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关键对话》的读后感大全
《青春期关键对话》是一本由[美]米歇尔·伊卡德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80元,页数:3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青春期关键对话》读后感(一):青春期该如何教育孩子
这本书是讲作为家长的你该如何去与自己的孩子良好的沟通,要达到一个良好的沟通,就需要掌握沟通的技巧。而当你的沟通对象是你的孩子的时候,首先你作为家长就要在内心明确自己和孩子各自的角色,在很多很多问题之上,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把自己摆在家长的高高在上的绝对领导的位置,而是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换位思考,因为只有这样你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才是建立在一个平等的关系上的,作为家长最忌讳的就是把自己摆在有绝对控制权的位置上对孩子打骂呵斥,如果这样的话,最终导致的结果只会是让孩子更加的叛逆更加的抗拒家长的管教。
这本书中为家长提供了非常多的锦囊妙计,并且分析了14个关键的对话,从谈论独立到谈论公平,从谈论电子产品到谈论你们的亲子关系,从谈论金钱再到谈论性,可以说方方面面都触碰到了我们平时生活中与孩子接触的一些问题。尤其对于我们国人来讲,孩子年幼时候接收到的性教育是非常贫乏的,而且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我们的孩子在这方面出现诸多的问题。那么,当我们的孩子不能从我们学校的教育中获得良好的性教育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就要来补足这一块缺陷,这本书中就针对这一块做了详细的谈论,对我们的家长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很实际的例子就是,我见到过非常多在性教育方面不足的孩子,当这些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他们基本上都会忍不住去尝试禁果,而即便是他们已经到青春期,因为性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是没有良好的性安全意识的。比如很多少女会因此怀孕,可能还在少年时期就不得不面临成为母亲的困惑,有一些认知尚未发育完全的少年,已经不得不过早地成为父母。而过早地成为父母会对他们往后的人生造成极大的困扰。
更为可怕的是,在不安全的性行为中染上性病,更是成为人生中的灾难。
还有关于孩子玩电子游戏的问题,因为我们知道电子游戏成瘾是会毁掉一个孩子的前程的,尤其是当孩子没有良好的自控力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就要学习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总而言之,像这样的例子在书中都有谈及,让我们的孩子如何成为一个健康的成功的人,看这本书必定会让很多家长豁然开朗。
《青春期关键对话》读后感(二):11-14岁:《青春期关键对话》,这么跟孩子说
日本著名的荣格派心理学家河合隼雄说,在日本的小学,优秀的老师往往放在小学的初级和高级两个阶段。前者关注孩子的启蒙过渡,后者关注孩子的升学考试,而相对弱一些的老师,就放在三四年级。
但恰恰是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经历青春期的萌芽,开始了自我同一性建立,“我是谁”的问题萦绕在他们心头,正是需要好好引导的年龄。
我家刚好就有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小朋友,这让我的体会更深了,去年还乖巧懂事的小朋友,今年时不时莫名就会情绪大起大落。搞得家里人总要小心翼翼,就怕哪句话不对,触碰了孩子敏感的神经。
这种情况下,我拿到了《青春期关键对话》这本书。作者跟11-14岁的孩子打交道十几年,有丰富的跟这个年龄段对话的经验。这本书告诉我们: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方面迫切的需要建立自我,要从思想上,精神上与父母分离,父母再用对待小宝宝的方式对待他们时,他们往往会表现的“叛逆”。
另一方面,他们的大脑中,用于理性思考的前额叶没有发育完善,取而代之的是情绪化的杏仁核在主导行为。这导致他们冲动有余,理性不足。需要父母引导他们,保护他们。
一方面是父母的话不起作用,另一方面又不能任由他们任性妄为。怎么办呢?《青春期关键对话》这本书介绍了一个方法,简称BRIEF,用这一个方法,把握住孩子11-14岁的关键期,跟他们进行14场关键对话。
这14个话题,既有帮助他们完善价值观的,比如友谊、责任、声誉等,也有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生活习惯的,比如合理使用金钱、电子产品、照顾好自己等,还有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的关键品质,比如努力,创造力等。
14个话题包括的内容很多,但所幸我们可以慢慢聊。
什么是BRIEF原则?
BRIEF是父母与孩子对话的5个步骤,每个步骤的首字母连起来的简称。
B,心平气和地开始对话(Begin peacefully);
R,共情(Relate);
I,在对话过程中,我(I)是主动提问的人;
E,父母要重复所听到的话(Echo);
F,父母要给出反馈(Feedback)。
这五个步骤依次推进,在具体的运用上可以有所变形,但关键的形式是拆除障碍,鼓励孩子积极参与。但要做到谈何容易,往往父母和孩子还没开始谈话,孩子就掉头走了。
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首先父母看到孩子的问题,总是很着急想要解决问题。而且着急排在解决问题前面。但实际上,对于已经有一定自我意识的的孩子,谈话是需要讲究时机的,只有在合适的场合才能解决问题。
心平气和是为了保证谈话的初始基调,能让双方都关注解决问题,而不是在处理情绪。
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无法准确从对方的面部表情解读情绪,一个皱眉可能就调动了孩子的杏仁核,让TA开始准备“回防”。如此一来,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就尤为重要。
父母千万不要急着解决问题,因为大多数父母的主观目的是希望孩子将来能够做得更好,而不是让TA成为一个低自尊的人。
最后,这个原则是用以帮助孩子提升决策能力的,用以面对后面无数次重复的人生经历。但如果孩子面临的是危险的事情,那就快到斩乱麻吧。
结语
父母子女一场,亲子关系最终会走向何处,就看这关键的几年。做好《青春期关键对话》,相互扶持,愉快的走后续的路。
《青春期关键对话》读后感(三):教育专家指出:与青春期的孩子对话,这12种沟通方式一定要避免
今年高 考结束后,那个活泼自信地从考场里跑出来,大胆宣布自己考完di一件事要谈恋爱的女孩,惊艳了多少双羡慕的目光。屏幕前的所有人,都想知道是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这么优 秀开朗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家庭氛围,才能让孩子愿意跟自己的父母说出内心真实的想法。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看着家长特意为她准备的仪式,女孩大方又得体地回应着,看得出来,她和家里的所有人都相处得非常融洽。这是很多家庭都期待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看到女孩一家的相处模式,很多家长都在下面评论,自己家孩子自从进入青春期来后,和父母的关系就开始越来越疏离了。父母想要跟孩子聊聊天、说说话,真的比登天还要难。
美国知名教育专家米歇尔·伊卡德,在16年中,通过和不同的青春期孩子,以及他们的父母打交道的过程中,将自己学到和总结出来的亲子沟通知识,都凝聚在《青春期关键对话 如何与你的孩子无话不谈》这本书里。她在提醒所有家长,和青春期孩子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这12条禁忌。
和孩子谈话前,不要一上来就直奔主题,要先探探孩子的口风,笑着鼓励下他,或者给孩子一些支持,让两个人节奏同步,双方都有心理准备后再开始。
和孩子沟通问题时要诚恳地说,孩子表达观点时要专心地听。
十一二岁的孩子,更喜欢明确的表达方式,要用事实和数字跟孩子说话。
和青少年讲话时用“每个人”“只有”“完全”“总是”“就是”“从来不”,会让孩子瞬间火冒三丈。
与其对孩子说:你成天往外面跑,都没空待在家里。“
不如说:这周我们能一起做些什么吗?要是你周六不忙,我想跟你去户外爬山。
与期对孩子说:要是还不停下来,我现在就去收拾东西,你给我马上离开游泳池!
不如轻声细语地告诉孩子:听我说,我已经告诉过你必 须停止,可你还是老样子。如果再这样,那你就得跟我一起坐在这边的椅子上,看着别人玩,这段时间,我可以和别人聊天,但你什么都不许做。
A.避免说:你倒是高兴点啊
B.避免说:“挺好,你爱怎样就怎样”“没事,我挺好”
可以说:我不太确定自己现在是什么感受,我得想一会。
C.避免说:别小题大做
可以说:听起来你很难过,我猜那肯定不好受,我也讨厌那种感觉,你不如花20分钟去跑会步。
D.避免说:很好,我们不管你,随便你吧。
可以说:我们希望你下次能早点回来。
E.避免说:“你没明白我的意思”“我已经解释过了,我可不想再重复一遍”
可以说:要不要我跟你再说一遍。
有些事情,我们要开门见山地告诉孩子:今天我没打算跟你一起探讨这个问题,等以后我想清楚了再跟你仔细谈这事,现在,我只是要告诉你,具体应该怎么办才能保障你的案例。
当意见出现分歧,孩子一直想证明自己是对的,或者反驳你时。你可以干脆利落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现在不痛快,因为你想……。很抱歉,现在不能……。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你高兴占为,你不妨告诉我。
当十一二岁的孩子告诉你,自己在学校碰到麻烦时,如果你想表达自己的同理心,
不要说:哦,别人伤害了你,我也觉得受到了伤害。或者“你难过,我也难过”
而要说:听起来挺痛苦,我能帮你什么吗?
当你告诉孩子,我小时候没有手机,不也活下来了吗?
这其实是在否定孩子的真实情感,在批评自己的孩子。会让孩子认为你在说:这孩子真笨,居然不知道没有手机,人照样能活下来。
和十一二岁的孩子提建议,与其喋喋不休地说过没完。
不如说: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好像还有几点要商量。不过今天就先讲到这儿,大家先放松放松,过几天再说吧。然后把它记下来,以免忘记。
米歇尔·伊卡德在《青春期关键对话 如何与你的孩子无话不谈》这本书里提醒我们,和孩子交谈是一门大学问,不要指望一下子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每个人都需要时间和实践,才能收获适合自己和孩子沟通的独 一无二的交流方式。如果失败了也没关系,只要你继续尝试新的方法,就一定能改 善你的孩子的关系,并让你能够轻松地与孩子交谈。
临床心理学博士李松蔚说:同一个孩子,在儿童时期的养育经验,并不能照搬到青春期,每个父母都要从头学起。而《青春期关键对话 如何与你的孩子无话不谈》这本书,就是很好的学习教材,它不但能教会你跟青春期孩子可以谈什么,应该怎么谈,它能帮你建议完全不同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