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电影剪接的魔力》影评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电影剪接的魔力》影评100字

2021-05-05 04:56:3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电影剪接的魔力》影评100字

  《电影剪接的魔力》是一部由Wendy Apple执导,马丁·斯科塞斯 /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 乔治·卢卡斯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电影剪接的魔力》影评(一):Invisible director

  看了这部纪录片,才真正意识到剪辑师才是真正的看不见的导演。导演拥有大背景和叙述故事的能力,而编辑才是强化各种戏剧效果的幕后导演。

  不幸的是,越是好的电影,你越感觉不到剪辑师的存在。

  为剪辑师鼓掌!

  《电影剪接的魔力》影评(二):(3)【M】出神入化:电影剪辑的魔力

  简评

  从胶片时代开始,一部纪录片。可能是因为介绍剪辑的片子特意凸显用了些剪辑手法。总体来看还可以

  画面:B

  音乐:B-

  剪辑的魔力:B+

  用了些剪辑手法 ,感觉好可以 古老的力量:A-

  胶片时代离我真的好远啊

  启示:B

  其实还好啦,但是真的领率了一下剪辑的魅力

  流畅的叙事:B++~A

  《电影剪接的魔力》影评(三):向新时代的艺术家们致敬

  以前以为导演就是电影画面的主宰,后来知道了编剧,后来知道了摄影和摄影总监,后来还知道了与之同样重要的调色师,现在我又知道了剪辑师... 看来影史中伟大的电影之所以经典,从剧本故事到演员表演,到场景调度,到摄影构图,到声效配乐,到调控色域,到最终的剪辑重构都需要无与伦比的协作能力与创造力。而最终他们只不过是想简单地讲好一个故事而已。

  向他们致敬。

  《电影剪接的魔力》影评(四):a good editor is like a sly politician

  editing makes movies different from our real lives

  如果电影只是我们平日生活里可以看见的影像,那么电影本身又有什么价值?所以剪辑应运而生。

  观众就是编辑们要愚弄玩转的对象

  要想剪得好,不仅要对各种镜头敏感,还要熟悉观众的观影心理学,剪起来还要有耐心,有时候你想要这样剪导演还不干捏!“这一幕我拍的那么辛苦你丫就给我剪了是怎么样啊!!”所以说把导演和编辑的关系比作婚姻关系实在太形象了!

  .S.昆丁说话喜欢在句尾加句all right是怎样!也太频繁了吧!嘴巴pia ji pia ji地赶脚好弱智啊喂!

  《电影剪接的魔力》影评(五):写给自己看的笔记

  剪接影响情绪与思想e.g.政治宣传片(二战) 格里菲斯古典电影剪接-隐形删剪的概念-动作顺畅让观众没法察觉,投入故事 俄国列宁苏维埃政权下纪录片与“资产阶级”剪辑概念对立——不断提醒观众这是一部电影(第四面墙) 爱森斯坦:影片意义不在于画面本身,而是它们之间的冲突 法国从影评人士转行的导演开始挑战隐形剪辑 法式新浪潮 跳镜e.g.《breathless》 艺术家永远都会和科学会面,3D剪接 艺术家烧毁教科书↨ 悬疑片-剧情隐瞒-另一种操控(导演就是在操控观众?)希区柯克 情欲来源于想象,这就是情色和色情的区别 广角镜加打斗动作-80年代从mtv电影广告中成长的一代能够接受并要求充满细节的快速剪接(充满细节的云霄飞车我喜欢这个比喻)-反思用后即丢的思想趋势而不是对某种关系的归属感-花时间去以不同的方式看与体验时间e.g.《达赖的一生》 视觉的诗句:剪辑很多时候关乎如何不剪切,如何保持安静,如何让某一个时刻自由发挥e.g.《心田深处》-音乐性-场景流畅的结合

  《电影剪接的魔力》影评(六):向出神入化的剪辑师们致敬

  其实我是不太敢评论这部片子的,因为作为一个非专业的电影爱好者来说,这部片子的专业性太强了,即使它只是揭示了有关剪辑师的冰山一角。但这部片子太好了。

  影片以众多剪辑师和导演,大牌诸如卡梅隆,朱迪福斯特,昆汀等对剪辑的看法及他们有关剪辑的故事,穿插着经典影片的经典剪辑片段,向我们展示有关电影剪辑的魅力。

  在好莱坞,剪辑师要把近200个小时的原片剪成两个小时左右的电影,平均每个电影要有5000多个镜头剪辑就是操纵,利用镜头的转换,引导人们进入电影所要表达的情绪,但剪辑师本身却要冷静客观的营造场景,所以剪辑师不会去接触演员在生活中的状态,他要看的是演员在电影中演戏的状态。好的剪辑是会助力演员的表演。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句话是影片里说“剪辑能让演员变成明星”,这就是剪辑的神奇所在。除此之外,剪辑师与导演的关系也密不可分,有个形容很贴切,剪辑师就是导演的“老婆”,剪辑师必须要懂得导演要表达的是什么,然后加以优化。

  影片最后提出了一个问题也令人深思,近年来电影的节奏越来越快,所以剪辑切换的镜头也越来越多,这究竟是好是坏?剪辑师们的答案也是各执一词。

  《电影剪接的魔力》影评(七):剪辑的目的就是抹去剪切的痕迹

  从剪辑的诞生到现代发展,讲述剪辑对电影制作的重要性。

  剪辑的目的就是抹去剪切的痕迹,让观众不注意或者忘记在看电影。格里菲斯的无缝剪辑沿用至今,几十年来一直是好莱坞主流的剪辑手段。

  我们所知的每项现代剪辑手段,都在《持摄影机的人》中体现出来。

  一部电影大概有5000个镜头,剪辑师将一块块拼接起来,像是玩拼图游戏。

  电影剪辑是延眼神的舞蹈。类似《刺杀肯尼迪》和《战略高手》的剪辑,进一步远离格里菲斯无缝剪辑的经典做法,从前剪辑师尽力保留时空一致的假象,现在他们随意分割时间和空间,以创造新的叙事方式。

  在21世纪,电影节奏越来越快。如果不能为故事情节服务,不管多眼花缭乱都没有意义。重要的不是工具,而是讲好一个故事。

  《电影剪接的魔力》影评(八):faster and faster cutting

  周末和老妈一起去影院看了哪吒,老妈很少老电影。在看的过程中,我问老妈,感觉怎么样?老妈说有点晕。然后我意识到可能是场景剪接太快,目不暇接,再加上3D的缘故。但是现在回想起深层原因恰恰是她不经常看电影,不适应这种快节奏的剪接。所以剪接艺术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对平常人来说是潜移默化的,对于伴随30s广告,MTV成长的90后来说快速剪接是一种视觉冲击,可是对他们60后来说或许也会带来视觉折磨。同样的东西,成长环境不一样,感受也截然相反。

  《电影剪接的魔力》影评(九):剪辑观念

  

这部纪录片与其说是分析传授剪辑的技巧,不如说是更新公众对于剪辑的观念和态度。我所看到的,是剪辑应当为故事而服务。

剪辑的方法固然有很多,包括最初定下电影剪辑范式的无痕剪辑,还是后来刻意突出剪辑的创造性剪辑,但这一切都是为了讲述故事,引起观众的注意,并产生电影制作者们所希望的感情,例如大笑、流泪、憎恨等等。不同的故事氛围需要不同的剪辑手法,这样才能够最完美地将整个剧组的良苦用心呈现在观众眼前。

剪辑师拿到导演和摄影师所拍摄的素材以及既定的剧本以后,相当于是对画面进行了二次创作。我猜想大致的情节走向和叙顺序应当已确定下来,剪辑师所能决定的是一个画面何时出现,以及它所停留的时间,一帧一帧的画面连在一起营造出整部电影的氛围和节奏,像是一位高明的裁缝,将所有的布料仔细剪裁搭配,才得以完成一件华美衣裳。在整个的电影制作环节中,剪辑师是那个最终汇总润色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用剪辑创造故事的人。

这样一想,还挺有趣。如果可以的话,剪辑师似乎也是一份不错的工作。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热爱。

  《电影剪接的魔力》影评(十):In the blink of an eye

  终于在影片里看到Walter Murch本尊了。现代最伟大的editor之一。

  最早见到这个名字是因为他写的一本书 In the Blink of an Eye -A Perspective on Film Editing。这本书很薄,而且很易读,之后才知道Walter有多牛逼,是《冷山》,《英国病人》,《现代启示录》,《教父》三部曲等名片的剪辑师。

  Walter 在影片里面出场镜头算是最多的。他剪片有很多自己的习惯,比如喜欢站着,方便跟随影片的节奏;比如喜欢每一个shot选择一到两张照片,然后贴在墙上,为在剪片的时候提供线索;比如他不喜欢去片场,这样可以使自己作为一个做公证的人,只管种屏幕上所展现的 (他甚至建议所有导演在拍完片后选择出去旅游,给editor在rough cut 阶段充分的自由);还有一个小细节,在Walter看成片的屏幕上,两边各有一个纸片的小人,这是因为电影院我们面对的是大屏幕,所以两个小人相比屏幕给Walter在电影院看片的感觉。

  如今看到这个纪录片,虽然就像有些人说的,没有涉及剪辑的技巧,因为技巧这个东西是硬件,你可以随便买本final cut pro 或者Avid自己去学,但是editing最重要的就是创意,是对影片的再创造。正如影片说的:editing is manipulating.

  一个两个小时的电影,平均有5000多个镜头,动作片可能更多,甚至上万个。再推想最初十多个小时的footage,editor 面临的是十分庞大的工作。每一个镜头,每一个sequence又有无数的可能。可以这样剪,也可以那样。加上现在的数字化,editor的选择可以更多,这样增加的创造性,也给现在的editor带来更多挑战。

  还有一个惊喜,我记得夏季上的workshop的最后一节课,Prof. Moller 给我们看了一个黑白片的片段,然后说了一句:“enjoy the power of film”就下课了。当时不知道是哪部影片的。终于今天又看到了这个片段,来自是The Battleship Potemkin 《战舰波将金号》--1925. 剪辑真的是神来之笔。现在所有的技巧,也不过如此了。

  .S.为什么叫 In the blink of an eye?

  因为每一个cut 就跟我们眨眼一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