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父女对话》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父女对话》读后感100字

2021-07-25 00:30: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父女对话》读后感100字

  《父女对话》是一本由陈冠学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021-5-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父女对话》读后感(一):陈冠学是一个自然文学大家,也是一个非常绝妙的儿童导师

  文 :北渔

  陈冠学是一个自然文学大家,也是一个非常绝妙的儿童导师。他的自然文学随笔《父女对话》顺应四季节律,45篇文章依次写了春草、夏雨、秋虫、冬阳。像一首诗,一首曲子。在《父女对话》一书中,陈冠学在感慨现今时代神话褪色、想象力萎谢的同时,经常费心操持,为小女儿建立一个非单一的世界。他陪女儿听雨、玩雨、表演、捉迷藏、编故事、抓虫子、认识种子等,日日亲近田园,以至于在孩子的眼中,老父亲是个大顽童,“不会再老去,将永远存在着,跟她在一起”。

  在《檨》这一篇中,通过一个小小的果核,给女儿讲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几种办法:黄檨太重了,但用好吃的果肉诱引动物吃掉,帮助它传播种子;小金英没有好吃的果肉,通过棉花伞传播;少有人住的地方,大树种子就生得很小,风可以帮它传播;有的植物靠弹力把种子传播出去。

  小孩子虽然小,并不总是幼稚的,相反,他们经常发出天问。整本《父女对话》都是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进行。小女儿问得天然,老父答得机妙。既充满童真,又处处关涉田野和宇宙。

  《父女对话》读后感(二):平实的文字,朴素的点滴,鲜活的情感,生动的意趣

  今天又收到一份

  来自编辑朋友的礼物

  自然是好书——

  已故台湾作家/学者

  陈冠学老先生所著《父女对话》

  平实的文字,朴素的点滴

  流动着鲜活的情感

  蕴含着生动的意趣

  这也是陈先生隐居乡下

  实践陶渊明生活方式的记录吧

  读到《花蜘蛛》那篇

  忽然想起多年前

  在小区园子里的灯柱下

  外婆抱着念幼儿园的轩

  我依偎在身边的往事

  那时天色昏黄

  我抬头看到灯柱上一扇蛛网

  一只小蜘蛛忙忙碌碌在结网

  我指给外婆和轩看

  我们仨齐齐抬头观望着

  轩忽然大声唱起了歌

  幼儿园老师教的儿歌:

  有一只蜘蛛结网真辛苦

  风吹呀雨打破了还要补……

  不知道小蜘蛛能不能听懂

  轩送给它的加油歌

  我只觉得遗憾的是

  曾经把生活过得仓皇失措

  缺少一份静心去记录

  那烟尘滚滚中

  也曾有过的

  童真而美好的时刻

  ——杨华京

  《父女对话》读后感(三):《陈冠学 父女对话》:喧嚣时代的珍珠

  内容简介// 《陈冠学 父女对话》

  《田园之秋》作者陈冠学带着五岁的女儿搬回老家,那是一处偏僻的山脚边,一色绿的山野。怎样给孩子建立一个丰富的世界,便成了老父日常操心的课题。

  整本《父女对话》都是这样的一问一答中进行。小女儿问得天然,老父答得机妙。既充满童真,又处处关涉田野和宇宙。

  这对父女就像一块浑然的璞玉。女儿浑身带着清香味有着生命的好奇与探寻,而陈冠学的智慧、博学和温暖也让人动容,守护着孩子的灵感和天真。

  今天,我们如何做父亲? 愿你也能守护孩子的童心。 童心是高阶生命创造力的泉源。

  作者简介// 陈冠学// 散文家,哲学家,受人景仰的国学教师。师从牟宗三。 ■文学地位 入选台湾当代十二大散文家、台湾新十大散文家。 同位列入的有—— 张晓风、简桢、林清玄、王鼎钧、余光中、刘克襄、林文月、琦君。 ■文学代表作 《田园之秋》,自然文学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版《瓦尔登湖》,是现代陶 渊明的田园神话。 他远离尘嚣,开始耕读生活,致力于实践陶渊明的生活方式,回归田园达三十余年。期间著《访草》,因此成为野草之知音;在《父女对话》中则处处可见他与小女儿的天真对话。

  相关推荐//

  朱学东 蔡颖卿 作序推荐

  朱永新 黎戈 洁尘 宁远 推荐阅读

  《父女对话》读后感(四):一本有爱有趣的书——父女对话 序

  文:朱学东

  “天上一粒星,地上一个人。人死了就会到天上去,就会变成天上的星星。好细佬,弗能做坏事,做了坏事,死了就不能飞到天上,变成天上的星星……”

  当我打开作家陈冠学《父女对话》的书稿,刚看了前面的摘录部分,我的脑海里就不自觉地闪过了这样几句话。这是我小时候的夏夜,躺在房前门板上乘风凉时,祖母在边上摇着蒲扇,跟我说的。弟弟们在他们的童年时代也不止一次听过祖母这样的唠叨,每年夏夜乘风凉时。

  当时我并不知道,陈冠学在书中也有记录自己与女儿岸香关于牛郎织女和星星的对话:“这个故事很好听。那个人到了天上就变成星星了吗?”

  牛郎织女的故事,我同样来自于祖母夏夜对扁担星的讲述,扁担星是故乡对三颗成一线的星星的叫法,按照祖母的介绍,这就是天上牛郎用扁担挑着一双儿女追赶织女的形象。我至今不知道这三颗星的学名。也许,要是岸香小姑娘问她父亲,应该能够知道正确答案。

  我小时候是在蓝天白云草丛竹树中成长,知道地上长的一切花草野果的土名和味道,熟悉河里的各种鱼虾鳖蟹,认识天上飞过的各种鸟雀,可能比那个随着父亲避居乡间的小岸香与大自然更亲近。但是,我没有机会像岸香一样天真地跟自己的父亲发问。我的父母必须为了我们的温饱奔波,他们无暇照看自己的孩子,留心孩子天真好奇的问题。

  我关于大自然的最初认知,许多来自于我目不识丁的祖母。祖父母年老力衰也得继续下地干活,只不过,我们通常会被祖母带到田间地头,祖母干活,我们自己玩泥巴花草。得空的时候,或者哄我们开心不吵闹的时候,祖母才会给我们讲祖辈讲给她听的那些故事。即使是关于太阳月亮、星星云朵、花草虫鸟的故事,也脱不了饥馑岁月哪些野菜有果腹的实用,以及善恶有报的因果报应道德观。这是祖母她们这代人所认知的世界。除了生活经验和融入日常甚至附着草木鸟鱼的道德要求,她们没有现代植物学动物学的一丝常识,甚至我的父母也未必知道。

  翻读陈冠学《父女对话》,掩卷思考时,我有时也会想,如果我的祖母能够像岸香的父亲一样,满腹大自然的学问,也许,我的人生会是另外一种模样,或许成为一个天文学家?或许,一个植物学家,一个研究鱼虾的专家?

  虽然因为祖父母和父母知识的局限,我错过了许多科学认识触手可及的世界万物的机会。但是,有一点和岸香一样,我的童年依然很幸运。一切苦难都被他们用爱阻挡在了外面,我肆无忌惮地度过了自己的童年,眼睛和小岸香一样明亮、纯真。

  后来我也成了父亲,有了一个与岸香一样天真可爱的女儿。与我的祖父母和父母不一样,我的学识要远超他们。在女儿的童年,我也记录女儿的日常,也常跟女儿对话,但是,对话很少涉及关于大自然的,都跟都市生活的紧张与小心翼翼有关。即使对话也是对紧张不安的排遣缓和,即使我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已经有了与城市社会对抗的勇气和行为,却依然缺乏陈冠学先生带着孩子避居乡间,让孩子在自然中成长的勇气和智慧。充满残酷竞争和理性算计的现代都市里长大的孩子,就像大温室的花朵,缺少与大自然的自然关系,总不免有一种城市的忧郁。这不只是我个人面临的挑战。

  小岸香在乡间,对于自己看到的那些花草虫鸟、太阳雷雨,充满着好奇。她的每一次发问,都是在认真观察之后,充满着童趣;而父亲的回答,既有科学的解读,更有顺着小姑娘好奇的耐心和闲扯,口气着实有趣,透着慈爱和对孩子的骄傲。而得到父亲回答的小姑娘,则总心满意足。

  连珠炮似的问答之间,全是关于日常生活和自然间万物的细节,场面鲜活灵动,恍若就在眼前,亦常忍俊不禁,顿生“我要是跟自己孩子有这样的对话多好”之慨叹。

  “老父在小女儿心目中,是个通鸟语、通树语、通虫语、通草语甚至通石语、雨语的灵通者;在小女儿的心目中,凡存在都是生命,都有情义,会互通款曲;因为老父是她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导师,自然就成了她无所不能的沟通者了。”

  但是,这样令人羡慕的父女关系,在城市生活中,又有几个父亲能有这等耐心?很惭愧,我也没做到,以奔波生计的名义。

  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中,关于孩子教育的书籍,充满着即期功利主义的实用和焦虑,鲜少陈冠学书中所呈现的无功利的亲近大自然的对话。陈冠学和小岸香的日常生活和父女对话,近乎一种乌托邦趣味。书中的小岸香很少接触同年的玩伴,她的父亲也有反思,但她的生活里,有“阳光、土地、花草、蜂蝶,鸟儿、轻风,抬头是辽阔的蓝天,一切都有了,只差一个同龄的玩伴。但是,她一个人玩着,倒是那样的纯净。”

  自然万物同样能够观照到我们人类的命运。也许,那些陪伴小岸香的自然万物以及父亲的博学和慈爱,足以抵消缺少同龄玩伴的寂寞,也能缓和城市长大的孤独忧郁吧。

  书中的岸香还是个不到5岁的小姑娘,如今,她大概已经是一个历经风霜的成年人了。她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可能与父亲相似,也许也有不同。但我知道,岸香一定会记得童年时与父亲的那些对话,那些对话中所透射的爱和趣味,一定护佑着岸香。

  我相信,那些有长辈的慈爱看护,能与自然万物一起长大的人,一定有着大地的慈悲,有着太阳一样明亮的心,河流一般清澈的眼睛,以及永远保持的好奇心和真诚。

  很遗憾,在我孩子已经长大成人了才读到这样一本有爱有趣的书。建议在城市森林中的孩子父母,好好读一读这本传递了回到自然、土地、亲情陪伴的真情之书。

  《父女对话》读后感(五):坐车去寻孟浩然——读陈冠学《父女对话》 文-崔国辉

  1 如果你有一个小女儿,恰好你们住在山中。 有一天,雾霭遮住了山,小女儿惊讶地发问:“爸爸,山哪里去了?” 请问,你会怎么回答?

  小孩子的眼睛里都是活物,山在他们眼睛里,也是有生命的。如果小女儿问:“大山回来时,会不会给我带糖果呢?” 请问,你会怎么回答? 山上有许多树,就像山公公的伞,可以遮日避雨,可是贪心的人把树都砍光了。小女儿感叹道:“好可怜的山公公!山会死去吗?” 整本《父女对话》都是在这样的一问一答中进行。小女儿问得天然,老父答得机妙。既充满童真,又处处关涉田野和宇宙。 就像一块浑然的璞玉。

  2 儿童是天生的哲学家、艺术家,这个自不必说。 陈冠学是个寻常的老头儿,但思想和行为都超凡脱俗。他是台湾屏东人,生于1934年,10年前已经离世。毕业于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他曾辗转多所学校任教,终于在年近不惑时选择了退隐田园,耕读著述。一生对《论语》《庄子》和台语研究颇深,日日亲近田园,写有多本散文集。 陈冠学的文字里有一种赤子之真。 《田园之秋》《时光邮差》《访草》,这几本书名都起得好;《父女对话》则平平,但翻开第一篇,就被对话震慑住了。很多篇章,都由眼前景、膝下事,接通了宇宙,天真烂漫中一派忘机。或者说,抵达了维特根斯坦所谓的“不可说之地”。 最后一篇,小女儿读了孟浩然的两首诗,提出要去访他。爸爸回道:“不行,他是古人,没法儿访问。” 小女儿问为什么。并给出建议:“我们坐车去。” “傻孩子,车子没法儿驶入古时候去啊!” “为什么?我们坐车子就到了嘛!” “古时候,那是时间,那个时间里所有活着的东西都死了,所有在那儿的东西都消失了。” “车子不能去吗?” “不能去,没有了,没地方去。” “真奇怪,可是人家想去看看孟浩然。”

  3 陈冠学退隐乡间,小女儿随他一起。像一头野鹿,带着一头幼鹿。 老父也有歉疚。除了他,小女孩儿没有其他同龄的玩伴,大多时候只好自己和自己玩。幸好孩子有童心、童趣,日常中的太阳公公、大山、蚂蚱、小猫,甚至书页里的小鹿、小兔和小熊也是她的玩伴。不然,“老父先就要难过死”。 既然如此,为何不送小女儿去城市呢?为何不学学钢琴和芭蕾呢? 陈冠学觉得,不好!小女儿随意地鼻哼口唱,手舞足蹈,是内在情感的抒发,哪需要什么格式的限制。外边的世界从洋房、轿车竞赛起,主妇的时装、丈夫的职位要竞赛,孩子学书法、学绘画、学作文、学英语、学心算、学电脑......事事都要搞一番竞赛。幸好小女儿在乡下,才免除这些,逍遥自在地像个小孩子样的生活。 在感慨现今时代神话褪色、想象力萎谢的同时,陈冠学经常费心操持,为小女儿建立一个非单一的世界。他陪女儿听雨、玩雨、表演、捉迷藏、编故事、抓虫子、认识种子等等。以至于在孩子的眼中,老父亲是个大顽童,“不会再老去,将永远存在着,跟她在一起”。 这个大顽童很有意思。有一次,草莓叶中的花蜘蛛不见了,小女儿红着眼眶要去找。 “爸爸,把花蜘蛛找回来!” “也许明天它就回来了!” “爸爸,它为什么走了呢?” “爸爸问你,它为什么来了呢?”

  4 陈冠学写田园文章,字里行间时常有书生的不平之气。 他以陶渊明自况。陶渊明饮酒,那是因为不能忘怀人世。饮得越多越勤,说明这人世越是充满了罪恶。 有天收到一本赠阅的诗刊,恰好买东西又带回来半张包装纸,上面有一首所谓的诗,惹得他不禁爆发出一阵忿骂。“他们是脏人。”“很脏,脏得发臭,连他们写的字都发臭。” 小女儿天真烂漫,要上前闻闻。老父连忙阻止:“不值得,脏了你的鼻子。” 什么才是好诗人呢?庭前那株桂花树是,这里的任何一朵花、一株草都是。它们一身是美。 对于破坏地球的行为也大加挞伐,并用小女儿能听懂的方式告诉她:“地球再不会长大了,许多坏人正在杀害他。他们用大量的毒药、毒气和一种最厉害的毒叫做核能毒的,用来杀害地球。” 女儿迷上了童话里的故事,想要当一个小公主,住很大的宫殿,有很多的用人。陈冠学吃惊于这些童话在小女儿心中起的作用,一边感慨公主王子故事太多,而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儿》这样的庶民题材却太少。 有一天,小女儿忽然问道:“爸爸,国王是怎样来的?” “大部分的国王都是父亲传的。” “第一个国王呢?” “大概都是抢夺来的,就是后面的国王也难免要抢夺。” “爸爸,抢夺要杀害别人是不是?” “不止杀害别人,还杀害许多人。” 小女儿沉默了一会儿,坚决地说:“爸爸,人家不要当公主啦!”

  5 陈冠学是一个非常绝妙的儿童导师。 小孩子虽然小,并不总是幼稚的,相反,他们经常发出天问。 什么是老天? “老天就在那儿,看不见,却可以感觉到。”老父回答。但孩子听不懂这样玄妙的答案,还需要进一步解释。比如家里的很多东西是人造的,那花儿是谁造的? “嗯,但是我没有看见老天造它。” “老天是交给自然律来造的。” “什么是自然律?” “自然律就是一种规则,比如说,你手指一放,你夹的草花就一定会掉下去,这也是自然律。你试试看!” 于是,小女儿玩得兴致高昂,乐此不疲。 在《檨》这一篇中,通过一个小小的果核,给女儿讲了植物传播种子的几种办法:黄檨太重了,但用好吃的果肉诱引动物吃掉,帮助它传播种子;小金英没有好吃的果肉,通过棉花伞传播;少有人住的地方,大树种子就生得很小,风可以帮它传播;有的植物靠弹力把种子传播出去。

  6 《父女对话》写的是乡居生活,在乡间写成,顺应四季节律,几十篇文章挨次写了春草、夏雨、秋虫、冬阳。像一首诗,一首曲子。 有几篇对话简直达到了化境,譬如这篇《西北雨》。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其撼人的效果,只约当这西北雨的十分之一。父女俩在檐下看雨,“实在太痛快”! 霹雳。 “像大草原上驱赶遍野的牛羊。” 老父来不及解释,小女儿未必听得懂。 霹雳。 “千千万万只牛羊狂奔。” 霹雳。 “大雨像千千万万只狂奔的牛羊。” 霹雳。 “从云上面被雷公赶下来。” ...... “爸爸,” “不要怕!” 霹雳。 霹雳。 霹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