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基业古汉台
2010年9月,我们从西安市乘汽车,沿西安至汉中高速公路,穿越茫茫秦岭,行程270多公里,历时3个多小时到达陕南的汉中市。
汉中市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汉中市因汉江发源于此而得名,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公元前206年,楚汉年间的鸿门宴之后,刘邦被项羽分封为汉王,率众来到汉水之滨的蛮荒之地,就是现在汉中市汉台区一带。刘邦在这里重振旗鼓,拜韩信为大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夺得天下,定国号为"汉"。汉中是刘邦夺得天下的起点,是刘邦定国号为"汉"的发源地。刘邦当年在汉中居住的地方,就成了千年的“古汉台”。
第二天,我们前去游览著名的“古汉台”。古汉台景区,就在汉中市中心区的汉台区,汉台区因“古汉台”而得名。我们来到汉台区东大街的兴汉路,这里有一片古建筑群坐落在汉江北岸,这就是古汉台景区。
我们来到景区大门,这是一座四角飞檐的五层楼阁,绿瓦、灰墙、红柱,壮观华美。大门上方绿瓦飞檐下,悬挂三个隶书繁体金色大字:古汉台。
我们走进古汉台景区,扑面而来的就是一座高台,坐北朝南,高约有5米多,有三个大阶台。这个三层高台就叫古汉台,其实就是汉王刘邦宫廷的残存遗址,当年刘邦的汉王府就建在这个高台之上。秦汉时期,宫廷大都建在高台之上,高台建筑是西汉前后建筑的典型模式。
我站在古汉台下,抬头仰望古汉台,在古汉台最高处建有一座三层高楼,这就是汉中著名的望江楼。望江楼不是汉代建筑,是南宋时在古汉台上修建的,当时叫天汉楼,楼高有10多米。因登上三楼向南眺望,就可以一眼看见汉江,后称望江楼,有"汉水东流几千里,秦云北望第一楼"之称。
我们走进古汉台景区院内的博物馆,这里也是汉中市历史博物馆,是陕西省十大博物馆之一。这里展出的是国家重点文物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文物资料。褒斜道石门的褒斜道,是指古代由汉中去长安,穿越秦岭的褒谷和斜谷的一条便捷的隧道,东汉年间开通,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穿山交通隧道。褒斜道石门,就是指褒斜道洞口的大石门。褒斜道石门摩崖石刻,是历代文人墨客在石门隧道和石门南北的山崖间镌刻书法文字。这些石刻有100多种,最著名的就是被誉为国之瑰宝的“石门十三品”。石门十三品,是指镌刻在石门隧道及其南北山崖间的十三种摩崖文字。其中读者可能熟悉的有“衮雪”二字,“衮”读间gǔn,天子祭祀先王时穿的绣龙礼服。公元219年,曹操驻兵汉中褒谷口,见褒河流水汹涌,撞石飞花,挥笔题写"衮雪"二字,随从提醒:"衮字缺水三点"。曹操大笑:"一河流水,岂缺水乎!"此成千古美谈,这是唯一能见到的曹操手书真迹,后刻于此流传至今,可见曹操的霸业雄心。
我走出汉中古汉台景区,心中暗想,古汉台是汉朝基业的象征,一个“汉”字,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于是我们有了今天的汉族、汉语、汉字、汉服等诸多汉文化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