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孔子的天空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孔子的天空

2021-10-19 16:06:19 作者:刘汉俊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阅读:载入中…

孔子的天空

  孔子天空

  孔子讲学图轴,绘孔子于山林瀑布之间讲学的情景,现藏于孔子博物馆。孔子手持如意,怀揽凭几,端坐在松杏之下的平石上。其前一弟子躬身请教,其左则有侍立弟子三人。另外的十六名弟子沿山道而上,彼此顾盼,交谈自若。

  2021年9月28日,是孔子诞辰2572周年纪念日。谨以此文,遥祭中华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享有“天下文官祖、历代帝王师”之美誉的至圣先师孔子。

  山水造神化圣,天地钟灵毓秀。尼山的秋月朗照中华大地,华披四表,光亮千年,依然皎洁如初,鲜亮如洗。泗水的波光粼粼漾漾,不舍昼夜,泽润万物,依然微澜不惊,碎浪无言。因为这里诞生了孔子,尼山泗水便成了神山圣水。月光与波光之间,浩渺苍穹与古老大地之间,构成一个深邃而透彻、明亮且坦荡、静谧但永恒的空间,空明澄碧,玄机深奥,只有月华如瀑,洗尽红尘。

  那是孔子的天空。

  孔子生活在公元前551年—前479年的春秋晚期,中国社会正由漫长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步履踉跄而急促、踌躇而坚定。铁器牛耕技术广泛使用,农学医学科技水平普遍提高。政治改革上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土地改革上从井田制向私有制发展,各国争先恐后变法图强;旧有生产关系正土崩瓦解,新兴生产力如春笋破土;旧制度被摧毁,新制度尚待建立;主流思想发生深刻变化,从天命思想向人文意识转移、从尊神敬鬼向天人合一过渡,许多思想观念被质疑、被抛弃。统一意志尚未形成,思想纷争、学术纷繁、文化纷呈,必定带来社会行为的纷乱和意识形态的纷杂。春秋三百年,从周王室衰微到诸侯国争霸,齐、宋、晋、秦、楚五大霸主国相继崛起,兼并征战,合纵连横,天下烽烟四起、战火连年;政治松弛,民生凋敝,社会板荡不宁、矛盾丛生,处处有炸雷,时时有爆点,一触即发。

  天下大乱,乱的是思想;礼崩乐坏,坏的是秩序。春秋时期的社会动荡为文化激荡铺垫了产床,历史变革为思想解放提供了机遇。仕人阶层从贵族宗法压制下走向精神自由,从宫廷学府的束缚中走向民间底层,引发了文化思想的潮涌与私学集团的兴起。肇始于春秋末年的“百家争鸣”,是中国先秦时期第一次思想大爆炸、文化大解放、学术大自由,王公贵族招士纳贤,学馆宫庠林立,诸子各竖其帜,政客仕子各立门户,门客贤人各显其能,各种政治学说、学术流派、思想主张竞相登场,著书立说纷繁,诘难争辩风行,这种空前盛况一直延伸到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文化成果,是形成了以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农家、杂家等为代表的思想家群体和思潮流派,构建了中国文化史最初的文论框架,建立了中国思想史最早的学术体系。

  回望那个时期,文化的天空群星灿烂,知识的银河波光潋滟、思想的峰峦山外有山;学术交流、思想交锋,伴随政治的争霸、经济的争强、军事的争战,思想文化领域发生着只有量子物理学才能比拟的反应过程,释放出只有热核反应才能产生的能量,中华文明的天空绚丽灿烂,世界文明的天空流光溢彩。

  苍穹在上,天光闪烁,有一片星空是属于孔子的。

  孔子的思想是一个浩大的银河系。他研究阐述的思想体系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学、史学、美学、语言学、艺术学、医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点多如繁星频闪,思想性势如天体高悬,峰峦耸立。孔子虽然论而不著、述而不作,但他的思想体系有着明确的语意、清晰的结构、分明的层次、完整的谱系,辐射出强大的光能、强大的磁场。徜徉在孔子的思想星空、智慧树下,只感觉那一星一光饱含高超的智慧、渊博的学识、高洁的情愫,那一枝一叶深蕴周密的布局、缜密的思维、严密的逻辑。道德文章锦绣灿烂,哲思文理通达晓畅,金声而玉振,登高而望远,纲举而目张。语境瑰丽奇幻,思维廊腰缦回,灵感神奇精彩,有星团锦簇、意象雄奇,有双星缠绕、能量互补,有星云翻滚、景象万千,有星系绵延、余韵绵长。

  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高原,孔子思想是人类文明的高峰。一部《论语》,区区万言,行文要言不烦,简若微信微博,却站位高深、内涵专博,微言大义巍如醒世恒言,句句是治国理政的秘笈,篇篇是定国安邦的宝典。评点兴衰治乱如开济世良方,字字点穴、条条切脉;表达褒贬抑扬满怀赤诚坦荡,其情也真、其意也切、其言也诤,是孔子的政治宣言书、治国策。思想的能量在这里聚集、交换、转化,文明的光和热在这里加热、升温、传导,一个民族的高度、深度、厚度、温度在这里找到基点,所以后世评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是一罐心灵鸡汤,其香也醇、其味也正,既适合全民共享又宜于独自品尝。论道说理如行云流水、通俗易懂,又如饮珍醪陈酿、耐人寻味,帝王将相能用,才子仕人能学,妇孺童叟可诵,每一个读者都能从中读到自己,芸芸众生又能读出不同的“论语”。雨打芭蕉夜,鼓敲三更时,沐浴焚香净心,合掌捧读《论语》,那每一个字都是敲落在琴弦上的音槌,每一章语意都像小提琴G弦的旋律直抵人心。孔子语录乃人间之指南、人生之信条,大道至简、真水无香,是泱泱华夏民族世代子孙做人做事的教科书、求知求学的思想库,一读几千年,百读不厌。

  孔子的天空,绽放着仁爱之光。

  “仁”是孔子思想的第一粒种子,儒家思想大厦的第一块基石、第一个原点。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仁爱”,孔子思想的中心是“仁”。他蘸“仁”为墨,执“爱”为笔,为苍苍众生画了三道线。

  第一道是重点线。《论语》万言二十篇,“仁”字出现了110回,他在“仁”字下画了重重的一笔,表明这是关键字、高频词,为“仁”字下了一个定义:恭、宽、信、敏、惠,注释曰“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君子之“仁”当上通下达、惠济四方,无处不在。“仁者先难而后获”,是谓先有奋斗才会有收获;“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仁者的胸怀;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是仁者的目标;仁者爱人,仁者无敌,是人生的高境。

  孔子思想的星空里有无数颗星在发光,其中最亮的恒星是仁、义、礼、智、信。五星闪耀,普照中华,五常定天下,一掌执乾坤,一切的鸿篇巨制在这里启笔,一切的光芒与温度从这里出发;温、良、恭、俭、让,五星闪烁,聚星成团,仁爱的光芒照耀碌碌的苍生、指点迷茫的心灵。

  “百事孝为先,孝是百善源”,在孔子看来,尊孝道、守孝悌乃仁之始、爱之初,德之本、行之道,是至德、本根、要道;只有从侍奉双亲、心守孝道开始,才能忠君爱国为民、建功立业报国,一个不孝敬父母的人不可能爱国爱社会,一个不孝顺长辈的人不可能遵从国家、服务社会,是谓不仁、不爱。

  第二道是警示线。“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是状态,更是心性;处尊位而不闻其过,得志便骄狂,闻天下之大道却不去做,都是不仁的表现。孔子致力办学,但教书是手段,目的是教人、育有、劝人、度人,是爱人,是“垂世立教”“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他认为,传习经典、研习礼乐、服习孝道是必不可少的教化过程。他时而潇洒地伫立杏坛传道授业解惑,时而狼狈地奔突于陈蔡之间、尴尬地护着自己的书囊;时而孤独地守在雨夜的渡口,抚一支更加孤独的老桨,等候一身泥浆的过客做迷茫的觅渡。他执着地站在历史的断壁前、社会的残垣处,为躁动的社会、烦恼的人生、困顿的心灵们,在利与义、善与恶、智与愚、文与质、治与乱、欲与刚、忧与乐、劳与怨、进与退、周与比、欲与矩、乐与淫、俭与奢、骄与泰、本与末、始与终,君子与小人、益者与损者、有道与无道、兴邦与丧邦的分界处,画下一道警示线,深刻而分明,森森然,危危乎,灼灼焉。

  第三道是标高线。根往深里扎,人往高处走,人生要有自己的高度。孔子是教书先生,认为思想比知识重要、品格比成就宝贵。他标定的理想人格是君子品格,当立志于求仁道,立足于修仁德,立身于讲仁义,游走于学技艺;他传授的理念是君尊民亲的“仁学”,倡导的观念是行大德大道之事、做大忠大勇之人,坚守的信念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一个民族传承千年、接续万代的精神高地。

  孔子以仁施爱、因爱施教,从上古经典遗籍中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作为教材,经中有史,论中有艺,诗中有学,述中有理,博览群书之后你能做的姿势只有一个:仰望星空;掩卷而思时你大彻大悟的只有一个字:道。在这里,孔子教导你要对亲爱、对人仁,要志于道、始于学,为你提炼了许多温暖的词汇,道与德、爱与亲、富与贵、贤与能、宽与恕、善与诚、孝与悌、恭与俭、敬与慈,一组组、一队队泛着柔和温婉的星光,读得你慈眉善目、温情满满;然后为你准备了许多励志的词汇,学与思、志与行、忠与勇、敏与慎、知与识、使与事、和与同、修与齐、治与平,一对对、一串串贮满强劲的能量,如桨如翼,如风如电,读得你意气风发、心劲满满,立志做仁人志仕,只等一声“出发”。

  三道线三重景,有为、有守、有目标,孔子的仁爱之光成就你的人生、温润你的心灵。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孔子的天空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