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持摄影机的人》观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持摄影机的人》观后感精选

2020-02-16 22:25: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持摄影机的人》观后感精选

  《持摄影机的人》是一部由吉加·维尔托夫执导,Mikhail Kaufman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持摄影机的人》精选点评

  ●每个镜头,每帧画面,都在回答着一个问题:在三维空间中,人的创造力如何释放简单的、干净的 ,却又蓬勃的、巨大创造力,赋予光影流转尽的咏叹和力量。除了创作者才华努力,唯有站在伟大时代之上,才能创造出伟大的艺术,在万物面前,伟大灵魂的前进本身就创造了最好的艺术形式

  ●“电影眼睛”派经典片目。

  ●狭隘意义上来讲这是一部完全影像决定的电影,影像是最大的主导也是最深的基底,通过超越时代的剪辑与后期制作和更为凌厉蒙太奇技来展现这些无序的、非线性片段。在此,摄像机不再是死物,而是一只好奇的眼睛,摸索、推进、回想我们透过眼睛看世界,摄像机透过头看着我们。

  ●摄影机“看到”的前苏联城市大胆、直接、大方作为将近一个世纪之后的观众毫无空间或时间理解困难,反而通过摄影机的视角对于这个属于过去的外部城市感到无比亲切。太好看了,尤其有对比才能更感到好看。20110201-20171108

  ●酷!! 单在配乐方面 电子 后摇 军工 噪音 bigband 20时代出现这些元素实在难以置信

  ●1个多小时。电影眼镜派让我领略了瞌睡的魅力

  ●这部经过剪辑的纪录片是维尔托夫“电影眼睛”理论直观表现没有布景,没有字幕,也没有演员道具影片呈现了一个缜密的套层结构表层上是一部纪录苏联劳动人民平凡生活的城市交响曲,其内层则讲述了摄影机如何纪录生活、摄影师如何进行拍摄和剪辑。其实是剪辑让这部影片更有魔力

  ●这个片子看10分钟觉得很牛逼,看70分钟就觉得很二逼了。

  ●Pure cinema,一部提醒为何热爱电影的片子。

  ●回看一遍,越发觉得牛。构图都像罗钦科的照片一样,更别提先驱者意义了。导演自己说没有剧本、没有主人公,却又时时刻刻不呈现作为主人公的“拿摄影机的人”,像是在提醒观众们“纪实”的主体性,想到了后来基阿罗斯塔米里海三部曲中生活与艺术的辩证法蓝光修复恢复六段分法甚好,配乐也棒极了。

  《持摄影机的人》观后感(一):外行

  电影史重要的一部作品然我还没那个专业水平。不过以业余眼光也能欣赏到各种镜头的取景角度景别景深运动,剪接的类型作用节奏,就像电影技法大全一样。虽是1929年的作品,看起来很新鲜,好像现在电影的语法也就那些吧?

  《持摄影机的人》观后感(二):还是应该这么的

  此片与北方的纳努克是连在一起看的,撞了2个经典,一个是为了真实戏剧,一个是绝对的真实,都有音乐在其中贯穿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这部片子。

  在导演和摄像的学习之间我一直在徘徊中,之前,虽然深知导演不是学来的而掌控摄影机的话语权相当重要,但又很难不被导演这个虚名所累,看了此片之后马上决绝了,应该去学的是绝对是摄影,即使将来不以此为业,但必须对摄影有相当的掌握。

  《持摄影机的人》观后感(三):content

  13分钟处有:镜头,眼睛,看(窥视),女人(被看),慌忙起身走开。14分又有海报《The Awaking of a Woman》。 虽然是“recording”形式,但拍摄对象:工厂工人,工人,大众老百姓。2.音乐的转变。 如:17分开始的从激昂的音乐转变为悠扬歌曲对应熙熙攘攘赶火车回工人的情形。3.无旁白无对话,文字出现在printing中,存在于被拍物体上。如:海报;火车站站牌

  社会

  阶级

  现象

  发展(科技)

  《持摄影机的人》观后感(四):吸引

  影片中作为载体的摄影机积蓄着巨大的力量,收录世界的真实的眼睛,借由影像传达导演的思考,这不是一个故事,更像是日常生活的回顾,快节奏行进,画面跳跃感强烈,却不给人填塞之感。 每个人的喜怒哀乐,确切地、直击眼球地暴露在镜头前,来不及掩饰,不会有眼神左右游移的拙劣表演。银幕闪现光芒与影院隐于黑暗,一切都是真实,一切归于真实。 电影多数时间是造梦时光机,憧憬着触不可及的梦想,经过影片的邂逅,似乎近了一些。然而,真实感也绝非糟粕,接近梦想的脚步不应止步影院前,现实中还需要有更在意的风景与人。

  《持摄影机的人》观后感(五):移动

  电影后半部分在拍摄沙滩场景时持摄影机的人出现了一次,低机位,那人扛着设备背离镜头向前走去。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穿着,持摄影机的人出现在其他场景中形象基本都是模糊的,要表明的只是他的在场而非特殊身份。但沙滩这个就不同,他跟沙滩上的人一样的打扮,赤膊加短裤。这个镜头突然让人觉得他是参与到被拍摄对象中去了,之前是三层关系:被拍摄对象,持摄影机的人和真正的摄影师,后两者关系更近一些,这场似乎变成了两层关系:被拍摄对象和真正的摄影师,让人怀疑持摄影机的人和这部电影究竟有没有关系,或者退一步说还是三层关系,只是前两者更近了,角色移动了一下。

  电影眼睛派说如实地记录不干涉拍摄对象,又通过镜头进行重新选择,就是真相了。齐泽克说电影虚构比现实真实。可能苏联电影人的宣传目的比真相重要,但是抛开这个一对比还是很有意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