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的座位整洁吗?
令人头疼的卫生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
虽然曾不止一次地告诉每个同学:自己负责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过道空间一分为二,分别由两边的同学负责。可是,由此产生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
“老师,我位置上莫名其妙多出来一堆垃圾”
“老师,这明明是她的垃圾,偏要用脚踢到我这边来”
“老师,你快管管他……”
“老师……”
不仅如此,各科老师来到班,也总觉得教室乌怏怏的,由此可想上课的效率也不会太高,机缘巧合之下去别的班延时一次,发现别的班的卫生真的可以用窗明几净这个词语来形容,也是趁机学习。于是第二天晨会便强调这个问题。
作为一个懒惰的老师,我把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交给学生,看他们的回答是怎样的?
第一个孩子的回答是,自备小垃圾袋。这样有助于减少地面的垃圾,定期清理就好。而且综合实践课上学会制作纸质垃圾袋的方法,刚好加以利用。
第二个孩子的回答是奖罚制度如果发现地面有垃圾,首先进行警告,并且捡起来,以保证地面卫生,如果还有下次,那就罚每天放学前扫地;如果地面卫生保持的很好,那就去奖励他。第二个孩子的回答还没结束,就已经有同学激动的举起手,如果没有保持卫生清洁的同学是不参加延时服务的呢?那该怎么办?第二个孩子果断的说,那可以让他课间去打扫。听到这里,我也有疑问,既然说奖励卫生保持的很棒的同学需要给予奖励,那么奖励从何而来?这也是大家要思考的问题。
紧接着,第三个孩子回答他的回答是推举监督员,因为任何一个规则的确立都需要实施者与监督者。而监督员从每个组产生。
其实三个孩子的想法有很多,我们是可以采纳的。只是想法有利弊,实施有困难。尽管如此,还是要从最简单的做起。首先是自备垃圾袋,其次,选择监督员,在选择监督员之前,我们先明确了一下监督员的职责,然后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选择每组的监督员。
奖惩这块暂时先保留。
我有我的担忧:我们一直标榜着劳动最光荣,一直提倡着要热爱劳动,可是有时候却还用着劳动来惩罚不守规则的人。这难道不是一种自相矛盾的行为吗?
其实劳动也需要全班参与。于是有一天延时课结束时,我没有像往常一样让劳动志愿者去打扫卫生,也没有按部就班的让哪一大组去打扫卫生,既然是全班参与,那就分片,包干到组,包干到人。
如何承包?很简单,班里分为三大组,每组负责自己这一大组的卫生,分别从三个大组中再选出评委推磨式评价别的组的卫生情况。而评价标准除了地面干净度,还有桌椅摆放的整齐度。如果评委发现仍然有不干净的地方,那么此组成员将继续打扫!
由于是第一次试行,评委是由我指定的,而我指定的这三名评委尤其特别之处,他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一定是细心的,对待任务是特别认真的。而他们认真细致的,甚至吹毛求疵的个性,足以让自己负责检查的地面是干净的。
我很清楚,再多的打扫卫生的方法,不如培养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找到一个辅助的方法,希望循序渐进、双管齐下!
写文的时候,我习惯性先确定主题,接着敲内容,最后想题目。而刚刚就在我想题目的过程中,脑海中迸发出这样的询问:今天,你的座位整洁吗?如果孩子们之间每天相互问一问,是不是就能引以重视呢?于是,确定了这篇文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