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陌上花开,一世清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题记
曾在布达拉宫的男子,不懂得当世的世俗,苦苦寻觅着最能倾城的绝世之恋,为何总是不能如愿?只因他是六世__——五世__喇嘛的转世吗?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佛曰: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遗憾,
没有遗憾,给你再多幸福也不会体会快乐。
我问佛:如何让人们的心不再感到孤单?
佛曰:每一颗心生来就是孤单而残缺的,
多数带着这种残缺度过一生,
只因与能使它圆满的另一半相遇时,
不是疏忽错过,就是已失去了拥有它的资格。
我问佛:如果遇到了可以爱的人,却又怕不能把握该怎么办?
佛曰:留人间多少爱,迎浮世千重变。
和有情人,做快乐事,别问是劫是缘。
仁增旺姆,是他的青梅竹马,是他情窦初开时爱上的女子。与仁珍旺姆相爱,可以说是仓央嘉措人生中最快乐最幸福最自由的日子,他后来的情诗生动地记录了他们幸福的爱情:
“我与姑娘相见/山南门隅林里/除了能言鹦鹉/谁人都不知晓……”。
未曾想仓央嘉措被接到布达拉宫坐床成__喇嘛后,与初恋情人仁珍旺姆竟成永诀。
达瓦卓玛,是他在龙王潭结识的一位来自琼结地方的姑娘。达瓦卓玛容貌美丽,性情温柔,嗓音甜美,一双又黑又亮的大眼睛像刚刚酿就的葡萄酒,看一眼就能把人醉倒。仓央嘉措和她特别相知相爱,认为是神灵的赐于,前世的缘份,他写了这样一首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拉萨人烟稠密/琼结人儿美丽/我心心相印的人儿/是琼结地方来的。
白天他们在一起歌舞游玩,夜里常常幽会。俗话说,甜青稞往往酿成苦酒,快乐往往变成悲哀。后来仓央嘉措发现达瓦卓玛好些天没有到龙王潭来了,给她捎信约会,也像撒在水里的糌粑一样没有回音,亲自到她住处拜访,只见门上挂着一把大锁,跟邻居们打听,才知道达娃卓玛被她父母带回了琼结好多天了。仓央嘉措像丢了心爱的珍宝,心里特别难过。从此,仓央嘉措再没见过达娃卓玛,达娃卓玛成了他梦中的情人。
龙王潭成了仓央嘉措的伤心之地,再也不想去。但他内心的痛苦和郁闷又需要放纵和发泄来排解,他更加肆无忌惮不把黄教清规戒律放在眼里,干脆在布达拉宫边上开了个小门,经常乘着黑夜戴假发微服外出,化名宕桑旺布,乔装改扮在拉萨的公园和居民中游玩,频频与许多美女相会。
“住在布达拉宫里/是活佛仓央嘉措/进入拉萨民间/是荡子宕桑旺布。”
“住在布达拉宫里/我是雪域最大的王/在拉萨的大街上流浪/我是世界最美的情郎。”
这段时间,仓央嘉措在八廓街一个土黄色酒楼遇到了美丽的当垆女于琼卓嘎(民间习惯称“玛吉阿米”的就是她),于琼卓嘎也被仓央嘉措超凡脱俗的仪表所倾倒(“女郎亦震其仪表而委心焉”),他从此“昏而往,晓而归”,乐不思蜀,白天在布达拉宫念经为活佛,夜晚到黄色酒楼伴卿做情郎,这样过了好几个月蜜月般的生活,同时他也为于琼卓嘎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在那东方高高的山顶/每当一轮明月升起/玛吉阿米的笑脸/冉冉浮现在我心田。”
仓央嘉措与于琼卓嘎每夜在酒楼相会偷情的事本来非常隐密,无人知晓。不料有一晚上下大雪,仓央嘉措回来时脚印留在雪上,终于被藏王桑杰嘉措发觉,事情终于败露。对此,早就对政治心灰意懒、对身份地位看穿看透的仓央嘉措并不在意,他早已做好迟早会被发现的心理准备,甚至以近乎戏谑的口气写了两首诗:
“守门的狗儿/你比人还机灵/别说我黄昏出去/别说我拂晓才归”
“黄昏去会情人/黎明大雪飞扬/莫说瞒与不瞒/脚印已留雪上”
可能仓央嘉措根本就没有想到,由于自己风流韵事,不受清规,他被废黜__喇嘛身份。在押解赴京途中路过青海湖,望见蓝天下的白云,他又开始触景生情,他想到的不是佛教经典,不是天下苍生,也不是与他曾有过刻骨欢爱、铭心缠绵的达瓦卓玛和于琼卓嘎,而是与他相识最早、缘分最浅、分别最久的仁珍旺姆,并写下诗句:
“东山的高峰/见白云蒸腾天空/莫不是仁珍旺姆/又为我燃起神香?”
至于仓央嘉措最后的结局,众说纷纭。有人说,1706年6月27日,六世__被押送北京,行至青海湖畔,被谋害,时年24岁。也有人说,在1706年的冬天。在凄凉的青海湖畔,仓央嘉措逃出生天,享年64岁。关于仓央嘉措的结局,我觉得还是不要过意去寻找,就像仓央嘉措的诗一样,似乎总带着一种神秘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