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东北虎》的观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东北虎》的观后感大全

2022-03-19 12:40:3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东北虎》的观后感大全

  《东北虎》是一部由耿军执导,章宇 / 马丽 / 张志勇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东北虎》观后感(一):东北虎

  第一次参加盲观影,我在东北读书,“东北虎”我想可说是东北的老虎,东北人虎气,不管怎么说,缺乏一种理性精神。电影是反映了现实,但没有反思,只是一种妥协、无奈、就这样吧的方式看似解决了矛盾,深层次的思考呢?看不出多少,这个层面看相对浅薄,或许导演是希望读者完成这个任务,如此的话,该电影值得期待

  《东北虎》观后感(二):东北虎

  影片中人物台词的设置极为精巧,有一种大智若愚的顿感,用喜剧元素包裹内里晦涩的禅意与情绪。影片还有一种徐缓的慢节奏,这种慢节奏竟拿捏得颇为不错。马丽在仅有的戏份中抓住了许多可发挥的点,表现抢眼。典型的文艺片质感,配乐很赞,有种苍凉的风格。片子带有浓郁的东北风情,几处黑色幽默的笑点有黑色喜剧内味儿了,全片叙事都很平,没有激烈的戏剧冲突。

  《东北虎》观后感(三):心地纯良

  影片在表现风格上深沉隽永,但多数段落却显得明快诙谐,运用喜剧手法来传达悲剧性内容是其突出的美学特点。镜头凝练,构图优美,节奏舒缓,导演一直追求银幕造型的真实性,倾注了导演一以贯之的人文关怀,根据影片情节创作了音乐,节奏鲜明,富有浓厚的地域特色。演员的表现出神入化;表情千变万化;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独特,强调了矛盾冲突的激烈,妙趣横生。强烈的真实感;强调处理效果不服;扩展了银幕空间;提升了段落节奏。推荐

  《东北虎》观后感(四):东北虎

  一部以东北为背景的文艺长篇,剧中三个故事线,一个即将生产的妻子与曾经做过老师的丈夫。还有一个护士,与丈夫有外遇的“小三”,以及一个因为包工程而没收到款项的落魄老板。

  当徐东因为怀孕的妻子不得不把心爱的狗狗留在建筑商马千里的家里而狗狗被当做下酒菜之后,两人之间的一些矛盾纠葛开始被激化。

  全片给人的整体感觉很安静,一些恰到好处的笑点,一些日常的生活气息和小城市人们的生活现状,从微观的角度发现人物心中那种大的美和幸福感。

  有违背常理的放肆之举,但也都被扼杀掉,让大家依然能够相信美好的事物和遵循正确的法则去对待生活。

  《东北虎》观后感(五):东北有虎 姓徐名东

  行江湖礼 缺一颗牙 工地,白天; 学校,夜间; 两份工 铲车与孩童 · 孩子,要出来 狗子,要送走 狗,不能卖 诗集,没人买 “现金,令人感动。 · 老婆是二维的 情人是三维的 三维的,就是危险的。 MTV,以二维释放三维 (令人安全地激动!) · 狗,剩一张狗皮 颈椎,被蔬菜击伤 狗皮是二维的 蔬菜是三维的 · 伸出手去——讨债 债追着债追着债追着 债压着债压着债压着 债,讨不回来 孩子,要出来 · 掂一掂狗链 掂一掂金链 掂一掂缠着金链的砖头 掂一掂即将出来的孩子 · “东北虎,是大坑里一小块发黄的颜色。 “狡猾,是一种发霉的智慧。 “愤怒,可能是技巧。 “红色,不仅仅是红色。 · 单数是三维的 双数是二维的 数数的过程是四维的 一、二、三、四、五、六、七…… 晓章 2018.12.1 黑龙江·鹤岗

  (转自章宇微博)

  《东北虎》观后感(六):坚强约等于熬过今天

  “坚强约等于狠。”

  坚强之人都约等于对自己狠的人吗?这并非一部喜剧,而是一个关于东北底层小人物ABCD的日常煎熬,从一个小事展开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线索,展现给观众的是主角在这个东北小镇生活场里的“不自由”,日复一日。其间穿插的“幽默语言”不是喜剧元素,更像是片中主角无奈的自嘲。开头的“一无所有只剩看起来美满的婚姻”和结尾“熬过今天,明天会好起来”的希望,都是一个在漫漫人生路上煎熬的中年人之心声,无处发泄,无计可施。片中看似设置了一些悬疑或高潮冲突,都不是什么大事,可每一件都能上升到“暴力冲动”和“生死抉择”。剧中的“文人”角色更是苍白无力,是弱势中的弱势,连煎熬的资格都没有了。

  总之,很现实,不完美,值得看。

  《东北虎》观后感(七):第一篇影评,乱七八糟

  导演是东北人,所以作为一个北方人对于电影场景非常熟悉,没落,白雪,黑土,脏不拉几的人和事儿!

  标签有个说是黑色喜剧人,我看到几乎没有笑出来,所以我认为不是喜剧片,可以说有黑色幽默,但是全片都笼罩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淡淡的忧郁,这里好像每个人都是诗人,可能我自己的身边没有这么多诗人(说是神经病也可以)。

  女主是,男主是,包工头是,就连二子也是诗人,还有包工头的亲戚!我觉得这只是编剧或者导演赋予的,真实的世界,诗人贫瘠的,尤其在这片大地上,黑黄黑黄的心,容不下诗人存在。

  谈不上什么意义,就是一群人的悲,苦,乌云压顶,每个人身上的刺的集合表现,就像约翰身上的刺一样,拔不掉,拔掉这根,还有新的刺生长出来,这是生活的根本。

  更喜欢叫他黑色生活片。

  名字很好,东北虎,虎这个字在东北话里还有“傻吧垃几”的意思,或者叫彪,也就说这群小人物,有时候会有点虎,把这些事儿碰到一起的故事。

  《东北虎》观后感(八):装病的导演

  但殊不知西方的存在主义是建立在古典主义和神学思辨2000多年思想史的基础上。举个例子,尼采说上帝死了!国人欢呼着并踩上几十亿只脚,就认定自己的思维是先进的、前卫的、解构的、自由意志的。但查拉图斯塔拉还有后半句话却被拉下了:是我们杀死了上帝!这里的我们是指每个个体吗?非常错!尼采指的是教会对于教义的主观诠释,以及神职人员那张堆满善意笑容背后的骄傲,所以他才会大声呼唤着超人,与其唯唯诺诺将权柄交给教会,不如自己掌控生命成为超人。再举个例子像加缪对于西西佛斯之石的荒谬,让笑果文化的李诞狂妄地吞吐出:人间不值得,所谓废价值,其实李总也并不清楚,加缪对于西西佛斯循环往复的希望寄托在在于推动石块者的态度上。

  西方的思辩历经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每个阶段都有及其出色的思想烈焰。在这个过程中宗教信仰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神性、理性、感性一直是徘徊在西方艺术史天空的三大幽灵,他们轮番的掌权才产生了中世纪经院哲学、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以及后现代的“颓废”。即便是经济和观念全球化的今天,他们的主流知识界、文艺界都还是秉持着这样的根基。而反观我们,越来越多的艺术只会用形式远压倒内容的手段哗众取宠,这同样会让中国的电影界走向诸神的黄昏。

  《东北虎》观后感(九):伤感,没意思

  这部电影的故事其实挺简单的,但是导演表达得挺幽默。有些镜头营造打破第四堵墙的错觉,好像在和观众对话,挺有意思的。也试图在观众沉浸其中的时候给以听觉上的一击,物理手段让观众从电影情节中间离,不需要观众和角色共情,而是把观众砸向另一个空间,可以有自己的思考。

  电影里的孤独感是属于导演的,属于鹤岗那座的城市的。孤独是挺难讲的,讲不好就很容易变成无病呻吟。

  里面有句台词“伤感,没意思”,故作伤感确实没意思,但感觉这部电影就是营造了一个伤感的氛围,只不过导演用幽默的镜头,停顿和配乐去消解了这种感觉。

  电影里面的音乐挺主观的,和人物的境遇有种反差感,唯一遗憾就是给我感觉稍微有点满。

  影片的色调挺干净的,场景也很利索,感受到导演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了,我甚至有点想念我的家乡了。

  要说中年危机我真的看不出来,可能我阅历太浅,认知菲薄,也不知道男主有什么可孤独的,有“精神病”的诗人和话也说不清的小二是全片的两个正常人。

  但结局突然来段独白,突然冒出十九岁的故事,告诉你明天会好的,未免太鸡汤,太割裂。电影当然不需要解决问题,观众也不一定要被安慰,有点画蛇添足。

  东北虎的隐喻挺好的,铁栅栏里面的东北虎没有同类,栅栏外的东北虎有同伴,意外将两个向往南方,向往海边的两个人扯到一起,喝一桶酒,说同一个梦,受同一种伤。冷漠疏离的人际关系、伦理情感下,困兽之斗的人无力反击,一个哀伤的个体走向了另一个哀伤的个体。

  但是表现出来就像是往游泳池里撒了一把盐。

  最后,挂着领衔主演的马丽的戏份少到不行,但是马丽已经把角色的内心情感建立得很深刻了,所以表现出来很精彩,而且马丽身上的幽默和导演的这种黑色幽默融合得很好,马丽作为演员多变性不用多说,奈何发挥空间太少了。这电影找到马丽做“领衔主演”算是捡到宝了。

  《东北虎》观后感(十):笼子里东北的虎和鹤岗的人,想去往温暖的南方

  现在看《东北虎》也一样,看的时候很压抑;又不一样,因为看完之后虽然压抑但还有希望。

  见到耿导,就知道为什么了,一个饱含情绪又有点意思的人,他写的故事也是源于他的生活。鹤岗在外人看来,大概是经济衰败房价像白菜的东北小城。但对导演不一样,这是他成长的地方,这是他儿时的乐园。耿导说,鹤岗最繁华的地方叫时代广场,有家电影院叫戛纳影城,大家都笑了。在那样一个地方,当你所见或者所听的人和事,无论是丧还是乐的,都是饱含感情的,所以你会很想去记录这些事。生活往往比戏剧更夸张,荒诞却现实。

  《东北虎》就是这样把真实人和事加上夸张的视觉和台词呈现出来,耿军的台词让人看得很尴尬,但看过之后也能接受“这就是艺术”。

  在这部鹤岗群像里,每一个人都很鲜活。

  徐东、怀着孕发现丈夫出轨的美玲、欠债的马千里、有精神病的诗人,喜欢放风筝的傻子小二,有钱朋友,讨债的人...

  片子里出现了两只动物,也很鲜活。

  东北虎,和满洲里的大象一样,是一个象征,其实和剧情联系不大。先是在美玲家的电视里出现,主持人站在画面正中,充满喜悦地庆祝老虎十九岁生日,老虎被保护得很好,结果镜头一转,孤独的老虎躺平在地上。后来是动物园里出现,孙子问爷爷老虎为什么不叫,爷爷说老虎被关在笼子里,没有同伴可以说话,但是养在动物园里又是因为要保护老虎。徐东的诗人朋友也在,说动物园里的猩猩和老虎都不小了。寓意很好理解,整部片子的人都像这只东北虎一样,被困在了他们的处境里。

  另一只动物是徐东家的狗,也是因为狗,连接了徐东和马千里这两个人物。导演说,这也是真实发生的故事。因为妻子怀孕,要把养了很多年的狗送走,徐东牵着狗逛了一圈狗肉市场,结果被“多少钱一斤”击中了,没忍心,送到了朋友马千里家,最后还是扒了皮变成了狗肉,引发恩怨。

  如果能接受耿导的艺术,那这是一部挺棒的电影。

  (写不动了,有空再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