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幸福的取胆熊(2)
在寒冷的冬日,弗兰西娇小的身体紧紧依偎着鲁伯特取暖,当鲁伯特睡热了铺着稻草的床,弗兰西就把它赶走再躺上去呼呼大睡;享用美食时,弗兰西有一个古怪的习惯,它会小心翼翼用它那失去了指甲的手掌攥起小西红柿,然后举起手臂把它们从肩头甩出去,如果鲁伯特碰巧靠得很近,它的鼻子就会遭遇“啪”的一击,鲁伯特只得退远些,直到弗兰西吃饱了,它才折返回来解决掉剩余的食物。它们就像一个狡黠的老妇人与一位温吞老先生的奇妙组合,相伴着度过生命里最后的时光。
2009年10月7日,弗兰西享用完剥了皮的葡萄、狗粮以及一张肉馅饼之后,在麻醉剂的作用下沉沉睡去了。在最后的日子里,腹胀和心肺衰竭折磨着弗兰西,持续的治疗已经于事无补。就在弗兰西走后没多久,鲁伯特也到另一个世界陪伴它去了。
来源于亚洲动物基金的资料显示,“活熊取胆”于上世纪80年代由朝鲜传入中国,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手段,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养熊业空前繁盛。至今,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允许活熊取胆业合法存在的国家。
在当时的背景下,参观熊场推销熊胆甚至成为旅行团的旅游项目。1993年,英国人谢罗便臣跟随着一个旅行团走进熊场。一头母熊从牢笼中用力地伸出爪子,没有犹豫,谢罗便臣违反常理地握住了那只爪子,母熊没有任何伤害她的意思,而只是有节奏地捏了捏她的手指。谢罗便臣认为这是母熊在求救,从此她把拯救这些取胆熊变成了自己的事业。
1998年,亚洲动物基金会成立。1999年,四川省林业厅、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亚洲动物基金会确立了三方合作,开始救助黑熊。2000年,亚洲动物基金会成立了四川龙桥黑熊救护中心。按照协议,亚洲动物基金会计划救助500头取胆熊,并把“淘汰养熊业”作为合作的最终目标。
安德鲁就这样成为“1号”熊。它是一个有着2.2米身高的“大块头”,兽医从它的肚子里取出了一个7厘米长的导管并切除了病变的胆囊,使它得以存活下来。安德鲁在熊场失去了左前掌,或许已经变成了盘中餐进到人的肚子里,它只能靠三条腿走路,但是这不妨碍它成为熊的“领袖”。它照顾着弱小的熊,在同伴们爆发“战争”的时候,它大吼一声,平息争斗;面对人,它却有着友善的、“狗一样的温柔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