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麦肯锡思维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麦肯锡思维读后感100字

2021-05-04 00:16:0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麦肯锡思维读后感100字

  《麦肯锡思维》是一本由洛威茨著作,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80,页数:3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麦肯锡思维》读后感(一):此书内容简单,未深入

  从头看到尾,有点像中国人写的书,也未看到译者是谁,章节像拼凑起来的,而且个人感觉有些内容冗余重复。无深入内容,非常平淡,举的例子不新颖,不深刻。看看目录也是概括了书的内容。也不能说没多大用处,看看也就有点印象了,毕竟这是工作法的书,大同小异。通书看完,反而觉得此书杂乱无章,不是很值得推荐,略看即可。

  《麦肯锡思维》读后感(二):30秒之内表述你的观点

  最喜欢这里面的一个细节就是在30秒之内表达出你的观点,将你的观点进行浓缩,不要超过3点。这无疑会锻炼表达者的表达能力,但是整本书也没有提到过什么相关的具体案例。因此对于这本书,我有这样的反馈:希望能够在接下来的版次中找几个案例来逐步讲解,一般的阅读者,如果没有相关的工作体验是没有办法体会到这本书的精髓的,这如同学会了屠龙之术,却发现世界上并没有所谓的龙的存在。

  《麦肯锡思维》读后感(三):这书应该是伪书

  书的内容,感觉是拼凑的。

  里面都是中国思维,中国案例,中国语法。

  据说没有 原版书。

  出版社也是野鸡吗?

  多看看正规的书,内容多少都涉及目录里的内容。

  节省时间,果断抛弃。

  日本人写的相关书有不少内容可以在本书目录中看到。

  美国人写的相关书,更是不少内容。

  作为初次了解的,看看目录,看看内容还是有收获。

  但是要是买正版书收藏,多次翻阅,建议还是不要买此书。

  看着挺厚的,其实浓浓的盗版味道。

  《麦肯锡思维》读后感(四):这本书如此质量,麦肯锡知道吗?

  这本书我是在喜马拉雅上面听的有声书,由任京浩播讲的版本。用了大约一周的上下班路上听完。

  总体感觉还是有很多可学习借鉴的地方。有时间可以多听几遍。

  但这本书逻辑方面,章节之间互相独立,似乎没有一个整体的逻辑。每个章节内的逻辑也不是很清晰,一会儿讲组织运行、一会儿讲个人成长。

  另外就是例子选用方面,所用的例子基本都是至少二十年前的,四十岁以上的读者可能会感到比较亲切。很多例子对论点支持度不够,有驴唇不对马嘴的感觉。

  估计一是这本书英文版可能成书比较早,翻译成中文版就落后了很多;二是麦肯锡可能对知识产权方面有要求,不大可能把真货公开;三是翻译水平较低,这种书很可能是找几个在校的大学生翻译,最后找个老师、研究生之类的统稿。可能英语不错,但没有职业、商场方面的经验阅历,最后的效果就比较粗陋了!

  最后,我想问,这本书麦肯锡知道不?

  《麦肯锡思维》读后感(五):重要的道理都存在在简单的道理中

  这是一本需要一读再读的书籍,就像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一样,有的人以为是心灵鸡汤,其实哪一本励志的书籍不是呢?

  重要的问题总存在在简答的道理中。

  1、做事永远不要忘记目标

  2、永远不要面对一个问题说自己解决不了,一定要用尽各种办法去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

  3、让自己变得专注,不要被不重要的事情所打扰。

  4、要不断的筛选信息,并且对重要信息来源的可靠度进行分辨。分类相关的信息。

  5、戒除空谈主义,不要被一些夸夸奇谈的事情所迷惑。

  6、永远要保持自信,如果这点自信的勇气都没有,那么我们将一事无成。

  7、单纯的“勤劳”只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只有勤劳和智慧的结合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8、如何对未来的行业进行判断,进行头脑风暴。

  9、逻辑性严密,用电梯的时间123的说明问题,陈述问题,获得感受,采取行动。

  10、正确的做事,和做重要的事情。

  《麦肯锡思维》读后感(六):点到为止,学以致用

  从实习开始我的经理就向我推荐麦肯锡的相关书籍,而在工作两年之后我终于看完了这本《麦肯锡思维》。

  全书分为18章,向人们展示说明了18条麦肯锡思维。看完之后长长舒了一口气,相比读书笔记,此类书籍做思维导图我觉得更方便今后回顾,以目录为脉络进行分别进行举例说明,全篇通俗易懂。

  因公司而异,就个人来说,我很开心在看书之前我自己的工作方法很多都与之类似,所以书中与之相关的内容我都是快速浏览,但也有很多我平日工作所涉及不到的经验与思维方式,让我眼前一亮,原来还有这样的应对方法和解决方式。书中很多tips都在提醒自己今后要多注意,虽然角色不同,但是好的思维和意见也可以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得心应手。

  这本书我更推荐初入职场的萌新作为初级职场指南来阅读,正如刚实习时我的经理推荐我一样。作为新人养成一个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工作思维是很重要的,书中提到的小建议和小方法在很多时候都会让你的工作变得更清晰有条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很多例子也可以学习借鉴,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要如何处理,在面对一些突发情况时不会慌乱并积极处理,以及在团队配合中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团队带来最大的效益。但此类书籍看多了,其实都大同小异,选择一本并学以致用养成自己的思维习惯点到为止就可以,不需要广泛阅读寻找不同之处学习而浪费时间精力。

  《麦肯锡思维》读后感(七):麦肯锡思维

  《麦肯锡思维》 对于工具书,我总是敬而远之,关键在于学习热情的极速消失,另处,深层次的对于工作学习的方式方法的改变,一旦作出思维改变,头脑风暴的再形成,打破固我,再造创新,某些程度又是一种冒险。渴求而敬畏之,对于任何一种提供的有效思维,总会显得小心翼翼。关于麦肯锡,全球最大的企业经管咨询公司,已有近百年历史,企业基业长青,不断总结深化制度,以人才为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有效人才培养机制,也同时有最无情的淘汰机制,一旦适应了真正企业人才需要的能量,麦肯锡的逻辑思维,让每个人都有所成就,无愧于精明一生的工作。对于麦肯锡的思维与企业,来源于作家冯唐的学习工作背景,也通过其笔下所了解的思维,明白了思维是可通过训练得来,一套逻辑,一条核心点,几点分支,逐步列出,直至根本,寻求解决方案,说白了,麦肯锡咨询公司的案例,便是帮企业解决深层次的问题,提供药方,开出症单,噂医嘱,细细列出,甚至于实地考察,寻人访问,搜集素材,以便找到问题堆积下来的根本。好的企业管理的思维模式,值得一而再再而三咀嚼,直至变成工作的必备思维,不断实施行动,方能成就一番成绩。麦肯锡的思维,则是一条康庄大道,在企业的行走道路上,在个人职场的选择上,无疑乃一剂良方秘药,不难喝,坚持下去,一般都能药到病除。本书作者洛威茨,为麦肯锡战略研究中心负责人,为苹果,微软,摩根大通等等世界顶尖企业作企业战略顾问,拥有长年的战略研究经验,与思维逻辑的有效实践者,所幸作者还是名诚实友爱,心怀仁爱之仁士,落笔书写,都不免真情实意,有一说一,没有任行笔之时的犹豫不决,没有所列例子的不知所措,作者带着诚意,带着与世人分享的爱心,将书出版,帮助那些作迷茫不知所以的青年人,让思维决定工作,让工作发散思维,拥有了正确的方式方法,核心的价值观正确,谈何失意失败一说。最后,本书讲了学习方法的培养,则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有三点,一,学会问为什么和怎么样;寻找突破点。 二,学会多角度想问题;学会质疑,尝试多种方法,寻找到多种方法。 三,改进你的方式;当做事模式已固定,需要重新改进。 类似这种1,2,3点,全书比比皆是,也正是这种有条理的细条分列出来,让问题清晰可见,找到根源,解决问题核心,走向正确有效的轨道之上。工作中,麦肯锡的思维,可作人手一本,研读行动之健康思维良方。

  《麦肯锡思维》读后感(八):鸡汤少许,能饮一杯无?

  这年头是本畅销书里面绝逼有一两本鸡汤,没喝的人喝一口提神醒脑、恍然大悟、正能量爆棚,喝多的人就像吞两片安眠药,绝对促进睡眠。我差不多算是多半个后者吧,首先我不排斥鸡汤,我也充分肯定他们的效能和正能量,确实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几年前第一次接触卡耐基《人性的弱点》,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这类书籍的时候,总觉得写的是那么务实,讲的似乎就是你生活中是可能用到的道理,所以自己也在试着按照书中的做法去实践,姑且不论是否有取得多么大的成功或成就,单论个人性情的提升,人脉关系的转变,确实是有明显的改变。所以我说,鸡汤是好的! 但为什么后面会有安眠功效呢,那是因为看过再多鸡汤,发觉道理无非就是种种,当一本书告诉你全部了后,咋看其他同样套路的书籍,无非感到一丝乏味,甚至很多用来引人入胜的故事,也在一本本鸡汤书中重复使用,怎么能让人感到新鲜呢?归根到底,是现在的市面上的鸡汤似乎都是放了鸡精一般,就都是一个味,这个味就是要简浅,要通俗,要符合大众的口感。当然也有些会品的人,读《曾文正家书》、读老庄,这些汤料更正,要会品才能有味。

  回归主题,说说这本书。我是很久没读鸡汤了,总觉得长时间不看看,有些道理怕是又抛在脑后(其实道理不会忘,人都是知道做不到),也是在寻求心理慰藉吧。可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读下来此书感觉还是有些催眠功效,因为还是那个套路还是那个味道,几次都想搁置下来,但最终还是读完了。尽管如此,书中还是有很多观点会影响到我的工作生活,对我触动很大。一是说道二八定律,在安排做事顺序时候,优先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二是退一步开阔天空,占大局角度观察整体方向。三是相互独立,穷其所有的mesece分析法。四是对头脑风暴的应用与解析。五是养成做工作日志的习惯,以及对工作本身的影响。六是知感行的三十秒电梯法则。七也是自身最或缺的细心的关注。八是团队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激励方式。当然这些概念很多都是已经知道的,在读一遍感觉意义不大。但里面有些点我是准备着手开始尝试,我自身也喜欢把自己当作一个鸡汤的试验品去执行。在我看来,鸡汤在无聊,但如果你读了以后,有一条对你有所帮助,或是让你有热情去执行,那这鸡汤你就没白喝。所以见仁见智吧,对我来说,此书还是多少有帮助,要说书的好坏吧,就一句话,鸡汤没有坏书,就看你爱不爱喝,或是喝了之后有没有营养。

  《麦肯锡思维》读后感(九):(内附笔记)《麦肯锡思维》: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麦肯锡思维》这本书的作者洛威茨,是咨询公司麦肯锡的全球资深合伙人,二十余年间从麦肯锡普通员工成长为麦肯锡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熟悉整个麦肯锡的战略流程和思维方法。他在书中分享了十几条重要的工作思维,虽然止于理论,但依旧实用。个人若能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也能有所收获。

  谈谈我印象最深的一个思维方法,即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更重要。

  我们多数人总是希望把事情做好,不只是工作,还有学习、家庭等其他种种。但我们往往会发现,在很多事情上,我们努力了很久,却不见效果。这种情况下,或许我们要考虑的不是自己是否不够努力,而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究竟是否正确。

  黄渤唱了十几年的歌,默默无闻,却阴差阳错从一部电影开始大红大紫;《老友记》里的Rachel,做服务生总是做不好,不是弄洒了咖啡,就是打碎了盘子,最后却在时尚领域一路开了挂。

  这其中可能和努力的方法不对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前期没有选择对的方向,没有做正确的事。

  “做正确的事”与“正确地做事”貌似相近,实则有着本质的区别。要想做好一件事,必须以“正确”为前提条件,也就是所做的事正确。这个条件如果不存在,后面所做的事就会偏离方向,甚至越做离目标越远。

  做正确的事,讲究的是目标和方向;正确地做事,讲究的则是方法和工具。要先有正确的抉择,再有努力地去做。

  这个就像100米短跑比赛,终点线在右,你却往后跑,那再怎么用力跑,跑得再怎么快,也做不了第一个到达终点的人(当然,像《头号玩家》那种现实生活中少有的情况除外)。俗话说,不要从老鼠身上挤奶,这其实强调的就是要做正确的事,否则即使尽最大的努力也只能得到很少的成果。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简明扼要地指出:“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作者洛威茨在书中也同样强调了效能大于效率,和做正确的事的首要性和重要性。所以,无论是工作,还是人生的其他抉择,我们都应先确保方向正确,才有其他的可能性。

  那如何才能选择正确的事?

  1、符合实际情况。

  洛威茨说:要想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深入挖掘和掌握事实,根据实际情况,才能把握正确的方向,发现自己正确与否。

  就像黑白电视机已成熟发展,但彩色电视方兴未艾,这时如果还大力生产黑白电视机,虽然效率很高,但生产得越多,未来可能滞销品会越多。提高效率很重要,但是也要结合实际做正确的事,才能避免巨大损失。

  2、把眼光放得更远一些。

  “改变自己”的导师张辉说,择业需要认清大势,看到未来10-15年的机会,看的要比做的远。可以预见的是,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人们越来越无聊,那么人工智能、短视频、计算机技术等,在未来都会是重要而不可忽视的行业领域。

  过去进入银行工作,即使不能大富大贵,也可以小富即安,是大家的热门职业选择。但今天的银行业受到互联网金融的严重冲击,成为了很多业内人眼中的夕阳行业,倘若这时你还选择进入,无疑就是选择错误的事。做正确的事,就是要找到新兴、快速发展的窗口期,站在风口上,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发展,不拘泥于眼前的得失。

  3、时刻创新,弯道超车。

  所谓的“正确”其实永远在变化,尤其是时代趋势和方向,所以人的思想也要适应这种变化。洛威茨说,跟上这种改变的最佳表现就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就像BAT一样,进入移动端后的百度长期陷入迷茫,而现在的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是百度新的冒险旅程的开始;腾讯在3Q大战时极为尴尬,微博兴起也让其忧心忡忡,2011年,微信的出现和创新再造了一个腾讯;阿里则成功地从PC端到移动端,不断创新地颠覆着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和金融业。

  麦肯锡资深咨询顾问奥姆威尔·格林绍认为,正确的道路也许我们还不知道,但一定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走远。这也从另一角度告诫人们,在没有正确的选择时,我们宁可放慢甚至停下脚步,待有了正确的选择再迈开脚步。

  这本书还有很多值得持续学习的思维方式。我认为不只是对我这个职场小白有所帮助,对职场进阶人士也是大有裨益的。时刻让自己保持清醒,不断自省,才能避免走弯路、绕远路。

  为了让自己后期还能不断回顾,把之前做的笔记放上来,大家也可以一起学习,温故而知新。

  《麦肯锡思维》读后感(十):《麦肯锡思维》——此书介绍了几种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思考方法

  【核心内容】做正确的事,正确地做事首先阐述的是,要决策正确,而如何做到决策正确鲜有提及。

  决策正确即是制定精准的目标,做出有效计划。以”铱星计划“为例,铱星公司1987年耗资50多亿元,预计用11年的时间完成通信工程。计划发射66颗卫星环绕地球,形成一个”卫星圈”。然而2003年终因巨额债务而破产。究其原因——还是对经济规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重点:我们制定计划,一定要让技术与经济规律相吻合。计划与现实之间,我们要做出理性的评估,不仅要知己,还要知彼,环境因素、市场因素都要认真加以考虑。

  很多人经常有一句戏谑,梦想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为什么会流传这一句笑话,因为梦想的破灭是很普遍的大众化的事情,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经常有容易破灭的梦想?原因可能是我们对于现实的决断不够,机会成本分析欠缺导致。既然对于现实综合的理性的评估这么重要,怎么提升自己这方面的能力呢?本书并没有直面作答。当然这也不是麦肯锡这本书着重要探讨的范围。

  在古典老师《拆掉思维里的墙》这本书有一段摘录:【一个酗酒的父亲有两个双胞胎儿子,20年后一个成为了成功人士,一个则穷困潦倒。记者分别采访他们,为什么能过上今天这种生活?他们的回答都一样:没办法,谁让我摊上这样一个父亲呢?】

  为什么在同样的条件下,两者的心态却完全不同呢?答:心智模式决定的。那怎么才能将心智模式转变过来呢?古典老师给了八个词:不知不觉——混沌、后知后觉——察觉、当知当觉——觉醒、先知先觉——超越!“混沌、察觉、觉醒、超越”是我们心智模式升级的必经之路。学术上解释为不同的心智模式形成,其实是思维模式,直接经验决定的。而直接经验难以佐控。正好,我们引入接下来本书重点探讨的“思维方法”到底有哪些可以学习?

  接下来是本书重点阐述的很多思考方法——即如何正确地做事。

  【第一部分】1.逻辑分析做任何事情之前,需要我们理想分析,这是最初始、最关键的一步。麦肯锡告诉你,逻辑分析就像黑夜里的一个探明灯。驱动着我们找到问题关键难点,从而发出致命一击。

  A.用“逻辑树分析法”严谨推理在麦肯锡看来,逻辑思维与理论体系同等重要。“逻辑树分析法”能够帮助你理清思路,避免重复性和无关思考。他它们分为:议题树、假设树和是否树。具体推理路径如下~~

  三种树的使用情况各不相同,当在解决问题过程的初期,此时尚无足够可以形成假设的基础时,我们使用的是议题树;当对情况足够了解,可以提出合理假设时——假设树;对问题及其结构油料好理解,并可以将此作为沟通工具——是否树。一般情况,我们基本上处于对问题的“小白”状态时,最多还是用的是议题树。书中给出了一个例子。某公司“怎样增加盈利”这一问题。首先,“盈利从哪里来”。公司回答:来自于装饰圈、垫圈、饰品这三个核心产品。逻辑树便有了一个树枝——然后我们沿着树枝再分——每个产品的收入流“成本”和“收入”。根据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你对逻辑树的分解方式也会不同。而同时绘制出来的逻辑树必须符合MECE法则(这是一个指导原则)。

  .-MECE 分析法- 是骡子是马还是什么,都遛出来看看——穷尽一切独立的、可能的状况.麦肯锡人认为,在解决一个问题时,真正做到”完全穷尽“罗列各种情况,而各问题点又能”相互独立“——MECE分析法绝对是重要的第一步。只有用最高的条理化,和最大的完善度来厘清你的思路,这样不至于让你对于问题困惑重重。 举个例子,一位妈妈,对于小孩每次不愿意刷牙,总是磨磨蹭蹭。经过与小孩的沟通,发现存在很多原因:小孩本身就有磨蹭的习惯、并形成妈妈催促的依赖,对牙刷进入牙齿摩擦的感觉很不习惯,对于卫生间这样狭小的空间呆不住等等。看着这些原因,你是不是有些乱?我们需要对不同原因进行思想上的分类,坚持不重叠、不遗漏的原则(即MECE 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在这里我们使用了议题树:

  当问题层层分级,我们需要拨云见雾,去除次要问题,最终找到关键问题。原则已经坚守,接下来让我们找准问题的软肋,对困难发出致命一击吧——寻找关键驱动点。

  C.寻求关键驱动点关键驱动点-事情中起到关键性、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找到了关键驱动点就找到了问题的核心。那么,怎么样能找到关键驱动点呢?当我们是多人面对问题的时候,可以这样做:第一,找到正确的方向;第二,大量收集资料,运用逻辑树状图进行分析研究;第三,进行头脑风暴正确的原因分析之前,正确的方向非常重要。而正确的方向更是基于对问题本身的深入观察与研究。这与一个人长期的知识与经验的累积极度相关。人们在遇到问题时,很容易收到常识和惯性思维的左右,仅以最保守的思路制定解决方案。然后,事实千变万化,知识可以证伪,具体问题需要具体分析,只有找到问题的核心,才能高效解决问题。妈妈对于小孩刷牙磨蹭的问题继续举例,当我们找到小孩不是不愿意刷牙,而是发现,原来每次妈妈催促小孩刷牙,刷完牙后发现妈妈已经上班去了,小孩真正不喜欢的是这种与妈妈分离的感受 。那么,纠正这种习惯的关键驱动点可能并不仅仅是教育孩子刷牙有多少好处。

  综上几种思考逻辑与原则,《麦肯锡思维》的核心问题解决思想。

  总结为7个步骤:

  1.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

  2.分解问题(运用议题树、假设树、是否树)

  3.提出次要问题

  4.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

  5.进行关键驱动点分析

  6.综合分析调查结果,建立论证(这一步也非常要,我们需要佐证自己的推论结果到底正不正确)7.陈述整个工作过程,进行交流沟通无论哪个领域,逻辑思维都能够帮你把握事物的本质,有效解决问题。前面我已经用了很大的篇幅去阐述问题分析与解决的思维方法,这是主干。接下来,就是一些技巧和TIPS了。

  【第二部分】沟通技巧——30秒法则好莱坞一位制片人,对他的剧作者说,假如在谈话进入30秒之后,他能听到他喜欢的内容的话,那么这个剧作者就会得到一个进一步详谈的机会,也许就能接到剧本。

  麦肯锡方法同样有一个简单的沟通方法-电梯测验:考察和训练一个人驯熟有效向他人传递自身观念的能力。加入你在做一个项目,30秒给你,你能讲清楚项目的精髓吗?如何讲呢?

  麦肯锡给出了建议:

  a)在表述中,一定要先说明要点,再详细讲述细节;

  )把要讲述的内容浓缩为三点来讲。

  c)在回答考官问题时,先表明结果,抛出自己的观点,再陈述论证过程。

  有人肯定要问,我也想要说到要点,可是我怎么抓取要点啊?

  原则其实可以浓缩为几个字——“知、感、行”

  a)重点是什么,对方听明白了吗?(知)

  )和你沟通的人的需要你明白吗?(感)

  c)现在我们所需要做什么?

  主管跟下属说明准时上下班的重要性,提醒ta不要迟到。他该怎么表达?讲30秒要点之前,““知、感、行”先在心里刷一波。

  我要表达准时的概念,对方会听明白吗?ta的真正需要是什么,理解、切实的行动帮助、还是权威、规则?现在我们需要做什么?帮助他真正应对这个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吧。嗯,想到这,你有没有自己稍加有了”人”的灵性,你在做的不仅仅是说出自己的话,而是真正与另一个人的交互表达。

  因为30秒电梯法则更多适合与总结类的个人陈述,在这个例子里,我们假设作为主管的你,已经知悉了下属不能准时上班的原因是因为最近家里添了小宝宝,需要帮忙照顾。你们一起制定了应对方法,后你开始总结陈述了。(当然如果时间充足情况下,你当然可以慢慢讲个半小时^_^)

  a)先说明要点,再详细讲述细节;我们今天交流了最近迟到是因为家里添了小宝宝,每天早上要固定时间喂奶,准时上班是可以遵守的,不过需要我们灵活应对。家里有特殊任务非常理解的嘛。

  )不废话,再讲细节我们有两个应对措施,一个备选方案——与家人商量好给宝宝喂奶的任务是否可以找其他人替换,出门时间可以提前30分钟;如果无人替换喂奶的工作,宝宝吃奶的时间是否可以稍加提前?备选方案——这种特殊状况需要持续多久?特殊周期内,实在无法解决,弹性工作(上班晚半小时,下班也晚半小时)是否可以?

  c)现在,我们就开始做吧!

  有一本经典的书籍《金字塔原理》,也同样阐述了类似的观点:先表明一个中心论点,而此中心论点可以由几个一级论据支持,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可以是个论点,被二级的几个论据支持,依此逐级细分。形成金字塔状。

  金字塔原理四项基本原则:结论先行、以下统上、归纳分组、逻辑递进。

  我们看到,经典的方法论都有着惊人的结构一致,说明也是经得起时间历练的。

  我们在阐述自己的报告或观点时,应该遵循的是这样一个稳固的结构。

  时间/事务管理技巧——破除干扰、要事第一、清单图表、以退为进。

  麦肯锡整本书讲的思想方法比较散,每个人对其理解程度与维度都会不同。

  我个人总结出全书一以贯之的塔罗牌式步骤,应该是四个词:破除干扰、要事第一、清单图表、以退为进。

  当我们清楚问题的关键驱动点在哪,我们就能成功解决问题吗?错!重点还在延续,革命仍需求进,对于如何执行解决计划才是真正的实枪实弹厮杀。

  -破除干扰-人类大脑灰质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无论是工作记忆、数据容量还是神经回路,都只允许我们再同一时间内高效完成一项工作。现实的干扰太多,互联网加剧了信息的堆积,也深化了对于一个人认知与情绪的扰动。意识到,我们就应该做出改变!麦肯锡的建议非常直接——设置无干扰区有些企业或者家庭会给家庭成员设置一个“无干扰时间”——例如,企业会设置每周三为“无电子邮件日”,家庭会设置每晚6点到9点为无手机/电脑时间。这是时间上的设置,还有地点设置。某位想要专心工作的爸爸,将汽车设为无干扰区;某公司高管将每周五办公地点选择在家里的书房。都可以有效避免干扰。

  -要事第一-破除干扰后,我们可以干点正事了。关于要事第一原则,史蒂芬柯维的经典著作《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做了非常精妙的阐述。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斯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来,一起玩个婴幼儿高智商游戏,提提神吧假设你面前有一杯水、一杯沙子和一杯石子,你必须将这三杯东西装进一个杯子中,你该怎样做呢?聪明的宝宝都是:先把石子倒进去,再倒入沙子,你就会发现,沙子把石子的空隙都填满了,而沙石之间的小空隙,还可以容下水。从做重要的是事情开始完成,把间隙的时间和经历留给其他的事情,这就是做事情应该的次序。

  -清单图表-当你在降妖伏魔的道路上,自己的武力强是好事,更别忘了带上趁手的兵器。《麦肯锡思维》将图表与清单分开来讲的,我在这里做统一讲述,因为ta们不外乎就是拥有利刃的兵器。兵器什么时候用到才能发挥最大化?干架的时候啊,当你看到对方手起刀落每次都空时,抡起流星锤发起进攻的时候,发现链子段了.....一脸懵逼的你才想到,哦,好久没做保养和自检了。兵器不仅是拿来关键时候知名一击的,更在于平时的处处使用,与反复养护。说回清单与图表。我们需要每天、每周、每月用,并与它形成“分开了,连呼吸都在痛”的革命情感。

  先说清单。要想让清单起作用,需要两个重要步骤:

  第一步,对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

  第二步,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策略。——《清单革命》阿图.葛文德

  麦肯锡里面关于清单的使用,仅仅是分析了简单问题如何罗列简单清单。为了更深化大家对清单的强大功能的理解,我这里继续引用《清单革命》的观点:

  第一步,对问题分类。这个世界上遇到的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三类——简单问题、复杂问题和极端复杂问题。

  1.简单问题,那些可以有明确解决方法的问题。(例如:做一个蛋糕有明确的步骤,照着食谱做就不会出错)

  2.复杂问题(要把火箭送上月球,或者要完成大企业的收购并购,像这种专业性强,技术比较复杂,步骤非常多的问题就属于复杂问题)

  3.极端复杂问题,结果非常不确定(比如养育子女,把子女培养成一名优秀的成人,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结果的不确定性非常大)

  以上几种问题,来看看清单怎么解决的?

  1.简单问题——执行清单。简单问题有步骤,怕的是忘记,所以做一个执行清单提醒自己以免遗漏而犯错。比方说,一个朋友告诉我,出门之前念一遍“手机钱包钥匙公交卡”,边念边检查,后来我一试,这方法还真管用。这个出门前的口诀,其实就是写了一个执行清单,简单有效。

  2.复杂问题——核查清单。在重要的节点上,用一个核查清单来检查自己是否遗漏了重要的环节。比如:公司应聘新员工,我的面试清单有三条:一、有什么事情可以证明应聘者有学习能力呢;二、怎么证明他很热爱很看重这份工作呢;三、我录用他的最大理由是什么,而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这个理由会被推翻呢。人很容易受到自己偏见的影响,而招聘一个人应该是综合全面地考察,面试清单会提醒我应当去全面考虑的环节有哪些,而避免当下的感受来影响我的判断。

  3.极端复杂问题——核查清单+沟通清单也就是除了用核查清单来确保复杂问题各个环节被注意到,还要用沟通清单来应对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不确定问题。(此处引用较长)有一个非常典型的行业,就是建筑行业。盖房子其实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地质条件、土壤的成分啊,使用不同材料的强度搭配呀,最理想的高度是什么等等,有很多因素要考虑,而在盖房子之前,以及盖房子的过程当中,会发生很多超出预想的问题,如果需要盖一个上百层的摩天大楼,那这种问题就更加复杂。这么复杂和不确定性这么高的一个领域,可奇怪的是美国每年发生严重的建筑事故率不到万分之0.2,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原来建筑行业靠的是两套清单来保证。a.核查清单,不同的部门要提交任务清单,和我们的核查清单一样,由专门的团队进行整合,然后来协调各个团队要完成的任务。比如他们的工作是否如期进行,他们需要的材料怎么样配置,后面配合的团队什么时候进场等等,全是依靠任务清单来协调,这是解决复杂问题。b.沟通清单。 但是这个过程中还会遇到很多种突发的情况或者预料不到的情况。比如,施工的工序都正确了,可是楼板却凹下去了,比如原来定的钢材型号突然断货了,换个其他的型号行不行等等,类似这种此前没有想到或者突然发生的问题,怎么解决?这就需要靠沟通清单来解决问题了。在施工的过程出现了一个此前都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无论这个问题是一线工人发现的,还是项目经理或者承包商发现的,发现的人都不会擅自去做下一步决定,不管他经验多么丰富,而是用沟通清单让专业的团队协作沟通。比如,他们会在沟通清单上写:几月几号我们邀请某某专家对什么问题进行讨论,把预计会遇到的问题,提前安排给相关的专家和人员,大家共同制定决策。最后,《清单革命》也总结了让清单真正发挥作用的技巧和方法,罗列一二:第一,设计要简单高效可测;第二,执行上要有明确的检查节点;第三,要不断更新。关于清单,就讲到这。

  再说图表——其实就是简单的表格+工作日志关于记录工作日志,

  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也做了阐释。要提高管理者的有效性,第一步就是记录。

  许多有效的管理者都经常保持这样的一份时间记录,每月定期拿出来检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德鲁克如何做工作记录呢?

  1.记流水账——是的,流水账也有客观的意义。如果在记录中看出了还有富余的经理和时间,就可以对自己提高些要求;

  2.记录工作中的问题及处理结果——失败的经验、未解决的难题、成功的经验,都可以

  3.记录每天的心得——不为别的,只为唤醒你那容易被懒癌细胞侵蚀的大脑

  4.预案第二天的工作——特别捋顺重要紧急的事项。第二天你就可以按照计划去做了。

  工作日志——实际上是自己与自己的较量,日复一日,月底看看你记录的这个月的动态,你可以锤着胸口说:终于知道自己栽在哪里了!(淡定从容)而不是说,我到底栽在哪里了!?(傻不愣咚)

  -以退为进-

  以退为进实际上是另一种海阔天空的大局视野。在《有序》(丹尼尔.列维汀)中,告诉我们注意力系统,是遵循稀缺原则的。如果要有效管理我们的注意力,一个好方法就是:策略性走神。留出时间走神,可不是真走神。这时候,你需要放松与收敛——收起自己的牛角尖。看一看整体。

  妈妈想解决小孩不积极刷牙的问题,不是仅关注在要不要刷牙,怎么喜欢刷牙,如果问题的关键是亲子沟通,那么我们是不是一开始就偏离了方向,大人们总是在做自我讨好,希望小孩子也应该遵循所谓的“规则”,

  如果眼光开阔一点呢,我们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刷牙问题,而是亲子问题,尊重人性的问题。那么,我们是不是更能找到问题的关键驱动点:原来,小孩是想要延长与妈妈的亲子相处时间。

  价值观的远大深刻可以做有力的指引,在我们迷路的时候。

  当然,《麦肯锡思维》还讲述了很多其他的观点、方法——因为此篇篇幅已经过长,就不一一赘述。

  最后,用麦肯锡的一句话结束,献给自己,也献给看到这里的你:我们的灵感因为惰性而泯灭,失去了激情,失去了创新,所有这一切都失之于反思和总结。

  致敬经典,秉持怀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