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记事簿2》的读后感大全
《白色记事簿2》是一本由陈拙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色记事簿2》读后感(一):无数色彩斑澜的光芒融合在一起就是那白色的世界
总是有这样一群人,在别人撤退的时候勇敢“逆行”,拯救无数人的生命,警察、消防员还有医生和护士。但是在医院的日常里,医护人员总是会遇见各种各样的病人和病症,他们会看到一部分的病人康复出院,却也有一部分病人没能坚持到最后。
“我们没有救回他们,他们的死亡究竟有没有意义?治病如登山,这些未能登顶留在半山腰的孩子的努力没有价值吗?当然有,他们做了那么多努力,受了那么多罪,虽然留在半山腰,却给后来者指明了另一条路,成了一个又一个路标。”
医护人员有时会碰到罕见的病人,他们或许会成为某一个医护人员的“第一次”,就如书中关于连体婴儿的病例,在云南省第一次出现这个病例的时候,虽然医生鼓足了勇气去尝试着“解救”两个孩子,却在手术过程中无奈发现两个孩子共用同一个心脏,进行到一半的手术不得已退回原地。
当第二次出现类似的病例的时候,医护人员采用不同的手段不断地确认两个孩子是否拥有被分开的前提——拥有两颗心脏。以及在分离后的另一位医生的用手去努力拯救停跳的心脏,这样的场景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总是令人不禁感叹医学的进步给人们带来的意义从来都不只是“路标”而已。
书中另一个让我感触很深的案例就是马尔尼菲蓝状菌的入侵人体。马尔尼菲蓝状菌是一种真菌,就像梅雨季节墙角的霉菌一样的存在,但是当它不经意入侵到人体后,它在身体里各处像开满了“玫瑰”一般,虽然看起来如此美轮美奂,可是带来的后果却是恐怖的。
“亲眼透过显微镜直面漫山遍野的敌人时的那种视觉冲击,会使人产生一种宛如被扼住咽喉的窒息感,这是单看报告单上的几行结论永远无法产生的结果。”那个检验科的“微生物神探”一直都用心钻研着微生物,经常几个小时都耗在那些病理标本,在她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出一个相关的图谱,让以后的患者都可以尽快找到“活下来的生机”。
书中不仅仅描写了医护人员与病人,病人家属也是这些故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一同与疾病作战的日子里,病人家属与医护人员看似站在同一战线,优势却也有着不同的内心世界。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病人家属不总是医护人员和病人的战友,但时只有当他们成为最坚实的后盾,有些病人才能在“黑暗的世界”寻找到一线生机。
“‘康复’不是一个决定,而是一个过程,一场和时间、人性赛跑的马拉松。”金钱、时间、耐心、精力等等都是在病人康复路上的“绊脚石”每一个最终“放弃”的病人家属总是会给自己找到各种理由来“安慰”自己的良心,仿若只要这般之后的决定就不会在将来的深夜让悔恨席卷心头。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存在着无数的变数,我们虽然不能够估量明日的我们究竟在何方,但是如果不幸终将来临,我们可以抱有更强大的内心去迎接所有磨难。
《白色记事簿2》读后感(二):彼此尊重,愿世间再也没有紧张的医患关系
这是一本讲述医患关系的书。从他们与不同患者之间的相处,以及他们面对疑难杂症,家属的质疑时,他们的耐心做法,我感觉很多医患关系就是家属不能够理解医生,如果大家都能够互相多理解一点,也不至于医患关系那么紧张,愿世界能够多一些美好,愿我们都能够健健康康!彼此尊重,互相帮助!
这本《白色记事簿》讲述了十二个罕见病例治疗中,“我”这个医生所要面对的种种处境,总是会有些家属会对医生包括医院产生质疑,往往这个时候,医生就要耐心向家属解释一些被误解的地方。当看到那些不得而知的病因时,其实医者也是很着急的,他比家属更希望自己的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吧?
白色记事簿2
9.5
陈拙 / 2022 / 湖南文艺出版社
那些患者应该都想要明明白白地离开这个世界吧?都不想要不明不白地离去,但是很多罕见病就是那么难寻觅病因,为此医生试过很多种方式,甚至对于病患也格外关心,那些知道自己未来的哪一天逐渐被定格,应该同样忍受着时间的煎熬吧?想必之下,医生也是一部分,他们每天面对的是更多的患者,更多的家庭的质疑,更多医学的考验。
都说医者父母心,没有哪个医者不希望自己的患者快点好起来的。书里的几个故事都很感人。尤其是第一个“微生物神探”,细菌室王澎医生为了寻找到患者的病因,坚持在检验科,知道最终离世,都还在关心这个患者的病情,甚至到最后患者康复,王澎离世了,患者也从来不知道这个王澎医生曾经救过自己的病。那些在背后协助的医生并不像查房医生、护士、餐厅送饭等在患者面前出现过,但是正是他们在幕后的坚持,才能有最后的好的结果,为这些医生致敬!
这本书出现后,曾经被质疑过,说是虚假宣传。虽然也有人咨询如何捐献,还真的去中华骨髓库做了登记,还有一些立志要做医生。这就是这本书被记录下来的意义。我曾经也想过捐献我可以捐献的,如果可以,那样至少可以让更多的人去继续代替我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生命是一种传递,希望我们都能够彼此尊重,多一份理解,愿世间没有紧张的医患关系!愿你,愿我都能够平安健康!
《白色记事簿2》读后感(三):与疾病的战争,就是一场近乎残酷的肉搏战,拼尽全力,还不一定胜利
记得曾经听过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如果你感到了生活的艰难,那么就请到医院看一眼”。医院就是我们社会最真实的一面,这里有着最无私的爱,这里也有着人世间最悲情的故事;这里有着人生的坚强,也有人心极为脆弱的一面,世间的酸甜苦辣都在这方寸之间。就连被认为联系最紧密的血缘亲情,在这里都会向着两极发展,有很多人可以表现出绝对的爱,为了这份爱而不惜一切,但也会有些人让这种爱变得那么缥缈,那么的让人心疼。 医生是医院里故事的见证者,也是参与着。作为医生,天职不能让他们过多投入感情到患者之中去,那样会成为他们人生中最沉重的负担,是任何人都无法承受的,但医生同样是人,是人都会有感情,又怎么能不被医院中各种各样的故事而感到着。庆幸于病人们的顽强、伤悲于他们的失败,冷眼旁观着一条条生命的生生死死。 当医生们能把这些生生死死的故事记录下来,讲个我们,这将成了另外一份宝贵的财产,也让更多的人为之感动,让更多的人感受爱的力量。天才捕手主理人陈拙捕捉着那些真实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故事,把别人口述的故事真实呈现在我们面前,而《白的记事簿》就是用这种形式记录的医院里面发生的故事。
《白的记事簿2:病床前的战争》是这个系列的第二本,在这本中,更多关注于对于疾病的斗争,一个个我们可能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疾病,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医护工作者们和这些病痛的斗争,让我们真切的认识到,这就是一场紧身肉搏的战争,胜负就在一瞬间。而医护工作者和患者作为战争的一方,通过完美的配合,终将战胜强大的对手。当然如果己方有一点点的放弃,战争也将前功尽弃。 而《白色记事簿》就是真实记录着这些故事,见证着生命在生生死死间流转,感慨着命运的波折。在这一场与病毒的战争中,我们仔细看一下交战的双方吧。 我方的医疗工作者们凭借着专业的知识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占据着主攻的方向。就比如在医疗系统中,有着一群最不起眼的医生,那就检验科的医生,他们肩负着发现病原体的任务,但当患者治愈出院很难会想到他们。《微生物神探》中让我们认识了检验科王澎,她就是这样一位幕后英雄。在这个故事中,是她发现了患者身体了隐藏着的真菌,而这种真菌在医疗系统中非常很少,严肃、认真、敬业,让她做到了,也让其他医生找到正确的方法,让患者病痛得以治疗,被从生死线上拉回,最终康复。但王医生,一位医疗系统中的“拼命三郎”就此离开了我们。这些医疗系统中的默默奉献者们,他们很少被记住,但我们依然要向她们致敬。
医疗战争中我方的患者和患者家属们呢?他们永不言弃的配合,才给医术创造奇迹争取到大量的时间。比如《第一个奇迹》中的阿泰,一个腹腔完全敞开的病人,一个胰腺腐蚀了整个腹部的病人,但他的家人没有放弃,他自己也没有放弃,医生们也没有放弃,这才有阿泰的治愈出院了。“出院半年后,阿泰再次回到我们医院。他撩起上衣给我们看——他的肚子上除了一道刀疤,其余部位恢复得干干净净。”
可是,我们也不能忽略战争中的另一方,他们的强大有时让我们望而生畏,他们在这本书中带走了一条又一条生命,也给一个又一个个家庭带来了不幸。《活的明白》中,一个淋巴瘤的确诊,让医生和病人们费劲了心机,但又无回天之力。《争一口气》,冒着生命危险进行洗肺只是为了可以正常呼吸一口新鲜空气。《血管里的战争》中,患者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付出了所有,但也不尽如意。
一个个让人望而却步的病症,一篇篇和疾病斗争的故事,作者们带我们进入医生和病人真实的世界,体会一种最艰难的生存法则。当生病之后才能明白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于我们健康人,阅读这样的故事,那种心灵的震颤也永远无法忘记,我们能够做什么呢?珍惜健康的每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