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2022-04-29 14:25:06 作者:刘泽见 来源:刘泽见推荐 阅读:载入中…

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

  冗 余

  文本意义一般都来自于必 要信息。但有时冗余信息也可以 打开读者的想像世界。例如,小说 《 祝福》中“, 我”在以“ 说不清” 搪塞了祥林嫂关于灵魂、地狱的 提问之后,自觉负有若干责任。在 极度不安之中过了一夜后,又平 添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于是,决计 离开鲁镇。“ 我”想到“ 不如走 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鱼 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 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 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 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 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在 这段言语中,有关鱼翅的话,显然 是一种冗余信息。但是,这几句 话,却更让我们读出了“ 我”在面 对祥林嫂的关于“ 灵魂有无”的 质询之后,心理的不平静。为此, “ 我”企图转换思路,力求平静, 压抑不安;但终于不可得,心绪极 度焦躁和郁闷。

  隐 喻

  隐喻不是指向事物本身,而 是指向非本体( 喻体)来完成文 本意义的建构。被建构的事物或 意义是两个互不依赖的概念,因 而,事物和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就 成为隐喻的基础,也成为作者和 读者互相认同的条件。在汉语经 验中的隐喻包括修辞方式和文本 策略。修辞方式主要是指语句之 中的修辞格;文本策略则指形成 一个完整语篇的方式。作为认知 世界的一种方式,隐喻的价值远 远大于一个孤立的修辞格,因为 隐喻提供了人们观察世界的新角 度和新途径,它把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形象的熟悉面貌:把一种熟 悉的经验从一个领域映射到另一 个领域中去。它在建构话语和文 本意义的同时,也建构了人所置 身的世界,扩大了人们的认知范 围和认知方式。例如,我们从舒婷 的《 致橡树》中读出的,已经是经 过诗人从眼中之树,到心中之树, 再到笔下之树的转换和提升了的 隐喻。诗人先以否定性的话语完 成了 一 个 形 象 和 情 感 的 双 重 衬 托;而后又从橡树和木棉的根、 叶、枝、花等局部到整体的审美变 形完成了一个隐喻结构,使它成 为诗歌文本整体建构的策略。于 是,这首诗歌就成为现代女性庄 严的爱情誓词。

  陌生化

  文学文本要求创新。语言的 陌生化成为文学创作的追求。俄 国形式主义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 基曾经指出“: 艺术的技巧使对 象变得‘ 陌生’,使形式变得困 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长度,因为 知觉过程自身就是审美目的,必 须予以延长。”!陌生化主要集中 在语言形式上。例如《 展示华夏 文化魅力》一文",介绍了世界著 名建筑家贝聿铭为北京设计的中 国银行总部大厦。文章首段概括 地说明了大厦的轮廓,然后说: “ 好一个充满激情的几何结构!” 这一修饰语与中心词相矛盾的句 子,本身就向读者打开了追寻和 探究意义的空白,成为统领全文 叙述的总纲。再如《 永远的蝴蝶》 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 没有人 知道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 蝶。”语感敏锐的人都不难发现“ 蝴蝶”前加逗号,并不是语法的 需要,而是感情表达的需要。此 外,语音声调的讲究与变异、词语 意义的多样转换、结构成分的语 序变异、语法的升级、语体的变 异、标点符号的变用、文面的新奇 排列等等,以至于朦胧诗、意识流 小说、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创作手 法,都是使言语陌生化的手段。语 言陌生化的经验是无法穷举的; 但由陌生化所造成的文本空白和 意义未定性却是读者不能不注意 持续追寻的,因为它始终是读者 与文本进行有效对话的通道。

  总之,文本的意义空白是连 接创作意识和接受意识的桥梁, 是作者的创作意识向读者的接受 意识转换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意 义的空白召唤着读者的期待,诱 发了读者的想像。文本所描写的 实体形象又会触发读者已有的经 验世界,使他们产生丰富的联想。 联想的内容又使想像得到进一步 加工,逐渐填补了空白,生成了新 的意义。因此,了解空白如何诱发 想像,了解实体形象如何触发联 想等动态机制,将有助于我们与 文本进行畅通的对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