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当苏东坡遇见辛弃疾:才明白世间万事,不过如此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当苏东坡遇见辛弃疾:才明白世间万事,不过如此

2022-07-07 03:04:52 作者:晚君 来源:每晚一卷书 阅读:载入中…

当苏东坡遇见辛弃疾:才明白世间万事,不过如此

  生活是一片海,涌上来的是希望,退下去的是悲伤。

  有人说,不读懂苏东坡和辛弃疾,不足以谈人生

  苏东坡,是大宋最有趣的灵魂,同时也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四十三岁前,过得顺风顺水,后因“乌台诗案”屡次受挫。

  面对人生浮沉,境遇起落,苏东坡却都是始终如一地豁达乐观。

  辛弃疾,被誉为慷慨悲壮的“词中圣手”。

  他生于乱世,空有一身铁胆,满腔壮志,却只能眼看着山河破碎,报国无门。

  即便如此,他却从不认命,永远有着一股不可得又不愿放弃的横劲。

  他们有着不同的命运,但是在困境面前,他们的姿态却又是那么相似,孑然一身,傲然独立,横渡风雨。

  如今,他们人已远去,但留下的一篇篇绝世诗文,却仍旧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01

  面对坎坷

  苏东坡说: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

  辛弃疾说: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也杯中。

  今宵楼上一尊同,云湿纱窗,雨湿纱窗。

  浑欲乘风问化工,路也难通,信也难通。

  满堂唯有烛花红,杯且从容,歌且从容。

  ——《一剪梅·中秋无月》

  苏轼一生,最大的转折源于“乌台诗案”。

  如果说他的前半生是一袭华衣,花团锦簇。

  那么,后半生就是一纸草书,写满了悲欢离合。

  这首词作于他被贬至黄州的第三年。

  此时,他的人生已经历了无数次大起大落,但在种种磨砺下,他的心境却愈发强大,足以直面狂风暴雨。

  而辛弃疾同样如此。他对南宋朝廷爱得热烈,然而却被一调再调,一贬再贬。

  可辛弃疾却不因此怨恨,亦不更改自己的初衷。

  生活在哪里把他打趴下,他就在哪里站起来。

  罗曼·罗兰曾说:这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这样的英雄主义,苏轼拥有,辛弃疾也同样具备。

  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活成国人的精神偶像。

  生活注定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每个人都有他必然要经受的苦难。

  所以,别退缩,别害怕,勇敢地迎上去,可哪些打不垮你的,终将使你变得更强大。

  02

  面对过往

  苏东坡说: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

  辛弃疾说: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苏东坡和辛弃疾,都是在政治仕途上郁郁不得志的人。

  但不同的是,他们一个敢于拾起,一个勇于放下。

  苏轼来到赤壁矶的时候,他已经47岁,谪居黄州两年有余。

  面对滔滔江水,惊涛拍岸,他一时间胸怀大开,心中的愁苦也渐渐释怀,终于不再将自己困在过往的悲惨遭遇当中。

  对于苏轼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放下。

  辛弃疾矢志抗金,一生未休。

  即使不被朝廷重用,但不论是梦里梦外、酒醉清醒,他都想重回战场,以恢复山河为志。

  据《康熙济南府志·人物志》记载,辛弃疾临终时,仍大呼:“杀贼!杀贼!”

  虽老不改其志,虽死不移其魂。

  对于辛弃疾来说,这是一次坚定的拾起。

  但总归,他们都在混乱的生活中,锚定好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找到了最适合的人生状态。

  所以说,人生从来不止一种选择。

  有些事,我们必须学着用淡定从容的态度去面对,看淡得失,学会释怀;

  有些事情,又决不能放弃,要努力向前,不管结局如何,至少不辜负自己的心。

  03

  面对当下

  苏东坡说: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望江南·超然台作》

  辛弃疾说: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公元1069年,王安石变法正式开始。

  由于与王安石持不同政见,苏轼心灰意冷,自请外任。

  在密州,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将其命名为“超然台”。

  以此宽慰自己,珍惜着每一个当下,享受生活给予的微光。

  就连一向执着的辛弃疾,在与朋友相聚时,也感慨道:

  既然无法改变现状,那我不如寄情山水,余生与飞鸟相伴。

  孔子曾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当为世所用时,就积极努力地去做。当不为世人赏识时,就退而隐居起来。

  学会做自己的旁观者,以一颗安静的心,隔绝外界环境的干扰。

  让自己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天, 过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忧。

  如此,才能在岁月洪流中,把眼前的苟且活成诗和远方。

  04

  面对低谷

  苏东坡说: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辛弃疾说:

  老大那堪说。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

  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

  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

  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

  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

  正目断关河路绝。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

  看试手,补天裂。

  —— 《贺新郎》

  苏东坡和辛弃疾,骨子里都是侠士。

  当时,苏轼近40岁,任密州知州,早已过了热血少年的年纪,再加上他是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请外任的。

  若按照常人的角度去想,心情上总归会有些不舒畅。

  但苏轼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衰颓之气,仍期待可凭己身,承担卫国守边的重任。

  辛弃疾的一生,也都在为打败金国收复失地而努力。

  但朝廷对于辛弃疾的出现,并未表现出惊喜,甚至还有些担忧。

  所以,他上奏,没人听;他干实事,还要被贬。

  幸亏乱世中,还有人跟他志同道合,理解他的苦闷。

  所以辛弃疾不气馁,即便生活不如意,一颗雄心却仍在。

  他们两人,“眼光有棱,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负,足以荷载四国之重。”

  却一生步步受到羁绊,但也因此,他们愈挫愈勇。

  在风雨飘摇的逆境中,驰骋纵横,我行我素;

  在泥泞坎坷的仕途中,满腔豪情,笑傲人生。

  虽然人生很辛苦,但我们也可以像苏东坡和辛弃疾一般,选择过那种滚烫的人生。

  05

  面对岁月

  苏东坡说: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

  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辛弃疾说: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家菲利普·罗斯曾说:“衰老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场屠杀。”

  每个人在面对衰老时,都会不可抑制地产生无力感。

  弱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夺取你的一切,却没法反抗。

  但像苏东坡、辛弃疾一般内心强大的人,却能在衰老中迸发生机,在逆境中生出希望。

  公元1082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

  写下此词时,他已年近半百。

  其身已老,其心未衰。在这险山恶水中,他依旧对生活充满热情。

  而辛弃疾66岁那年,也仍未放弃北伐的愿望。

  当他登上北固亭,写下这首词时,他仿佛不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而是一个鲜衣怒马、意气风发的少年。

  这样的人,无论经历什么,岁月都不会在他们的灵魂上刻下皱纹,你也永远不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衰老。

  想起最近在网上看到的一段话:

  有些人二十岁,生活刻板,死气沉沉,尽显一副六十岁的老态退休生活;

  有些人六十岁,热爱生活,敢于追求,脸上洋溢的是二十岁的青春活力。

  有时候,决定一个人衰老的,不是年龄,而是心态。

  既然我们来不及认真的年轻,那便选择认真的老去吧。

  ▽

  清代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古今人必有其偶双。”

  所以世人皆以苏、辛并称。

  苏东坡和辛弃疾,一为文士,一为英雄。

  苏轼是了悟人生真谛的智者,辛弃疾是百折不挠的勇士。

  他们两人的一生,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坎坷。

  但纵观他们的诗文,给我们传达的只有“豁达”、“不屈”几字。

  他们用一生在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人生是一场艰难的旅程,但只要内心足够强大,即使在最低的人生境遇里,也能活出最高的境界。

  正如网上有句话所说:

  生活是一片海,涌上来的是希望,退下去的是悲伤。

  过去的艰辛都没将你打败,还怕什么来日的山高水长。

  愿你不畏苦难,不失快乐,度过一段无悔的人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