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纸条,大力量
夸夸墙,顾名思义,是一面会夸人的墙。
可又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有了这样想做一面会夸人的墙的想法呢?那不得不从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说起,办公室的同事聊天说起,我们可以做一面夸夸墙,每周以匿名夸夸条的形式夸奖别人,让更多的人看到大家的优点,看到每个人的出彩之处,看到大家无论在哪个方面都可以学习的榜样。
借此提升学生们善于发现美好事物美好品质的眼睛,让更多平时不善言辞或被人曲解误会的人有重新被认识的机会。
于是,利用课后五到十分钟的给大家进行了夸夸墙的介绍和夸夸条的使用。并且告诉大家,班级后面的木札板就是他们进行夸夸墙设计的实际板面。只是理解了夸夸墙可远远不够,一个懒惰的老师永远会懂得把问题抛给学生:如何制作夸夸墙?
我给了他们明确的指向,以组为单位,每个组需要找到策划、协调、文字、美术等负责人,并且给孩子们讲解了每个部分应该负责的具体内容。关于这块重点强调分工合作,每个人都有事可做。
如果有工具上的困难,老师会提供订书机和订书针等相关工具。于是,大多数小组成员都投入到紧张火热的商讨声中,有的小组组长甚至拿着纸笔开始记录分工,热火朝天,看样子已经拉开了准备大干一场的气势。于是热闹的课尾巴结束。
等到第二天,单独抽出时间进行下一步的实际设计,而设计需要小组之间的讨论、协商与落地。首先给了每组一张A4纸进行草图设计。当我重申之前分工协作的要求还未说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落笔。
其实不难理解他们饱满的热情,全当和素日里的课堂氛围中和了。
在孩子们讨论过程中,我有几点有意思的发现:
平日里调皮捣蛋的小Z,此时此刻正在组内“指点江山”分析组内情况和自己的想法。组内其他成员也是专心致志的听着,偶有细心的孩子还会给有需要的成员提供帮助,氛围自由而和谐,好不羡慕。
有的小组成员则是在讨论之后拿出其他学科的手抄报设计进行灵感的碰撞,这也是一个好的渠道。
若是说所有的小组都是如此和谐地进行,那就是太相信这帮孩子的能力了。因为讨论的氛围进行到后来,有的组的矛盾已经是进行到了白热化阶段。
最具典型的小组便是班长所在的小组。
原来本组组长小H根据大家情况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其中美术组有两个同学。只是轮到美术小F执笔操作时,组长觉得小F动作迟缓,缺少迅速而流畅的执行力,于是把全部美术执笔交给了另外一名同学。自此,执拗的小F单纯的觉着是组长分配不公,导致这件事情的发生。而组长也觉得自己很委屈,明明是为了整个组快速而高效的完成活动,怎么到头来都是在指点自己呢?
大致了解之后,我问了这个小组一个很重要却没有及时出现的角色——协调。原来负责协调的即是班长。就算是班长也要深刻得认识到自己的因疏忽导致的局面,进而重新明确分工策略。我很期待下周的实操展示。
从孩子们分工合作设计草图的过程中,不难发现,大部分孩子都能够各司其职,平稳推进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然而大部分不代表全部,问题的出现需要引起孩子们的反思和我的思考。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出现分歧很重要,关键是如何化解分歧。如果能摆正位置,自我消化,未尝不是锻炼孩子们协调的能力;如果未能平息,找老师寻求帮助,也是避免了往日冲动的行事习惯。
小组合作是探索,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希望这面正在被设计的夸夸墙,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闪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