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小说六讲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小说六讲读后感100字

2021-12-02 00: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小说六讲读后感100字

  《小说六讲》是一本由王安忆著作,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说六讲》读后感(一):想看

  青崎连发!

  继《敲响密室之门2》之后,《煞风景的早间首班车》也在初秋缓缓驶入了车站。

  从冰西瓜的六月到栗子馅的九月,青崎老师的作品横跨了两个季节,如同巨型泡腾片一样在午夜文库编辑部持续的咕噜咕噜冒泡,我和责编琦仔的对话框也时不时就会蹦出“青崎老师”+各种语气词感叹词搭配。

  等待打样:青崎老师……(空虚

  样书到了:青崎老师来啦哈哈哈哈哈(徒手抱二十本下楼

  签名本预售秒光:青崎老师牛!!!!!(虽然自己也没抢到

  看到老师发推特:青崎老师呜呜呜呜呜(猛发微信交流遇见野生天使的感想

  总而言之青崎老师is everywhere。像天竺鼠车车一样牵动和治愈着我们的心。

  PS:在看了东京奥运会之后我发自内心觉得佛系乒乓选手丹羽孝希(泥洼老师)和青崎老师真的太像了。

  《小说六讲》读后感(二):时间胶囊

  2015年夏天路过cityU的公告栏看到王安忆老师的讲座讯息,于是误打误撞去听了一回

  当时记了笔记,觉得受益匪浅

  前些天看完《小说六讲》发现书中所写的第五章就是我有幸亲临现场听的那一场

  所以看完书在手机相册里往前划了很久,找到一些当时留存的讯息

  这本书就像一颗时间胶囊,再次打开的时候更显得弥足珍贵

  讲座结束之后有很多非cityU的学生上前提问

  我去的那天在讲复旦大学创意写作的MFA是怎么上课的

  听完讲座找王安忆老师签了名,她吐槽说像是在给我改作业

  《小说六讲》读后感(三):讲小说,也讲生活

  《小说六讲》,讲的不只是小说,也是生活。

  这六堂小说课体贴入微,富有亲和力。没有高头华章,没有艰深理论,没有概念术语,王安忆结合自己的生活、文学生涯,款款而谈。

  翻开书的初始,我愣了愣,它不符合我的预期。最初的几篇,写得就像回忆录。王安忆说,1977年,她写下了第一篇获出版社接纳的文章,然而,因为时势弄人,这篇叫作《大理石》的散文在刊印后却不能发行,只能湮埋于故纸堆。接下来的几篇,王安忆写自己进入儿童出版社,写儿童文学,写知青生活,写早期作品的创作过程,写美国留学的启蒙,诚恳,真挚,朴实。就像每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作者走过的履迹。

  这些讲述之后,王安忆才提出了关于小说的核心理念:生活经验——重要的是内心。为什么写作?很多人可能都问过自己。王安忆的回答是,“我要创造,我渴望创造”。她渴望创造的是她在现实里无法实现的一种生活,无法兑现、仿佛是乌有之存在,但在某种程度上又和她的生活有关系,王安忆说,如果没有在现实生活中积累起的情感的容量,她不可能产生创造另一种存在的欲望。

  对写作者而言,阅读不仅是工作,也是生活。一切都是因兴趣而生,为什么她独对写作有兴趣呢?当王安忆谈起阅读经历的时候,我发现,这并不是埋头书斋的封闭世界,她说母语的魅力,讲起上海弄堂的市井生活,也讲到插队落户时农村里的风俗人情,她把这些观察融入了阅读,与她读过的作品相互呼应,又从中抽离出她对童话、校园小说、爱情小说的基本看法,我觉得,这几种体裁都是成长主题的,王安忆实际上就是在讲阅读与成长的关系。

  作为一个高知名度的作家,王安忆并不避讳对类型小说的兴趣。知识分子多少有精英意识,期望超出普遍性,获得更高的价值。王安忆说,阅读流行小说满足了她的娱乐享受,但是却不能纳入写作,因为它承担不起她的思想,但是,类型小说的技术处理,比如认识、想象、组织情节、叙事结构等,是非常好的可供借鉴的,也是她在教授小说课程中的心得。

  王安忆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为创意写作专业硕士学位教课,课程的名称为“小说写作实践”。王安忆的课堂教学目的是尽量使他们体验小说的进程:如何开头,设定动机,再如何发展,向目标前进——也许他们会在课堂外最终完成,也可能就此放下,她希望他们能从中受益,了解虚构写作是怎样一种经验。这些技术方法,是可以学习的,如何写小说,是可以学习的。

  即使在讲授这些技术内容时,王安忆也从未离开过“生活”这个主题。正如她所说的,世事洞察皆文章,文字的表达、逻辑的追寻,可以慢慢成熟,还可以用“故事接龙”等游戏技巧或者对谈练习等方法来培养故事意识和感知灵敏度,但是,一部有生命力的文学作品,它一定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对普通人的关怀。

  我们为什么学习写作?王安忆最后给出的答案,仍然是:文学是很有意思的,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生活,生活其实很有意思。

  《小说六讲》读后感(四):王安忆的“小说与我”

  在老一批的当代作家群中,像王安忆一样,还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隔三差五出一两本小说的作家,大概已经不多了。贾平凹、刘震云、迟子建之外,大概就是王安忆了。兼具教授和著名作家的头衔,在创作力方面,可以说比同是教授和作家的清华大学的格非,又更胜一筹。

  因此,对王安忆除了喜爱她的小说之外,多半还有更多一层的敬仰之情。我早些年读了王安忆的一些短篇,后来读《长恨歌》,被王安忆绵密的语言节奏彻底打败,那时候的我,反而对王安忆有一种敬而远之之感。

  直到看到《小说六讲》,带我认识了一个更加具体、更加可触、可感的王安忆。《小说六讲》是王安忆在香港城市大学做的公开课。原先出版时叫做《小说与我》,现在看来,其实“小说与我”,似乎更恰当,更符合这本书的实际内容。

  “小说与我”,从题目中大概可以看出一二。就是讲王安忆和小说的渊源,包括从第一次写小说,发表小说,到远赴美利坚学习写作,以及自身对小说本身的探索,对其他小说与小说家的看法。从自我的经历为起点,不断延伸,其中写自我与小说的渊源,真实,恳切,毫无已经成名的大作家那种压迫感,毫不掩饰自己走上小说之路的意外与幸运,以及在写作小说过程中的困顿与思考。

  《小说六讲》的前半部分,王安忆完成了个人小说写作史的自我回顾与剖析。喜欢王安忆的读者,大概能够从其中了解一个最真实的王安忆。

  后半部分,则更多是她关于小说和作家的看法与评品。比如“什么样的小说才是好小说?”、“小说的文字与语言”等等。品读作家方面,主要是同被认为“海派作家”的前辈张爱玲与《红楼梦》的解读。

  尽管是不厚的一本书,但其实已经浓缩了小说的面面观,王安忆在六堂课之内谈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类型小说”、“小说文字”、“故事与灵感”,几乎每一个小说爱好者或者写小说的都将面临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小说六讲》也对,她是一个作家对于小说的独家记忆与见解。

  因为《小说六讲》脱胎于课堂讲稿。因此,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也是一本非常友好的学习小说的作品。朴素平实的文字,娓娓道来,仿佛就像王安忆走进在书中,与你面对面上课、交谈。像这样的作品,对于热爱小说的人来说,又没有机会得到王安忆的亲炙,那读《小说六讲》这样的作品,无疑就是一种幸运。

  其实除了《小说六讲》,王安忆关于小说的课堂,还有《心灵世界》,关于创意写作的课程。喜欢的人,大可全部寻来读一遍,或许对王安忆又会有新的认识。

  早些年读书,大概都是从作品开始,进而开始读一些评论,以期进一步了解作品和作家,然而那毕竟是批评家的看法。那么了解作家的另外一条路径,可能就是从演讲、讲稿中得来,比如读余华的演讲,莫言的演讲,大概就能窥得这些作家幽默率真的一面,同时又能找到那些隐藏在作品背后,作家的真实世界。

  将作家的作品和一些讲稿、演讲交替起来读,或许对这个作家和作品会有一个更加立体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说真正读懂了一部作品,了解了一个作家。

  那么了解王安忆,则可以从《小说六讲》、《心灵世界》开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