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谢谢你,波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谢谢你,波哥

2022-04-11 16:22:48 作者:和菜头 来源:槽边往事 阅读:载入中…

谢谢你,波哥

  王小波曾经说:“安徒生写过《光荣的荆棘路》 ,他说人文的事业就是一片着火的荆棘,智者仁人就在火里走着。当然,他是把尘世的喧嚣都考虑在内了,我觉得用不着想那么多。用宁静的童心来看,这条路是这样的:它在两条竹篱笆之中。篱笆上开满了紫色的牵牛花,在每个花蕊上,都落了一只蓝蜻蜓。”

  这段话我记着很多年,关于火焰和荆棘那一部分则全然忘记了,我反反复复就记得紫色牵牛花上的蓝蜻蜓。今天,是王小波逝世25周年忌日,早起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还是蓝蜻蜓。

  流年似水,转眼王小波也已经离开了25年。大约20年前,我在盗版游戏光碟里第一次见到王小波的小说。那时候的盗版商有一种天真的热忱,在光碟里灌满游戏之后,还会提供两个文件夹。一个文件夹里灌满了写真集,另一个文件夹里灌满了电子书。不像是商人,倒像是学长毕业时赠送给学弟的礼物。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就夹在盗版游戏和清凉照之间,我曾经以为是个误会,后来又觉得是个接头暗号。

  迄今为止我在微信公众号写了十年文章,推荐过许多本书。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出错,应该从未推荐过任何一本王小波的作品。因为我实在是不知道应该怎么去写,在我看来,我们这些王小波的读者已经把他的作品变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你让我怎么去介绍我的一只眼,一根骨头,或者是一丛神经?而另外一部分人可能会无数次见到“王小波”这三个字,但是无数次平静地绕开,并不想去看一眼,这是没法子的事情。

  王小波的作品不需要推荐。要么别看,要么就像我一样全都看一遍,然后是第二遍,第三遍……除了他的情书通信集,我认为那本书的出版有悖于他的意志。在那么多年之后,我想我终于弄清楚了人们不看王小波作品,或者是看不进去的原因。以前我觉得是性格使然,或者是阅读经验和阅读品味上的差异。这几天我回忆《黑铁时代》,回忆王二和数盲,我意识到这是人在观念上的差异。现代人读现代小说,古代人读古典小说,大家彼此需要面对的世界完全不同,大家需要思考的问题也不同。

  如果一个人不能感受到到清平山、万寿寺、凤凰寨上笼罩着的无边无际的荒谬,那王小波的小说的确对他没有任何意义,甚至是相当难看,换一本章回体小说去看可能更为合适。因为他想看的是江湖儿女的恩怨情仇,深宅后宫里的权谋诡计,他对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完全不感兴趣,更不用说是共鸣了。没错,我在叙述中极力想要避免的三个字就是“现代性”,但它的确就是问题的所在---坐在格子间工位上的李靖会关心坐在方方正正的长安城里的李靖李卫公,一个程序员写出的算法最后控制了他亲友包括他自己所能看见的内容,巨大的荒谬就此降临,诸如此类。

  所以不推荐,王小波的作品需要自己去找见。那样的相逢是快乐的,因为你的感受,你的思考,在很久之前就有个人已经帮你做了表达。从这样的视角看过去,王小波的每一部作品都很精彩。从文学价值上衡量每一本小说的技巧高低,写作优劣就变得不是那么有意义,因为人们需要找寻的是精神世界上的共鸣,然后王小波的震动方式本身就很有趣。

  即便在王小波去世多年之后,我还能通过他的作品发掘之前我忽略了的东西。比如《为什么深绿是一种残忍的颜色》这篇文章,就是来自他《舅舅情人》中很小的一个点。我不做推荐,但是敢于直撅撅地写那么一篇分析文章,不怕没有人愿意看,完全是因为我对王小波的信心,进而对王小波的读者深具信心。我知道所有受过王小波影响的人都在,只是他们未必愿意说话而已,随着年岁增长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里的一员。然而还是有区别,不是所有的沉默的大多数心里都藏着一头特立独行的猪。

  最近这些年我很少谈及王小波,倒不是因为怕有人批评我媚俗,毕竟当年我在文章说出“波哥”两个字都让很多人都感觉不舒服,所以今天我专门把这两个字放在标题里。我不谈王小波是因为觉得惭愧,在我四十一岁时曾经信心满满地写道:

  “第19年了,在即将到来的20周年前,我真诚地建议我们逃狱。王小波用文字放出一束光,太多人如同猫咪一样追着那束光玩了二十多年。现在是时候了,需要继续前进,和人生的虚无对抗,和人生的庸常对抗,和人生注定了的衰败对抗。拿上你的胰岛素,拿上你的救心丸,拿上你的降压药,我们得继续逃亡,继续寻找人生的真相,寻找存在的价值。它不在红酒,不在自由行,不在保利春拍嘉德秋拍,不在巴黎时装周和伦敦时装周,也不在空气稀薄之处和大洋碧波深处。我也不知道它在哪里,但是我认为我们必须继续找寻。

  忘记王小波,让我们继续上路。”

  然后我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了几年,随即发现一个事实:王小波选择了难走的那一条路,那条荆棘丛生烈焰熊熊的光荣之路,他就那么往火里去了。而我选择的则是一条容易的道路,到今天不敢大声说我曾经与人生的虚无对抗,与人生的庸常对抗。我甚至时时有一种深深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制造了更多虚无,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为了庸常的一部分,并且还为之洋洋自得?

  我不知道答案,但我时常会想另外一个假设性问题:如果王小波的生命没有在45岁时骤然中断,而是可以一路延续到今天,那么他现在正在干什么?他又会有怎样的想法?最重要的是,他又会如何继续他的人生路?对此,我同样不知道答案,但是我可以确信他一定会超出我的期待和想象,让我在远方依然充满敬意地眺望。有时候只是那么假想一番,也让我觉得宽慰---不是没有可能,只是我做不到而已。

  就像是在过去的三年时间里,王小波在《写给新的一年》里的一句话曾经给予过我莫大的安慰:“对于过去的一年,还有我们在世上生活的这些年,总要有句结束语: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作选择。”

  谢谢你,波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谢谢你,波哥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