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潜台词》读后感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潜台词》读后感锦集

2022-07-09 09:00:0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潜台词》读后感锦集

  《潜台词》是一本由[日]斋藤学 著 / [日]木附干晶 编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潜台词》读后感(一):行为中隐藏的潜意识

  每节的内容不长,但有的观点很戳心。

  从自我、家庭、他人的人际关系中出发,阐述自我的成长、家庭的问题、与他人的社交种种行为之下隐藏的潜意识。

  对个人而言,印象深刻的是:

  1、把自己当成好朋友一样去相处

  2、懂得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

  3、与其内耗自己,不如接纳、善待平凡的自己

  4、真正的独处不是在家闭门不出或拒绝和人交往,而是指即使在人群中也能体会与自己相处的快乐

  5、真正的成熟,是具有独立的判断并能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即“为自己而活”。

  6、人生没有固定的轨道和模式,只有自己认为好的活法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

  《潜台词》读后感(二):前言

  这本书的内容包括了我过去的几部著作,以及我担任心理健康顾问时和来访者沟通时说过的一些话。其中,有不少内容是我许久前写的东西,久到甚至我自己在读这些内容时都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真是我写的吗?”但是,将这些内容仔细整理排版好后再通读时,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说:“确确实实是我会说出的话。”

  这些连我自己都已记不清楚细节,甚至连主题、发表时间、侧重点都不甚相同的内容,完整地呈现了我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及精神科医生的成长轨迹和初心,因此这本书也算得上是一部包罗甚广之作。

  这个初心,正是追溯一些心理问题的根源:许多人之所以会过上贬低、伤害自己的生活,并陷入毫无根据的自我惩罚情绪,就是因为放不下那些无用的罪恶感。

  帮助我得出这个结论的,是几十年前我在日本国立疗养所久里浜医院遇到的酒精依赖者。当时的我刚成为一名精神科医生,在面对酒精依赖者时,毕业进修时掌握的古典精神分析技法完全派不上用场。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像信赖名医一般将自己托付给不成熟(26岁)的我,托他们的福,我才有了今天的一点点成绩。事实上,我是在那很久以后才知道“理想化移情”和“自体心理学”等概念的,在那以前我完全是在用自己的方法探索。因此,我的方法不是哪本书里教授的,而是在帮助人们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出来的。在从事临床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些共同点:容易紧张、不擅长与人交往、难以向人示弱等。无论是为了缓解紧张而喝酒摆架子的酒精依赖者,还是渴望获得“支配组织”的快感而埋头工作的工作狂,从无法以“真我”示人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社交恐惧。而隐藏于社交恐惧之下的是“妄想性”的自我惩罚情绪。这些成瘾者在成长过程中形成了“我的眼神很伤人”或者“我对于他人来说是一个麻烦”之类的错误认知,正是这些错误认知在不断地责备他们、折磨他们。

  正是受这些认知的影响,那些进食障碍者才不停地呕吐,因为他们在潜意识里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挽留别人:“不要抛下这样的我。”还有那些因醉驾出车祸的、为了工作连家人和孩子都不顾的人,他们一边觉得自己毫无用处,一边用那些极端的方式惩罚自己。这些症状的产生不是没有原因的。成瘾者的身边往往都存在着拖累症患者,而拖累症患者需要“自己被人需要”。从表面上看,是拖累症患者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在“拯救”成瘾者。而事实上,这种关系却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使双方一起陷入恶性循环。

  我们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待家暴、虐待儿童等现象时可以发现,当事人产生的问题与他们的家人有很大关系。要解决家庭问题,必须先解决自我认知的问题,也就是“自恋”心理受伤的问题。本书对此也有详细论述及分析。“健康自恋”的原始形态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宠爱。在父母宠爱下长大的孩子,会认为自己“被爱是理所当然的”,不会过分在意“别人怎么看自己”,而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并为了自己的幸福而活下去。

  但是,在一些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想保持这种纯粹的状态很难。一些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会被拿来和别人比较,往往会在市场标准的衡量下被贴上“优”或“劣”的标签。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也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成为不合格的“次品”(并尽量成为优质品)。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会不自觉地在心里装上“摄像头”,并严格监视自己,也不允许自己有片刻放松。在失真的自我评价中,人会陷入不断贬低自己的恶性循环,最终丧失真正的自我。心理医生需要通过给予来访者关怀来肯定来访者,帮助他们学会构建能够认可“真我”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评价,修复受损的自尊。

  在整理本书内容的过程中,我再次深刻体会到这就是我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及精神科医生的使命。在这些年忙碌的工作中,我一直想把自己的感受认真地表达出来。这些年发生的一些社会事件也使得各种心理问题开始受到社会的关注。

  木附千晶女士筛选了我以前的杂文和演讲录,在扶桑社的高桥香澄编辑的协助下将之整理成了这部文集。托二位的福,让我体验了一把观点被奉为圭臬的奇妙感受。如果这些文字能对那些在孤寂中苦恼的人们稍有帮助,使他们意识到现在的自己就很好,我将万分荣幸。

  斋藤学2019年1月

  《潜台词》读后感(三):《潜台词:人如何用行为表达说不出的话》:弄懂潜台词,才能活得轻松

  为何我们会沉迷于某样事物而不能自拔? 为何我们总是对自己的外在和内在不满? 为何我们总为不能随心而活而感到疲倦? 为何我们总会对不满的人和事充满不忿? 为何我们总觉得自己周围总盈满了不幸? …… 每一个自我想法、做法后面,其实都有一份无法用清晰语言进行表达的潜台词。 “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保。人不会平白无故做任何一件事,即使是看起来愚不可及的行为也定有其用意。”--斋藤学《潜台词:人如何用行为表达说不出的话》 我们不知不觉中,其实已经把自我意思给表达了出来,却不自知。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我们在为自己的碌碌无为而郁郁于心,为自己日复一日没有激情的平庸生活而自我怀疑,为自己所遇到糟心事而愤恨不已。 我们没有想过,其实,自己糟糕的心情,不是因为烦心事太多,而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在引导自己去活得辛苦。 我们的内心,给了自己太多潜台词,所以,我们不能活得轻松。 弄懂生活行为所表达的潜台词,去掉背后的沉重,才能让生活,活得轻松。 一、不要用伤害自己的方式让自己“脱困” 活下去的手段很多,但我们不要用那些麻烦的、非正常的、伤害自己的方式,让自己活下去。 例如:失眠者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希望通过不睡觉这种方式来延长什么也不用干的时间。 其实,失眠后,他还是得继续努力去做事情,而且,会因为失眠,反而让自己显得更难受。 “如果陷入这样的困境,请不要自责,而要鼓励自己,认可自己为了活下去而付出的努力。” 既然,我们能为了活下去,而努力,所以,我们应该接纳自己的行为,而鼓励自己离开这些带来伤害的努力,寻找新的不伤害任何人,包括自己的依托而努力。 久而久之,不再做有伤害的事情,会发现,原来,生活可以活得更加轻松自在。 二、提升自我肯定,接纳自己是一个平凡人 自我肯定,不是对自己的盲目崇拜,不是明明知道自己不可为,还坚信自己无所不能,硬是要把事情处理得一团糟糕,还只会埋汰外在因素。 自我肯定,是对自我有清醒的认知,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并且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对于在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事,能寻找外援。 一时解决不了的事情,寻找机会,或者提升自我,再寻找合适时机去处理。 “真正的“自我肯定”是即使没有超群的智力、倾世的容貌、惊人的才能,也能从心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发现自身的可爱之处,相信“做自己就好””。 自我肯定,就是对于自己,能客观认知。 自我肯定,是接受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调整自己不切实际的做法。 自我肯定,是不因为失败而想不开,而是积极地从中吸取教训,为下一次挑战做准备。 自我肯定,是面对自身缺点,不会因畏难情绪而逃避,而是尽力改变,如果无法改变,则扬长避短。 只有完全地接纳自己,才不会被困在自我平庸的责备感里,过得倍感挫败。 三、建立健康的“自恋”,拥有为自己而活的能力 健康的自恋,是懂得爱自己,肯定自己,懂得管理自己的生活。 健康的自恋,懂得肯定他人,在对待他人时,会更加宽容、自然、亲切。 健康的自恋,能诚实地忠于自己的欲望。 “你值得被爱,并且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有人不这么认为,那是他的错。” “这样的我就很好”,能这样想的人一般都能用平和的态度去爱自己。 一个连自己都不懂如何去爱自己的人,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向别人表达爱呢?所以,人要先学会好好地爱自己,才能有能力去爱别人。 总之,弄懂自己行为上的潜台词,通过改变想法、行为,提升自我,适度自恋,拥有自为自己而活的能力,人生就会越过越轻松。 “成年人的能力”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看来,这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审视现实的能力、控制冲动的能力、肯定自我的能力、掌握分寸的能力和共情他人的能力。--斋藤学《潜台词:人如何用行为表达说不出的话》

  潜台词

  暂无评分

  [日]斋藤学 著 [日]木附干晶 编 / 2022 / 人民邮电出版社

  图片来自网络

  《潜台词》读后感(四):破烂人生需要64句骂醒

  这本书的名字有点误导我。《潜台词》,副标题”人如何用行为表达说不出的话“,搞得我翻开这本书之前以为它是本行为心理学的科普。翻开读了才知道,其实这本书的核心是作者用来骂醒挣扎在破烂人生中难以自拔者的64句大实话,句句真相,字字扎心。

  比如:

  纠结于”人生到底有没有意义“的人们,膝盖已经碎了一地。

  我已经听见了像曾经的我一样喜欢反反复复痛诉革命家史、抱怨原生家庭的人们被击沉的声音。

  这句话对我来说很醍醐灌顶。自从我意识到自己的那个”自然“过程支配的人格发展有问题、开启动自我驱动的第二次个人成长以来,有一个问题我一直没想通过,就是我的”真我“为什么一直是一个很愤怒的人、所以平时看着很好说话,踩到我雷点之后像炮仗一样立刻就炸。

  虽然从理性层面我知道愤怒来自于没有被满足的需求,以及默认自己”应该“获得某些某些东西的逻辑前提(这一点我已经在反思了,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应该“的),我想不通我的愤怒是从哪里来的。另一个我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愤怒在爆发之后会转化为类似抑郁情绪一样的的泥淖状负面情绪。作者的这句话直接把我给点醒了,在两个我始终找不到逻辑联系的东西(愤怒和抑郁情绪)之间构筑了一个通道、补上了缺失的一环(控制他人的手段)。

  说穿了还是”巨婴症“闹的,虽然我很烦武志红,但他提出的这个概念确实很有用。

  作者的这本书其实主要是写给日本的酗酒者、以及围绕在酗酒者身边的一群陷入破烂生活出不去的人看的。所以读者能看到作者的扎心大法反复在扎这些人群:没喝酒怂包一个、喝完就不知道自己是谁的人;天天被家暴男打却离不开的女人;对小孩要求巨高快把小孩折腾死的家长;不知道个体生命的价值、在空虚中投入工作过劳死的人;把女儿当负面情绪垃圾桶的妈……

  所以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这本书非常适合用来进行骂醒式疗法、扎心式治疗。毕竟你喊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扎也许能扎醒一两个。就算没病,扎扎也更健康,有助于脱离世俗价值观的捆绑、早日自洽。

  如果你没有类似的问题,比如其实这些问题对我来说都不太适用,你还是能在作者的64句醒世恒言中再次推动自己的反思和自我发展。

  比较适合我的可能是这句:

  扎心了。不过并不感到痛苦或绝望,我反而觉得,ok,大同小异也有小异嘛,能好一点是一点。而且作者也告诉我要往哪里努力了:

  另一个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的地方是我的读书癖。经常有人跑来问我说,你是怎么读书读这么快的?我都会很诚恳地告诉ta:有人吃辣成瘾,有人喝酒成瘾,我读书成瘾。不是啥值得称道的事儿,不过是一种癖而已。

  其实不停读书仅仅是为了颅内高潮。有人滥用物质来激活奖赏系统、获得颅内高潮。我穷,购买颅内高潮最经济实惠的方法就是读书——而且大部分书还是靠在出版社门口乞讨白嫖来的。

  我很高兴地看到作者肯定了我的读书癖,给像我这样的成瘾者正名了:

  鼓掌!不能赞同更多!

  这本书另外还有一个优点,就是语言简洁,每一篇都围绕着64句扎心真相展开,篇幅不长,因此非常适合用碎片时间阅读,就算只有五分钟也可以很快地进入书中、也可以很快地回到工作或生活中去。实乃居家旅行必备良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