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梵高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梵高读后感锦集

2021-05-06 03:24: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梵高读后感锦集

  《梵高》是一本由[法] 扬·布朗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8元,页数:4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梵高》精选点评:

  ●大开本装帧精美,纸张和油墨色彩都用了心。反正我这种半吊子看到会“哇”一下那种,立即迷上梵高。既然都是一水的五星,那我也应景一下吧!

  ●我80多买到真滴赚了(

  ●非常喜欢

  ●梵高的画作可以震撼人的感官和心灵!膜拜!

  ●装帧精美。

  ●看得见每一个笔触,好想他就在我眼前作画一样

  ●好像就是这本书对梵高病例有一篇文章特别不错。人们始终赞叹他的天赋,却很少人真正了解他的痛苦,划然一天际的那份对生命的炙爱,燃烧成了他向往的太阳,太快领悟到的艺术高度必定会因为没有落影的大地而永远成为一片被人们仰望的星空~

  ●非常非常高清的一本书,笔触都印得清清楚楚,不仅能把画看清楚,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年份事件生平,印刷的颜色也非常逼真,这本书从编排,到印制都十分精美。

  ●理解梵高的一本非常好的书。

  ●现代绘画不应该追求相片般的相似程度,而应该依靠“我们充满激情的表达”。不管是摄影,还是绘画、雕塑,没有情绪的作品就难以称得上好作品。

  《梵高》读后感(一):梵高的东西一句两句说不清。可能我不配。

  这真是个大问题。

  梵高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没有之一,深受人们的喜爱。他驾驭色彩的能力无人能及,他将他那饱受磨砺的一生中所承受的痛苦升华为引人入胜的美。痛苦很容易描绘,但用热情与痛苦来描绘这世界上的壮观、动人、欢欣之处,实在是前无古人,可能也后无来者。 在我心里,那个游荡于普罗旺斯田野里的怪人,不仅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同时也是最伟大的人。

  《梵高》读后感(二):梵高

  2018年 第5本

  一本画册,说实话,送到了才发现那么大,那么沉。没法摆书架上。

  我觉得梵高绘画技巧一般,但是对色彩,光的运用真的是天才

  如果你可以下到几十兆的高清图画版本,就可以看到梵高的笔触,梵高对色彩的运用

  本书基本用的都是高清的图片,但是和PC看到的不一样,就是他的颜色会比电脑,手机显示的正很多

  手机对着拍,完全体会不到那种色彩

  一天看完,因为没怎看字,画册会多次看,历久弥新

  《梵高》读后感(三):无题

  

因为吃了600g烤蘑菇终于神经错乱翻完了这本600页的画集。英文是不可能看的。感想如下

1.他画了很多幅自画像和很多盆花,但出名的只有各一幅。

2.大部分画的感觉就是很梵高,所以在小部分不那么梵高的作品出现的时候感官会敏锐。

3.大闸蟹和大部分动物就真的很阴间。

4.如果每个人坚持做的事情,被告知只有死后才会扬名立万,又有多少人会坚持下去呢。

  《梵高》读后感(四):我情愿像自己这样疯狂,不愿像别人那样明智。

  本书主要通过画作、书信剖析梵高一生的宗教观、绘画思想和生前两年的精神病状态。以及300幅代表性画作的呈现,大开本的尺寸和清晰细腻的笔触让人看的过瘾,读的时候我常常抚摸画作,就像能触碰到画布上的颜料一样。

  梵高出生在牧师家族,16岁开始学习并从事画商工作直到23岁被解雇,这段期间宗教占据他的全部信仰,学习素描是他的业余爱好,画商工作让他见识了非常多优秀的名画,同时结交了一些画家朋友。

  被解雇后,梵高致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传道士,却总是不能如愿,有一点是母庸置疑的,梵高大量的书籍阅读使他异常关注底层人民,总是将农民工人的现实社会状况在画纸上突显出来,这和总是用来麻痹人们思想的宗教信仰背道而驰,梵高在不断受挫和不断阅读中,终于在27岁舍弃前半生的基督教信仰,他说:“如果有一天,病人看着医生的眼睛,拒绝错误的治疗,或揭穿庸医的骗术,你能责怪病人吗?”

  之后他完全投身于绘画事业,从27到37岁十年间,创作九百幅油画、一千一百幅素描,平均两天一幅画,证实了他的狂热。其中囊括他从早期的素描到中后期的油画;从寄望用画笔介入政治而描绘的底层劳动人民,到真实呈现自然的风景画,以及健康与病态的自画像;从早期阴暗消沉的用色,到接触印象派开始丰富明亮的色调使用。

  梵高的狂热是能够理解的,当接触自己擅长且热爱的事物,人可能会没日没夜的扑在上边,乐此不疲,我也有过相同的经历,但也因为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面对另一个想掌握却不擅长的方向时,我知道会相当吃力,它完全不像前者做起来那样得心应手,有时甚至长达几个月找不到方向,那段时间我只能边摸索边难过。

  读这本书的期间,梵高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给了我一些方向;同时也不断帮我坚定信念,他的思想有的和我互相印证,有的则激励我:

  “真难看,而且,好吧,很难看,没画好。不过,既然拿真正的困难开了刀,将来的路会平坦一些。”

  “如果在你身上有一个声音说道:‘你不是画家’,那么,老兄,你就偏要画,这个声音才会沉默。”

  “像学习绘画一样地学习生活,既不要陈词滥调,也不要自欺欺人。”

  总结起来就是:多读书、多交流、多练习,专心且投入。

  透过本书能够窥视画家的脑部活动,了解他的创作历程以及思想变化,深入了解另一个个体对我来说是奇妙的,何况是这么特别的人。

  对书中提及的大量画家、画风学派、技巧手法都知之甚少,只能看个大概,之后应该补充一下基础知识,再来看这本书,能理解的更透彻。

  【关于一些思想的摘抄】

  * 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名言:“艺术,就是自然加上人”,对艺术的定义,再没有比这句话更准确的了。不仅需要自然、现实和事实,还需要其中的意义、阐释和本质,这要求艺术家去揭示、说明、指出、整理、释放和阐明。

  * 维克多·雨果:“宗教消失了,但神依然存在。”

  * 1883年致提奥的信:

  “如果在你身上有一个声音说道:‘你不是画家’,那么,老兄,你就偏要画,这个声音才会沉默。如果你听到这个声音,就去找朋友倾诉,那么你会失掉一点男子汉的力量,失掉一些在你身上最好的东西。只有自己和烦恼作斗争的人,才能做你的朋友。他们的行动会激发出你的活力。你也必须坚定地干起来,必须理直气壮,就像一个拉着犁的农夫,或者像这幅速写里的兄弟一样。他正在—用人力—耙田。如果没有马,你自己就是马。”

  * 新印象派画家不是科学的奴隶,他们按照创作意图作用知识:让所知为所求服务。

  * 尼采:没有什么道德现象,只有对现象的道德解释。

  * 对他(梵高)而言,和家人间的书信和相片往来是把分裂的家庭核心重建起来的一种方式。

  * 我想工作也喜欢工作。如果我每天都得在工作和生活中被宪兵和刻毒又游手好闲的市镇选民盯着,而这些人又向他们选出的市长(市长因此看中他们的意见)请愿隔离我,那么我再次倒下不过是出于人性罢了。这是必然的。

  * 精神病人们说过,为了让别人忍受自己,就必须先忍受别人。他们还说过其他很有道理的话而且说到做到。(在圣雷米的精神病院)

  * 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很多人自觉没有能力直接服务大众,转而支持和巩固别人的工作。比如翻译书籍的人,还有镌版师和石印师。仿作者是和译者一样的传递者。他们让更多人接触到他们模仿的作品,增进了作品的普及和理解,也让更多的读者和观者可以自行评判作品。

  * 在加歇看来,忧郁和其他疾病不同。忧郁来自感觉的失调,而感觉是人所共有的。“任何时代的人都天生具有被感染的能力,以好的方式,或不好的方式。而问题全在于对人起作用的感染源的强弱、时间长短、特别是持续性。”

  * 在他(梵高)看来,发狂的本质始终与宗教有关,这种热病会使人陷入狂热的崇拜,作茧自缚,他把忧郁当做抵抗发狂的防线。

  * 梵高的自杀和他不断接受的牺牲一样,既不是消极的,也不代表对生命的拒绝。画家渴望掌控自己的身体和作品,却没有这样生活下去的能力。

  【一些有意思的句子】

  * 从这堆乱七八糟的木板条里会时不时地响起一声叹息、一记呻吟。

  * 如果我无法继续工作,其他事物带来的乐趣会一下子消失殆尽。这时候,我就好像一个织工,看到纱线乱成一团,放在织布机上的图样难看得要命,花力气也没用,动脑筋也没用,什么都是一场空。

  * 梵高坐在古代雕塑的石膏复制品跟前,如天使般耐心地摹画着那些美丽的形态。他要征服那些线条、那些块面、那些起伏。他满怀热情地修改、重画,用橡皮反复擦拭,最后把纸擦破。

  * 诗歌的乐趣在于一点一滴的揣摩。暗示才妙不可言。诗歌中必须永远有谜语,文学的目的就是引人联想,再无其他。

  * 如果说我们去达拉斯贡或鲁昂要坐火车,那么我们去星星就是作死。这个说法中有一点是千真万确的,那就是,我们活着的时候没法到星星上去,正如我们死后也没法坐火车。总之,在我看来,霍乱、肾结石、结核病和癌症说不定是上天的运输方式,就像汽船、客车和铁路是地面的交通工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梵高读后感锦集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