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师轶事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大师轶事

2016-12-03 作者:王勉 来源:思维与智慧 阅读:载入中…

  引导语:一直到仙逝,十发先生在松江新城也没有半平方米的房子。

大师轶事

  在松江人眼中,程十发先生之所以是大师,不仅在画上,更在画外。

  很多年前,我有位朋友以不菲之价买了十发先生的一幅画,如获至宝。但经识家看后,认为是假画,是有人仿十发先生之作。朋友大惊。趁十发先生回松江小憩之际,托关系带此画登门拜访,要十发先生亲辨真伪。把画缓缓展开后,十发先生笑眯眯端详。许久,才自言自语: 画得好,画得好!见那位朋友有些激动,十发先生轻轻叹气说: 可惜,还是露了马脚。朋友满脸沮丧,脱口而出: 这下亏大了,亏大了!十发先生带着笑意看了他一眼,转身到桌前,拿起画笔俯身在那幅画上走笔起来。片刻,十发先生把画递给那位朋友。朋友一看,原来十发先生在画上题了两行字,并落了自己的款。这时,只听十发先生以他惯有的幽默语调说: 我六十年代的画还有人仿得那么真,这是下了工夫的,是看得起我。我题上几个字,这幅画就有我的真迹了。哈哈,你也不亏了吧。朋友大喜,道谢不迭。据说,那位仿画者知道此事后,被十发先生的大气所折服,发誓从此再也不仿十发先生的画兜售了。年轻人做点荒唐事,可理解,可原谅。事后,十发先生如是说。

  成了名画家、担任了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后,十发先生仍然每年要回家乡走走。一次,他率领画院的画家们来松江为农民献画。在欢迎会上,领导想请他讲几句,但十发先生倒想多听听故土父老乡亲的意见,又不便生硬拒绝,于是,便微微一笑道:“本来我是要讲许多话的,可是这话今天却不太好讲了,因为我今天是双重身份。如果我站在画院的角度讲,万一讲错了,那不是要对不起家乡的父老兄弟们吗?如果我站在家乡的角度讲,万一失了言,回到画院后,我的日子就难过了。所以,我想来想去,觉得还是不讲的好。来,要讲,还是用画笔讲吧!”大家起先一愣,继而捧腹,再而感到似乎沉浸在一种轻松享受之中,回味无穷。(经典励志名言名句 www.wenzhangba.com)

  那年元宵节,正是细雨蒙蒙。十发先生和上海几位着名画家来到松江某乡与农民兄弟一起参加联欢会。不知是什么原因,联欢会会标上的“欢度元宵节”的“宵”字写成了别字“霄”。有人窃笑起来,有人尖刻地挖苦,弄得会议主持有点难堪。十发先生一进门就注意到了这个触目的别字,但他却毫无嘲笑之意,故意和身旁的人打趣说:“怪不得这个元宵节会下雨,原来是这个字上多了个‘雨’字头。哈哈,这里有高人,能预测气象!”众人顿时会意大笑。一席话,既婉转地指出了这个别字,又使气氛轻松自如。

  十发先生的画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在拍卖市场上画价一路飙升,十发先生的经济环境也日益宽松。老家松江新城的建设也日新月异,许多人都以为他在松江新城肯定有像样的别墅,也有地方领导和朋友怂恿他在松江购置别墅。但不知怎的,能言善辩的他,在这个问题上总是笑而不答,显得有些木讷。可有些动作却敏捷得很: 一会儿十发先生把收藏的画捐献给上海有关文化部门,一会儿又把自己一辈子珍藏的画送给松江博物馆,还有些画无偿地送给金山的枫泾镇程十发纪念馆……一直到仙逝,十发先生在松江新城也没有半平方米的房子。

  (冯忠方摘自《新民晚报》2016年8月7日)

[来源:文章吧网 Http://WwW.wenzhangba.CoM 经典好文章阅读,转载请保留出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大师轶事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