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读后感10篇

2018-05-22 20:29: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读后感10篇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是一本由陈莹婷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199,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读后感(一):幕后花絮

  大家好,我是这本书的作者陈莹婷。

  首先很感谢各位阅读评价本书。不管是鲜花还是鸡蛋,我都乐意接受,尤其欢迎砖头给我,这能使我进步,使我出产更好的的作品

  如果本书算是成功的作品,那一大部分功劳要归于中国国家地理·图书的编辑们。他们为这套丛书付出了很多汗水,我对此深表谢意和敬意。有出书经历的人知道,遇见一个好的编辑,能为文字的流传锦上添花。我很庆幸,自己是从中国国家地理·图书中开始发光的。

  自己来给自己的书作评感觉奇怪平常写作行云流水,这时却无从下笔。而且苛刻习惯让我重看自己的文章时,好像越看越有毛病,但实际上,并没什么问题。所以我干脆贴一点校稿时被编辑大人砍掉的边角料,来冒充书评吧。编辑大人当时的意见是:果壳太硬,会影响你们嗑的心情。换言之,这是一本轻科普,读得舒心、吃得愉快重要

  由于我最爱吃夏威夷果了,这里就“解密”夏威夷果的一些“废弃”素材吧。若想了解更多,嘻嘻,请购买正版《磕:做一只会吃的松鼠》来看……

  取名那些事儿

  有一次,我“临危受命”带一位瑞典教授参观植物园(我俩的研究方向跟植物分类学毫无关系),本打算与他介绍我大中华的花草树木,却心里犯了嘀咕:我并不熟悉种植物的国际通用名称,该怎么带一个不懂普通话外国人认识本土植物啊?难道教他物种中文名,抑或指着一株银杏翻译成“silver apricot(银色的杏树)”给他知?若是如此,不仅会残害这位远道而来的洋教授对植物纯良的好奇心,还要被偶然路过且听到的某位植物分类学大神用白果砸晕了头吧。为了保住脑袋,我匆匆查了路上可能碰见的每种植物的“国际官方称谓”——拉丁文学名,并记于纸上。游园赏花时,我一边就着手上写满拉丁名的纸张念出那对应的“官方称谓”,一边兴致勃勃地向教授介绍眼前植物的识别特征和逸闻趣事。不愧是来自以拉丁语为语言基础的欧洲,这位瑞典教授对我所说的每个拉丁名都能做出词源解释,甚至在我指出识别特征前就能根据拉丁名讲出该种植物的一个突出特征,即使他不认识学名所指的植物。

  后来我们路过一水果摊,见到中间摆卖的夏威夷果。瑞典教授求知欲旺盛,问我这是什么。我脱口而出“Hawaii nut(夏威夷果)”,他仍一脸迷茫,由于此货的学名不在我的“备课名单”上,我只好掏出手机当场查《中国植物志》,搜到夏威夷果的拉丁名再重新告知他。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读后感(二):坚果是不容易吃到的

  有次在微博上看到有人呼吁不要再吃松子,原因是野生松子产量不高,是松鼠的食物人类吃完了,冬天里松鼠就要饿肚子。对这个说法将信将疑,查了很多资料也不太得要领。

  就算直接去读植物学、动物学的书籍,恐怕一时之间也弄不大明白——哪能一下子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这个时候,如果有此领域的科普书,那肯定是个令人开心的事情——人的精力有限的,对于完全不懂的领域,用科普书籍来扫盲,无疑是个性价比非常高的举动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就是一本从植物学角度出发,分“嗑闲”“珍馐”“时令”“年节”四部分,细致讲解巴旦木、杏仁、核桃、腰果、松子等十五种常吃坚果特点的科普书。

  科普文章看似简单,背后包含的内容却绝不简单。要想写好科普文章,必须对本专业非常熟悉,还要有一种“活学活用”,能把已有知识掰开揉碎再重新有机整合起来的能力,这样写出的科普文章才好看、耐看。

  作者陈莹婷是植物学家,对每一样坚果的来历、分类、轶事趣闻都了如执掌,不仅把每一种坚果的品种,演化、被人类发现、接受、变成果实历史细经探究一番,还在文中讲了许多跟此坚果有关的轶闻趣事,比如,某电视剧说某人吃苦杏仁自杀到底可不可信?《圣经》里被青眯又被赋予崇高含义果子是什么?为什么椰子又称“越王头”?

  陈莹婷的笔调幽默,写起科普文章来非常注重简单易懂,易于让大众接受——流行称呼叫轻阅读。她不仅采用轻松幽默的笔调来行文,还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进文章中。科普本来就是将高深科学知识普及化,她的方式更加让人易于接受,感觉不是在翻故纸堆,而像是听一个熟悉的朋友侃大山”。

  虽然是“轻阅读”,作者却绝不敷衍,一时是《诗经》中对坚果的记录,一时是美国国家补充和替代医学中心研究资料,一时是巴西国饮鸡尾酒卡皮利亚的制作,一时是《齐民要术》《群芳谱》,让读者像在百科全书中徜徉,具有非常好的延伸阅读的作用,恐怕能引起一些人对这些典籍、资料、研究方法兴趣说不定

  读科普,最大的收获是涨知识,在涨知识的同时,也有更轻松的阅读体验,还能作为“吃坚果”的指南,无疑是意外收获了。这本《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应该列在意外收获之列。

  作者说,坚果是不容易吃到的——剥开坚硬外壳,要耗费不少时间。当速食成为不得已的习惯,慢慢来就变得那样珍贵奢侈,从来就跟金钱无关,最大的奢侈,莫过于可以恣意做你喜欢做的事,比如,嘎嘣嘎嘣吃坚果。

  再比如,用一点闲暇时光,看这样一本长知识的科普书。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读后感(三):这是一本有味道的书

  这是一本有味道的书

  核桃是否真的补脑?

  如何区分巴旦木与杏仁?

  碧根果为何又叫长寿果?

  腰果为何长相如此奇特

  银杏为何被人类尊为“活化石”?

  向日葵“追日转头”的真相是怎样?

  宫斗剧里后宫妃子借苦杏仁自杀或杀人是否可行

  大如炮弹的鲍鱼果居然与蜜蜂兰花奇葩三角恋关系?

  夏威夷果的老家并非盛产阳光海风、比基尼美女的夏威夷?

  以上问题,吃货们,你们是否能一一回答上来?

  也许你们搔首挠腮想到唯一的办法是求教度娘,别急,有一本科普书可以给你答案的钥匙,这就是《磕:做一只会吃的松鼠》,我认为副标题“一本植物达人的果壳物语”更能概括图书的大意

  首先吸引我的是别致封面,勒口与封面等长,封面上四行三列镂空小圆圈排排坐,圈圈下是松子、巴旦木、花生和腰果从花朵到果实再到种子的手绘迷你画,不说独一无二也算是别有用心了。

  然后是图文并茂的组合方式,图片不仅有高清的花朵、果实、种子的照片,还有各种小清新偏写实的铅笔绘。文字不是一本正经说教的硬科普——平铺果实的属性营养成分、驯化培育等,而是杂糅植物学、动物学、历史、故事、小诗等风趣博学的文章,似乎时下这种文风颇受欢迎,比如科普历史画作的《名画之谜》,科普蔬菜的《全球蔬菜纪行》等,让读者在活泼愉悦的文字里轻松掌握生活常识。作者又将生活中常见的16种坚果分为4大块论述:嗑闲、时令、珍馐和年节,每种坚果文前都有一句高度浓缩坚果品性诗歌,比如写给巴旦木的是“花容神物毒心昧,苦甜皆是仁生味”,写给鲍鱼果的是“高举炮弹常添乱,稳居雨林恋壮汉”。有才!

  对了,差点忘了介绍作者!本书的著者是陈莹婷,很可能大家和我一样对她知之不多,但是看到“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普达人,热衷植物科普写作、指导自然观察活动”这样简单又精炼的自我简介,我想如此专业的作者,对于知识传达的准确性我们是无需担忧的。

  阅读这本书,最好搭配坚果来吃,瓜子也好,花生也罢,或者杏仁、核桃、板栗、松子等每种都来一点,在开启坚果的声音品尝书里坚果的味道。这本书还是“中国国家地理”品牌下“科学吃货系列”丛书的第2辑,第1辑是《嗜:戒不掉的甜蜜》,也是颇受读者好评准备入购一本,因为从小是“甜食俱乐部”的我怎能错过呢。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读后感(四):坚果的前世今生

  中国国家地理这一套系的书籍都做得既精美又贴合地气儿,镂空的封面总能激发人探寻的乐趣,而书名也总是第一时间抓住你的味视触觉,对于甜来说没有比嗜更适合的字眼了,而一说到“嗑”字,从头脑最深处、舌头味蕾间、手指尖、上下牙中间就会一起复苏那种熟悉的感觉:清脆香甜以及关于年的滋味

  而能想到的坚果何其多,又从哪里入手介绍呢?作者把坚果细分为四个富有人情味的版块:嗑闲、时令、珍馐、年节。将每种常见的坚果分门别类到不同的版块,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挑起对于美食的兴趣,也能激发出对于季节节气以及节日热爱。这些不同的坚果代表了不同的感受,核桃也许会令你想起小时候用门轴夹碎核桃的有趣回忆,糖炒栗子香味是忍不住在教室里偷偷剥开品尝的诱惑,而瓜子与花生则本身就带有熟悉的年味,是春节必备食品,边嗑瓜子边聊天应该是最亲切的家的画面各种各样的坚果对于吃货来说,无疑具有各种各样的代表意义,而这样的分类与富于生活气息讲述也让这本显得更加温暖

  同时这本书对于吃货来说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书籍,其中搭配的大幅全彩插图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而对于坚果家族成员们的介绍也全面详实、趣致可爱,腰果的果托也叫腰果苹果同样是不可多得的美味,核桃树其实并不好惹,松树是个缓慢的“孕育者”,鲍鱼果的繁衍算得上“三角恋”且最喜欢野蛮的“壮汉”, 松树、银杏、莲花都是活化石,杏仁到底有没有毒性该如何食用,向日葵又是如何向着太阳仰望的,在了解这些平时不会去注意也很难了解到的知识时,同时也是对于植物习性大自然知识的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仿佛跟随作者去到那些植物最初生长地方,亲眼看到它们开花授子,经由不同的途径播撒远方蓬勃生长,又由人类带到不同的地方,落地生根,继续生长。这些小小的种子,经过千年的风霜,各地的流转,最后到了你我手上,这本身也是一个荡气回肠的过程。

  坚果一族都带有厚厚的壳,总是神秘的,它们往往富含人类所需的营养,因为它们大多是植物的种子,带有生命最初的奥秘,所以在品尝的时候,也请想一想关于它们的前生今世吧。绝对口味之外的另一份惊喜与荡气回肠。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读后感(五):秋风坚果之思

  前几天突然特别想吃果仁巧克力上网订了之后心心念念的,一晚过后发现还没发货,特地打电话过去催促。巧克力还没来,《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这本书倒先来了,也罢,先过个干瘾。可是越看越馋,更着急我那榛子巧克力了。

  书不厚,做得蛮用心。封面十二个小窟窿,分四排,分别是松籽、巴旦木、花生、腰果的花期、果期和籽仁,很好看。其实我最喜欢的是书里的照片。插图也好,特征明显,可是照片拍得实在是好,多以黄、棕、褐为色调,这也是烘焙的基调,叶、果、种籽、西点,看着仿佛能闻到香气。分布在点心中的坚果如同美人首饰,点睛之笔,让人觉得稀有而奢侈。视野铺满褐色的核桃壳儿,剥好的核桃仁放在托盘上,边上是一枚铁制的胡桃夹子,很有感觉。三枚皱巴巴的蜡黄色银杏果卧在金黄的银杏叶上、几枚碎裂的夏威夷果掉在黑色桌面粗糙的鲍鱼果零乱地放在粗糙的木板上,下面是精致甜点。

  对于见过莲蓬、葵花、花生、板栗、白果、椰子、西瓜、杏子、核桃的人来说,理解这些没有问题。因为见过黑松、麻栎、桃子、胡桃,对于松子、榛子、巴旦木、碧根果也可以想象,不过是形态大小区别而已。但是鲍鱼果、腰果和夏威夷果就太神奇了。我特意把这几章仔细看了又看,觉得平常只是嗜吃,有点对不起这些飘洋过海而来的神奇坚果。知道了以后再吃应该是不一样的感觉吧,今晚就去一样买半斤。坚果的香与脆,都与它们的脂肪含量有关。人的嗜好,是进化决定的,能量优先。我们逐香逐脆,每一口里都有深厚的遗传理由。想到这里,对自己入秋以后对果仁巧克力的渴望忽然有了解释。

  这本书写的挺有意思,每个题目下面还有个两句章回目录。这个挺考验人的,作者毕竟年轻,对句编得有些生涩,不够雅驯。摘录几联:

  巴旦木:花容神物毒心昧 苦甜皆是仁生味

  杏仁:同根姐妹籽惑人 善学明辨伪与真

  鲍鱼果:高举炮弹常添乱 稳居雨林恋壮汉

  核桃:皱皮嫩肉装大脑 上树披衣变青桃

  碧根果:谁言益寿唯此家 巧手取仁练脑瓜

  板栗:身披利器唬吃货 美食当前谁示弱

  ......

  不挑错会死星人当然也要顺手挑个错儿。第127页上数第四行“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植物园,人们至今还能见到那株元老级的果树仍在开花、结果。”,“仍在”两字多余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读后感(六):坚果多硬格,闲来慢慢嗑

  文/吴情

  《红楼梦》中,忧郁多情的林妹妹也有嘴上不饶人的一面,闲来无事,嗑瓜子,漫话平生。王安忆的《长恨歌》里,即便外界早已沧海桑田,王琦瑶照样和亲友在自家屋子里围炉夜话,边嗑瓜子,边聊短长。瓜子一物,风味绝佳,价格也便宜,王孙公子和市井百姓都能享用。在某种程度上说,瓜子文化甚至是中国文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尽管微不足道,却乐趣颇多。所谓生活,从不只是诗情画意,琐碎细小或许才是真貌。

  在这样的标准下,《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无疑是一本打捞生活中无数细节的科普作品。作者陈莹婷纵横捭阖,追溯了诸多坚果美食的前世今生,用准确翔实的数据和实证加以说明。既有者科学家的严谨,又不乏人文学者的关怀,于科学语言之外常包含着浓烈的生活热情。恰如作者所言,“当速食成为不得已的习惯,慢慢来就变得那样珍贵。奢侈,从来就跟金钱无关,最大的奢侈,莫过于可以恣意做你喜欢做的事,比如,嘎嘣!嘎嘣!吃坚果喽!”天真烂漫的情绪可以想见。

  在《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一书中,陈莹婷女士将这些美味坚果分为四类加以描述:嗑闲、时令、珍馐和年节(依据食用目的而非严格的科学标准)。“嗑闲”部分主要区分了巴旦木、杏仁、鲍鱼果、核桃和碧根果五种,尤其就巴旦木和杏仁这对“介于亲姐妹和表堂亲之间”的两种坚果进行了细致区分,从生理习性到食用营养,直至可能包含的潜在风险,笔调细致。在“时令”一节中,她从个人爱吃的板栗入手,先后描述、解释了板栗、白果和椰子的营养价值和食用事项。值得一提的是,她从中关注到植物在传播种子过程中和动物间的合作关系,并据此领悟到自然生生不息之理,给读者以思想上的启迪。

  在“珍馐”一节中,她就人们喜食的腰果、松子、夏威夷果进行讲解,披露了腰果“一果两型的秘密”、“松树的个性标签”和夏威夷果与紫蓝金刚鹦鹉间的互惠关系,生动形象,诙谐幽默。在最后的“年节”一节中,她就国人的民族心理和饮食习惯,着重分析了葵花子、花生、榛子、西瓜子、莲子五种坚果,就其中的瓜子情结展开了精彩的叙述,妙语连珠,“不管你有无食欲,爱不爱吃,瓜子都会诱使你吃了第一颗,就想吃第二颗,第三颗……直至最后一颗。”

  其实,坚果虽小,智慧却大。在某种程度上说,每一颗坚果与我们的相逢,都是造化在冥冥间的有意安排,值得你铭记,也应当珍惜。在这个讲求效率的年代里,认认真真地剥开坚果(用工具,也用耐心和智慧),小心仔细地体味其中的蕴含,尽管奢侈,却不乏魅力。生活,从来不只是高歌猛进,它还包含着停留、自省、回味。或许可以套用流行语说一句,我们吃的不只是坚果,还是慢生活的情怀,对真实自我的追寻和祈祷。

  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读后感(七):被宠爱的坚果的一生

  在这本书里,你看到的绝不仅仅只是怎么吃坚果,而是看透了坚果的一生。

  ——前言

  色彩饱满的图片,考究丰富的内容讲解,清新简单的页面排版,编者还有一颗对吃货充满爱意敬意的善良心灵,我想,任何一个坚果控都没有办法拒绝这本书!

  看完《甄嬛传》之后,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安陵容是吃苦杏仁自戕的,这种自杀方法真的可行吗?看完这本书,原来这个情节还真有事实理论依据。没想到,困扰我许久的问题在这本坚果控福音录中找到了答案。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学生一起去树林里搜集烧炉取暖的松球。当然我们采集的松球只是普通的用来烧的松球,不是书中那种能生产大松子的红松,但是那时候,把采集来的松球放在阳光下晒几天,等到松球的瓣完全张开,里面也会有小松子,我们那时候经常就搜集一小堆,一口吃掉,味道也很美味。要是我们这里种的也是书中介绍的红松,采集一个松球,那真是太幸福了。

  平时最喜欢收集银杏叶做书签。尤其是到了11月份,银杏的叶片变黄,漫步在道路两旁尽是银杏树的街道,叶片随风簌簌落下,心旷神怡,但是,平时真的很少看到银杏的果实,就算迟到,也是老妈在赶集的时候买到的,看了书,才发现,原来银杏如果排除人为因素,想要结出白果需要如此漫长的时间,爷爷种下的树,到孙子那辈儿才能迟到白果。

  过年的时候除了吃瓜子,就是西瓜子了。那时候总是想,西瓜子就是我们平时吃的西瓜瓤中那烦人的种子吗?那采集者把种子搜集到之后,瓤都怎么处理?再说,平时的西瓜种子个头不大,数量也少,那收集一大包西瓜子需要多少大西瓜啊!原来,西瓜子人家也有专门的品种——籽瓜,吃了瓜,得了籽,还能保健身体,真是人生第一得意事儿。

  之前的我傻傻分不清核桃和碧根果,两个都和大脑一样;对巴旦木和杏仁的亲缘关系也不甚了解,两个真的是长得好像。这本书就像是族谱一般,将大家的关系娓娓道来,下次再吃坚果的时候,在朋友家人面前炫耀一下自己的博学也是极好的。

  在这本书的指导下,趁双十一狂欢购物节,家里又进购了一大批坚果。以前吃吃吃也没想太多,可这次再拿一个巴旦木在手中,心情却完全变了,从花到果实,需要植株耗费那么长的努力与等待,采摘之后又要花费种植者那么多的心思与劳力才最终诞生我们口中的美味坚果,真的是感受到了其中那饱含真挚的努力与感情。

  其实我最喜欢吃的是开心果,可惜书里面没有专门的介绍,期待今后会接着出下去,这是一本几乎可以闻到阳光香气的美好的书!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读后感(八):吃货必备图书②

  前一阵刚买了《嗜·戒不掉的甜蜜》,现在又出了这本介绍坚果《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这套书真是给我们这些吃货撑腰啊~

  书的副标题为“一本植物达人的壳果物语”,就注定着了这本书少不了硬科普。知识虽硬,但这本书的框架却十分接地气。不像常见的植物科普书按照科学的层级来分类,这本书分为了“嗑闲”“珍馐”“时令”“年节”四大部分,分别介绍了不同时间我们会吃的坚果类型,真是十分贴心。

  除了丰富的知识,本书的另一个特色就是小清新的手绘,还特地送了装裱画,真是美美哒~

  最为惊喜的是本书的书签是三只松鼠的优惠券,简直就是吃货福利~

  希望这个系列赶紧多出几本~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读后感(九):坚果不离手的嗑嗑嗑

  坚果不离手的嗑嗑嗑

  读《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by烟波浩渺1980

  话说中国国家地理在秋冬上市这本坚果物语,还真是应景,因为吃各种坚果的时候到了,各种坚果也在果品店里早就占好位子,等人购买。而此时读着书刻着葵花籽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中国国家地理的《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制作很精美,镂空书皮,很像是捉迷藏的感觉,在一个个小圆洞,引诱着人去翻开里页去探个究竟。精美的手绘植物图像、清晰地植物照片,满足读者细细研究其“样貌”的求知欲。个人来说非常喜欢本书的拍摄的风格,精美、清晰又紧密和书中章节配套,将所有坚果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一释义,不仅了解坚果们的美味,还将其他科目的科学知识注入其中,让人受益良多,读起来不还觉得累。同时还让人感觉,即使是我们日常的吃的小坚果们也是一个个非常丰富的故事源头,引人联想。

  作者陈莹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科普达人,热衷于植物科普写作、指导自然观察活动。现从事科普工作。她的文字兼具科学和通俗,写起科普文字是有声有色,非常接地气。即使没有任何植物学基础的读者读起来,同样是涨知识又易懂。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坚果如,葵花籽、西瓜子、板栗、莲子、巴旦木、松子等,又如比较稀罕有比较贵的坚果如:夏威夷果、鲍鱼果、腰果等,解析的清楚明白,让我们体验了美味,又感受到了植物知识的魅力。不管是土生土长的的坚果,还是漂洋过海来念经洋果子,都是咯嘣脆的美味,只要是钱包和身上的肉肉允许,真想一气吃个够。这是所有吃货心里的梦想吧!

  书中开篇便把有些年最有正义一种坚果拿出来科普,之前多数人都会称呼这种果子叫:大杏仁,如今把它称为“巴旦木”。作者从经典书籍《圣经》中引出“巴旦木”这种最受青睐的坚果,西方人在品尝其美味的同时赋予它崇高的含义。把“巴旦木”的前世一一呈现,在不同的民族和时代“巴旦木”所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更是记录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一样,有喜有悲。“巴旦木”今生是它进化和移植的路线,有淘汰有选择,作者用详细的文字介绍了“巴旦木”的植物性和故事性,让读者更全面的了解这个颇受欢迎的坚果的方方面面。

  作者没有按照一般的植物学书来给这些美味的坚果分类而是用了:嗑闲、珍馐、时令、年节这四种带有强烈个人色彩的分类法,令我眼前一亮。尤其是年节这一分类太接地气,不管其科学性,更看重其生活性,这几样坚果的的确确是过年过节必备的东西,价格亲民,营养丰富,甚至是土生土长,或是身边之物,让人倍感亲切。但是读作者的文字不会忽视其文章中包含的科学知识,严谨不晦涩。

  确实一本好看好吃,让人读了忍不住流口水的坚果物语。也确实是吃货心里爱读一类书。在吃着瓜子花生的时候,忍不住就想翻出本书边看边吃。

  2015年11月10日星期二

  如有转载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笔者或2933702061@qq.com。

  《嗑:做一只会吃的松鼠》读后感(十):过过“干”瘾

  大学那会从家里拿了点山核桃去宿舍,那时共产主义思想泛滥,寻思这么贵的东西怎么也得分给弟兄们尝尝。结果那几个坑爹玩意儿用尽了屋里包括牙在内的硬货生生整不开,真真像是面对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很快就没了兴致,随手扔到了床架子底下。

  宵禁后许久,只听得一阵梆梆乱响,众人从被窝里爬出来,只见黑暗中赤条条一个兄弟,用凳子腿死命砸着山核桃,想是夜里没吃饭饿得狠了。他从肮脏的鞋袜山里摸索着碎裂一地的果肉塞进嘴里,我们便闻到了十几年忘不了的香气。

  从那以后对吃喝无感的自己似乎一直嗜好坚果,证据是吃DQ时总要那款加大杏仁的暴风雪。

  可是后来有披露,所谓的“美国大杏仁”其实是种叫“巴旦木”的东西,于是一夜之间,所有加在冰激凌里的杏仁都改名为巴旦木。这让人很不开心。蓝莓杏仁暴风雪,多么勾引食欲的名字,抹茶巴旦木——这是什么鬼,一股浓浓的土耳其肉串味儿!

  这本《嗑》还真是好书,开头前两篇就扒清楚了这个疑惑:听着古怪的名字意思只不过是源自波斯语和维语的“核”,而杏仁和巴旦木仁可能价格上有差别,但从口感到营养程度实在区别不大,吃客大可不必纠结哪个是后娘养的。

  书里的精美配图看上去相当开胃,而文字当真写出了对坚果的情与爱,作者前世一定是只松鼠。看完后开始坚信腰果之毒让它贵得有理,而花生瓜子这些大路货色居然也是别样“仁才”。

  今天在塞满了年货的超市里,忽然动起了吃块碧根果仁的心思,一看整桶的价格居然三位数,吓得连松鼠都当不成了。

  好在包里揣着这本书,就着从单位食堂顺出来的炒花生米,翻开过过干瘾算啦。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