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读后感锦集

2021-05-16 01:54:3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读后感锦集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是一本由[美]简·尼尔森 / [美]谢丽尔·欧文 / [美]罗丝琳·安·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3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精选点评:

  ●买了一系列的正面管教的书,系统的来看,应该会有收获,但感觉应用上还是有课程配套学习效果会更好

  ●看了给我们吼的时候心里有个适可而止的警钟

  ●和作者的另一本书《正面管教》部分内容重叠,但是内容更有针对性。不过看过之前那本,这本不看也可以。

  ●1. 想好自己要怎么做(很多时候会不自觉地威胁、说教、言行不一致,边界模糊)。2. 温和而坚定的执行,自己需要冷静的时候就抽身离开,不要陷入权力斗争。3. 真诚的接纳,保持好奇心探究行为背后的信息。尽你所能欣赏你的孩子,这是宝贵而重要的几年,而且我们只能经历一次。

  ●与另一本《正面管教》有部分内容重复,带来的冲击力和给予的启发也不如那一本。

  ●和0-3岁的框架差不多,部分例子会相同。但依旧是一本很好的育儿书,从中得到好多鼓励。

  ●家庭教育 正面管教

  ●太理论化教条化了,几乎看不下去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中谈到的正面管教办法,在《正面管教》中都有提及,只不过这一本更有针对性。读完很有启发。

  ●1. 和善而坚定 非惩罚和说教 2. 孩子在感觉更好时才能做得更好 3. 真正的自尊来自于有技能和做贡献 4. 没有哪种性情必然比另一种性情好,这些性情只是不同,并对养育和教育提出了不同的挑战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一):身教重于言传

  

3到6岁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时间段,这本书教我们了解这个时间段孩子的特点,以及养育方法,正面管教的目的是读一声的教,不是惩罚,是如何尊重,理解的养育出一个健康,有能力,对社会有用的人。其实里面提到的育儿理念,是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学习的自我完善方法,比如我们每个人都要重视自己的感受,感受会指引你做出正确的行动,压抑自己的感受做出的事永远都不能让自己满意,是这个道理啊。还比如错误是学习的机会,让我在犯了错误的时候不那么悲观,烦躁,因为我只是多了一个学习的机会,而且任何时候改正都不晚。又比如处理愤怒这样强烈的情感时,要注意感受和行为分离,有任何感受都是正常的,但是要注意行为是否恰当,愤怒就打人那肯定是不对的。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二):记录一下感受

  正面管教应该是时下最流行的育儿流派了吧。我虽然没有看过相关著作,但是在育儿公众号的各种普及宣传下,再翻书,觉得里面的理念已经是耳熟能详了。

  我理解的正面管教就是用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向孩子们或启迪或展示什么是正确的行为,将他们引至正途。

  温和,坚定,都是很美好的词。同时也意味着很难做到。

  在日常生活中,我自然也是抱着温和坚定的初心,但最后往往以发火或妥协收场。

  书里有一个例子。一对父母为了让孩子睡自己的床,一个晚上曾几十次把自行从床上爬起来的孩子在领回床上。我自叹是做不到的。

  正面管教对家长的要求真的太高了。

  书里一个个例子都反衬出我的失败。虽然专家一再强调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还是无法如此正面看待自己的失败。心里只有满满的沮丧。

  话虽如此,我在书里还是收获了不少的安慰。学龄前儿童家长的日子就是鸡飞狗跳让人精疲力尽的。每天早上如果能准时出门那就是很成功的一天了。(不要再在意之前发生了什么)

  累了就休息一下。关键是在休息的时段,不要去做任何你必须要做的事情,去做你想做的事情。为什么不带娃的日子也没有觉得很轻松呢?因为去忙家务了呗。

  还有一个收获是“开家庭会议”这个小工具。感叹美国人民从儿童时期就开始体验民主的集体生活。会议的议程包括感谢他人、讨论议题、制定方案。也想在家里尝试一下。看完书后和Y宝进行过一次非正式会议,其实只是睡前的小聊天。那段日子每天早上Y宝都要发脾气让我非常头疼。我和Y宝说妈妈最近有个难题想让你帮忙想个解决的办法。Y宝并没有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但是神奇的是第二天早上她没有发脾气。

  以上。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三):引导爸爸妈妈学会带孩子的一本育儿书

  

这是一本关于教爸爸妈妈如何做爸爸妈妈的书,指导爸爸妈妈(更多的是妈妈)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成长。从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小事出发,培养孩子的性格生活习惯,从细节中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正确引导。

书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介绍什么是正面管教,正面管教是带有爱,没有任何偏见的,平等坚定的执行家庭的一些规则和制度,并建立日常惯例,让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在我们周围的父母很多都是唠叨不止,而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矛盾也是因为父母过于唠叨,而孩子又拒接与父母沟通。“不说,去做”是身体力行,给孩子一个榜样,也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态度——无条件的爱,和健康正确的生活。什么样的环境养育什么样的家庭,但我们也知道没有完美的家庭,造就不出完美的孩子。而我们要做的是做正确的父母,人生观、价值观是正确的,引导孩子成为积极、乐观、健康、有自己的热爱的孩子就可以。

另一部分是关于正面管教的解决方案,针对孩子出现的一百个情况我们该如何解决。关于“权力之争”,最怕的是我们与孩子陷入权力之争,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出现权力之争,如果出现权力之争父母一定要首先意思是到是自己的的问题孩子的问题,如果是自己的问题要意识到自己没有尊重孩子,如果是孩子的问题,应该在和孩子协商后让孩子知道承担后果的风险。关于“同胞竞争”,孩子之间的问题应该交给孩子,而自己需要做的是将平等的爱分给两个孩子,如果某一个孩子感觉到没有那么爱他,应该给孩子做解释,也不能让孩子出现争宠的现象,一旦争宠也应该平静的引导。关于“拖延”,孩子的拖延可能是因为难度过高或不喜欢做,希望通过拖延将这件事情无限消耗下去,尤其是在做作业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尤其显著。我们要做的是建立正确的惯例机制,这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自己共同制定出的,在最后期限内没有完成应该让孩子承担相应的后果,而提前完成也应该让孩子感受自由时间的快乐。关于“操纵”,孩子会不定时的试探父母的底线或希望通过自己的恳求能够让父母答应自己的请求,而这源于孩子不知道什么办法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希望借助外力满足自己,或因为丧失信心才操纵父母。

正面管教绝大多数都发生在我们和孩子之间,如何让孩子感受爱而又健康成长,是我们应该思考的。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读后感(四):管教与惩罚一样吗-----天差地别哦!

  今天一早看了《3-6岁的正面管教》这个书了,这个书非常的热销了,自1981年出版以来,已经卖出了超过百万本了。作者是美国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杰出的人物,她正面教养理念成功培育出了自己家族的十几个孩子。

  那到底什么是正面管教呢?管教是不是就是惩罚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正面管教的核心是和善而坚定的态度进行孩子的教育了。

  正面管教的和善而坚定教养理念,首先你要克制一下你的脾气了,即使孩子比较弱小,但他们不是我们父母可以随便发脾气的对象了。有些家长会说,我控制不住自己了,如果你把孩子当作是你的老板,你的领导,你会随意发火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那为什么对孩子那么容易发火呢?因为踢猫行为了,猫是一个弱势群体,是一个我们可以随意对待的对象了,所以你没有必要控制自己的脾气了。

  正面管教的第一条律,控制自己的脾气!停止对小孩的吼叫,停止对小孩的威胁,停止对小孩的体罚,你的思维才能正常思考了。

  正面管教的第二条律就是要整个家庭言行合一了,不但是你自己本人,还需要跟另外的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的爸爸言行合一了。

  说到做到,并和善的坚持到底了。你跟孩子说一个月买一次玩具,可是孩子在超市里哭闹,你可以抱住她说宝贝,我们说好的一个月买一次的,时间还没有到了,绝对不可以买了,哭也是不行的。这个时候你先生在旁边说算了买给她了,那情况就糟糕了,绝对会翻天覆地的,不可收拾了。

  凡是制定的计划,父母一定要沟通好了,并且为之努力执行到底了,孩子第一次可能会哭闹了,第二次会试探,第三次就只会想想了。

  这样不打不骂,不哭不闹的理性教育出来的孩子,他们就会有归属感和价值感,他们不会觉得自己是多余的,父母是不爱我的,我需要额外的讨好人才有人来喜欢我了。他就能全心全意的用自己的潜能去发展自己特长。

  阿德勒说,只要有人在的地方就存在人际关系的矛盾了,孩子与父母的矛盾也不是一下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当大家有争执有分歧的时候,我们要冷处理了,彼此分开一下了先冷静下来,思维才能回来协助你处理事情了。所以作者提出了,要有积极的暂停。暂停后我们理清思路,可以用提问式启发代替说教和惩罚。

  正面管教的第三条律就是不要引入权力斗争了。我们要把孩子看作一个必须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了,而不是来跟你争夺权力的,你不要把他看作你的入侵者。权力斗争的引入,在短期看来的确是你赢了,但你却会失去孩子的心,可能是永远失去进入孩子心的机会了,这样你还要争吗?

  权力斗争就是谁是控制者,谁是服从者。阿德里说父母跟孩子的权力斗争分成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权力的争夺,一般父母赢了做控制者,小孩作为服从者;就进入第二阶段了亲子关系的对抗,你说什么做什么他都觉得是错的,表现就是拖延,叛逆;第三个阶段就是复仇,他厌学故意让成绩差了,你让他不 好过,我也让你心烦;第四个阶段,自暴自弃了,有时甚至会用生命的代价让你知道权力斗争的残酷性了。

  我们教育孩子并不是跟孩子争论长短高低,我们要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不要引入权力斗争了,一引入无论谁赢谁输都会两败俱伤了。

  以上是我今天看了《正面管教》之后的三点看法了,希望对大家都有帮助了。

  《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读后感(五):用《正面管教》来爱熊孩子,不但使他学会了尊重还能力变强了

  七十年代出生的我,是在父母威严的教育下长大的,那时候小孩不犯错误,家里是一片祥和,如果有了一点错误的话,就免不了指责,在父母指责的过程中,孩子只有言听计从,老实认错,不能有一点解释、讲理甚至不服的表现,一旦有了这样的行为,那肯定就是一顿暴打,有时是爸爸一人男子单打,如果问题严重就会升级为父母男女混合双打。那时候,根生蒂固地认为老子打孩子是必要,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变化,自己慢慢长大,我选择从事了幼教工作。九十年代初,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正好赶上中国的幼教界掀起一轮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变革,提出“要蹲下来跟孩子说话”,言外之意,就是要尊重孩子,跟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年轻的我,在管教严苛、必须听之任之的教育环境下长大,怎么能去理解这样的理念呢?于是,处于工作的压力,只能每次假假地在行动上显示出来是“蹲下来和孩子说话”了。不能理解尊重的真正涵义。

  《正面管教》图书照片

  后来自己有了孩子,在自己管教孩子中好像对尊重有了一点模糊的认识,但往往和溺爱无法区别,尤其当孩子的行为与自己的意愿相违背时,不是强行制止,就是顺从孩子。也甚是苦恼。

  突然有一天我拜读了《3~6岁孩子的正面管教》,是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简.尼尔森所著。简.尼尔森是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22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还是2个孩子的曾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的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从简.尼尔森的简历上不难看出她对教育孩子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她从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中,总结出《正面管教》的方法,给我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我知道了《正面管教》与传统的管教方式不同,与惩罚没有任何关系,而是完全是为了教给孩子有价值的社会和人生技能。对于小孩子的正面管教涉及到决定家长要怎么做,并且在之后和善而坚定地坚持到底,而不是期待着你的孩子“守规矩”。正面管教的准则将帮助家长与孩子建立一种爱和尊重的关系,并帮助你们在未来的很多年里一起解决问题。至此,我才彻底理解尊重,尊重不是妥协、不是顺从。尊重不是单向的,是相互的。父母在孩子面前,尤其遇到问题时,要和善而坚定,就是父母要通过尊重自己和当时情形的需要让孩子看到什么是坚定,并通过尊重孩子的需要和人性让孩子看到什么是和善。

  妈妈与宝宝的照片

  那么,在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也正是我们家长面临的重大难题。当我们面对一个孩子无厘头的捣蛋、迟迟不去洗漱睡觉、拿着手机玩个不停、吃东西挑来挑去、早上不起床上幼儿园的时候,家长们我们如何做到和善而坚定,又能处理好问题,还能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呢?《正面管教》里会告诉您怎样去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