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画境》读后感摘抄
《聊斋画境》是一本由蒲松龄(原著) / 大力斋(绘)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18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聊斋画境》读后感(一):聊斋画境全新演绎传奇故事!
愚幼时初观聊斋,满眼妖魔鬼怪,惊恐不已,未只字片语懂得复观人性与疾苦社会。年长时略懂得其故事,虽人丑百态,但鬼怪多性情真挚,于人与人游之,甚心隔肚皮,心贪有余,人与鬼游矣,倾心如故,未伤分毫。
而今在读新版《聊斋画境》深刻体会到郭沫若曾经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这句话的意义,无不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作者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智慧的刻写。
对于《聊斋》其实早已脍炙人口,雅俗共赏,跨越时空与国界的志怪文言文小说,而新版《聊斋画境》将妖志唯美且气质的超精美画风捕获了我的心,将聊斋六朝怪志几百种奇焕神秘的形象,进行生动,瑰丽的全新演绎,为怪志奇焕故事插上另一种想象的翅膀,让原本沉闷的文言文故事一下子变得鲜活,且十分幽默风趣。
聊斋那么多经典的故事就不多说,首先《聊斋画境》不是《聊斋》故事全本,它主要是展现妖鬼的部分,用有一点泛二次元结合奇焕的味道,应该会让更多青年人对《聊斋画境》产生兴趣,以精炼的文言文,把每个人物刻画得和活灵活现。
《聊斋画境》共分化为三部分组成,卷一:以经典的“画壁”为开篇,谈起“画壁”相信大家看过邓超与孙俪主演的电影“画壁”我就记得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年轻公子一不小心从画镜误入仙境,受到了众仙女的喜爱的故事,在蒲松龄下的“画壁”多多少少有些出入不一样,作者通过“幻由人生”的一个主题,让男主迷失幻境,沉沦于仙女的温柔梦乡,也折射出对人性欲望的贪婪。《画壁》虽然情节简单明了,但结构巧妙,意蕴深长,这也就是足以担当起整部小说集的开篇之作。此卷佳处另有《聂小倩》《婴宁》《画皮》《长治女子》《绿衣女》《白莲教》《美人首》中的曼妙女子,蒲松龄并不是自然人物的简单再现,是得益于景人交融的艺术手法,出色处简直是将人物的精神气质融化于艺术氛围之中。这种诗化意境中,连爱情都显得很高尚通脱,没有世俗怨恨;《罗刹海市》的奇妙幻画美景;《海大鱼》《黑兽》《豢蛇》等叙述的神话故事。
神魔妖怪是《聊斋》小说故事常见的角色,二卷开篇从《阎王》故事展开,《阎王》其实代表了官员形象,这也是可能蒲松龄一生未考中举人,始终不能入朝为官,不能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理想,恰尔将存在于人们和自己的想象之中,把处于在现实世界看到,想象都化作手中笔加注于阴间,把人间和阴间绘成相对比的两个世界,把人性的罪恶丑一一道来。此卷若细细品读,其一你会发现《阎王》作为开头只是为了铺垫蒲松龄抒发心中对这一社会的不满。其二《聂王》《宦娘》《陆判》等蒲松龄将善良仁德,人性大美写的淋漓尽致。《梦郎》《席方平》等则勇敢斗争,美丑对照,其实这也是蒲松龄对生命价值和人性的思考。
再书中,我们不难发现《聊斋》多谈狐、鬼、妖、花,并以此来映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反应当时的社会面貌,作为卷三的开头则以《伏狐》,其实这篇《伏狐》也作为聊斋之最黄最暴力故事,也是直男的最终幻想,蒲松龄还曾评价过此篇:此真讨狐之猛将也!宜榜门“驱狐”可为业,而我认为其最终原因,就是教会我们如何在弱势的情况下反败为胜.再说佳处另有《崂山道士》中妻子对王生的揶揄,《捉狐》从侧面暗喻不要站在一方角度去职责或者针对另一方,再如《阿英》讴歌了美好的女性情怀,扑所迷离的《小翠》和《董公子》等可以看出蒲松龄对读者的心里把握。
同时阅读《聊斋画境》的不仅丰富了阅读审美,也体现了蒲松龄人将自然辩证统一的进步思想,也刻画“时代的感伤”使《聊斋画境》续写经典传奇!
《聊斋画境》读后感(二):以东方水墨画为媒,与蒲松龄先生跨时空对话
说起志怪小说,就不得不提《聊斋志异》,没错,《聊斋志异》绝对算得上是中国志怪小说之最,也是中国的妖怪文学最后一部里程碑式的不朽杰作,《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以花妖狐媚的幻想故事来反映现实生活。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一书的序中曾说过: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
老舍评价《聊斋志异》“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就是书中的故事看起来荒诞的不经但故事背后却隐藏着另一种真相,《聊斋志异》我从小看到大,可能小时候看的时候只会好与坏去区分里面的妖怪与人,只有黑白,但是人有了阅历,在社会中见过的人多了,再回头去看《聊斋志异》就发现,原来书里和世界一样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大多数人其实都在灰色带。
《聊斋画境》——《聊斋志异》手绘图鉴是由新国风数字文化创意厂牌大力斋绘制,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超写实大师冷军亲自封面题字,历时两年多精心打磨,从朱其铠版本的494篇中,精选出80余篇经典著名的篇目中节选片段,比如聂小倩、画皮、宦娘、陆判、鬼妻、婴宁等,对话妖冶深情之下的真实灵魂,以图释文,以文解图,书画连璧,图文并茂的方式为我们重新诠释名著《聊斋志异》。
当我拿到《聊斋画境》这本书的时,真的超出我的预期,第一瞬间就感受到出版社和绘画团队的用心,不管是书籍设计,还是过油印刷,或者内文里三折页和五折页大幅画的赏析,都可以感受到创作团队对这部作品的用心与爱,这本书不仅值得看,更值得收藏。
在《聊斋志异》中我们熟知的关于婴宁的故事,婴宁被称之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笑得最美的女子,全篇别笔不多,点晴都在一个“笑”字,一笑生神,也是一笑如尖刀般插入封建道德的心脏,但是在《聊斋画境》中仅用
“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遨,有女郎携婢,捻(书中不是这个字,但是打不出来)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数词就把婴宁的的故事与其他女子不同交代了,长得美、喜欢花、喜欢笑、别人盯着也没有生气而不顾忌,但是在右边的配图,却没有了笑,可以由我们去想象这样结局。
《聊斋画境》整个绘画定调以东方水墨插画形式为主,让人在一副一副画卷中,看书中妖狐鬼魅的爱恨情仇,比我们单纯只读文字增加了视觉上的冲击。
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聊斋志异》分为五类,人、鬼、狐、神、怪,《聊斋画境》分三卷,把入选的80余篇重新分类,三百年前我们不能与蒲松龄先生相逢,三百年后,《聊斋画境》让我们跨时空与蒲松龄会面,希望我们读懂故事,看懂这些光怪陆离的画卷,去读懂蒲松龄想要传达的,以及对那个时代遗留下的遗憾,也希望我们能读懂这些人心后,归来时仍是少年。
《聊斋画境》读后感(三):现实给不了你的,故事能给你;故事给不了你的,就让图画来给你吧!
同是写鬼怪妖狐,鲁迅曾评《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鬼怪妖狐,在蒲松林笔下格外多情,何也?
是蒲松龄长于想象,善于描写吗?非也,非也。我认为这应该与其身平有关。蒲松龄是个落第秀才,于是,退而求其次,不求功名,他选择再自己的想象里,做自己的王。
正如郭沫若评《聊斋志异》:“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在自己的想象里,想骂就骂,想爱就爱,现实里得不到的,故事里都能有。一生无数落第,却留下扬名千古的奇书,开创一代志怪先河。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主要分为爱情类、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类、揭露统治阶级残暴类,较为全方位地表现出作者的志趣。而这本《聊斋画境》则是取其精华,摘取原著中较为精华的部分,将其用手绘的方式,未闻其事,先看其形,继而四处搜索惜墨如金的文字注释,始悟画中真谛。
画作为主,文言为辅,既有美感,又意犹未尽
在本书的序里,大力斋的作者们写了一句话,让忍俊不禁:“494篇的文言故事,从选文初期的逐篇阅读到下笔试风格,前后反复试稿的几个月硬生生熬秃了我们这群如花似玉的女子。”可见,作者们的用心。不过,效果出来,真的不错。没有长篇冗杂的枯燥文言,只是恰到好处的调拨,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说实话,读完这个之后,我竟然时不时要翻阅读来一探故事究竟。
对于初高中生来讲,这本画册,作为文言名著入门书是极好的。以前读故事,,大家喜欢故事中的插画,现在,这本画作中的文言反而成了“插入”品,所以,显得格外珍惜。
当然,这本《聊斋画境》中最出彩的,还是画
国漫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从最近很火的国漫就可见一斑。终于,在国漫里看到了希望,不再仅仅是四驱小子、流川枫之流了。大力斋确实在这方面很有潜力。
加入中国元素的国漫发展前景还是很值得期待的。一直以来,大家更熟悉的是日本的宫崎骏的漫画,他漫画里的那种“天空之城式”的仙境,成为很多人的早期审美的主要标准。但是,画来画去,人物形象逐渐刻板,没有新意,就连妖魔也没什么出奇的了,在看日本的志怪作品,看来看去也不过是《百鬼夜行》里面的翻版,“天空之境”也是反复客串在各部漫画中。
但是,我国的漫画就潜力很大了。单是这一本《聊斋画境》,就摘取了不多篇目,但刻画出来的形象却如此新鲜活泼,让人眼前一亮。这部作品有三卷,选取了70个故事,刻画了70有名有姓的形象,还有无数场景,极具中国特色。于留白中让人逸兴遄飞,心神荡漾。如《婴宁》,主画面,一女郎撚梅一枝,于如云游女中,脱颖而出,书生竟不觉失态。这幅画就有味道,众游女此时在书生眼中,已然化成背景。
大力斋将《聊斋志异》中的形象较为美化的还原出来,比如《阎王》,这是我在影视作品中看到的最有气质的阎王了:冠带如王者,气象威猛。
就连妖怪,都如此与众不同,美妙绝伦。我国古代作品中的妖怪很少是面目狰狞地出现,这就比外国作品少了很多“面具化”特点。
再如这个山神,画的真是神奇,原著中的山山神“忽遥有一人来,面狭长,可二三尺许;冠之高细称是。众惊曰:“山神至 矣!”即都纷纷四去。李亦伏匿坎窞中。既而起视,则肴酒一无所有,惟 有破陶器贮溲浡,瓦片上盛晰蜴数枚而已。”如此贪吃形象,在大力斋笔下却如此动人。
鹿衔草,一种起死回生之草,其形象竟然在画者笔下,是一头浑身散发荧光的小鹿,这一形象在纸上画出时,观者已知中必定不是寻常之物。
《梦狼》一篇,拟人化手法,儿子为官不仁,早已变成鱼肉百姓的恶狼。老者梦见儿子屋里竟然全是狼,尸体遍屋,儿子竟然请父亲吃尸首,辛辣地讽刺溢于言表。
画作之美,真可谓是现代版的“解压”神法,假如蒲松龄会画画,他应该也会一本用画作来表达志趣的集子吧!
《聊斋画境》读后感(四):谈鬼说狐话神怪,聊斋品读且看今朝《聊斋画境》。
提到聊斋,可能最深的记忆还是《倩女幽魂》,毕竟那个“十里平湖霜满天,青丝寸寸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女鬼聂小倩,实在让人难以忘怀。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书中所记载的人物,大体上可以分为人、鬼、狐、神、怪五类,而每一篇故事中,都是以人为主体,分别与其他四类中的一、二类发生关系。 而《聊斋》也自此掀起了一场文学风潮,影响之大可能超出我们每一个人的想象。因为它不仅是中国志怪小说的巅峰之作,还是是《聂小倩》《画皮》等热门影视剧的超级IP,还有20多种外文译本。
聊斋画境评价人数不足蒲松龄(原著) 大力斋(绘) / 2021 / 四川文艺出版社而这本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聊斋画境》则是从朱其铠版本494篇中,精选出80余篇经典著名的篇目中节选片段,对话妖冶神情之下的真实灵魂。在不羁的墨色和细腻的线条中,渗透出的是魑魅魍魉、是为鬼为蜮,是卷中梦,池间语,彼时心。书中以东方水墨插画形式为主,展现妖狐鬼魅的爱恨情仇,借一幅幅画卷将这些内容诠释的更加生动,给予读者最直观的冲击力。 不禁会有人问,面对《聊斋》这个经典之作我们应该如何品读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解读。
一、从文学赏析的角度来看:
《聊斋画境》这本手绘图鉴主要分为三卷,每一卷中分门别类了不同的人物篇章。每一个章节搭配的文字都最精华,不仅体现了当时的一个文学修养程度,更凸显了文学古今之对比。 文言文虽然难懂,但是仔细体会其中的平仄押韵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超高写作技能。书中虽只选取了短短几句。但是我们反复体会这几句话我们不难读出一份柔情似水。结合小说及影视作品,我们可以完整的描述出这个故事。本是一场捕猎之旅,但是小倩却被书生的善良打动。于是宁生在燕生的帮助下,从妖物手中逃脱,并把聂小倩遗骨挖掘出,租船带回家。
回到家中的小倩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她小心谨慎察言观色,任劳任怨,但却依旧却被宁母嫌弃,晚上宁母不设床褥,她只能漂泊野外,孤魂野鬼,凄惨悲凉。看到书中所搭配的插画一缕昏暗的灯光,一间陋室,一位读书的书生简直就是把这个场景完美的勾勒出来,这样美的插画配上古典的文字又怎么能不让人感慨呢?
二、从全面的社会性史料来看:
我们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就说《聊斋志异》的写作时间,它的创作时间俨然超过了半个世纪(相当于清王朝的五分之一)。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其实这部经典之作之所以流传至今是因为它的核心内容所反映的不是某一个家族,亦不是某一个阶层,而是整体反映揭示了这一段时间里中国社会的全貌,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等相关内容我们都可以从四百三十多篇的《聊斋志异》里找到它的痕迹,总的来说它可以说是一部社会实录。如果我们想要了解那个时代和社会,《聊斋志异》便是值得注意的一部书。
而回归我们的主题本身,在《聊斋画境》的节选故事内容中我们也可以从卷的分类中提取到相关的关键词。节选的故事中有妖,有鬼,自然也会有神、仙、奇人异士。有凄美的爱情故事,有纯粹美好的向往。我们不由得想到聂小倩在爱情里的付出以及婴宁对待旁人和世界的一种妥协,她原本一个爱笑的姑娘却不再笑了,这是多么讥讽的事情。 然后不得不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从未见过如此“俊美”的阎王,它不像我们在影视剧作品中看到的阎王形象,编撰者结合了一些艺术化的处理手法,让阎王这个形象也具有了古典东方美。
犹记得在《劳山道士》中师傅随便拿张纸,剪个镜子,粘在墙壁上,就能把月光引进来,屋子里的东西纤毫毕现。而书中所呈现的画面却让我对道士的印象有所改观,画面中道士的服装是鲜亮的黄色,身旁更是有仙鹤做伴好不自在。插画呈现的细节更是不用多说,道士的胡子眉毛,以及发簪上的八卦图都清晰可见,编撰者的用心溢于言表。
总的来说无论是爱恨情仇还是家长里短,还是社会百态,我们在这些节选的故事中都可以发现,也足以论证聊斋志异可以流传至今便是有它意义深远之处的价值的。 蒲松龄在作品中批评社会、分析道理,固然代表了那个时期人们的情感和希望,但是在批评和分析中间,我们可以清清楚楚地发现他的价值观念。蒲松龄的思想,不可讳言的,含有一部分佛家的因果轮回和道家的神仙出世思想,可是在基本上,他仍然是儒家的嫡系子孙。 他在《聊斋志异》里所表达的平实、正大、通达的人生见解,可以使我们得到许许多多的启发,对我们进德修业,是大有裨益的。 而在《聊斋画境》中我们用当下最新颖潮流的方式再现了这个经典之作,呈现的手绘插画不仅精美更让我们可以更加形象的理解这部经典之作。
看聊斋故事,品百味人生。 借古讽今,在《聊斋画境》里,我们能读到有趣的故事,看到美轮美奂的插画,也能悟到不少生活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