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回老家没饭吃?别小看小城女孩活出的奇迹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回老家没饭吃?别小看小城女孩活出的奇迹

2022-03-31 08:35:20 作者:世相君 来源:新世相 阅读:载入中…

回老家没饭吃?别小看小城女孩活出的奇迹

  ayings:

  最近在读《女性的时刻》这本书,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特别想分享给大家,讲的是微软女高管梅琳达高中时的一次经历。

  她小时候在镇上读高中,数学老师外出学习交流回来,第一次要求“给姑娘们也弄几台电脑”玩玩。当时人们觉得,女孩们不会也不需要,更没人知道那个东西怎么教。但她的数学老师却不认同:“只要你肯买,我就能知道怎么教。”

  这段经历开启了梅琳达后来和计算机相伴的人生。

  ——一次很小的契机、一块很小的领域,只要她们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你就可以看到女性带来的力量,有多棒。

  前不久,我们去了一趟贵州,见了见那些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改变着什么的女性,并为她们拍了一支 7 分钟的短片,你可以在文末看到它。

  希望你能好好看完她们的故事——你老家的祖母、妈妈、阿姨、表姐……正在用自己的声音和行动为个体价值和身份认同努力。

  在博得这份认同之后的安心与满足,她们的心声,也希望你能看见。

  我是一名“村医”。摆谷村一共 13 个寨子,1600 多人,就我一个医生。

  我 15、6 岁去卫校学医,觉得自己是被人推荐来上学的,特自豪,想的全是如何不辜负期待。

  后来兴致满满回老家,结果迎面而来的是一出惨剧。

  即将临盆的女人因为妊娠高血压,就在我面前难产。我求大家把这个女人送到医院,保命。结果她的家人宁愿在产妇门前跳大神,说是只要耍大刀把鬼吓跑,女人就会平安。

  那个女孩在屋子里惨叫了一天一夜,我坐在门前哭,也救不了她,眼睁睁看她死在了屋里。

  这事对我冲击很大,直到后来很多年,我总是会梦到这个女孩。那也是我第一次决定,一定要把当时国家推广的科学接生法普及到这个村里,不让女孩再受这个活罪。

  刚开始时因为村子闭塞,没人愿意听我的——

  我曾挨家挨户问人家,是不是怀孕了?结果被人轰出来:“小孩子家懂什么!”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愿意听我建议、给我看看肚子的姑娘,结果又被对方的婆婆嘲讽,“现在这世道,真是什么活都有人愿意干啊。”临走还瞪我一眼。

  第一次被人接受和认可,是在帮一家女孩接生完以后,女孩的家人给了自己 1 块 2 毛钱的红包,和 1 尺 2 的红布。

  在我们这叫挂红,就是说产妇生孩子见血不吉利,给你挂个红图个吉利。我拿着这 1 块 2 的红包,开心哭了,这意味着终于有人愿意接受新法接生了。

  那一刻,几年来的冷嘲热讽,我觉得都值了。

  不是没想过放弃,但那一天一夜的惨叫,让我放不下这 13 个寨子的女人。

  我做村医 36 年了。最让我感动的是,我是这 13 个寨子里,唯一一个随便推门进任意一户人家没人拦的人。

  甚至他家的药箱在哪里,我都知道,随手一拿就行。

  ——山路崎岖,也有走不动的时候。前些年,我学会了开摩托,学会了开车,在贵州的梯田上,一个摩托,一台车,开得飞起,像是腾云驾雾。我丈夫都不会呢。

  还要继续走吗?当然要啊。一直走,直到走不动的那一天。

  我是个业余脱口秀演员,本职工作和业余爱好都让我非常有成就感,唯独说不出口的焦虑就是,我 35 了,大龄未婚。

  主要是周围所有人的反应让我焦虑——

  家人觉得,满大街都是适合我的男性……最好笑的是我妈,过红绿灯看到对面有个男人,对我说,不错,合适的。

  我说:那是个路人,太随意了吧。我妈说:不随意,那个人是等到绿灯亮了才过的马路。图片

  社会对于大龄未婚男女也很难宽容。相亲交友的活动上,参与人的脸全部马赛克。本来挺正经的一个活动,马了人脸后,好像我们都不是什么正经人。

  最好笑的是我有次相亲,对方一听我 35,直接摇头,说不合适。

  我当场就笑着问他:怎么着?你是有什么特殊愿望,需要 35 岁以下女性帮你实现?

  图源:重庆索道喜剧俱乐部

  这事让我特难忘,在一次脱口秀开放麦上,我编成段子说了出来。

  观众都笑崩了,觉得很荒谬又有共鸣。有个观众专门找我说,她也碰到了相亲男嫌她年龄大,以后就可以这样理直气壮地怼回去。

  那场开放麦给了我挺大的鼓励——

  这个舞台更包容,没人在意你的年龄、是否结婚、胖瘦美丑,只要你逗笑了大家,你就是最棒的。

  后来,我搞了一套专门的开场段子,“我今年 35 岁、未婚”。只要一开始,下面所有人都在笑。被认同的感觉真好。

  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舞台——给那些和我一样,曾经深陷在年龄焦虑、婚姻焦虑里的女性一份力量。

  我结婚前一天还在东莞打工,结婚当天我和丈夫分别从东莞、惠州返回家中,第二天我们又回去继续打工。

  两地奔波久了,家里老人就不乐意了,觉得我们总在外面漂,不是事儿,得安稳下来。于是死活给我们俩叫回来。

  和很多从大城市回到小城里的年轻人一样,最开始我也不甘心,觉得可能以后的日子就这样了吧。

  但又没办法,我们小地方,更看重女性的职责:要守着家庭,要照顾身体不好的婆婆,我在外面漂不起。

  当人没有选择时,眼前要做的事就是唯一的选择。我开始为未来打算——

  在梯田上种下了贵州很有名的植物“刺梨”,特别像外面卖的那种沙棘,吃起来酸酸甜甜的,很受欢迎,我们大着胆子种了 20 亩;

  种了五亩茶叶,贵州云雾山上的山茶,卖得很好;

  早晨 8 点去田里修剪刺梨,下午 5、6 点回家,这样坚持了 5 年。

  现在这些刺梨每年能给家里带来十几万的收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大概最能描述我们这些小地方人的安心了。

  我很想告诉外面的人,回老家并不是“没出息”:至少家人和乐,不会因为在外打拼,顾不上家。

  如今,我手上这点产业,足够养活我们这个小家,甚至比我在外面打工赚的多。

  我们是古文化的探索者,以演绎神话巨著《山海经》里的各个形象为事业。这两年我们拍的视频在很多平台上“火了”。

  挺开心的,17 年刚开始做时,完全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

  ——那时候日韩文化流行,身边玩二次元的朋友还问我:你们演绎《山海经》有啥意义?又不赚钱。

  我们有点“赌气”地想:日韩文化可以很流行,我们自己的文化就没可能么?

  于是尝试着去做几个神话形象试水,没想到没多久,就有一个视频点赞破了 50 万,这在当时自媒体没那么火的时候,是个了不得的数字。

  这给了我们很大的鼓励。我们开始为了更贴近书里的形象,去更多地方取景。1056 天,走了 82 座城,翻过很多沙漠和雪山。

  最让人后怕的一次是,为了复原《山海经》里的白民国,要去香格里拉的白水台拍摄。途经一条很危险的山路,它一侧是悬崖,一侧是峭壁,能让车通行的路还很窄,车轮似乎压在悬崖边上。当地人都不敢走,劝我们也别上去了。

  然后我们三人决定,买好意外险,一路开上去。

  没啥,平平安安下来了。但那次之后,我真的明白了大家对于古文化的热爱绝不是说说而已。

  5 年了,最让我开心的是,每一次有爆款出现时,总会有一些这样的留言:

  “老师留了课外阅读山海经,我们用你的视频讲给孩子听啦。”

  “看到你复原的山海经形象,我真的开始读神话故事了。”

  你看,我们一点点力量,似乎为传统文化带来了一些新机会。一路走来的苦,真的不算什么。

  【写在最后】

  这样的女性还有很多,她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守护着重要的人。我们还拍了支片子,去记录这群在小城镇里令人安心的女性,你可以看看她们的选择。

  女生的每一次选择,都该是遵从内心声音的结果。你的身份价值、意义体现、观念独立,别指望别人,只能靠你自己。

  一个女性的力量或许很微弱,但萤火之光,可比日月,当所有女性都尽一份力,实现个体价值后的满足,不仅让你心安,也会令家人、朋友,感到心安。

  因为在夜间选择黎明的人,黎明会为她选择更自由的风。

  你的一个选择,会带来一次改变。

  上面这支短片《她改变的》,是我们联合全棉时代、中国妇女报,共同拍摄的。很想告诉你,每一个温暖、坚韧、对生命有善意的人,都可以改变困境,甚至改变世界。

  urcotton全棉时代以“全棉改变世界”为愿景,相信每朵棉花都温暖有力量。更携手郭晶晶女士,共同发起“一朵棉花的力量”公益行动,通过中国妇女基金会捐助贵州省黔南州妇女儿童,为她们尽一份“棉力”。未来,他们也将持续守护中国妇女儿童。

  我还记得 16 年时,我们曾写过一个给 46 万人说“晚安故事”的女孩。无数人因她一句晚安,可以在疲惫一天后的夜里有个好眠。

  安心是什么?是一次守护消除我们内心世界的不安,是一句“不怕,我在”,更是在普通的生活里重新找回生的力量和心的安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