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威尼斯史读后感精选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威尼斯史读后感精选

2022-05-11 00:36: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威尼斯史读后感精选

  《威尼斯史》是一本由[英] 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8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威尼斯史》读后感(一):威尼斯史第三四部分强国的覆灭

  第三四部分,包括了15世纪初到18世纪末威尼斯覆灭小400年的历史。有意思的是第三部分标题是强国,但是阅读的过程从没体会到“强国”二字。从作者在最后尾声总结看,威尼斯覆灭前最大的三次危机都发生在第三部分时段:1499年好望角印度航线的大发现,1453年拜占庭的覆灭后和奥斯曼土耳其200多年谈谈打打的拉锯,最后是独自对抗周边国家的“康布雷同盟”。也许巅峰就是毁灭的开始吧。

  谈谈这两章的感想,最感叹的就是威尼斯的覆灭。了解中国历史的话,最相近的事件就是五代吴越钱家的“纳土归降”。中国历史一直对此评价很高,保江南平安,为之后宋朝繁荣留下基础。当然悲催的吴越王最后还是被药死,威尼斯执政结局更好些。虽然作者对威尼斯共和国这样的收场称为“不那么可耻的结局”。但是仍然忍不住做出假设,如果当时出现丹多洛一样的执政?如果组织精锐和奥地利联合再抵抗一下?如果...最后作者还是认为威尼斯传统精神的衰退是一个主因,这种衰退使得威尼斯无力抵抗大革命思想威胁和拿破仑的军事威胁。这里想到了爱德华卡尔和以赛亚伯林以来一直的争论“历史塑造英雄”还是“英雄塑造历史”。历史发展的大趋势不可改变,任何阻拦着只是螳臂当车?还是个体,随机事件的发生是否导致历史的重大变化,历史由一个个随机事件所组成?很好的平衡观点又在哪里?

  威尼斯的“极权”也是一个深刻的问题。威尼斯寡头政治可以不经控告不经审判逮捕囚禁,也可以没有起诉就定罪,大量的市民与少数贵族统治者分离,多数市民没有发言权。(有趣的是拿破仑斥责威尼斯的专制,但在威尼斯建立法氏的民主自由制度和其鼓吹的完全不是一回事,临时政府没有选举,也没人问威尼斯人的意见,比起原先制度威尼斯更失去了原本有限的自由)然而威尼斯的大议会有超过两千人,同时代欧洲几乎没有地方有这样的普选权。威尼斯执政官的权力比同时代欧洲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小,这有限的权力还受到各种委员会,小议会的监督。当威尼斯覆灭时也惊讶于没有任何人因为他的过去政治言行而身陷囹圄。(威尼斯这样的例子当代史中也可以找到例子,比如新加坡,我想这种制度的“奶酪效应”导致政策可以一杆子捅到底,使得这类小城市管理是很高效。)自由和民主不一定同时存在,维多利亚时期就是君主制,但那时英国也是最自由的国家之一。而且自由从不等于放任,威尼斯的自由是建立在对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层层约束之下的。与其说威尼斯的专制与极权,不如说威尼斯更有些接近柏拉图理想国中哲学王那种家长制的政治制度。

  当然围绕威尼斯这四百年政治外交,用国关学各种理论解释威尼斯和周边国家争霸也有许多有意思的观点,用现实主义国关理论理解北意大利各个城邦国家奇妙关系,康布雷同盟起源和终结,与土耳其微妙关系,与法国神罗教宗等等。也可以用韦伯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解释威尼斯各种矛盾的行为...自己懒得写了,只挑了前面最值得两点说了说。

  说说对书的整体看法,诺里奇写的历史很通俗很好看。对业余的读者不过多的展开起因结果的分析,往往三两句话交代,体验友好。各章节按时间划分 如果粗略读读,想看的时代也很方便。地图也很多,很具体,细读时基本不需要借助手机电脑查阅资料。如果非说缺点的话,就是有点大,携带不方便。第一第二部分注释不是很好理解,但随着阅读深入对威尼斯了解的增多,注释也不需要关注了,哈哈哈。不做深入探究威尼斯历史,这一本威尼斯通史基本就可以了。

  《威尼斯史》读后感(二):掀开面纱的威尼斯

  轻盈纤细的贡多拉、抑扬婉转的小调、莎士比亚的戏剧、高雅的艺术和建筑、作家们的散文游记……说起威尼斯,我们想起的,可能就是这些。但是,隐藏在迷人书写背后的威尼斯,或者说,使它脱颖而出,一度称霸地中海,最终走向衰亡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英国历史学家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认为,最关键的部分仍然是缺失的。诺里奇撰写了这部厚重的《威尼斯史》,以“向海而生的城市共和国”高度概括威尼斯的本质特征,从公元421年威尼斯城市的诞生,一直讲到1797年共和国在拿破仑的铁蹄下覆灭。

  向海而生,意味着外向型的基本生存策略,资源太少,只能向外求索。逃避战乱的流亡者们决定在这片潟湖上定居,威尼斯经历了迭次的动荡、人口扩张和内部争斗,作为拜占庭帝国名义上的附属国,在几个强国的夹缝中辗转周旋,努力积累筹码,保持实质的独立。公元697年,威尼斯人以居民投票的方式选出了总督。总督的权力后来被架空,到了17世纪,由25岁以上的权贵组成大理事会,自动连任,负责选举和任命其他官员,如参议员、“十人委员会”成员等,负责处理城邦日常事务。

  12世纪初,威尼斯军械库建立。威尼斯抓住了大发战争横财的好机会。军械库的生产极其高效,组织体系很有条理,威尼斯的商船可以投入战斗,战船则准备了充足的空间来装载货物。这种设计思路表现了威尼斯人高度的实用主义,威尼斯能够快速组织起集体且规模较大的力量,实现财富的流动与转化。威尼斯人尊重法律和契约,我们从莎翁戏剧里就能领悟到。威尼斯人擅长“变脸”的戏法,哪怕你是热那亚人,我最大的敌手,我也可以放下仇怨,跟你合作,携手拓展贸易版图,转过头,双方又是你死我活。

  毋庸置疑,逐利是本能,经济利益是首要目标。威尼斯人重视有效配置资源与建立联盟。从12世纪开始,威尼斯的商贸活动发生了质的改变,香料、丝绸、手工艺品、奴隶买卖等繁荣昌盛,成为城邦经济的支柱。威尼斯具有世界城市的多元化气质,犹太人在威尼斯商界大展宏图,比在欧洲其它城市生活得更自在,但是,威尼斯也会毫不留情地驱赶犹太人,侵吞他们的财产,逼迫他们佩戴特殊标志。在臭名昭著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中,这种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发挥到了极点,威尼斯人的作为断送了这项伟业。

  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写过有一部著作,叫《威尼斯:欧洲的枢纽1081—1797》。麦克尼尔从全球史的角度分析了威尼斯在这个时期扮演的关键角色。麦克尼尔强调威尼斯的媒介作用与领导者地位,而诺里奇突出思维意识及其对行动的指导,强调了威尼斯非凡的经济恢复力,以及威尼斯人的族群性格与国家对这种性格的宣扬和强化。

  寡头制民主政体的根源,建基于威尼斯人的价值观念。它接近亚里士多德倡导的理想政体,被寄予一切政体形式和谐统一的期望。既是民主制的,因其大议会;又是贵族制的,因其参议院;还是君主制的,因其总督的存在。平衡与稳定是商业必需的环境要求,也是这座城邦共和国至高无上的理念——先做威尼斯人,再做基督徒。这是一座致力于共同利益的城市,但它又渴望在动乱与纷争中牟利,野心与贪念不时滋生。晚期威尼斯的衰落,与新航路的开辟、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有关,同时也因为威尼斯的公民意识消耗殆尽,因为商业侵蚀所导致的追求纯净且统一的基督教信仰的活力消散了。

  诺里奇勋爵曾任“拯救威尼斯”基金会主席、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主席、国家名胜古迹信托机构执行委员会成员,还是英国皇家文学学会、皇家地理学会和文物研究学会成员,他有能力写出百科全书式的、包罗万象的威尼斯史。但是,他放弃了对美第奇、贡扎加等家族如雷贯耳的大人物事迹的具体描述,也抵制住了建筑、雕塑、绘画、文学等领域对他的诱惑,诺里奇所做的尝试,是为了掀开这层若有若无的面纱,有如聚光灯式地、清晰地把它们暴露出来,让人们看到历史的深处。

  《威尼斯史》读后感(三):威尼斯史 第一部分关于威尼斯的崛起

  就像许多牛人的出身起点很低一样,威尼斯的起点也很低。不过吧...我们这位作者诺里奇先生恰恰相反,他出身名门,父亲是英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历史学家(英国还有作者父亲名字的历史奖项),母亲也是贵族出身名媛,据说这位独子降生时,双亲收到雪片般多的贺信。(《西西里史》译者陆大鹏序中对诺里奇先生生平有许多介绍)。而自己意外发现是:作者父亲的妹妹是前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的曾祖母,也就是说诺里奇先生是卡梅伦先生的表爷爷(哈哈哈,卡梅伦先生还有一个表大爷是《王公之泪》作者费迪南 芒特先生,感觉世界突然好小。)通过对诺里奇先生和他父母的了解,隐约觉得诺里奇先生一定有着那种老牌英伦绅士的耿直和幽默,而他的作品也多少会带有这些特色吧。

  回到说“卑贱”的威尼斯起源吧。伴随着5世纪匈奴人,西哥特人对东北部意大利入侵。西罗马移民开始向泻湖避难,在421年建城。当西罗马灭亡后,转而向东罗马投诚,帮助东罗马收复意大利后,作为回报查士丁尼授予威尼斯地区一些贸易特权,但是那时的威尼斯还只是一些松散依靠贩盐卖鱼的小村落联盟。到伦巴第人大举入侵时,将意大利东北部政治中心和宗教中心摧毁,大量“高净值”政治宗教人才移民威尼斯才完成第一次人口素质提升。当拜占庭大搞圣像破坏运动时,东西教廷开始分裂,战乱不断时,地处帝国东西教廷和政治中心边缘的威尼斯成功的“独立”,成为一个自治领。第一次成为“想象的共同体”还得感谢早期愚蠢执行官的背叛,法兰克人丕平大军进犯北意大利。打算投降保自己家小财务执行官被威尼斯人民驱逐,将泻湖中的小岛里亚托做中心,坚决抵御法兰克,最终长期围困无果而爆发瘟疫的法兰克人退去,自己到认为真真意义上的威尼斯诞生了。

  一直到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威尼斯史》第一部分内容还是挺多的,有800年历史穿越,挑了几个自己觉得重要的说说吧:

  1 第十二任执行官奥尔索改革,威尼斯作为罗马帝国的遗民还有许多罗马政治遗风。这位执政官废除了保民官制度,改组公民大会选举,用更为新的监察制度限制执政官权力。(虽然自己觉得一个执政官搞一套东西限制自己权力很奇怪...总有合理的解释吧)。还有就是去除罗马教廷的影响,在宗教上独立。从制度上保证未来威尼斯的发展。

  2 彼得罗 奥尔奥塞洛在东西帝国间的左右逢源。制度保障是一方面,但是执政官还是手握大权,一锤定音的那个人。彼得罗 奥尔奥塞洛执政官时期,在东罗马拿到最惠国待遇和贸易免税,在神罗处拿到北意大利河流据点的贸易权,还新开创地中海与穆斯林贸易,通过打击海盗控制巴尔干的达尔马提亚地区,就算万一哪天随便和东西罗马的一个翻脸,还能通这条商贸。

  3 拜占庭的衰弱。1071年曼齐刻尔之战拜占庭被突厥人打败丢了几乎整个小亚细亚。同年,诺曼西西里攻下拜占庭在意大利最后的据点。东西战线几乎同时的大失败使得拜占庭需要威尼斯看防西部海岸,以对付诺曼西西里入侵。当然威尼斯也愿意,因为诺曼西西里是威尼斯在地中海和穆斯林贸易重要对手。最终拜占庭皇帝赋予威尼斯除了黑海以外所有的贸易特权,在君士坦丁堡开设有威尼斯的“租界”。而在这样条件下随后几十年里威尼斯成了当时欧洲最大的“军工复合体”钱也是赚的盆满锅满。

  4 第三十四任多美尼克 米希尔的征战四方。如果说彼得罗 奥尔奥塞洛是外交大师,那多美尼克 米希尔绝对是军事战略战术大师。看看他的谥号“希腊人的恐惧,威尼斯的荣耀,提尔的征服者,叙利亚异教徒的毁灭者,匈牙利的悲伤”。

  5 反西西里联盟的解散。剑都双刃的,武力强大的威尼斯还是东西帝国不愿意看到的。当诺曼西西里强大时,教宗,神罗,拜占庭,威尼斯四方同盟还能紧密,诺曼西西里衰弱时,神罗打起控制意大利主意,拜占庭也不愿意看着威尼斯在西部做大成为肘腋之患。威尼斯扶持意北伦巴第城市同盟,最终战胜神罗皇帝。而拜占庭内忧外患使得对威尼斯遏制无法连续(包括君士坦丁堡民粹针对威尼斯大屠杀),到了伊萨克二世时期为了对付北部塞尔维亚,保加利亚,竟然将整个海防外包威尼斯。在同时面对敌意的东西帝国时,最终威尼斯还是化险为夷了。

  6 第四次十字军东征,自己看的好多书都介绍了,不说了。

  总结:

  引用古典中国的看法,威尼斯的崛起是天时地利人和一起作用的必然。天时:重大的危机到来时,外部强国形势总发生转变,无论是对西哥特,法兰克,神罗,诺曼西西里,拜占庭,匈牙利,阿拉伯穆斯林都在要消灭威尼斯时由于自己内部特定原因放弃。地利:泻湖特殊地理环境,有利于避难防守,远离西帝国和东帝国军事政治中心,使得帝国也愿意保留这个小地方。人和:这800年里优秀人才稳定的输出共和国,其中不乏成为优秀执政官。

  引用今天的看法,是不是东西帝国处于“资源诅咒”中,控制广大资源许多时候产生了挤出效应,挤出效应使得在政治经济军事无法进一步发展,乃至萎缩。也就是“大有大的难处”。威尼斯正好处于他们扩张极限而无力征服?相反像威尼斯这样的小国,更有活力,当大帝国衰退留出真空时,有机会填补?(还例如塞维利亚,巴萨罗那,热那亚,比萨这类的小地区)。

  就这些,诺里奇的书还是非常之好看的,有机会也写写后三章的看法,谢谢

  《威尼斯史》读后感(四):从争霸到覆灭,威尼斯的前世今生

  莎士比亚有一出著名的戏剧叫做《威尼斯商人》,只有真正了解了威尼斯的历史,我们才能体会到莎翁这个题目有多妙。

  纵观威尼斯共和国上千年的历史,贸易一直是它最核心的属性之一,威尼斯因此而争霸欧洲,也因此美梦覆灭。

  《威尼斯史》梳理了威尼斯从成形到争霸再到覆灭的全过程,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书所说的威尼斯,指的是威尼斯共和国,而非作为意大利城市的威尼斯。

  事实上,在多数时候,威尼斯从未将自己当做是意大利的一部分。这一方面源于威尼斯独特的地形,另一方面源于威尼斯的高傲和优越感。

  我们很难想象,水上之城威尼斯最开始是一个瘴气弥漫,沼泽遍布的荒地,是个满是砂砾与茅草的小岛屿。

  但这正是威尼斯的原型,它的历史开始于公元400年左右,在欧洲诸城中算不得久远,但却格外传奇。

  威尼斯的建立起源于一个极不合理的行动,这座城市最初的建造者们离开了肥沃丰饶的伦巴第平原,来到了这个荒芜的小岛屿。为什么?

  最有力的动机是——恐惧,为了逃避蛮族入侵,人们逃到了威尼斯,建立了这座城市。

  城市刚刚建立的时候,这里的居民还希望战乱结束后返回家园,但最终他们的愿望落空了,事实证明威尼斯是他们更安稳的家园。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这里定居,城市建立了。

  《威尼斯史》准确记述了威尼斯这座城市成形的那一刻:公元421年3月25日周五的正午,威尼斯正式成形。

  在城市成形的同时,威尼斯共和国也开始发展演化。坐落于潟湖中心的威尼斯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座城市拥有两到三英里宽的浅水海域,将其与大陆分离,这不但保护了威尼斯免受侵略,也使得它从意大利的政治生活中抽离出来。

  同时这样独特的地理条件也展示出了威尼斯崛起的两大支柱——商业力量和海上霸权。作为水上城市,威尼斯可以从大海中获取源源不断的盐、鱼和猎物,这是他们贸易的根源;同时这片海域也催生出了威尼斯强大的造船业。

  海域是威尼斯的财富源泉,也是它的防御屏障。因此约翰·朱利叶斯·诺里奇在《威尼斯史》中说,威尼斯势力崛起的秘密之一即是它从未将防御和通商这两种需求彻底分离开来。

  当然在我看来,这或许也是它最后走向覆灭的根源之一。

  不得不说,威尼斯几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它的崛起和争霸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从威尼斯成形,再到建立海外帝国,甚至将疆域扩展到陆地,威尼斯一度成为欧洲强国。

  威尼斯海外帝国的时代开启于11世纪,一直延续了七个世纪,比欧洲其他国家海外帝国的历史都更长。

  在威尼斯争霸的过程中,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之外,威尼斯出色的外交能力也是本书大书特书的内容。

  在地理层面,威尼斯不单单要与西方的神圣罗马帝国打交道,还要应付拜占庭帝国与诺曼西西里帝国、教宗国以及十字军国家,除此之外书里面还提到了北非与中东的撒拉森人。

  夹在大国当中的威尼斯凭借高超的外交手段屡屡占了上风,即便偶有败局,最终威尼斯依旧能最大程度地保留自身的优势。

  在称霸的过程中,战争是无可避免的,它几乎贯穿了威尼斯的争霸史,和贸易一样,成了威尼斯两大最重要的标签。

  威尼斯的荣耀大概在公元1400年前后达到顶峰。那个时候,威尼斯成为可以和英格兰、法兰西以及奥地利平起平坐的国家,成了一个欧洲强国,而不是像米兰、佛罗伦萨那样的意大利城邦。

  甚至诺里奇在这本书里认为,公元1400年的威尼斯是全欧洲最受尊敬和羡慕的城市,它有惊人的财富,令人倾倒的魅力、健全的政府。它因不偏不倚地保护贫富贵贱、本地人和外国人的司法系统,所有生活在圣马可旗帜下的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情况而闻名于世。

  但威尼斯的巅峰荣誉并没能维持太久的时间,它的覆灭紧随其后。

  本书作者诺里奇认为,威尼斯的繁荣是建立在贸易而非领土扩张的基础之上,因此威尼斯将领土扩张到大陆,非但没能延续威尼斯的荣耀,反而加速了威尼斯的灭亡。

  威尼斯独特的环海环境是它最安全的屏障,当威尼斯决定去大陆上冒险时,就是亲自否认了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威尼斯的覆灭也因此而来。

  威尼斯共和国的句点是在18世纪末由拿破仑画上的,但在此之前,15世纪之后威尼斯就已经开始走向黄昏了。

  威尼斯灭亡的命运让我想到了另一座欧洲名城巴塞罗那的遭遇。在15世纪地理大发现之后,巴塞罗那在海上世界的重要性被减弱,威尼斯未尝没有受到这一影响。

  诺里斯在本书似乎没有重点提到地理大发现,但书里面写法兰西商人、德意志商人和少数英格兰商人取代了威尼斯商人昔日的地位,支撑威尼斯命脉的一大支柱开始摇摇欲坠。

  在覆灭的最后七十年里,威尼斯人突然选择了中立立场,似乎这样就能让他们避免一切不幸,如此掩耳盗铃的做法当然是无用功,是一场自我欺骗罢了。

  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威尼斯共和国灭亡的钟声,居然是由威尼斯人自己敲响的。

  拿破仑在征服威尼斯之前,一度曾向威尼斯寻求结盟,态度还非常殷勤。而威尼斯不愿沦为拿破仑的牺牲品,最终选择了拒绝,由此双方彻底站到了对立面。

  随后发生的“意大利解放者号”事件成了共和国覆灭的直接导火索,原本就理亏的威尼斯非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危险处境,反而以一种不可思议的固执惹恼了拿破仑。

  于是,威尼斯人亲自为共和国敲响了丧钟,曾经无限辉煌的威尼斯,以一种及其狼狈的姿态走向了终结。

  在这场终结中,诺里奇认为,真正的悲剧不是威尼斯的灭亡,而是它的精神衰亡了。

  威尼斯共和国虽然有共和国之名,但事实上威尼斯政府始终把持在少数贵族手里。

  不过在明面上,威尼斯政府的统治部分由执政官、顾问和民众三部分组成。然而《威尼斯史》当中提及民众的部分少之又少。

  他们在很多时候被迫卷入战争当中,和平对于他们而言始终是一种难以实现的福利。本书中提到了一句话,“战争可有意即起,和平需孜孜以求,既得和平,万望珍重。”

  虽然《威尼斯史》很少讲述民众的故事,但它却提到了一个威尼斯人最重要的属性:不论威尼斯人是贫是富,有教养或庸俗市侩,他们都不会忘记娱乐自己。威尼斯人始终拥有欢庆做乐的天赋。

  甚至就连失去帝国,商业崩溃,乃至于他们深爱的共和国处于消亡的边缘,这些灾难都不能让他们改变保持了几个世纪的习性。

  《威尼斯史》对于这座城市的艺术也鲜少提及,诺里奇认为,威尼斯人是实干家而非思想者,他们是卓越的经验主义者,不相信抽象的理论。威尼斯人的才能本质上是看得见摸得着,甚至是可以耳闻的,他们更像是一种感觉而非才智,而艺术家、手工匠人和商人很少会成为伟大的诗人与哲学家。

  纵观整个威尼斯的历史,他们始终更善于制作书本而非撰写它们。1490年,威尼斯得到了文学中心的美誉。当时威尼斯印刷出版的书籍在数量上超过了罗马、米兰、佛罗伦萨和那不勒斯的总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