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如果报告没写好,有可能就得不到领导或客户的认可,从而错失机会,最终会影响升职加薪。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写报告时,很多人会按自己的思路写,而不是按看报告的人的思路写,这样会导致看报告的人无法快速接受到他所关心的信息,从而对工作成果误判。
现代人都很忙,特别是位居高位的领导或客户更忙,他们没有太多时间仔细看报告中的每一个字。因此,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就成功一半了。
优秀的工作报告要在最开始30秒内传达要点,整个报告需要逻辑清晰,让看报告的人短时间内看懂详细内容。接下来就分享一套写作的逻辑,每个人都可以写出优秀的报告。
建议先关注@林艾米,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01 开头先写总论
看报告都是从头开始看,如果在开头没有抓住领导或客户的注意力,他们就不会产生继续往下看的欲望,后面的内容写得再精彩都没有用,等于白写了。
在报告开头的总论里需要包含写报告的目的、有什么结果和结论、有哪几个重点。当你在开头点明了重点信息以后,领导或客户一看开头的总论就一目了然,由此判断这份报告的价值,以及是否需要花时间详细阅读后面的内容。
02 每段只阐述一个主题
大脑接受信息的时候,一次性无法处理很多内容,如果把所有内容长篇大论写在一起,领导或客户就很难理解。所以,写报告时需要分段,通过段落来梳理逻辑,每段只讲一个主题。
通过分段撰写报告,领导或客户通过简单浏览就可以很清晰地了解到整个报告的逻辑。每段只讲一个主题,方便领导或客户自由选择想要阅读的重点内容,他们可以跳过不太关心的内容,节约时间。
03 段落开头先写概要句
按逻辑分段来写报告,整体结构就清晰了,如果能在每个段落开头把重点信息点明,可以更方便领导或客户理解。
点明重点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在逻辑模块之前用小标题提炼出来;另一种,在每个段落的第一句话或第一个词组写出重点。
在段落开头先写概要的好处是,当领导或客户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浏览每个段落的开头,在短时间内了解整个报告的重点,从而对报告的价值进行判断。
04 补充信息强化主题
当在写报告时,很多人都是按自己的思路来写,很多背景信息是自己知道的,但是领导或客户不一定知道,所以就会觉得报告没什么说服力,会降低对报告价值的认可。
当我们在写报告时,在段落开头点明了重点信息以后,接下来就需要列举一些实例或数据,以此来补充说明自己的观点,提升报告的说服力,从而得到领导或客户的认可。
05 衔接前后段落
在写报告时,对某一个模块的观点展开说明时,可能包含好几个子观点,如果一股脑地列出来,不利于理解。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观点的相互关系进行分类,然后选择纵向关系的接续型或横向关系的展开型来撰写。
当子观点之间的关系有前后逻辑关系的,就选择纵向接续型来写,按先后顺序依次说明;当子观点之间的关系是并列关系的,就选择横向展开型来写,不过可以将相对重要的点写在前面。
06 统一段落表达
为了便于快速理解,在对并列关系的每一个子观点横向展开说明时,每一个段落可以选择用统一的格式来表达。比如,每个观点段落第一句话都写概述要点,接下来用四句话列举实例和数据,最后用一句话进行总结。
07 由已知写到未知
大脑接收和理解信息时,是从已知信息关联到未知信息的。
有时候,你写的报告非常专业,但是领导或客户看不懂、理解不了,就会放弃阅读,更不可能对这份报告作出有价值的评价。
你自己可能不会发觉这个前后逻辑问题,因为你自己已经知道报告的全部内容,对你来说这些都是已知信息,都可以理解。而对于领导或客户来说,他们不了解背景信息,一下子是很难理解相应的观点的。
基于大脑的特点,在写报告时,从领导或客户的阅读角度来写,从他们的已知信息开始写,逐渐过渡到未知信息,循序渐进,这样接受度就高了。
在工作中,撰写报告侧重于信息表达的清晰性、有效性、正当性,这样才能够进行高效沟通。按照大脑的“心智模型”来撰写,可以使报告易于理解,同时更具有说服力。
撰写报告的精髓,通过一篇文章很难完全讲透彻,日本逻辑技能研究所所长仓岛保美写的《写作的逻辑》这本书中,详细说明了国际通用的文章写作法——段落写作法。
《写作的逻辑》实拍《写作的逻辑》这本书中,通过理论实例相结合的方式,传授了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论文、商务报告等具体的写法,不管是职场人,还是大学生,都可以把它作为工具书。
掌握用清晰准确的语言表达,就可以实现同领导或客户的高效沟通,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END-
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林艾米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