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的读后感10篇

2019-08-16 23: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的读后感10篇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是一本由梁晓声著作,现代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33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读后感(一):鬼故事中的人性道德

  《聊斋》虽然不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但其中的故事,大部分广为流传并被我们所熟悉,拍成影视作品的也不少,如《画皮》、《画壁》、《聂小倩》等等。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和我一样,虽然看过不少版本的《聊斋》,但始终都把它当成吓唬小孩子的鬼故事看,很少会去深思,作者在通过故事表达什么,毕竟聊斋收录的故事500篇,几近包罗万象。看了梁晓声先生写的《狐鬼启示录》后,才知道这些故事,都是当时的一些民间记忆,在封建王朝统治下,愚民政策使得大部分老百姓见识非常少,对于一些我们现代人来说很平常常识,他们都会鬼神之名而有所敬畏,并对此深信不疑。这也许是我在看聊斋是很难对其产生代入感,并引发深思的主要原因吧。对于一看就不足以为信的故事,相信很多人都是看过就忘。

  但经过梁晓声先生对《聊斋志异》的多维度解读后,我们也能从中品味出一些有趣又具有人文关怀思考地方。书中讲到,《聊斋》故事里,有不具有可信性的一类,但也有文学性较高,小说特点分明爱情故事同时,作者是在借这些志异故事辛辣讽刺当时的社会现象

  通过梁晓声先生的解读,我对聊斋中的故事,有了一些新的认知。首先《聊斋》中的故事,大部分都讲到了仁义与报恩,这是人们善恶有报的一种心理呈现特别是当普通百姓对于社会上一些恶势力恶劣行为无能为力时,更希望能有一个这样的人物出现拯救一下以弥补心中的失望。其次,就是反应孝道”的故事比较多,“百善孝为先”这对于延续了千年儒家文化的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特别难理解的。

  第三,对于人性和道德的虽然没有加以评判,但却给予读者一种,人一旦“恶”起来,比其他种类生物要凶许多的感觉。“人的这种恶,可曰之为进化之恶,也可曰为之智后之恶。智后之恶,尤属邪恶。”“天地之间,只有人,纵使行冷酷事,也要找出足够正当理由。倘若存在的理由不够用,便会脑洞大开的编创出来。人不仅以此法为害于异类,也惯以此法加害于同类。”

  《狐鬼启示录》中除了对《聊斋志异》的解读外,还收录了梁晓声先生创作的仿“聊斋体”小说多篇,故事虽然同样荒诞奇诡,但从中也不难发现很多故事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原型。如此贴近我们现代人生活的故事,更容易让我们跟随着故事中不同人物的命运和不同事件的发展,去臧否社会、反思现实。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读后感(二):聊斋的真性

  记得是在上大学时候在校图书馆借阅了一本《聊斋》,可惜自己文言功底不好手头也没有工具书,只能凭着语感意会些,不久几天就因太过吃力草草的把书还了。

  可惜了我跟蒲松龄最直接的缘分因由我的文化水平而终止,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对《聊斋》失去了最初的好奇兴趣,我间接的吸收到很多关于鬼狐的动人凄美故事,这次有有幸拜读了梁晓声老师的《狐鬼启示录》,加深了关于《聊斋》的系统理解。

  其实在清朝聊斋并不能称为一部好书,甚至被禁。大家都知道清朝的言论自由度很低,清政府会排除一切推翻王朝的萌芽思想,《聊斋》不仅“蛊惑”了人心,也从很多角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阶级腐败。我从老师的书中并未看到很多政治方向见解(这些都是很官方中心思想啥的)。却读到了老师对于《聊斋》喜爱的由心出发的感情见地,包括文言的精妙(我就很难理解了)、狐鬼的仁义与恩情、人性与道德等。

  在这本书中写尽了人鬼真性情。我们是一个儒释道国家,即便在这个时代依然有很多条框束缚住思想,但在民间根深蒂固的并不是所谓的国之思想,而更多的以一种神话、俗化的创造传播茶余饭后之间成为解闷的谈资,这是最普遍乐趣,也是《聊斋》的核心基础,它吸收了最底层劳动人民)的智慧、见识和想象,并加以升华成为志怪艺术作品。其中的开放性与异质性很容易吸引到最直接的感官,不被所谓的“君子”之礼认同,却被更多的普通人所喜爱,那才是有着真性情的打动人心的好著作。我不愿意揣测传承的意义如何,但活在当下它的文化价值无以言表。

  很奇怪,我很多读到名著的深刻评析却与名著本身擦身而过,这也正是自己的学问为什么总是飘忽浅显的原因吧,在本体皮毛掠过,却在外部中精读深入。不过这本书带给我一些弥补遗憾的部分,就是老师新编的几个故事,我略品出一些古典与现实的碰撞,如果这些本子交给一个好的导演,拍出来的片子也许会广受文艺青年好评

  《鬼畜》这篇从名字就吸引到我,它不同于我们当代意义上的“鬼畜”,一点也不好笑,反而是很深刻的一篇小说,老师把人性的欲望兽性以及虚妄展现淋漓尽致无知欺骗、道德沦丧、杀戮怯懦等诸多人类的行为本质事物发生变化中产生的戏剧性冲突让整篇小说看起来回到了人类的原始,而在我们当下的世界中,原始却自始至终发挥重要作用,偏离了我们的文明制造内心无法看清平衡悖论。小说的结局悲剧的,但这悲剧却是人类模糊看清本质的希望,这正是志怪小说与现实世界的平行时空的映射,也是预言或是期许

  我相信自己能抽出时间,把工具准备好,读上一读《聊斋》,自己的那份感受独一无二的,即使我难以用言语表达出来。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读后感(三):与梁晓声品读《聊斋》,叹人生百态。

  小时候看《聊斋》看的是故事性,看的是稀罕;长大后再看《聊斋》看的是情感化,看的是感情;现在再来看《聊斋》看的是世俗化,看的是人生。

  作者梁晓声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而出生,19岁那年,高中毕业的他赶上知青下乡,又因为爱好读书、写作,就这样开启了文学一生。直到今天,他依然在文学论坛上有所建树。据评价说,他的作品创作风格可分为:现实主义英雄化风格,现实主义平民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寓言化风格。可以看出,他用笔杆子见证祖国的发展变化,书写了人生百态。

  《聊斋》能够流传今日,这表现出它所具备的文学价值,作品中有民间流言,也有文学性极高的爱情小说,还有极具讽刺意味的故事。有的稍显鸡肋,但不可否认可读性还是很高的,曾经内心只是感慨万千,却也说不出个什么。今天看了名家梁晓声的品读,愈发觉得自己学识浅薄,见解肤浅需要与梁晓声多多交流

  首先,梁晓声在本书的第一部分阐述了自己阅读此书后的启示,有从自身出发,谈与《聊斋》机缘巧合,有从故事角色出发,谈人生事事,还有从作者出发,延伸分析其写作意图,以及触类旁通的延伸到其他作品中去。内容的深刻性,拓展之广性,让人不得不细细品味。

  有以笔做武器抨击敌人的鲁迅,有寄希望于童话的安徒生,还有借鬼怪之事倾诉心中抑郁不平的蒲松龄。尽管写作手法,叙事方式,故事发生的年代各不相同,可依然由此可见文字是一种表达情绪,书写希冀的方式,这种方式很隐蔽,情绪外露但恰到好处,用梁晓声的话来说,直接斥责倒是让人指指点点,可换做鬼怪,却也当做玩笑随意编撰看看笑笑罢了。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蒲松龄所处的封建社会有着不可逾越伦理道德,不能说对,也不能说错,毕竟结合当时的统治而言,巩固统治者地位,一些道德说教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也对人们的言行举止进行了束缚,而一些人依然麻痹却不自知,只有少数之人有思考、敢质疑,但这种情感只能通过作品来表达内心的纠结。细想来,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有类似问题存在,也有类似的人物以同样的方式表达。不过,也正是当下社会制度越来越自信,人也实现一定意义上的自由,所以道德绑架的现象越少。

  说到底,我们应该敢于质疑,敢于发问,存在即合理,但既定的不一定就是对的,就是合适的。如果我们随波逐流,失掉了作为人应该有的独立思考的能力,那么我们与旧社会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言于此,并没有什么说服力,那么看看本书第二部分:梁晓声书写的《聊斋新编》,你会更清晰的发现,自己平时隐约出现的看似“不成熟”的观点,梁晓声以其功底深厚的文言文,模仿蒲松龄体裁,结合当下新事物,反应社会病态。大家大可反思当下,让停滞的思想活跃起来,与名家在文字中对话与交流。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读后感(四):重温经典,反思现实

  这几天在拜读梁晓声先生的作品《狐鬼启示录》,特别喜欢,为了更好地理解梁晓声先生说《聊斋》的心得,就产生了读《聊斋》的欲望。翻箱倒柜找出一本《聊斋志异》原著,静心细细品读,才发现这本奇书的诸般好处来。原来我都不曾认真地读过它,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 蒲松龄(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文学家。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书香家庭,但功名不显。《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他的书斋名称,“志”是指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顾名思义是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们如《聂小倩》;二是人与人或非人之间的友情故事如《王六郎》;三是不满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故事如《冤狱》;四是讽刺不良品行的道德训诫故事如《天宫》。它们或者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者抨击科举制度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这本《聊斋》经过梁晓声先生的解读,变得越发有意思起来。 一篇好文章的精妙之处,就像口中含着自己喜欢吃的一种糖,满口甜丝丝的,如在《文言的精妙》一文中,梁晓声先生提及了《聊斋》中的《婴宁》,读来就是这样一种感觉。 @女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 生俟其笑歇,乃出袖中花示之。 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 曰:“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 问:“存之何益?” 曰:“以示相爱不忘……” 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靳惜?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 ………… 生曰:“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 女曰:“葭莩之情,何爱待言?” 生曰:“我所为爱,非瓜葛之爱,乃夫妻之爱。” 女曰:“有以异乎?” 曰:“夜共枕席耳。” 女俯首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 ………… 女曰:“大哥欲我共寝。” 生大窘,急目瞪之。女微笑而止。 女曰:“适此语不应说耶?” 生曰:“此背人语。” 女曰:“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 这确实是一段极其美妙的文字,按照梁晓声先生制造的意境去品味,果然不能不说是幸福时刻。我想,如果我们对幸福不持过分苛求的态度的话,那么此时此刻,何妨便当成幸福的时光体会呢? 在《聊斋》新编中,梁晓声先生用文言文创作的仿“《聊斋》体”的小说,再现了现代版《聊斋》故事的魅力和现实的荒诞奇诡,如《聂小倩别传》讲述的就是当今暴发户们的荒淫无度的生活,而《狐惩淫》、《异帮奇谈》又是讲述现代官场腐败,贪官污吏们进行权色交易、权财交易的龌龊勾当,笔笔直指人心,揭露现代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令人发指。 梁晓声先生的这部《狐鬼启示录》,让我们在领略的文化瑰宝的同时,又要去反思当今社会种种现象,借用一句,狐有狐品,鬼有鬼格,人也要有人格,而且是高于狐品和鬼格的人格。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读后感(五):奇幻的狐鬼世界

  《聊斋志异》是一部伟大的清代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蒲松龄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设一茶棚,凡是进来的人是不收银子的,捧上一壶茶坐下来和客人闲谈,他就专门问一些奇闻异事。书中的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因果报应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故事家喻户晓,艺术成就也很高。成功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巅峰之作。故事中描写了狐、魔、花、妖,以此比喻当时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矛盾,反映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书中虽然写的是一个花妖鬼狐的世界,既有对如漆墨黑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宫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笞,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称赞;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真爱情的篇章。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真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反映了人民的理想、愿望和要求。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抨击假、恶、丑,是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总的艺术追求,反映了蒲松龄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思想愿望,也是这部短篇小说集最突出的思想特色。

  我们在书中深入地体会作者寄寓其中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以及产生这些思想感情的现实生活和深刻的历史内容。这本具有独特历史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故事。虽然多数是通过幻想的形式谈狐说鬼,书中内容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我们读者的心里,溶进了作者对社会生活的独特的感受和认知。

  《聊斋志异--梁晓声说聊斋》是梁晓声先生解读《聊斋志异》的随笔,对聊斋这部书的文本特点、文艺价值、人物及故事特色等方面进行评析,更是从这部作品隐约显露的文字和内容线索中,透析出当时中国社会的百样情态和正史讳谈的历史真相,,并且还编写了新聊斋故事,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故事情节离奇曲折,但又简洁,幻化形象刻划得独具特色。凝练而又极形象传神,富有表现力,而且语言利落直观明了。梁晓声先生是当代著名作家、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创作过大量极具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他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等多个维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读后感(六):说聊斋,看故事

  聊斋志异当然是一部大名鼎鼎的短篇小说集,然而十分惭愧的是,确实未曾拜读过此书。对聊斋的了解基本都是从小来自电视小荧屏的电视剧和大屏幕的电影。如倩女幽魂,辛十四娘,花姑子,画皮等等。 故事中的非凡想象让人沉醉其中,情节跌宕起伏,也确实不失为改编成电视剧的好本子。聊斋中,花妖狐鬼与人类相恋,发生了许多各种各样的故事。这些花妖狐鬼多数都面貌姣好,善良可爱,比许多人类还讲仁,义,德,行。 而书中的男主角多数都是书生为主,他们有的有才华,却不得施展,有的善良正义,年少时救下了小狐狸,多年后,她们会找到他的身边来报恩。 本身分为了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对聊斋的随笔杂谈,只占本书的三分之一不到;第二部分,为聊斋新编,各人认为精彩部分在这里。 才疏学浅,并未读过梁晓声先生的作品,这是第一回。但是由于本身并未读过《聊斋志异》,所以对本书中出现的人物和书名,并不十分清楚, 如果在读一篇没有读过的书的读后感,一叶障目之感,涌上心头。 似是在接受这一千个哈姆雷特中的一个。 但在书中,梁先生写了一个《田七郎》的故事观感,实在是很符合今天的道德观。为了武某强予的恩泽,最后不得不搭上自己的性命以回报这强加的恩泽,确实是道德绑架的感觉。 第二部分的聊斋新编,十分精彩,情节跌宕,引人入胜,发人深省。总共有12个故事,有几页的简短故事,也有鬼畜这个100页,占据了全书三分之一的故事,每个故事都给人不同的观感,并且能进行反思。遗憾的是,没有看到与狐狸相关的故事,爱情也不是故事的主要部分。 前面讲了2个很结合社会现象的故事,吃狗肉,喝人乳,篇幅都不长,但是添加了鬼神,故事的结局就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觉得特别有意思的有3个故事,《怪猪》,总能让人想起那个春晚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那个双头八脚的怪猪,成了王倍发财致富的手段,爱之敬之,各种收钱,记者采访竟也前前后后交了3次钱。王倍可真是生财有道,然而在人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之后马上就对这只怪猪失去了兴趣。 王倍却在感染了猪瘟后仍然念念不忘:吾死之后,将变猪神。让自己的老婆继续养猪,投胎己家,勿使致富别人矣。只是这篇半白的语言,有略微晦涩的感觉。 《鬼畜》是个值得人再读的故事,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却也讲了一个极其丰富的故事。开篇以为主人公翟文勉是一个领导众人的角色,是这个山村里的唯一的文化人,甚至还是个硕士,可也避免不了男人的虚荣心,色欲心。这个屠牛的故事,让我们见识了各色人等粉墨上场,演员大姐,婉儿,翟文勉,各位老太爷,警察,武装部,记者,作家,村民则是一个集合。他们都各有其代表性。故事可简括为屠牛引发的血案。 让我想起了姜文导演的《鬼子来了》。结局也是令人唏嘘的,在此就不剧透了。 《丢失的心》其实跟鬼怪,狐媚就完全没有一点关系了。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的一些想法,调侃了当今社会,看书反倒成了一种病,需要进行治疗。只有保健,股市,甚至菜谱才是有用的,其他统统归类为闲书。令人唏嘘。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读后感(七):一本带你读懂《聊斋》的书

  说起《聊斋》,我脑海中会同时浮现出一个红日和一段听起来让人打冷颤的声音。对,没错。就是我们小时候看《聊斋》电视剧开始的那一段儿。对这个画面和音乐相当的深刻。

  话说,我一直没有实实在在的手握一本关于《聊斋》的书。这本《梁晓声说聊斋》之狐鬼启示录,成了我了解《聊斋》的第一本书。

  梁晓声这名字大家都听过,我也听过,但是具体是做什么的还是一知半解。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创作过大量极具影响的小说、散文、随笔及影视作品。他的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等多个维度,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作者怎么想开始写《聊斋》的文字呢。作者年少就爱读《聊斋》故事,因故事中的仁与义、恩与怨是其他故事少有的,对后来的人性养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本好书总是能给人带去更多的正能量,对自己的心性养成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梁晓声说聊斋》这本书对我也是有益的。本书不仅说的是《聊斋》孤鬼之事,同时对文学作品进行了横向研究。他把聊斋中爱情故事与《红楼梦》《金瓶梅》和梁祝的爱情故事进行对比,对经典作品也进行评判和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书中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

这一部分,实可谓糟粕。仅以卷一为例,《耳中人》《尸变》《喷水》《瞳人语》《山魈》《咬鬼》《捉狐》《荞中怪》《宅妖》《鬼哭》《焦螟》等篇,皆属愚民喜闻爱传之流言,如当下某些网民明知所阅实谣言也,然乐见且相互转发,并分外来劲。

  你瞧,这才是真正读书的人作风

  这和我们要如何读书一个道理,不是一味的跟着作者去读,而是带着自己的思想和思考去读书,去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悟。我们有时为什么读的书都记不住,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你出去玩,只是拿着手机拍了不同的景色,没有用心去感受。回来之后,只是去过某地的感觉。读书也如此,只收获了我读了多少多少书,并不知道书中有哪些有益的东西值得我们更好的去研读。

  我个人非常喜欢书中《红楼梦》人物中的“狐性”。

  《红楼梦》我们大家都看过,描写了贾府的兴衰。作者用“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楼塌了”这一结构,对《金瓶梅》和《红楼梦》的作品结构进行了总结。

  作者重读《聊斋》,掩卷沉思之际,每联想到《红楼梦》中人物,狐、人形象重叠之感再三再四。

  作者说,贾政没有丝毫狐性,而是太是个人了,焦大也是如此。贾母身上有狐性,是一只炼丹成功,早已修成正果,于是功德圆满的享受受“狐福”的“老祖宗”狐。宝玉特别像狐世家子弟,讨厌人对仕途的追求,宝玉太不是人了。

  黛玉身上也不狐性,却有鬼气,像极了《聊斋》中的聂小倩、小谢,幽怨气太重。此亦阴气也,无论男女,与之相处,受其感染,损寿也。看来,我们还是要离那些爱抱怨的人远一点,伤身啊。同时,我们也不要做个爱抱怨的人。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狐鬼启示录,第二部分是《聊斋》新编。《聊斋》新编读起来津津有味,里面的故事更具现代感,作者也借由故事对当代人与事进行臧否,汪洋恣肆,寓意深广。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读后感(八):狐鬼中窥见人性

  说起《聊斋》,就想到荧幕上赵薇版的《画皮》和张国荣版的《倩女幽魂》。这一个个经典的爱情故事,若说看书还真的是没读过。原因无他,文言文,太累人,也是自己才疏学浅看不懂,也就至今搁浅了。今天再读梁晓声说《聊斋》,突然有种醍醐灌顶之感,他独到的见解让我重新有了阅读它的勇气!

  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他的作品很多,文字兼具作家、学者、思想者等多个维度,启发感很强,总能为人带来新的思考。因为我们是老乡,对他,我更有一种亲近之感,更加仰慕!

  因为原版的《聊斋》读起来实在吃力,所以这本书读来莫名轻松。

  全书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对《聊斋志异》中的经典故事的解读和评析。二,本书作者创作的仿“《聊斋》体”小说。白话文,但情节跌宕起伏,很能带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值得一读。

  作者很擅长对人物以及故事特色进行评析,用极简的文字,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概述,然后究其根本对其讲解并加以评价。可谓客观的很。使得读者透过现代文字看到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也算还原历史真相了。每个故事主人公的经历,都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心情展示无疑。文人的悲喜哀愁,人性与道德之间的碰撞,细细体会,随处可见。

  他赞赏《烤城隍》《婴宁》中的孝,提倡其对养育之恩没齿不忘的美善心灵,也佩服《小谢》中的仁义,《王六郎》中男人之间绵长的友谊,当然他也排斥《成仙》中的酷刑等等。有褒有贬,有抑有扬,也会将其与其他作品做比较,如由《画皮》,联想到的《梁祝》《红楼梦》《牛郎织女》《白蛇传》中的爱情故事,其认为有仁在焉,有义在焉,而过多的作品并不具备以上两点,故而不能感动他。道理是有,不过过于理性,要知道世间凡事还讲究个“缘”字,痴情也是仁义的一种表现,可能女性读者较为感性,泪点会更多一些吧。

  梁晓声先生对《聊斋》的评价极高,称其不啻为中国第一部文学形式的保护野生动物宣言书、倡议书。有说其未尝不是中国最早女子性解放主义文学的开山之作。这点我是同意的。但凡故事中鬼狐女主大多善良、大胆,全不是当时封建社会下女人的低贱地位。可见“人人平等,一心一意”也不是痴人说梦。

  《聊斋》创作的社会背景也是封建道德病至肺腑时期,于是作品中不难看出,极其隐晦地对封建道德的质疑和谴责。

  作者认为我辈人读《聊斋》,可获得两点史料性知识:第一,卷中之狐鬼故事大抵发生于荒宅弃第之内,或虚为大院豪庭、雅舍华屋,实乃高冢乱坟之地也。第二,知道古代是没有房地产开发商的。我想这些知识,正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知道的,经典不能废,学习不能停!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读后感(九):留在“聊斋”中的人世间

  拿到《狐鬼启示录》的第一印象是书封手感很好呀,可能是因为自己是个颜控,所以平时对书封甚是在意。书封的设计没有太夸张的元素,几幅民间彩绘贴题,却又没有喧宾夺主。虽说不上是多么优秀的书封设计,而且采用本人不大喜欢的包皮形式,但总体而言还是令人舒服的。书的质量也是不错的,纸张、印刷都很令人满意。现在越来越多的再版精装图书,除了售价提高之外,实际上的价值并不高。相比一些平装图书反而会成为经典版本,如果能提升平装书的装帧艺术,也许会更能博得大众读者的喜爱。

书封

  对于梁晓声先生的风格,本人也多少了解一些的。单纯的作为读者,其实不太认同先生的一些观点。但是文学作品本就诞生于人们多种多样的思想,也许年代的差异让我对先生的“现实主义的英雄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平民化风格”、“现实主义的寓言化风格”理解不够深入,又或许是时代的变迁导致我的审美与这种风格无法衔接。但是本书中所体现的风格与我所了解的梁晓声风格有些差异。 本书总体分为两大部分,一共334页,近百页为“狐鬼启示录”,其余部分为“《聊斋》新编”。如其名所示,前百页所文皆是先生对《聊斋》的感受、感想、感悟、感情,归纳为“四感”。新编部分是作者运用文言的方式编撰的一些现代环境下的“聊斋”故事,充满了讽刺色彩。

画壁

  之所以前面提到本书与梁晓声以往风格不同,是因为作者开篇就大加赞扬古语的优美隽雅,与白话相比更加简介且不失优雅,白话文略显啰嗦且接地气。这还不够,作者通篇都在使用古白相承的方式,处处可见文言。这肯定极度的不“平民”,毕竟随便揪出个大学生,都不一定能读懂一篇文言短文……作者的用意也在一开始就说明了,因为《聊斋》更适合文言的方式体现,否则难免落入俗套。当读到作者评价蒲松龄“活得挺抽巴也挺拧巴”的时候,忍不住笑了,这种形容倒比较接地气。

  作者对《聊斋志异》可以说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儿时便喜读,虽少甚不解其意,亦有少年见解。成熟后,对作品的见解更是深入,固有四感。感受作者及其笔下角色的情感,感想于故事的天常道理,感悟文中人神妖鬼之间的伦理至情,感情即使作者对作品本身难舍的情感,也是蒲氏歌颂的至纯爱情。可以说作者对《聊斋》的解读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认为《聊斋》是“第一部文学形式的保护野生动物宣言书”的观点甚是有趣。仔细一想还真是,蒲松龄特别偏爱动物成精,且会给他们一个好的归宿。关于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作者举了他朋友的例子。他朋友养了一条金色小蟒,养大后一家人产生了感情,奈何实在很难续养下去,又无处可安置,最后忍痛让其安乐死。虽是为了证明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但作为旁人甚怒!若无法妥善安置,一开始就不应擅自饲养,如今饲养宠物已是家常便饭,类似的人间惨剧更是数不胜数。作者对于《聊斋》中一些奇闻不屑一顾,认为道听途说不可取,这一点本人多少是不认同的。“聊斋”本是蒲松龄为采集素材设立的茶社,《聊斋志异》本就是各种民间奇闻的集合,所以怪奇之事虽不可信,却符合蒲松龄的初衷。而后文中作者又认为对异能之事的迷信可激发想象,有自相矛盾之嫌。

  《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读后感(十):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聊斋志异》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一部经典奇书了,它的名声可与四大名著相媲美,书里记录的光怪陆离和人鬼爱情奇事,历来振奋人心,让读者深陷其中。以往儿时接触《聊斋志异》,无论何种版本,都是看一小会儿就转移了注意力,因为实在畏惧,里面的鬼怪时常让我惊恐。

  待到成人以后去读,顿觉特别有意思,因为体会到它更是一部可以了解古代社会底层人民生活常情的百科全书。里面体现出了百般的无奈,即使是精怪野兽也有很多自己可望而不可即的俗物。

  近来闲来有空,看到一本《狐鬼启示录:梁晓声说《聊斋》》,让我对聊斋中故事更加印象深刻了。梁晓声先生是当代著名的作家、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其创作过大量极具影响的小说散文及影视作品,之前看过他的作品有《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中国文化的性格》,《中国人的日常的》,感觉其文笔功力非常深厚,格局非常大,描写每每让人惊叹不已。

  这本《狐鬼启示录》是梁晓声先生的又一力作,主要用于解读聊斋,让读者从不同的视角,更全方位的了解这部古代经典作品的特点,以及文艺价值,人物和故事特色等诸多方面。让我们跟随梁晓声先生的笔记,来详细了解中国社会的百样情态和历史真相,以及古代中国文人的一些悲喜哀愁,在人性与道德之间的碰撞,还有埋在最内心深处的欲望,可以说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此书可贵之处在于,之前一些我们普通读者看的不是很明白亦或者是囫囵吞枣的故事,在这里可以随着梁老师的脚步细细的品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使是些我们曾感觉已经滚瓜烂熟,耳熟能详的故事,也能从中体味到崭新的意境。 《聊斋志异》里有一个世人皆知的异常凄美的故事-《聂小倩》,这个故事也曾被改编为电视剧以及电影。之前港版王祖贤饰演的《倩女幽魂》是我们同代人的回忆经典画面,但是看完梁晓声老师的这本《狐鬼启示录》,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宁采臣和不一样的聂小倩。

  聂小倩属于一个十恶不赦的女鬼,专以聂人魂魄,挖人心肝为职,主要还是供给自己的主人“奶奶”去食用。虽说很多时候是属被逼无奈,但她的恶行也着实是不可原谅的,宁采臣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书生,有谦谦君子之风。在写此故事时,蒲松林也把自己的一些美好希望寄托于故事当中,以及对当代社会的诸多不满,诸多无奈,只愿用故事来进行表述,让人们自行揣摩。 这个故事的高明处就在于聂小倩既没有转世投胎,也没有借尸还魂,而受堪称君子的人类正气感召,在一户好人家抿受人间烟火和日常生活的熏陶影响,直接去除阴气而变得与人无异。这也说明蒲松龄的思想深处,高尚之人文营养剂不但可以化人,也可以感化鬼。 读完梁老师的这本书后,我的心绪始终不宁,有时读聊斋之后,我一直在想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或者说有没有除了人类之外,别的高智商生物。偌大的地球,难道就只有人类,是属于高智商的生物吗?就没有一些类似于灵魂之类的生物存在吗?人神能共存吗?

  这个问题我之前思想过许久,因为在中国古代,无论哪个时代都不乏鬼怪之类的故事,有凄美的爱情故事,也有铁骨铮铮的军阀故事。为何人类不能与其和平共处呢,只怕是鬼怪可怕之于,人心更险恶。 推荐这本书给更多想要了解聊斋更多内在故事的人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