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年味愈香乡愁愈浓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年味愈香乡愁愈浓

2022-03-06 11:34:42 作者:xd830517 来源:xd830517推荐 阅读:载入中…

年味愈香乡愁愈浓

  年味”愈香乡愁愈浓

  农历新年渐渐临近,在江南水乡,腊月打年糕的火热场面是一道动人的年景,更是不老的民俗。热气腾腾的年糕散发出醉人的清香,更散发出越来越浓的新年味道。(嘉兴日报)

  这两天临近春节,在江浙农村一带家家户户忙着打制米糕,或用新鲜的糯米酿造土法米酒。江南的糯米香莫不是各地迎接春节的一道缩影。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所有中国人都会在这一天与家人亲朋好友团聚一起,举杯分享传统“舌尖上的年味”共同迎接新年到来。春节,也预示着辞旧迎新的美好祝愿,年俗中一幕幕汗水与欢笑交织的画面组成了春节独特的风景,成为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心中的不变乡愁。

  节日,是记录一个民族文明发展的“密码”。而揭开民族密码的钥匙则离不开承载着文化特质的传统节日美食。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舌尖上的年味”是不老民俗最直接的刻录机,同时也向外界传递了一方水土养育出的一方人民的精神标签。央视《天天美食》《中华美食密探》《走遍中国美食篇》等何以收视率居高不下,可见一斑。看一民族有多少文化,只要去品尝一下当地的传统食品。留住年味,笔者以为首先要从舌尖上的记忆唤起,留住了千百年的味觉盛宴,才能带动民俗文化的继承与繁荣。

  无论是“唯一被允许狩猎”的鄂温克族人对奶茶的依恋,还是“昆曲之乡”千灯人对“八吃”的推崇,都是乡土文化一支重要“物证”。在笔者印象中,儿时每逢过年家中长辈会早早准备几十斤到百来斤不等的上好大米,装在特大号的竹框,由几个人抬着前往镇头的小广场挂号排队,等着镇上有名望的年糕匠人们统一打制纯正的本地年糕。每逢家中开始筹集这些备用的大米时,就是小孩最开心的时候,因为长辈们总会把新年第一个口年糕塞到孩子的嘴里,寄托着“年年高”的美好寓意。家家户户搬出来的这些大大小小米框像游龙一样弯弯曲曲地从镇东排到镇西,从清晨到夜幕降临,小广场里蒸发的米香与袅袅的炊烟一起,不断飘上空,也飘进了一代代人浓得化不开的乡情里。散发着稻米清香的糕点,也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底。同时,伴随着一锤一锤、一箩一箩、一遍一遍的打制,勤勉、刻苦、专注、乐观的匠人精神通过味觉日积月累的感化,成为当地人共有的一种精神文化,潜移默化地浇灌着人们的道德家园。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一书卷、一盏茗,一杯酒、一段情。乡风文明源于家风传承,家风传承则源于实践涵养。一道道浓郁民族风情的“年味”则最大化地承载了无数个实践的细节,蕴含了深刻的代代相传的为人处世之道。耕读传家久,传承好“舌尖上的年味”,才能更好地保护丰富的华夏文明,留住属于13亿中国人的乡愁记忆。(孙亦男)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年味愈香乡愁愈浓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