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金芝:“东坡”情结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王金芝:“东坡”情结

2022-06-16 18:04:54 作者:王金芝 来源:爱好者推荐 阅读:载入中…

王金芝:“东坡”情结

  东坡于我,是母亲于女儿的深恩。 “40年东坡”,纠集太多的情感,以血浓于水的挚情,让我站立幕后,渴望化作一只填海的精卫,即使吐血而去,也愿为盛大的庆典,增添一点微乎其微、甚至难以成缕的金色。

  金色,阳光、尊贵、高洁而又热烈。我骄傲,母亲为我起了“金”字点首的名字,更惊叹,母亲是多么睿智地定 位我为“金芝”——金色的芝麻,虽然很小很小,却应该金亮金亮。

  这样的价值观,注定了母亲一生的付出,注定了她在父亲工亡后,选择了孤独与坚忍,选择了37岁难以承担的重荷——7个孩子、2个耄耋老人、一堆天文数字般的债务。面对贫苦,母亲优雅地说“人生难免劳、苦、愁、烦,总有开化的时候”;面对困厄,母亲始终微笑“日子总会好起来的”;面对磨难,母亲总会坚定地迎上去“事有事在,该怎么办就怎么办”;面对“白眼”,母亲不以为然地开解我:“要让别人看得起,首先自己得争气!只要自己争气,别人看起看不起都没关系!”

  这样的母亲,在苦难中给我的不是眼泪而是快乐,在风雨中给我的不是逃避而是坚强,在困厄中给我的不是退缩而是搏击,在失意中给我的不是卑怯懦弱而是傲骨铮铮。 这样的母亲,为我擦掉了失败的泪痕,为我分担了失意的痛苦,为我遏制了失望的失控。这样的母亲,象山一样支撑着我的人生,让我开心地唱着:“全世界,我都可以不必在意。只有你的爱,让我无法忘记……”

  然而,全世界我都可以失去,唯一不能失去的母亲却早早地离我而去。那一年,我30岁,实现了手选工向广播员、新闻干事、理论干事的角色转换,完成了自修大专课程,渴望母亲为女儿骄傲的热情,却象高空断骨的风筝一般,颓然而降。那一年,大悲无泪,我的世界只有天塌地陷和一地狼藉。 子欲养而亲不待、树欲静而风不止。失去母亲,对我而言,一切匆忙都变得毫无意义。沉入思忆,才知道自己对母亲亏欠得太多太多!深深的愧疚,让我更深地思考母亲的一生,思考自己究竟还能做些什么,作为母亲的女儿,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完成她未竟的心愿!

  “回报东坡”,这是母亲强烈的心愿。1978年父亲去世后,我家便成为特困户。1989年我初中毕业前,母亲说的最多的就是“咱矿长书记真好”、“不是矿上,咱这一家可咋活呀!”1991年矿上内招,我成为东坡矿一名手选职工,母亲只叮嘱了一句:“矿上照顾咱,可要好好干啊!”1997年我竞聘为广播员,母亲感叹:“不是矿上,咋能想到咱家的娃还能当上广播员!”2000年,完成矿庆30年专题片与欢迎词播音任务,我进入宣传干部岗位,母亲说:“好好干吧!不是矿上,哪有你!” 水月激浪,弹指飞花,2010年10月1日——东坡煤矿建矿40周年大典已然到来。文香袭人,墨浴韶华,我也成长为宣传部长,有幸参与、策划、组织、实施矿庆盛典。投入其中,总有一种激情荡气回肠,总有一种责任催生神圣,总有一种情结哽咽于喉,人生一幕幕:早逝的母亲、深爱的东坡、宣传部长的责任、成长的历程……所有的思绪,都在“40年东坡”的浸润中,如梅入酒,把浓霜烈红一点点扩散……

  小时每到节日,家属区总会出现扶贫送温暖的场景,家里总会收到一份节日礼品。记忆最深的是中秋节。那时,日子紧巴,母亲会把送来的4个月饼,先拿2个给奶奶和姥姥,再把剩下的2个分成7块,自己从来都舍不得吃。结果,一家人都会抹着嘴砸吧着说“吃完了”,却总会有两三块留在那里,因为谁也不舍得吃,常常被“抬爱”得坏掉,一家人心疼得直叹可惜。 即将毕业,前途渺茫,当我为没有工作而恐惧时,却一天也没空闲,被矿上招收为长期合同制职工。邻居大婶那一声“这闺女,真有福!”让我到现在都会荡漾起幸福与温甜的微笑!

  走上岗位第一月,我成为45名新工人中唯一一个拿上奖金的职工。班长说:“这娃个子低、年龄最小、干活最卖力,就该得奖金!”当广播员不休班,部长说:“有病了就歇歇,别硬扛着!”当干事拿到了省级一等奖荣誉,矿长说:“奖励你!”当部长后,周围的人用行动告诉我——支持你! 2002年,参加铜川市政研会,当我自豪地介绍“2000年,东坡煤矿荣膺中国煤炭系统文明煤矿,东坡煤矿让我有天之骄女的感觉……”时,第一次深刻感觉到:我与东坡血浓于水,东坡与我一衣带水!

  一路走来,从不谙世事到从容直面,从未语面羞到出口成章,从手不染墨到提笔成文,从处事无章到谨言慎行。当我独自静坐在舒适的家里、面对丰美的食物、思虑“怎样才能做好40年东坡庆典”时,40年东坡煤矿的发展史,联结记忆,此时此景映照彼时彼景,此刻此心回忆彼刻彼心,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的眼里蓄满泪水,为什么我的内心情结东坡。这情结,浓得化不开,深得走不出,因为东坡——就是我的母亲! 一路走来,东坡象母亲一样,负重而行,风骨卓然。1970年10月1日,东坡煤矿在文化大革命的浪潮中诞生,执行“三边”政策,露天开采,人工作业,设计年产45万吨。经过改扩建,1997年实现盈利,2004年核定年产105万吨,当年达产。2006年以来,实行“三型六化”品牌战略,年产始终保持在100吨左右。40年来,历风沐雨,矢志崛起,扶贫送温暖从未间断,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以家属区粉红色花园型住户小区为代表,被媒体誉为激越、浪漫、唯美的“粉红矿井”,“东坡”二字具有了金亮金亮的价值。

  一路走来,东坡象母亲一样,无私给予,不离不弃。生于东坡,长于东坡,东坡给予我的,不仅是节日的温暖,更有困厄中的拥抱;不仅是一份工作,还有一份事业;不仅是花样人生,更是境界人生。从手选工成长为宣传部长,每一步都藉靠着东坡的付出与培养,每一步都饱含了东坡的关爱与温暖,每一步都离不开东坡的鼓励与提拔。尤其在宣传岗位上,口才得到锻炼,学识得到增长,修养得到提升,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体系,可以用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理性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了,可以真正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更可以在思想的狂涛中,真正明白了东坡与自己、自己与东坡的浓深情结,明白了人生有一种境界:看山是山不是山,看水是水不是水。

  一路走来,东坡象母亲一样,满怀厚望,盼我成才。初开广播,颤栗无声,东坡对我选择了信任;初写文稿,愁煞眉头,东坡为我创造了学习环境;初当部长,压力重重,东坡给了我坚强支持。正是这长久的厚望,让我一步步成长,让我走出愧疚与亏欠,以母亲期待的方式好好生活,以母亲未竟的心愿提升责任,以自己最大的努力,回报东坡!

  回报东坡,就是回报母亲。母亲给了我生命和品质,东坡给了我事业和才华。没有母亲,这世上就没有我;没有东坡,就没有从手选工成长为宣传部长的我,更没有一个用心解读母亲的我。而东坡所给予我的,只有母亲才会给。也只有母亲,才给得慷慨,给得执着,给得荡气回肠,给得无怨无悔!作为母亲的女儿,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东坡?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回报东坡? “回报东坡”,这是母亲强烈的心愿;“回报东坡”,这是我内心强烈的情感。与此相比,还有什么比这更能弥补我内心对母亲的愧疚?无法回报,那是我今生再也不愿重复的悲哀!

  深深的母女情结,让崇高如云,让激情如虹,让我以精卫之心,投入到“40年东坡”系列活动中,致力于东坡煤矿40庆典的品牌包装,沉浸在《40年东坡矿志》、《40年东坡回眸》、《40年东坡掠影》、《40年东坡崛起》、《40年东坡特刊》、《40年东坡狂欢》、《40年东坡E彩》中,希望这一组东坡文化套餐,能够让天堂里的母亲——久久微笑!希望给我以母爱的东坡——越来越好!

  邓海平:诗一样的孤独

  我时常觉得内心就像是荒漠一样沉寂,可是再多的酒精也灌溉不出一片绿地。我时常于过往的人群里呆呆的站立,也许是真的忘记了要去向哪里。我时常伪装为学者在一无所知的书集里消磨光阴,空虚却像疾病一样悄悄地蚕食着我的心灵。我时常如同梦游一般在这个世界上晃来晃去,我只能期望在别人的欢笑中看到快乐的残影。

  我不知道为何自己总要去回忆那些本应早该忘记的东西,我也不知道为何总能在别人的故事情节里看到自己卑微的演出。我不知道在那些青葱岁月里,遇到的人,发生的事,经过时间的冲洗,现在的错误会不会变成今生的悔恨。我也不知道那一年的相遇,和随后的漫长等待,以及最终的无可释怀,究竟是我太过执着,还是太过轻易地放弃。

  我想一切的无所谓,也不过是对一切的意念最后彻底地无所期待。一切的美好,不过是一切初逢的时候天真烂漫的幻影。一切的承诺,不过是一切的错觉还未消退之前不知不觉的欺骗。一切的缘分,不过是一切的生命轨迹不由己的随机巧合。一切的孤独,不过是一切的个体不被理解的无可奈何。一切的执着,不过是一切的努力被否定之后不甘心的坚持。

  如果时间可以在喝醉之后停留,我们何苦要去承受清醒时的痛苦。如果感情会在缘尽之后牵绊,我们何不放手让彼此好聚好散。如果伤害是我能给你的唯一礼物,我们何必在爱过以后变成陌路。如果一切的一切可以卷土重来,我们还会不会选择地那样义无反顾。如果还有如果,所有稍纵即逝的追寻将不再显得如此孤独。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