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屋》观后感精选
《黄金屋》是一部由查理·麦克道威尔执导,莉莉·柯林斯 / 杰西·普莱蒙 / 杰森·席格尔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惊悚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黄金屋》观后感(一):史上最深刻的电影!男主演技很好!
电影名字翻译得很好,黄金屋,对应的是颜如玉,是电影史乃至整个人类史上,最深刻的揭露所有颜如玉的行径的好作品!电影大部分时间都让我们觉得闯入者是很坏的人,但当他揭露了颜如玉骗财,骗感情,让丈夫没有孩子的时候。。。颜如玉立刻就把丈夫和闯入者都灭了!揭露了所有颜如玉在好看的外表下,在优雅的举止下,在侃侃而谈的风度下,最深处却藏着何其不堪的灵魂!!!颜如玉的丈夫演技很好,他的人设很不好演,但他做到了!
《黄金屋》观后感(二):酥脆的外皮 无味的馅儿 就是一块吃得不尽兴的小点心
介绍说是重塑希治阁式惊悚片,但其实完全不是那回事。只是开头和中间某些部分运用的空境和配乐很有希治阁的味道,致敬而已吧,而惊悚方面更可以说完全欠奉。这其实是一套黑色cult片,点子挺有趣,一个场景加三个半角色,全部没有名字,背景说一半不说一半,留白的地方很多,三人之间也放置了很多冲突。这其实建筑了一个很有可塑性的框架去发挥,令我期望着剧情发展到后面会有神来之笔,搞一个很爆甚至失控的结局。可是故事就一直在低空盘旋,总是飞不上去。到最后女子力敌众人突围而出,是之前隐约想到的结局。其实猜到也无所谓,看过程就好,但是这个反转也没有处理得很有戏剧性,有点乏味,非常不过瘾。
《黄金屋》观后感(三):精致的小品文
非常非常非常精彩,只有几个场景,一个庄园,三个人物,就完成了如此丰富有趣的戏剧冲突,真心佩服导演的功力和演员们的水准。
影片一开始是以喜剧的形式呈现的:一个老实人闯空屋,只是想体验有钱人的生活,却因为撞到了屋主不得不成为劫匪。被劫持的对象就是个大众心目中的阔佬:有钱,色厉内荏,冷漠,自私,精英主义。
所以这就构成了一个微妙的场面:劫匪控制着阔佬,但阔佬并不怎么怕他,而且处处流露出经过抑制的对这个底层人的蔑视。事实上阔佬不怕他本身就是一种蔑视。但阔佬心虚不愿冒险,所以宁愿拿钱打发对方。所以劫匪向阔佬讨要跑路费时阔佬反而帮他谋划合适的数目。
这一情节中,劫匪的老实、寒酸与阔佬的骄横与心虚都精彩又脱俗地表现出来,让人好笑。
随着剧情的发展, 莉莉·柯林斯所饰演的阔佬的老婆开始展现出复杂的光芒来。如果说阔佬是个精英主义者(以成功与否衡量他人的价值,蔑视居于其下者)那么他的老婆就是个伪精英。她希望掌握自己的命运,希望有所作为,这本来没有错,却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也不算错,却偏要做拯救他人的臆梦——她想通过经营一家慈善机构来帮助他人。你甚至没有能力帮助自己还怎么帮助他人呢?难道他人的状况还不如你吗?这就是精英主义者的通病:以为别人都不如他,以为别人都企望着他的拯救。
这个女人让我想起老梁讲过的一个故事:他的朋友经营一家公司,新招上一个大学生做员工,正赶上四川地震,大学生热情地捐款,却没有钱,就向老板借。他的朋友借给了大学生,大学生捐完钱就再也不提还的事了。
这是多么幼稚的一种心态。
然而这个女主做得要比那个大学生道德得多:她将自己交易给阔佬做老婆和生孩子,换阔佬对她慈善公司的投资。可是事实上没有能力就是没有能力,阔佬一样蔑视她,他只愿让她做慈善公司的顾问,其实就是个名头。多可悲。多可笑。
情节到了此处有一段有趣的对话:女主向劫匪讲述自己的遭遇,矫情地表达对过去虽贫穷却自由生活的怀念,劫匪却尖锐地说:别,你并不是受害者!
所以影片的前三分之二是非常精彩的,精彩在微妙的戏剧冲突和对于精英主义者和伪精英主义者嘴脸的刻画。但到了后三分之一便俗套地滑向了惊悚片的结局:莉莉·柯林斯所饰演的女人反杀了劫匪,又杀了阔佬,得到了阔佬的所有的钱和自由。我真搞不清楚她哪来的杀人的勇气,如果说杀劫匪是怕他伤害自己(先别提当时劫匪正要离开),那她杀丈夫的勇气又从何而来的呢?那可是杀人啊!这种强行反转让人倒胃口。当然,也可以解释为她认清了自己可悲的境地,而想奋力一搏吧。其实没有说服力。
总之,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本年度上映的电影大多让人失望,这部对于我来说是个小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